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导论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导论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导论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导论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本答案版权归北京化工大学朱文墨所有

1-1:(a) Engineering materials is a term often loosely used to define most materials that go into products and systems.

(b)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vers fields of applied science related to materials,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the many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dealing with material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sign,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c) Materials are the matter of the universe.

(d) Materials science. The “science” focus on discovering the na ture of material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theories or descriptions that explain how structure relates to composition, properties, and behavior.

(e)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deals with the synthesis and use of knowledge [structure, properties, processing,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develop, prepare, modify, and apply materials to specific needs.

(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defined by a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study, MSE involves th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relating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to their properties and uses.

(g) The term properties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when subjected to some external force of condition.

1-2: Steel, wood and stone.

1-3: Engineering plastics are those plastics and polymeric compositions for which well-defined properties are available such that engineering rather than empirical [trial and error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products that require definite and predictable performance i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over a substantial temperature range.

Polycarbonates and acetals.

General-purpose plastics do not possess the properties to carry heavy loads bur serve as packaging, upholstery, and so on.

Polystyrene and vinyl.

1-4: (a) Synthesis involves transforming the atoms and molecules of gases, liquids, and solid elements by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ans to form other, solid materials.

(b) Although it also deals with atoms and molecules, materials processing “includes co ntrol of structure at higher levels of aggregation and may sometimes have an engineering aspect”.

(c) Bulk materials are the products of synthesis, materials extraction, refinement, and processing.

(d) Components include fears, electrical wires, screws, nuts, jet engine turbine blades, brackets, levers, and the thousands of constituent parts that go into many products and systems.

(e) Devices, which include microprocessors, resistors, switches, and heating elements, are usually more complex than components and are designed to serve a specific purpose.

(f) Products are individual units, such as roller-blade skates, television sets, chairs, and telephones.

(e) Systems are an aggregate of products, components, and devices.

1-5: Actually they are one thing. The new-generation engineering materials are often designed materials; they have been engineered to provide designated properties. In other words, instead of selecting from a list of available materials, designers may specify the desired properties for their needs and then rely on materials engineers and technologists to create materials to suit the need.

1-6: The life cycle analysis of products can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LCA looks at all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a product by making an inventory of the inputs and outputs.

A life cycle inventory is a listing of raw materials, bulk materials, gas emissions, product waste, recyclables, and so on.

The aim of LCA is to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7: Extracting raw materials;

Creating bulk materials, components, and devices;

Manufacturing engineered materials;

Fabricating products and systems;

Service of products and systems;

Recycling/disposing of used products and systems.

1-8: Smart materials are materials designed to mimic biological organisms.

Nitinol, electrorheological and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and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1-9: It is a new method developed to produce materials that blend synthesis with processing by beginning with one of the chemical agents already in the form of its final shape.

1-10: Mimic is to look or behave like something else. So biomimicking is to look or behave like other living tissues.

Biologically inspired materials are material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1) self-assemble, (2) self-heal, (3) morph or change shape in response to stress, (4) change color, etc.

1-11: The studies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study of forces in a materials system), durabilit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1-12: Designing for disassembly places recycling at the beginning of design stage of the materials cycl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recycling. Designing for assembly consider repair issues early in the design stage and make repairs less costly. When a machine or a set is much easier to assemble, customers may fix it rather than tossing them out if it is broken.

1-14: If a product is designed for disassembly, this product can be broken into components for easy soring prior to recycling when its life is over. Today, LCA has caught much more attention than b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phase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LCA is recycling. If this step is well carried out, then the whole cycle will become reality.

1-15: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re practices that ensure we do not pollute and we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Green manufacturing, a major global effort, seeks to make all phases of the materials cyc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ereby placing the least amount of stress on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nature.

1-16: The systems approach places the materials engineers and technologists together with the design engineers, technicians,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plus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and even marketing personnel. Using this method can ensure that appropriate safeguards are implement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present and future human generations.

1-17: Placing recycling at the beginning or design stage of the materials cycle can ensure that waste going into municipal landfills will be minimized.

1-18: Yes, it is a matter of cost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But there are some other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such as availability, processability, quality, performance, consumer acceptance.

1-19: To ensure that waste going into municipal landfills will be minimized.

1-20: They consume huge quantity of resources and are not degradable.

1-21: Metallics, polymerics, ceramics, composites and others.

1-22: Metals: A type of solid mineral substance that is usually hard and shiny and that heat and electricity can travel through, for example tin, iron and lead.

