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天》影评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0
后天的电影观看心得《后天》是一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灾难的科幻灾难片。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以恢宏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剧情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地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的可怕画面,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反思。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体验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后天》的电影观看心得。
首先,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通过特技和CGI技术创造了一个逼真且壮观的全球气候变化场景。
大片的冰川崩塌、巨大的冰雹和龙卷风等天灾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尤其是巨大的海啸场景,使我仿佛置身于被海浪卷起的急流中,体验到了逃生的惊险和绝望。
这种视觉冲击力让我对人类能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灾难的考验,主人公乔恩·格弗(由丹尼斯·奎德饰演)和他的儿子山姆(由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以及他的朋友劳拉(由艾玛·罗伯茨饰演)一起努力生存,展现了人类求生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他们身上的毅力、勇气和爱心让我对人性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
在绝境中,他们没有抛弃希望,而是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最终战胜了灾难。
而反派角色杨爱德利(由伊恩·霍姆饰演)则是典型的科学家形象,他预测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但却无法说服政府采取行动。
这个角色让我思考了人类的盲目与自私。
在电影中,政府的官僚主义和短视行为使得灾难无法避免,这也让我对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电影通过人物形象呈现了不同人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引发了我自省。
另外,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由哈利·格雷戈森-威廉斯创作的配乐为电影增添了紧张和感人的气氛。
特别是在关键场景中,音乐的力量让我更深地融入了故事情节,加强了观影体验。
《后天》引发了我对人类对环境的行为的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电影中所描绘的灾难场景正是现实世界可能面临的未来。
从电影中解读地球期末影评12359060 罗舒婷 2012级中文系乙班第一部分:观后初感不同以往的好莱坞大片——电影《后天》有感“你有见过这么清澈的地球吗”这是电影《后天》ending时的最后一句话。
在一场肆虐的灾难过后,我们的地球又变得如此美丽。
看完电影便知这是一部制作宏大的灾难片,但相比较我以前看过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大片,这一次导演并没有从某个人的伟绩上着手,而是频频在镜头前表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甚至是无助之感。
其中有三个镜头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镜头是一开篇,气候学家杰克霍尔要求他的同伴在冰下钻26米,孰料,冰面突然裂缝,刹那间冰层分开左右,镜头外拉,裂开的两地早已望不到头。
此时观者我汗毛不禁竖起,为刚刚杰克去救那两个试验品而差点掉入深渊而不禁捏一把汗。
加之背景音乐肃杀的气氛,一片冰冷冷的白,很好地渲染了灾难的可怕,给人以震撼。
接下来的第二个镜头几股龙卷风袭卷着洛杉矶城,一位大厦内的清洁工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好像全然不知。
一支的白光闪过他的眼睛,这时导演特写他的脸部,带着惊恐和小心翼翼,他拿着吸尘器一步步走到门前,再推开一间屋子的门,却发现脚下已是深渊——龙卷风早已席卷了这座大厦,以至于把大厦的外皮刮落!此时镜头外拉,整个洛杉矶城一片废墟,满眼荒凉。
不得不震撼于此片对于大自然力量反扑社会的表现,在一种有些混沌的深灰之中,加之象征着恐怖的黑色,连人们的着装几乎一概都是深色系,银幕前光线一篇昏暗。
引起观者我对接下来人类如何面对灾难的好奇。
第三个镜头,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山姆去为父母报平安,杰克对山姆说,儿子待在那,风暴旋会立刻席卷到你那里,尽可能的去烧火,一定要保暖,我会去救你。
电话挂断,那一头山姆的父母相拥而泣,彼此为孩子的生死未卜,为杰克的北上而坚定信心。
另一头,山姆和同学相拥,为活下去的希望而坚定。
从这个镜头开始,此片便开始探讨起不同人对待灾难的不同,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却鲜明的一致,那便是活下去。
很喜欢《后天》的海报,阴云密布的深蓝色天空下,一片白茫茫无边无际的雪地,天与地之间,冰雕般林立的高楼晶莹澄澈,宛如童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天》这部科幻片,也可以勉强算作童话,不过,这童话不是发生在“Once upon a time……”(“很久很久以前……”),而是发生在将来,或许,就在明天,或者后天。
这是一部有关灾难的影片,是有关人类未来的思考。
因为人类的短视,使得我们更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全人类的命运,则无人问津,或者即使有个别人想到了,却也无法左右全人类盲目的趋势。
这一点,在影片的开头由科学家杰克与副总统的那段短暂而激烈的争论展现出来,杰克说:“自然环境是脆弱的。
