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参考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11.50 KB
- 文档页数: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二、学情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的原因,学生不易理解。
但是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本课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进行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东罗马帝国版图、《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目标2:简述《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历程,认识罗马成文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重点、难点)目标3:结合教材与材料,认识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重点、难点)目标4:结合教材与材料,分析归纳拜占庭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教学难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查士丁尼法典》:(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查士丁尼。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
4.《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
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2.识读地图,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阅读出自《查士丁尼法典》的史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3.通过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认识到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
4.通过对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认识到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只有在扬弃中才能获得发展。
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53年,在咸阳底张湾的一座隋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为什么中国会出土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的国家?这枚金币能说明什么问题?进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一)编纂背景【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
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学生活动】了解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后回答: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教师活动】小结: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二)编纂过程【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查士丁尼一世(483—565)》,简要介绍查士丁尼。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528年,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出示《罗马民法大全》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2.史料实证: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3.历史解释: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4.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三、重难点1.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四、导入提到拜占庭帝国,有学者是这样描述的“拜占庭帝国就像一个身着盔甲、手持圣经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特殊人物。
”这让人不禁心生好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帝国?一位赳赳武夫还是一位虔诚儒雅的学者?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光荣与梦想:一个文化帝国的兴衰历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拜占庭帝国,梳理帝国历史,感受拜占庭帝国的文明风采。
五、新课(一)帝国梦想(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兴起)【看图说史】引导学生观看地图梳理罗马帝国的历史,知道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设问:(1)描述一下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2)结合地图,罗马帝国分裂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放映厅】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拜占庭帝国都城的由来。
【材料研读】结合地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都城的选择对于帝国文明兴起的重要意义。
结合拜占庭都城建筑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拜占庭帝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关系。
设问:拜占庭帝国的帝国梦想是什么?(二)盛世辉煌(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形成)【古迹游览】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圣索菲亚教堂的恢弘,引导学生思考查士丁尼修建圣索菲亚教堂的原因。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一、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
2. 认识查士丁尼一世及其对拜占庭帝国的贡献。
3. 掌握查士丁法典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
2. 查士丁尼一世及其贡献。
3. 查士丁法典的内容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2. 查士丁法典的法律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拜占庭帝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a. 拜占庭帝国的兴起: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b. 拜占庭帝国的鼎盛时期:介绍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改革措施和拜占庭帝国的繁荣。
c.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阐述拜占庭帝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以及最终的衰落过程。
3. 查士丁法典:a. 介绍查士丁尼一世制定法典的背景和目的。
b. 讲解查士丁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c. 分析查士丁法典在欧洲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
4. 课堂互动:a. 提问:让学生回顾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查士丁法典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的历史意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和文化七、教学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信仰及其对国家统治的影响。
2. 掌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认识拜占庭艺术和建筑的独特风格。
八、教学重点:1. 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信仰。
2.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特点。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概况;知道《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认识《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及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认识到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陞使文明衰落。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认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用具:教案、PPT教学程序:1、导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一起进入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
(明确课题)二、新授(一)查士丁尼及其法典1 .拜占庭帝国概况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
后来,该城被称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后,这里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PPT展示拜占庭帝国的整域图,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9-51页内容,完成拜占庭帝国兴衰的时间轴。
按照时间抽顺序分别讲述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大事件。
2 .查士丁尼的统治(PPT展示查士丁尼的人物介绍)483年,查士丁尼出生于托莱索(今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精力和智慧。
518年,查士丁尼的叔父被拥立为皇帝,即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自杳士丁尼一世即位后,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常理政务,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其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被誉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第十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及其历史背景;2. 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影响;3. 学习讨论和分析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及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拜占庭帝国概述1. 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二、查士丁尼法典介绍1. 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背景和目的;2.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概述;3. 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并提问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了解程度。
2. 拜占庭帝国概述(10分钟)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并辅以地图和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查士丁尼法典介绍(15分钟)讲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背景和目的,并介绍其主要内容。
可以将法典的重点进行划分,例如:家庭法、财产法、刑法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法典的内容对于当时社会和人民有何影响。
4. 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10分钟)讨论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和文化的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法典如何影响了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
5. 总结和小结(5分钟)总结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重要内容,并提问学生思考本课所学的重要观点和影响。
6. 拓展延伸(10分钟)一些学生可能对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有更多的好奇和兴趣,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影片给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
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等教学媒体;2. 查士丁尼法典相关的教学材料和书籍。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2. 课后作业或小测验。
备注: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以增强他们对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理解和认知。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起源和内容。
3.分析《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发展的影响。
4.掌握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查士丁尼法典》的起源和内容。
3.《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发展的影响。
2.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1.图书馆、电脑及互联网资源。
2.PPT或黑板、粉笔。
3.《查士丁尼法典》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拜占庭帝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然后,提问学生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历史重要性和影响。