Alloys: A metal that is formed by mixing two types of metal together, of by mixing metal with another substance.

Powdered metals:

1-23: Ferrous, nonferrous, powdered metal metallic nanotubes.

1-24: Ferrous: Iron, steel, cast iron.

Nonferrous: Aluminum, tin, zinc, magnesium, copper, gold, gold.

1-25: Producing small particles, compacting, sintering.

1-26: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not using pure metals----they may be too hard or too soft, or they may be too costly because of their scarcity----but the key factor normally is that the desired property sought in engineering requires a blending of metals and elements.

1-27: Polymer: A natural or artificial substance consisting of large molecules that are made from combinations of small simple molecules.

Polymeric: Something that is related to polymer.

Monomer: A molecule that can be bonded to other identical molecules to form a polymer. 1-28: Polymerization: The act of combining, or making units of a chemical combine, making a polymer.

1-29: Plastic means easily formed into different shapes.

1-30: Thermosets: Vulcanized rubber, epoxies, polyester resin.

Thermoplastics: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polycarbonate, polystyrene.

1-31: 猜测TPs是thermoplastics,可是thermosetting plastics的缩写难道是TSPs?傻傻分不清。。。。。。

1-32: PE: polyethylene

PP: polypropylene

PVC: polyvinyl chloride

1-33: Polycarbonate: a very strong transparent plastic used, for example, in windows and lenses. 1-34: HDPE has high crystallinity, LDPE has low crystallinity.

1-35: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polyvinyl chloride.

1-36: As for now, the resources of making plastics are adequate, resulting in the low cost of plastic bags, and they can carry heavy things. Some kinds of plastics are non-toxic so they can hold food. But some kinds of plastics are toxic when they are burned. Almost all the plastics can hardly degrade. Plastics are not environmental friendly.

1-37:Wood is a natural polymer. In the same manner that polymers of ethylene are joined to form polyethylene, glucose monomers polymerize in wood to form cellulose polymers. Glucose is a sugar made up of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Cellulose polymers join in layers with the glue-like substance lignin, which is another polymer

1-38: The polymer that can be stretched at room temperature to at least twice its original length and return to its original length after the stretching force has been removed.

1-39: Tyre, shoes, washer.

1-40: 1) The coils straighten out and snap back like springs

2) The coils unwind and the polymers lengthen

1-41: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the elastomers

1-42: I think it is required.

1-43: NONE(一起想答案咯)

1-44:Human skin, bone, and wood.

1-45: Pottery, tantalum carbide, and brick.

1-46: Hard, brittle, stiff, and with a high melting temperature.

1-47: Ceramics primarily have ionic bonds, but covalent bonding is also present.

1-48: NONE(一起想答案咯)

1-49: Silicate tetrahedrons join into chains and the larger oxygen atoms surround the small silicon atom. The silicon atom occupies the space between the oxygen atoms and shares four valence electrons with the four oxygen atoms.

1-50: Amorphous.

1-51: By strict definition, a composite is a material containing two or more integrated materials, with each material keeping its own identity.

1-52: As shown above, each material keeping its own identity.

1-53: To rectify weaknesses possessed by each constituent when it exists alone.

1-54: a) Layered composite

b) Particle composite

c) Fiber composite

1-55: Plywood, particleboard, thermocouples, safety glass, cardboard, Alclad.

1-56: Particle composite

1-57: Fibers

1-58: Nitinol, electrorheological and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shape-memory polymers.

1-59: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smart materials, or smart structures are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systems designed to mimic biological organisms.

1-60: 各位参见一下P7。。。。。。

1-61: Nitinol is a kind of shape-memory alloy, polynorbornene is a kind of shape-memory polymers. 1-62: ER and MR fluids, covered in other parts of this book, use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hat change their structur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ectrical current.

PZT is the most popular piezoceramic, which acts as a control device in intelligent materials systems for active acoustic attenuation, active structural damping, and active damage control.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 materials changes its micro structure upon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1-63: 1) self-assemble

2) self-heal

3) morph or change shape in response to stress

4) change color

1-64: Cellular solid can absorb the kinetic energy of an impact.

1-65: Catalyst: it is a substance that enters into a chemical reaction in such a way as to make the reaction go faster without itself being consumed in the reaction.

Stoichiometry: it is the branch of chemistry that deals with calculation of mass implied in chemical equations.

Factor of safety: it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ultimate strength to allowable stress.

