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51
中水系统—城市消防供水的新水源内容简介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产物—中水,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的需要,解决目前城市消防供水水压偏低,无法保证火场需要的问题。
用消防水鹤来补充城市消火栓的不足,使城市消防供水的新途径,既环保又适用而且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是未来城市消防供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水系统消防供水消防水鹤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各大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改变着城市的脏乱差的面貌,提升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水是城市污水系统处理后的产品,其水质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虽然不能饮用,但目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例如成为工业用水的水源,可以作为绿化、建筑、降温、混凝土养生、生产原料浸泡、冲洗等方面的用水,也可以作为生活中冲洗厕所、洗车、冲洗卫生洁具用水等。
使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节约了大量的水处理费用,也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这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更是意义重大。
现在,不少城市都投巨资构建了城市中水管网,使中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节约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消防用水对水的质量并无特殊要求,中水的水质完全能够满足消防火场用水的要求。
我们这里提出利用城市中水系统来满足城市消防供水的需要,是中水系统利用的又一重要途径。
适用的理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城市消防供水作了如下规定:第8.1.1条在进行城镇、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必须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第8.1.2条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
第8.1.3条室外消防给水可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或低压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从城市消防规划到具体设计方案,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要从适用、经济、资源、管理等多角度去综合考虑。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中水系统,又称再生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以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的系统。
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中水系统的处理原理。
一、中水系统概述1. 中水来源: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
这些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再生水。
2. 中水用途: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3. 中水处理目标:中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二、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 主处理:主处理阶段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生物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物理化学处理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消毒、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中水处理关键技术解析1. 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3. 消毒技术:采用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4. 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5. 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污染物。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四、中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管理1. 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池在中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均衡水质和水量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缓冲不同时间段的污水排放量,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2. 污泥处理: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这些污泥需要通过浓缩、脱水等手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中水工程宜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项目:1.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2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宾馆、饭店、公寓和高级住宅。
2. 建筑面积大于3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建筑。
3. 建筑面积大于50000㎡或回收水量≥150m³/d或综合污水量≥750m³/d的居住小区(包括别墅区、公寓区等)和集中建筑区。
一、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一系列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称为建筑中水系统。
分为建筑物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
1.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3部分组成。
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有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
合流集水系统的管道设计要求和计算与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相同。
分流集水系统即污、废分流系统。
将水质较好的废水作为中水原水。
缺点是原水受水量受限制,需要增设一套分流管道。
分流集水系统适于设置在洗浴设备与厕所分开布置的住宅、公寓,有集中盥洗设备的办公楼、写字楼、旅馆、招待所、集体宿舍、大型宾馆、饭店的客房和职工浴室,以及公共浴室、洗衣房等。
建筑中水处理系统有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3部分组成。
前处理—调节水量和水质,需要设置调节池;主要处理—去除有机物、无机物等;后处理—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由中水配水管网(干管、立管、横管)、中水贮水池、中水高位水箱、控制和配水附件、计量设备等组成。
建筑物的中水原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完全分开(污、废分流),建筑物的中水供应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也完全分开时的建筑中水系统称为完全分流系统。