学生可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Step 2: 介绍《查士丁尼法典》 (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查士丁尼法典》的起源和内容。
教师可以使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信息,并解释每个条款的含义。
学生可以记录重要点,并提问不清楚的地方。
Step 3: 分组阅读和讨论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使用大纲方式整理出法典的主要条款。
教师可以提供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两种版本的《查士丁尼法典》供学生使用。
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可以邀请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阅读成果。
Step 4: 小组讨论和辩论 (25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包含有关《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发展的影响的文献资料。
学生可以分享和讨论他们找到的信息,并讨论《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体系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辩论,并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观点。
Step 5: 总结和反思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带领学生思考《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法律发展的影响,并讨论学生对这一话题的个人看法。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品教案
丁堡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一个时代结束了。
(3)问题思考:在几个世纪里,拜占廷帝国
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
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
的优点和长处。
拜占廷人认为,他们的职责
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
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廷帝国湮灭于奥
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归纳拜占庭帝国灭
亡原因和启示。
答案:外族的入侵;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
国财政枯竭;十字军的征服;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的入侵等。
启示:开放促使文明繁荣富
强;保守封闭致使文明衰落。
(4)合作探究:
材料一: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
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
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
的文化。
材料二: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
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存留···西方
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
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
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
材料三:
(1)说一说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2)拜占庭文化对西欧和世界有什么影响?
答案:(1)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2)对西欧: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学生讨论,
合作探究
学生积极讨
论
培养学生史实
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
材料的能力和
语言组织能力
加强学生分析
问题和归纳问
题的能力。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查询、讨论等方式,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原因;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认知,特别是对中古欧洲历史和拜占庭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成就的态度,提高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原则和实际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和建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时期;简要介绍拜占庭帝国的兴起背景,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对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原因进行探究。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讲解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原因,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典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体会。
四、课后作业1. 编写一个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简短报告,包括其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2. 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特点和作用,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说明;3. 选择一个与拜占庭帝国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概况;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
目的;认识《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及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认识到开放宽容使文
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重点:
1.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3.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问题。
二、新课内容:
1. 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概况:位置、重要城市、宗教信仰等。
2. 《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目的:整理罗马法律,巩固皇权统治,加强对外扩张。
3. 《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对现代法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现代民法的蓝本。
4.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欧洲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5.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保守狭隘,缺乏创新;封闭自守,忽视外界进步;统治阶级内部争斗不断;对外战争失败导致国家经济破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内容,了解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和《查士丁尼法典》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认识到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启示,珍惜当前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未来的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
其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知道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知讲解。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提问:拜占庭的版图内包含了之前的哪些古文明?教师概况点评拜占庭帝国地理的优势,介绍其发展特点。
版图范围: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社会情况:农业商业经济活跃、社会稳定2.阅读归纳: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的过程。
措施:将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思考: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不仅没有给予拜占庭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地区。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结果:十字军东征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是东罗马帝国的延续。
大致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脉络。
2.通过研读历史材料,了解查士丁尼一世命人编纂法典的历史背景,知道《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
2.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世界的影响。
随堂练习1.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
该法典是( D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2.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
”据此可知,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C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法律精神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民众,人人安分守法3. “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
”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C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4.拜古庭帝国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其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是( A )A.地跨欧、亚、非三洲 B.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C.接近了基督教文化 D.吸取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城市史的介绍。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 1.了解《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影响的知识。
目标 2.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
教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教学《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重点衰亡。
难点对外战争的影响。
新导入 1( 名言导入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 第一次是武力 ;第二次是宗教 ;第三次是法律。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在“征服世界的法律”课中, 其基本法是什么 ?导入新课。
导导入 2( 情境导入 ):拜占庭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入阿拉伯人的威胁 ,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
拜占庭又是怎样灭亡的呢?导入新课。
板块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一公元 6 世纪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教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材料二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 )《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内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 (政府除外 ),罗马亦是如此 :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课容堂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探——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究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性质及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 ,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答案 :(1) 封建性质的法律文献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 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 ,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 ,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罗马民法大全》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
1 / 4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
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
2 / 4
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探究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3.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4.谈谈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3 / 4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