”副总统回答道:“可是不要忘了,我们的经济也同样脆弱”。
根据杰克的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最终将导致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合乎推理的结果:下一个冰河纪的来临。
然而,别说科学家预测的是千百年之后的结果,即使杰克所预测的结果明天就会发生,在今天,政客和我们广大人民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去搪塞,敷衍塞责。
经济是一个相当重的筹码,政客不敢轻易为了渺茫的人类命运问题而扰乱经济,从而影响自己的政治生涯,这一点也无可厚非。
因为作为普通市民的你我,是否愿意为了渺茫的人类前途问题而从此刻就行动起来呢?放弃汽车,拒绝一次性用品,节约生活,……我们每一分钟都在让地球变得更暖和,然而却没有人肯放弃自己的便利,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囚徒困境”,而更通俗的解释则是:全球变暖,或许很遥远吧,我的一举一动,又能带来多大影响呢。
殊不知,一个人的影响微不足道,但几十亿个“一”加在一起,地球环境,就岌岌可危了。
然而,如果灾难就在眼前,你还会这样心不在焉吗?大自然对你可不会像西餐厅的服务员那样客气,他不会等到我们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再上菜,他也不会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的引导。
大自然像一头雄狮,可以温驯而慵懒,对人类活动不闻不问,然而,一旦惹恼了他,就势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电影后天的观后感想心得电影《后天》是一部灾难片,讲述了地球面临极端气候变化的故事。
在电影中,科学家和主人公们必须团结一致,寻找解决方案来拯救地球。
这部电影引人思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极端的气候现象,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危害。
电影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冰雹、巨大的龙卷风和海啸等气候灾难,这些场景让观众们陷入极大的紧张和恐慌之中。
这些灾难不仅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还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十分巨大,我们应该重视并采取行动来减缓这种变化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电影强调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电影中,科学家们与主人公们一起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他们抛开了个人的利益,共同努力拯救地球。
这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对解决全球问题非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共同促进世界的进步。
此外,电影还反映了科技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科学家利用卫星技术和气象预测,为人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候信息。
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电影中主人公利用科技手段成功制造了一种可以改变气候的装置,拯救了地球。
这个情节让人们意识到科技对于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性和作用。
然而,电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电影中的人物刻画相对平面,缺乏深入的情感表达。
虽然电影中有一些情节涉及主人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但是这些情节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
观众们很难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这使得电影略显平淡。
另外,电影中的剧情发展有些过于快速,没有给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受,导致观众们对电影的情节和主题理解得不够深入。
总的来说,电影《后天》通过极端气候现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向观众们展示了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巨大威胁,呼吁人们重视并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
电影通过团结与合作、科技的应用等元素,向观众们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 )观后感随着好莱坞电影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尽管《2012》已经给了我许多视觉上的刺激,但是《后天》的情景却依旧历历在目,影片主题给我第一印象是人类因无节制利用自然而受到报复,于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异常,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尽管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已经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呼吁过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却遭到副总统驳斥。
我觉得《后天》是在一种严肃、沉重的气氛中发展情节,在《后天》里面我发现电影的视角总会从小人物开始,描述的是人们如何拯救自己的小家庭以及顽强的与世界决战,这一幕幕总是来得更真切、动人及令人深思,龙卷风、飓风肆虐,冰雹,城市被海水淹没,气温骤降,这一切都时刻在告知我们,人的生命与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产生了矛盾,于是大自然报复了我们。