Allowable stress: it is the maximum level of stress that a part will be permitted to endure un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1-66: For ductile metals:

σdes=σys/2

For brittle metals:

σdes=σuts/4

1-67: It cost too much and people can hardly afford.

1-68: a) Lack of experience with a new material causes designers to hesitate

b) Departures from tried-and-true materials may also be costly

1-69: 1. Endless and readily available source of supply

2. Cheap to refine and produce

3. Energy efficient

4. Strong, stiff,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at all temperatures

5. Lightweight

6. Corrosion resistant

7. Without harmfu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or people

8. Biodegradable

9. Numerous secondary uses

1-70: Availability, Processability, Quality, Performance, Consumer acceptance, Cost, Product liability.

1-71: Database. A materials database involves tables that list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uch as tensile strength, hard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1-72: Ferrous metals

1-73: Alloy. Steel, aluminum-lithium alloys and cast iron.

1-74: Net-shape and near-net-shape processing aims to improve product reliability while reducing costs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1-75: Although ideal material should be the best choice, there will be some obstacles to switch from a traditional material to a new one. So, we have to compromise.

1-76: The continuing and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s in the design of materials and systems have improved the functionality of products demanded by our highly advanced technological society and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y enter the marketplace.

软件工程导论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3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 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z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7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1.在软件开发初期,指明用户全部需求是困难的;2.需求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得到软件最初版本;3.完全依赖规格说明,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中小型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1满足用户需求程度高;2用户的参与面广;3返工现象少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不适用大型软件的开发适用于小型项目。 增量模型的优点:1短期内可以交付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功能产品;2逐步增加功能可以让用户去适应新产品;3开放式的软件可维护性比较好;4开始第一构件前,已经完成需求说明。 增量模型的缺点:1对现有产品功能造成破坏;2意义上的矛盾适用于中型软件的开发 螺旋模型的优点:1集成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的优点;2支持用户需求动态变化;3需求分析与软件实现紧密联系相互依赖;4原型作为刑式的可执行的需求规格说明,即利用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理解,又可作为后续开发的基础;5为用户参与决策提供方便;6提高目标软件的适应能力;7降低风险;8在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螺旋模型的缺点:1迭代次数影响开发成本,延迟提价时间;2找不到关键改进点,人才、物力、财力时间引起无谓消耗;3成于风险分析,败于风险分析。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1-8:为什么说喷泉模型叫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无缝和迭代的特性?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材料让我们成为人,而我们用语言赋予材料生命,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2、材料与人类发展:“材料-时代”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3、“物质-有用的物品就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4、材料学的基本思想是? A:尺度之上 B:应用为王 C:物质 答案:尺度之上,应用为王 5、“材料是一种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A:0.77% B:2.11% C:6.69% 答案:0.77% 2、亚共析钢加热成奥氏体后冷却转变成 A:珠光体+铁素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答案:珠光体+铁素体 3、将铁碳合金加热成奥氏体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式,称为 A:回火 B:退火 C:淬火 答案:退火 4、生铁、熟铁、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Fe,但他们之间的性能差别显著,主要原因是其中()不同 A:珠光体含量 B:硬度 C:含碳量 答案:含碳量

5、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A:面心立方 B:体心立方 C:秘排六方 答案: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秘排六方 第二章 1、生产普通陶瓷的主要矿物原料是 A::石英、粘土、长石 B:高岭土、碳酸盐 C:粘土、石英、烧碱 答案::石英、粘土、长石 2、陶瓷坯料采用可塑成型的方法手工成型时,需要控制其含水量在()范围之内,以保证坯体良好的塑形效果。 A:15~25% B:28~35% C:7~15% 答案:15~25% 3、构成敏感陶瓷的主要物质属于()类。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答案:半导体