也就是建筑物的排水有污水和杂排水(废水)两套管道,供水有生活给水和中水两套管道。
根据原水集水管道和中水供水管道覆盖建筑小区的范围大小,完全分流系统又分为全部完全分流系统、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和半完全分流系统。
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型式设计技术规范9.4.1系统组成。
1 中水系统由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2 中水工程设计应按系统工程考虑,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互制约和协调配合。
实现建筑或建筑小区的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和环境功能的统一。
9.4.2系统型式。
1 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2 建筑小区可采用下列系统型式;1) 全部完全分流系统: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覆盖全区;2)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均为区内部分建筑;3)半完全分流系统:无原水分流管系(原水为综合污水或外接水源),只有中水供水管系或将建筑内的杂排水分流出来,处理后用于室外杂用;4)无分流简化系统:无原水分流管系,中水用于河道景观、绿化及室外其他杂用。
3 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原水和中水用量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9.4.3 原水系统。
1 原水管道宜按重力流设计,靠重力流不能直接接入的排水可采取局部提升等措施接入。
2 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
3 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应有防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排水接入的措施。
井盖应做“中水”标志。
4 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宜在流人处理站之前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
5 当有厨房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原水集水系统。
6 原水应能计量,宜设置瞬时和累计流量的计量装置,如设置超声波流量计和沟槽流量计等。
当采用调节池容量法计量时应安装水位计。
7 冲厕污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方可进入。
8 当采用雨水为水源补充或中水水源时,应有可靠的调储设施,并具有初期雨水剔除和超量溢流功能。
9.4.4 中水供水系统。
1 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
2 中水系统供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及表9.2.3中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确定。
中水系统工作原理中水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工程设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污水转化为可回用的中水。
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污水收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等环节。
污水收集是中水系统的起始环节。
在城市或工业区域,污水会通过下水道系统被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入中水系统。
初步处理包括去除大颗粒物、固体废物和沉淀物等步骤,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处理。
格栅过滤是通过设备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
沉砂池处理是通过重力沉降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分离出来,从而净化污水。
生物处理是中水系统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生物反应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去除。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通过曝气和混合等操作提供氧气和搅拌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是通过植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污水。
深度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深度处理可以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高级氧化等方法。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有机物。
物理处理则是通过过滤、吸附和沉淀等方法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
高级氧化则是利用氧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最后是中水的回用环节。
经过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水等领域。
中水的回用不仅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还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降低环境污染。
中水系统是一种将污水转化为可回用水的工程设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污水收集、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回用等环节来实现。
中水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还可以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
中水系统运行操作规程1.中水系统操作流程1)工艺单元操作规程A.班前工作:a.穿工作服做好上班准备;b.认真进行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c.在控制室对运行各单元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查清运行不正常单元;d.首先对存在问题的单元进行一次检查,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e.结合班中巡检要求,对中水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检查运转设备润滑状况。
特别注意水泵、风机润滑油位,严禁少油、无油运转,避免设备事故。
B.操作规程a.定期清理格栅,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栅产生污水处理事故。
b.机械格栅应按照设定时间运转,开机停机时间按工程实际状况设定。
c. 污水提升泵为液位控制自动运行方式,高位开泵、低位停泵,超位水位也可设立两台泵短期同时运行。
电控箱应有工况故障显示,设备故障发生应在8~24h内排除,防止无备泵连续运行情况发生,以杜绝运行事故。
d.机械(活性炭)过滤器应保持正常工况,视出水状况定期进行反冲清洗或检查。
e.调节池(沉淀池)设有多种不同形式,按设定方式运行,防止污泥沉积,定期将污泥外排;若作为预曝调节池时,则在池底均布安装有穿孔预曝气装置。
调节池的另一个功能是依据pH检测结果,投加药剂,调整pH处于正常的范围内。
f.厌氧处理单元的操作:厌氧操作要点是按所提供的厌氧处理指导手册要求,在完成厌氧启动(菌种培养、驯化)基础上,控制进水水质、水温,并定期进行污泥回流、搅拌,同时防止厌氧污泥流失。
g.好氧处理单元操作:好氧处理按不同条件分别设计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和接触氧化工艺。
C.班后工作a.下班前应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做好记录;b.对水、气、电、药等各种管线阀门进行检查,并应处于良好的备用工况状态;c.做好交接班记录,认真交接班。