虽然后天并不是特效做的最好的,但是导演在策划的时候总是有不少震撼的细节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偏远观察站为美国提供宝贵数据后却面临冰冻时,三个人“幸福”地喝完最后的酒,就是这种不言而喻的感觉,不需要言语的表达,就可以唤醒那些苦于大城市里压力的人们最深处的感知。
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后天》照顾到各人物的丰富表现,我想在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你或许最想知道的就是每一个人的感受与经历,这样的场景已足以满足观众们的视觉欲望。
每一部电影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主角,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只身前往纽约去营救女友,于是决定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
这时候灾难却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与大肆摧毁。
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
大水吞没,而我们只能坐在台下感受到他们的惊心动魄,《后天》总是制造出来逐层递加的心理紧迫感,灾难过后,经受死亡洗礼的戏里戏外的人,总是会想自己该干什么,一切都肇始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024年《后天》观后感2024年《后天》观后感1电影《后天》,类似于《后天》,是灾难片。
故事主要讲的是人类排放了太多的碳,这些碳是由冰芯储存的。
当科学家挖掘冰芯时,他们会带出大量的碳,这导致冰川融化并干扰洋流。
巨大的水和寒冷的天气把城市变成了冰河时代。
几个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拼尽全力,甚至烧书取暖才保住了性命。
终于,生活恢复正常。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可怕,但是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人类也会灭绝。
虽然现在有可能不遭受灾难,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或者即使没有这么大的灾难,但是气候越来越差,人受不了了,我们这一代人会被我们的后代骂,我们会被铭记很久,那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后代呢?像今年,异常天气那么多,云南干旱,舟曲大雨后泥石流,北方高温大雨。
真的很担心会这样。
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了,人在危机下是很脆弱的,不是钱可以用来延年益寿的。
2024年《后天》观后感2电影《后天》,是与《》差不多的灾难片,故事主要讲述人类排炭太多了,都被冰芯储存了,科学家在挖冰芯时带出了大量的碳,造成冰川融化,干扰了洋流,大水和寒冷天气让城市变成了冰河世纪。
几位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想尽办法,甚至烧书取暖才保住了性命。
最后,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那么这样的事情早晚会在我们身边发生,人类也将灭绝。
虽然可能我们现在不会遭到灾难,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
或者即使没有这么大的灾难,但气候变恶劣,人们受不了,我们这一代也会被我们的后代骂,我们会遗臭万年的,那时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后人呢。
像今年,这么多异常天气,又是云南的干旱,又是大暴雨后舟曲的泥石流,还有北方的高温和大雨。
我真担心这样的事情就在发生。
这部电影也让我也明白了,人们在危机下真是很脆弱的,能用以延续生命的,并不是金钱。
2024年《后天》观后感3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看了《后天》这部电影,里面描述了惊心动魄、场面宏大的自然灾害景象。
[电影后天观后感] 后天电影经典影评电影后天观后感(一)南极洲出现了冰缝拉开了《后天》惊心动魄的序幕。
肆无忌惮的龙卷风,粒大如雨的冰雹,连绵磅礴的大雨,骇人听闻的飓风,加上一秒钟下降10度的气温,炼就了贺尔教授对儿子森络言的坚定,炼就了森与罗拉爱情的坚贞,更炼就了大家的勇气。
我佩服贺尔教授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对副总统的不畏强权,对儿子森的爱,对华盛顿到漫哈顿的勇气,是他拯救了半个美国,是他拯救了自己的儿子,也是他打破了灾难的语预言。
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气候学家,一个成功的父亲。
在整个影片中表现出来的爱情,友情,亲情,最至善,也最至美。
后天观后感当然其中另一个政治思想焦点是墨西哥政府接纳了美国南迁的难民。
回想起以前都是美国阻止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入境,而现在却主谓颠倒,形成了“倒装句”。
美国总统在驻墨西哥大使馆发表演说“感谢墨西哥人民。
”我不由得想质问一下那些流离失所的,无亲无故的伊拉克难民,又有谁会接纳他们呢?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后流入大西洋,导致海水稀释变淡,改变了大西洋的暖流,是得“盐温环境”停止流动。
可想而知,后果将是如此的可怕:海洋温度急遽下降,威力令人生畏的飓风将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再加上海啸和大冰雹,北半球发达地区转瞬间变成了酷寒的人间炼狱。
如果你不是一个热血澎湃的人,一出门,将可能被无情的寒风,残酷的冰霜所冻结,那时你的生命就由此而暗淡。
但是什么导致了家人流离失所,可爱的家园消失了呢?也许一切矛头都指向全球变暖,但人们能否用推倒的方法思考一下,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呢?归根究底,人类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对于环保,我想我也没必要再对此抒发感想吧。