西方文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religio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cience. Greek religion really took shape during the Homeric Age and featured polytheism with gods taking human form and feeling. Greek religio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Greek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It is an important origin of Greek mythology which was fully developed by the religious tales of the Homeric epic and thus affect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Greek culture. Greek philosophy started with Thales (640 BC–547 BC) who believed that the material world originated in water. His philosophy was materialism. He was followed by Pythagoras who assumed that the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s numbers, on the opposition of the spokesman for idealism. The core Greek philosophers ar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Socrates had scant regard for material wealth, but was keen on 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of some ethical and behavioral issues, such as “friendship”and “courage”. Plato established the Academy -the first Greek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His contributions included his theory of ideas and his arguments on “republic”which was supposed to embrace his ideals about a future state where humans could enjoy a happy life. Aristotle is also a learned man and his work covers wide-ranging areas. His reputation as a philosopher largely depends on his argument on metaphysics which he tried to achieve a compromise between matter and divinity.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centred round the two epic poems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lyrical poetry by Sappho and Pindar and drama by Aeschylus, Euripides and Aristophanes. Their works combined Greek myths and social life and won much appreciation and enthusiasm from the public. In science the mathematician Euclid established plane geometry and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ratio of radius of a circ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of a sphere.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fluence Greek culture has exerted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Give examples. Greek culture is often termed the cradl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Western culture.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in the areas of philosophy, politics, literature, art, 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Greek politics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sensus of the people and thus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democracy. The seco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was that of philosophy. The Socratic idea about ethics and knowledge helped the Westerners care more for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and value of morality, both of which give sound guidance to people in the later year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 world outside themselves, i.e.,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world. Later generations of Westerners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drama, poetry and historical works. Classicism had Greek culture as one of the crucial sources, and this has helped Westerners so much that they ascribed the origin of the Renaissance to it. This changed the intellectu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r medieval period and opened the way to the modern era in the West. Chapter 2 1. Tell briefly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Roman culture, as are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概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 (10分) 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基础。 A. 对 B. 错 2 【判断题】 (10分) 青铜是铜锡合金。 A. 对 B. 错 3 【判断题】 (10分) 芯片是各种集成电路和原件刻蚀在线路板上的一个综合体。 A. 错 B.

对 4 【判断题】 (10分) 日常生活中家庭用到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视的壳体材料基本是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 A. 错 B. 对 5 【单选题】 (10分)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和有用物件的()。 A. 生产力 B. 原料 C. 设备 D. 物质

6 【单选题】 (10分) 恩格斯曾经这样论述,人类从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是从学会制 开始的。 A. 青铜器 B. 瓷器 C. 陶器 D. 铁器 7 【单选题】 (10分) 目前风力发电机叶片所用的材料为。 A. 高分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8 【多选题】 (10分) 根据材料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人类社会按照材料命名可以包括的时代为。 A. 铁器时代 B. 新材料时代 C. 石器时代 D. 青铜器时代 E. 硅时代 9 【多选题】 (10分) 以金属为主制造的建筑物包括。 A. 金门大桥 B. 港珠澳大桥

C. 埃菲尔铁塔 D.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E. 三峡大坝 10 【多选题】 (10分) 超导计算机中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8000万次,元件完全不发热。这些优异性能主要基于超导陶瓷的基本特征。 A. 完全抗磁性 B. 高度绝缘性 C. 完全导电性 D. 良好导热性 E. 完美半导体 第二章测试 1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材料物理导论熊兆贤着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四章 材料的磁学 1. 垂直于板面方向磁化,则为垂直于磁场方向 J = μ0M = 1Wb/m 2 退磁场Hd = - NM 大薄片材料,退磁因子Na = Nb = 0, Nc = 1 所以Hd = - M = -0μJ =m H m Wb /104/17 2-?π=7.96×105 A/m 2. 试证明拉莫进动频率W L = 00 2H m e e μ 证明:由于逆磁体中自旋磁矩相互抵消,只须考虑在磁场H 中电子轨道运动的变化,按照动量矩定理,电子轨道动量l 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磁矩μl 的力矩,即: dt dl = μl ()00B H l ?=?μμ,式中B 0 = μ0H 为磁场在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 而 μl = - l m e 2 上式改写成: l B m e dt dl ?=02,又因为L V dt dl ?==线 所以,在磁场B 0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和轨道磁矩均绕磁场旋转,这种旋转运动称为拉莫运动,拉莫运动的频率为00022H m e m eB W l μ== 3. 答: 退磁因子,无量纲,与磁体的几何形状有关. 对于旋转椭圆体的三个主轴方向退磁因子之和,存在下面简单的关系: Na + Nb +Nc = 1 (a,b,c 分别是旋转椭圆体的三个半主轴,它们分别与坐标轴x,y,z 方向一致) 根据上式,很容易求得其三种极限情况下的退磁因子: 1) 球形体:因为其三个等轴, Na = Nb = Nc 3 1=∴N 2) 细长圆柱体: 其为a,b 等轴,而c>>a,b Nb Na =∴ 而0=Nc 2 11= =∴=++Nb Na Nc Nb Na 3) 薄圆板体: b=a>>c 0=∴Na 0=Nb 1 1 =∴=++Nc Nc Nb Na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团队 2010.9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 )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 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标准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杨瑞城-蒋成禹

