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工程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9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情况 (2)2.中水工程的主要形式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进度安排 (2)1.施工进度计划 (2)2.施工准备 (3)3.施工组织 (4)四、施工方案 (4)1.施工顺序 (5)2.管线测量 (5)3.土方开挖 (5)4.管道安装 (6)5.试压(水压试验) (8)6.管道回填控制 (8)7.检查井井室施工 (9)五、质量保证措施 (9)5.1质量验收标准 (9)2.质量保证措施 (15)六、雨季施工措施 (15)七、安全生产措施 (16)八、文明施工措施 (17)九、文物及环境保护措施 (17)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情况……2.中水工程的主要形式中水管材管径为DN315、DN200、DN110,采用聚乙烯管,管道公称压力0.8MPa;给水管道单侧布置,管道中心线距道路北侧2.0米,3.主要工程数量表二、编制依据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三、施工进度安排本项工程施工阶段可主要划分为土方开挖及回填、管道铺设、检查井砌筑、水压试验等。
1.施工进度计划本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开工日期为 2015年4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共30天日历天。
2.施工准备1)人员配置:为满足施工需要,已配置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主要人员配置如下:施工负责人2人、施工员2人、技术员3人、质检员1人、试验员2人、安全员2人、材料员2人、壮工22人、后勤2人,共28人。
建筑中水工程宜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项目:1.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2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宾馆、饭店、公寓和高级住宅。
2. 建筑面积大于3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建筑。
3. 建筑面积大于50000㎡或回收水量≥150m³/d或综合污水量≥750m³/d的居住小区(包括别墅区、公寓区等)和集中建筑区。
一、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一系列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称为建筑中水系统。
分为建筑物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
1.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3部分组成。
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有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
合流集水系统的管道设计要求和计算与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相同。
分流集水系统即污、废分流系统。
将水质较好的废水作为中水原水。
缺点是原水受水量受限制,需要增设一套分流管道。
分流集水系统适于设置在洗浴设备与厕所分开布置的住宅、公寓,有集中盥洗设备的办公楼、写字楼、旅馆、招待所、集体宿舍、大型宾馆、饭店的客房和职工浴室,以及公共浴室、洗衣房等。
建筑中水处理系统有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3部分组成。
前处理—调节水量和水质,需要设置调节池;主要处理—去除有机物、无机物等;后处理—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由中水配水管网(干管、立管、横管)、中水贮水池、中水高位水箱、控制和配水附件、计量设备等组成。
建筑物的中水原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完全分开(污、废分流),建筑物的中水供应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也完全分开时的建筑中水系统称为完全分流系统。
也就是建筑物的排水有污水和杂排水(废水)两套管道,供水有生活给水和中水两套管道。
根据原水集水管道和中水供水管道覆盖建筑小区的范围大小,完全分流系统又分为全部完全分流系统、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和半完全分流系统。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及流程、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施工组织管理等。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某城市中水回用项目,主要包括中水厂、输水管道、配水泵站等设施。
中水厂规模为每天处理10万立方米,输水管道全长约20公里,配水泵站3座。
1.2 工程目标本工程旨在为城市提供可靠的中水水源,满足城市绿化、环卫、工业等领域的用水需求,降低自来水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前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要求。
2.2 施工现场准备清除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平整、畅通。
按设计要求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包括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
2.3 材料准备根据工程量清单,提前采购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及配件。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规定。
2.4 人员准备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3.1 土建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回填、基础浇筑、混凝土预制等施工。
确保结构安全、稳定、符合规范。
3.2 安装工程包括设备安装、管道铺设、阀门安装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3.3 电气工程包括电气设备安装、线路铺设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
3.4 调试与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设备调试和系统验收,确保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4.2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验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4.3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安全文明施工5.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中水施工方案水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以下是本次建筑中水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本次建筑是一栋多层住宅建筑,总面积为xxxx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地上几层,其中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等。
二、原材料准备及设备配置:1. 原材料准备: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水龙头、水管、阀门、排水管、管件、消防设备等必要的原材料和部件。
2. 设备配置:根据工程规模,确定使用的设备包括挖掘机、砌筑机、焊接机、浇注机等。
三、供水系统施工方案:1. 水源准备: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供水源,并确保供水源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冷热水管道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冷热水管道,确保每个房间及公共区域能够得到充足的供水,并预留合适的消防用水接口。
3. 安装及连接: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水管、阀门、水龙头等设备,并严格进行水管连接、密封等工作,确保供水系统畅通无阻。
四、排水系统施工方案:1. 排水管路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卫生间、厨房等区域的排水管路,保证排水通畅,并严格控制斜度和坡度。
2. 排水管材选择:根据需要,选择使用PVC排水管、铸铁管等合适的排水管材,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
3. 检测与调试:完成排水管道安装后,进行压力测试和水密性测试,确保排水系统安全可靠。
五、消防系统施工方案:1. 配套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消防水泵、喷淋头、消防栓等消防设备,并与供水系统接口连接。
2. 防火门及疏散通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防火门、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保证其使用功能完好。
3. 消防通道布置: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便于消防人员进出。
六、施工安全措施:1. 提前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项施工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2.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区域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专题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概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和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供暖与通风、建筑电气、燃气共同构成可供使用的建筑物整体,在满足人们舒适的卫生条件,促进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屋建筑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 建筑给水排水发展历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建筑给水排水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4年),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64~1978年),室内给水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8年),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89~至今),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成熟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外技术的引进及乡镇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建筑给水排水在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和建筑灭火四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和骄人的成就。