2.中水系统设备操作规程1)格栅A.栅渣应定时清除。
B.栅筛除机械工作时,应监视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
C.清捞出的栅渣,应妥善处理和处置。
2)水泵A.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和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
华元中水系统操作说明一、运行操作1、检查来电正常(稳定的电压,相位不缺)。
2、检查原水塔水位是否满足系统正常运行要求。
3、检查原水泵进水阀A是否正常开启到适合的位置。
如下图4、检查药水进水阀C关闭。
如下图5、检查过滤罐开关状态如下。
6、检查保安过滤器相应阀门开关状态。
3FHGE保安过滤器7、检查UF(超滤)系统阀门开关状态。
I JK8、检查RO(反渗透)系统阀门开关状态。
12345678 RO(反渗透)系统9、观察水质,确定是否加PAM。
如下图10、根据UF(超滤)水PH值(6~9)确定是否加酸。
如图11、配制(2~5)mg/L浓度的阻垢剂溶液。
如图12、药水的配制及药洗。
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为维持正常的出水量,温度校正后的给压力增加10~15%,产水水质降低10~15%。
对于反渗透膜透盐率增加10~15%,系统之间的压差明显增加,此时有必要进行药洗。
正常的清洗周期是3~12月。
清洗方法:低PH和高PH清洗液交替清洗(应先低PH后高PH)。
药洗时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C。
如下图注:水泵启动前必须对水泵进行排空。
药水酸一般为PH2,碱的一般为PH12。
二、系统操作1、接通电箱内的电闸确保来电正常。
2、旋开电箱面上的紧急停止开关。
3、点击“进入系统”,如下图;后入密码“813688”,点击“ENTER”后进入系统操作界面4、进入系统操作界面(如下图)。
5、点击屏幕上“用水泵”,再点击左下角“运行”(此时“运行”转换成“停止”),至此原水泵便可以运行。
对于增压泵、回水泵也是如此操作。
必须注意的是,水泵运行前务必进行排空,相应的阀门也必须处在正常的开关状态。
中水系统的分类以及组成中水系统按照其服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1.建筑物中水系统,2.小区中水系统 3.城镇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的组成一般分为3类; 1.中水原水系统,2.中水处理系统,3.中水供水系统再生水的含义:再生水也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一般为二级处理,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再生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等。
再生水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介于建筑物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的杂用供水技术。
再生水的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指标,但高于污染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
再生水的使用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约为1~3元/吨,而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5~7元/吨,跨流域调水的成本约为5~20元/吨。
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再生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
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生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4. 中水系統
(1) 配合綠建築標章取得,設置中水設備。
(2) 收集建築物屋頂及樓層頂板雨水、空調冷凝水、溢流水,經過濾後送至
中水儲存槽,供應便器沖水及庭園景觀噴灌用,系統如圖4-11所示。
(3) 雨水回收系統過濾器能使處理過水質達到需求標準。
(4) 雨水回收儲存槽有溢流裝置,將多餘雨水溢流至雨水排放口。
材質使用
符合國家標準且對水質沒有影響之材質,構造堅固且完全水密性。
(5) 雨水泵浦採用兩台交互並列運轉設計,系統控制設有警報裝置連接至中
央監控系統。
(6) 系統依給排水系統相關法規及標準為依據。
(7) 系統配管依給排水系統配管要求設置。
(8) 系統管材及閥類,依給排水系統管材及閥類原則設置。
4.1 主要材料規範
(1)中水系統工程(詳施工規範第15445章)
圖4-11(a):地下式中水系統昇位圖
圖4-11(b):地上式中水系統昇位圖。
中水回用系统1、国内外现状中水,顾名思义,就是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可重复利用的再生水,是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回用水质标准的水。
虽然与自来水相比,中水的供应范围要小,但在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方面,中水是最好的自来水替代水源。
就世界范围而言,当前污水经再生已经回用于工业、农业灌溉和养殖业,市政绿化、生活洗涤、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面水等方面。
美国的缺水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等,其污水回用技术发展也较早,到1975 年美国一些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方面水量就已占总污水量的31%,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就建有污水回用工程达200 套以上。
我国许多城市淡水缺乏情况已如前述,污水再生回用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
近十几年来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建筑中水回用进行了众多研究和实践工作。
我国首都北京市开展中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较早,1985 年至现在相继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首都机场、清华浴池、北京市万泉公寓及众多的宾馆中建成了中水工程。
2、建筑中水系统2.1 中水水源中水水源的选择是中水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应根据下述要求选用:(1)中水水源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来确定。
例如原水和回用水的水量不仅要平衡,原水还应有10%~15%的余量;原水水源要求供水可靠;原水水质经处理后能达到回用水的水质标准等;(2)中水水源一般为生活废水、生活污水、冷却水等。
医院污水(尤其是传染病和结核病医院的污水)、生产污水等由于含有多种病菌病毒或其它有毒有害杂质,成分较为复杂,不宜作为中水水源。
(3)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不等一般可分为下述六种类型。
选择中水水源时可以根据处理难易程度和水量大小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排列:①冷却水。
②沐浴排水。
③洗排水。
④洗衣排水。
⑤厨房排水。
⑥厕所排水。
实际中水水源一般不止单一水源,多为上述六种原水的组合。
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组合:①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时也包括冷却水)组合。
中水回用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中水回用系统是一种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利用的装置,对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该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微滤、反渗透和紫外线消毒设备,下面将对这些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微滤设备微滤设备是中水回用系统中最先使用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污水处理后的混凝固体和部分有机物过滤去除,得到比较干净的水。