第一章 材料与人类 1.为什么说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材料是一切文明和科学的基础,材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使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而有机的联系。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2.什么是材料的单向循环?什么是材料的双向循环?两者的差别是什么? 物质单向运动模式:“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使用-废物丢弃” 双向循环模式: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模式,建立起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多产品共生的工业模式,即所谓的双向循环模式(或理论意义上的闭合循环模式)。 差别:单向循环必然带来地球有限资源的紧缺和破坏,同时带来能源浪费,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 无害循环:流程性材料生产中,如果一个过程的输出变为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一个过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过程的原料,并且经过研究真正达到多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闭合的产业“网”、“链”,达到了清洁生产。 地球 原材料 工业原料 废料 产品 工程材料 资源开采 冶金等初加工 进一步加工 人类使用后失效 组合加工制造 地球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废料 工业用原料 原材料 产品 工程材料 经过人类处理重新利用后的无害废物

3.什么是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环境协调性能的一大类材料。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在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环境材料,实质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被视为环境材料。 4.为什么说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是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科学部分主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即集中了解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而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应,材料工程部分是在上述结构-性能关系的基础上,设计材料的组织结构并在工程上得以实施与保证,产生预定的种种性能,即涉及到对基础科学和经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便发展、制备、改善和使用材料,满足具体要求。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在使用材料科学这一术语时,通常都包含了材料工程的许多方面;而材料工程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毫无疑问,都必须以材料科学作为基础与理论依据,所以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是一个整体。 5.现代材料观的六面体是什么?怎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材料观?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组成、性能、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四个要素,构成四面体。 成分、合成与加工、结构、性能及使用效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六面体。 6.什么是材料的使用效能? 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如使用环境、受力状态对材料特征曲线以及寿命的影响。效能往往决定着材料能否得到发展和使用。 7.试讲一下材料设计与选用材料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材料设计是应用已知理论与信息,预报具有预期性能的材料,并提出其制备合成方案。材料设计可根据设计对象所涉及的空间尺度划分为显微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层次和电子层次设计,以及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多尺度材料设计。 从工程角度,材料设计是依据产品所需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建立相关模型,制定具有预想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及材料生产工艺方法,以满足特定产品对新材料的需求。 选材原则:1)胜任某一特定功能;2)综合性能比较好;3)材料性能差异定量化;4)成本、经济与社会效益;5)与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一致,即对环境尽可能友好。 选材思想:设计-工艺-材料-用户最佳组合的结果 第二章工程材料概述 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以及不宜归入上述四类的“其他材料”。 1.什么是黑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1

绪论 1. 什么是材料? 答:材料是由一定配比的若干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确定性能,并能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物质 2. 人类文明历史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答: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历史曾以 使用的主要材料来加以划分。 3.材料按组成、结构特点可分为哪几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有色、特殊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 复合材料 - 碳材料 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碳 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念? 答: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和它们性能与应用之间有关知识开发和应 用的科学。它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是从科学到工程的一个专业连续领域。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学、力学及物理、化学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是 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学。 5.日本专家岛村昭治将材料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哪五代? 答: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高分子材料与硅材料时代 第二章MSE 的四个基本要素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答:组成,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 / 使用性能 2.什么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相的概念?材料相的组成? 答:材料的化学组成:组成材料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可为纯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以及其 种类和数量;相:材料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并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组成材料的相的种类和数量称为相组成 3. 什么是材料的结构? 答: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的组元及其排列和运动方式。包含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晶体 结构和缺陷等内涵。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 4. 材料的合成的概念?材料加工的概念? 答:合成:常常是指原子和分子组合在一起制造新材料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合成是在固体中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主要源泉。 加工:这里所指的是成型加工,除了上述为生产出有用材料对原子和分子控制外,还包括在较大尺度上的改变,有时也包括材料制造等工程方面的问题 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度 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 5.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功能以及材料使用性能的含义? 答:材料的性能: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度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 材料的功能:指物质(材料)对应于某种输入信号时,所产生的质或量的变化,或其中某些变 化会产生一定的输出,即能产生另一种效应。如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材料使用性能: 是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应用性能的度量,通常指材料在最终使用状态时的行为,是材料固有性 质与产品设计、工程能力和人类需要相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要素,必须以使用性能为基础进行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权力和专业化分工有关,而且与人们的愿望和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宏观政治史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6、有哪些价值标准能够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a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b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c个人价值观——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d公众价值观——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 e意识形态价值观——一整套逻辑上的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7、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