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几年,国家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对建筑设计行业提出了节水、节能和防污染等方面的新要求。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依据新要求推出了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管道直饮水技术、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等技术,大力推动了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推广普及了各类新型管材(各种塑料管、不锈钢管、铜管、钢塑复合管、金属复合管等)和节能节水措施、设备(如减压阀节水型洁具等)。
1.2.1 以人为本建筑给水排水作为现代工业或民用建筑中的一部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与施工理念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中,自动抄水表系统和卫生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
自动抄水表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最终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计量、存储、统计的综合处理系统。
中水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水改造工程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水改造工程是指对城市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本文将对中水改造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工程概况中水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该工程首先需要建设中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方面。
中水改造工程一般包括中水处理厂的建设、管道的铺设、设备的安装等工作。
三、工程可行性分析中水改造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
需要对城市的水资源状况、中水处理技术、工程投资、环保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水改造工程的可行性。
1. 水资源状况分析水资源短缺是导致中水改造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的人口不断增长,同时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
因此,中水改造工程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方式。
2. 中水处理技术分析中水处理技术是中水改造工程的核心。
目前,常用的中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膜分离、深度处理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水处理技术,并进行工程设计。
3. 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分析中水改造工程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
对于中水处理厂的建设、管道铺设、设备安装等方面都要进行符合相关标准的设计和施工。
同时,需要对中水的回用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中水的安全性和合理利用。
四、施工方案1. 中水处理厂的建设中水处理厂是中水改造工程的核心设施。
中水处理厂的建设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
首先需要对中水处理厂的选址进行科学规划,选择离城市中心适当距离的地方建设。
然后进行中水处理厂的设计,包括污水处理工艺、设备配置、建筑结构等方面。
最后进行中水处理厂的施工,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等。
建筑中水工程概述水工程是指应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方法,以加固土石坝,修建渠道和河堤,进行水源移动、蓄水和引水工程,改善水环境,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以及防治洪涝、干旱、土壤河流侵蚀等问题的工程。
在建筑领域中,水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并提供清洁的水源,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水工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领域,包括水源工程、水库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洪工程。
水源工程是通过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来获取水资源的工程。
它包括钻探井、控制泉水、引入外部源水等手段,将水源引入城市供水系统。
此外,水源工程还涉及水质监测和处理,以保证供应给人们的水源清洁安全。
水库工程是指修建堰塞湖,储存水源,通过引水系统向城市供水、发电的工程。
它不仅可以增加水源储备量,还可以平衡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
水库工程通常包括测量水流、沉积物控制、坝体工程和泄洪设施等内容。
供水工程是指将水源输送到城市或乡村以供人们饮用、生活和生产使用的工程。
它包括输水管道的建设、净化处理设备、水泵站和配水沟渠等。
供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供水的稳定性、流量控制、管道材料的选择等因素。
排水工程是指将雨水、废水、污水排出建筑物或城市的工程。
它包括雨水系统、污水处理设备、污水输送管道等。
排水工程能够防止水体积聚,防止水灾和水污染,确保城市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防洪工程是指通过控制水流、加固河岸和河堤、修建防洪墙等手段,减少洪灾对建筑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防洪工程不仅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减少城市的经济损失。
总之,水工程在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解决了水资源供求矛盾,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还保障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和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水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水施工方案一、引言中水,是指经过污水处理后经过适当处理而得到的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
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中水的再利用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采用中水施工方案来节约用水。
本文将就中水施工方案的背景、原理、关键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中水施工方案的背景当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压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大量的水资源被使用于混凝土浇筑、清洗工地、道路冲洗等环节,给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因此,采用中水施工方案,将废水经过处理再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用水压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中水施工方案的原理中水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中水收集、中水处理和中水利用三个环节。
1. 中水收集中水收集是中水施工方案的第一步,通过设置合适的收集系统,将现场产生的中水进行收集,并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处理。
在施工现场,可设置专门的储水池或收集罐来收集污水,并在收集过程中确保污水的不受杂质污染,并进行必要的防臭处理。
2. 中水处理中水处理是中水施工方案的核心环节,主要目的是去除中水中的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物,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常见的中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絮凝等工艺,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药剂来进行除臭、杀菌等处理,生物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滤池、植物处理等方式来降解有机污染物。
3. 中水利用中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可以用于建筑施工工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如混凝土浇筑、道路冲洗、绿化灌溉等。
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可以极大地节约用水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中水施工方案的关键点1. 中水施工方案的设计中水施工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来进行,包括施工规模、施工周期、产生的污水类型等因素。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中水收集系统的设置位置、收集效率、处理工艺的选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