该设备采用纤维滤膜,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
滤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微观多孔结构,让水通过时只能通过滤孔,而所有的污染物都被滤膜截留。
微滤设备操作简单,设备稳定性较高,在中水回用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反渗透设备反渗透(RO)设备是中水回用系统中处理中水质量提升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可以将微滤设备过滤后的水再次过筛,将更小的固体、细菌和病毒等物质去除,使水质更为清洁。
该设备则采用了不易透过的半透膜,通过对水进行高压的逆渗透来实现对污染物的过滤。
反渗透的过滤精确度高,透析速率较低,而且比较环保,更适合处理中水。
紫外线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是中水回用系统中安全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将经过微滤、反渗透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紫外线辐射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种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消毒效率高。
综上所述,中水回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滤、反渗透和紫外线消毒等多种处理方式,将污水处理后得到较干净的中水,再将这些中水在营造、工业和农业等领域中进行再次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不仅如此,在中水回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处理设备的效率和质量,打造更加高效精准度的设备,也是中水回用系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中水系统安装1.工艺流程2.操作工艺2.1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安装应遵守下列要求。
(1)中水原水管道系统宜采用分流集水系统,以便于选择污染较轻的原水,简化处理流程和设备,降低处理经费。
(2)便器与洗浴设备应分设或分侧布置,以便于单独设置支管、立管,有利于分流集水。
(3)污废水支管不宜交叉,以免横支管标高降低过多,影响室外管线及污水处理设备的标高。
(4)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防渗漏,井盖应做“中”字标志。
(5)中水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跨越管,其标高及坡度应能满足排放要求。
2.2中水供水系统是给水供水系统的一个特殊部分,所以其供水方式与给水系统相同。
主要依靠最后处理设备的余压供水系统、水泵加压供水系统和气压罐供水系统等。
(1)中水供水系统必须单独设置。
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中水管道及设备、受水器等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
2)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中水”标志。
(2)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
如必须暗装于墙槽内时,必须在管道上有明显且不会脱落的标志。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离不应小于0.15m。
(4)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
便器冲洗宜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
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5)中水高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2m。
止回阀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阀门启闭应灵活。
(6)中水供水系统的溢流管、泄水管均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排出,溢流管应设隔网。
(7)中水供水管道应考虑排空的可能性,以便维修。
2.3为确保中水系统的安全,试压验收要求不应低于生活饮用给水管道。
2.4原水处理设备安装后,应经试运行检测中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后,方办理验收手续。
中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与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得技术称为中水技术。
经处理后得中水可用到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等。
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得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就是防治水污染得重要途径,也就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得新技术、新工艺。
一、概念: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得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得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就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
城市污水由于水量稳定,基建投资经济,许多国家都将中水回用作为解决缺水问题得优选方案。
因此,开展中水回用工作,显示出了开源与减少污染得双重功效。
二、中水系统类型: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得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与优质杂排水。
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
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
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得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得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
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韧得排水净化池(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池等),该池内得水为总得生活污水。
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
3、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得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得杂排水。
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
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
4、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本系统特点就是小区域具有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得水或利用工业废水,将这些水运至区域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绿化等用。
三、中水回收得用途:中水回用用途中水回用得用途有两种:一种将其处理到饮用水得程度,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得地区,投资高,工艺复杂;二就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得程度,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得用水,如建筑中便器得冲洗,绿化浇洒以及消防等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采用得中水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