虽然这只是科幻片,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现在已经发生。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虚构的,这么荒诞的想象简直是天方夜潭,但你能说,在遥远的时候,人们是否回幻想过今天会有电脑的出现,会有电灯的问世。
他们肯定没有预料到。
影评之《后天》《后天》主要讲述的就是全球变暖而引发的世纪浩劫,它所向我们展示的主题,正是21世纪人类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保护。
在几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被冰雪覆盖,虽然没有生命,却很美,很干净。
那个时候的地球,是零。
几十亿年后的今天,地球上充满着生命,却满目疮痍,并不断恶化着,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伴随着我们难以承受的后果。
《后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事实上,我们对全球变暖并不是非常了解。
中学的知识,始终令我们停留在全球气温变高,海平面上升等这个层面上。
然而在影片中,我们的地球最终进入了冰川时代。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融化产生的大量淡水使得水温、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转变,全球气候剧变,世界瞬间被冰雪覆盖。
面对如此浩劫,留给人们的是:惊慌失措,措手不及,以及迟到的悔悟。
虽然说关于飓风从对流层吸收了强冷空气导致北部地区被瞬间冰封的解释还是略显牵强,但地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从而影响大洋水盐平衡,导致洋流的热循环紊乱,强大的对流导致海啸,飓风,大暴雪等,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后天》,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对这个世界做了什么?当高楼商厦一幢幢耸立,工厂一家家林立,私家车充斥着道路,我们享受着空调、冰箱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我们的地球开始崩溃。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等。
我不知道我们的地球可以残喘多久,但走向末日的那一条道,是人类自己一块砖一块砖亲手铺起来的。
让地球开始喘息的是,人类终于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守卫地球的重要性。
从1972年斯德歌摩人类环境会议后,各种关于环境保护的会议频繁召开,各种环境保护法日渐出台,甚至设定了世界环境保护日。
全球环境保护合作日益密切,人类开始以一切可以想到的方式挽救我们生存的星球。
到底是地球恶化速度快,还是人类拯救的效率高,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后天》影评虽然以前看过类似的灾难电影《2012世界末日》,但是这次邂逅《后天》还是让我的心里一颤,也由此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灾难电影《后天》讲述了全球气候异常对人类文明和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
影片中一系列游刃有余的高科技特技为影片提供了高超的物质技术手段,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为影片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得以通过电视、网络欣赏到《后天》。
影片《后天》场面宏大,气氛严肃而凝重,是一次以幻想补充现实,以虚构唤起真实的体验。
它以史诗的手法夸张地展现了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将地狱般的恐怖景象活生生地搬入东京、洛杉矶、纽约等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繁华都市,同时也以具体的家庭和个人为视角,细腻地讲述了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各种复杂情感在面对灾难时可能迸发的巨大能量,男主角霍尔博士既是一个关系着国家政府、科研机构的前沿、高层的代表和象征,又是一个具体家庭中负责的丈夫和信守承诺的父亲,一个上有领导、下有团队的鲜活的中年男人形象,电影以他为中心辐射开来,将灾难的影响尽可能广泛、全面地反映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以此为警示,呼吁全人类停止对资源和环境的肆意挥霍和破坏,共同携手,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在色彩和光的运用上,《后天》这部影片主要使用了蓝、白、灰黑三种色彩。
灾难开始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大水掩没城市,此时整个地球都被笼罩在一种有些混沌的深蓝色之中,加之象征着恐怖的黑色,连人们的着装几乎一概都是深色系,银幕前光线一篇昏暗。
这样的色彩和光线的使用,很好地渲染了灾难的可怕,给人以震撼。
而当全世界都被冰冻,我们看见了被冰雪覆盖的自由女神像,此时的纽约只有两种色彩,天蓝和雪白。
光线在此时又变得光明起来。
而这样的蓝与白正是地球本身应该有的色彩,这样的色彩运用清楚明了地点名了本片的主题,即唤醒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片中使用的暖色调色彩很少,而大多集中在一个东西上,那便是火。
在那样的环境之中,火便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关爱,象征着我们人类的坚强。
我能做的其实很多——《后天》影评《后天》,一部情节扣人心弦的电影,一部场面震撼人心的电影,一部特技效果出神入化的电影,一部演员阵容强大的电影,一部票房成绩极好的电影……《后天》,拥有着许多值得惊叹的理由。
但是,如果你仅仅推崇这些电影外在的表现形式,那么你获得的也就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
《后天》,更应该是一部影射现实的电影,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
“后天”这个名字,也有人翻译成“明天之后”,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后一个名字,它更给我一种压迫感,更能直截了当的提醒我:明天之后,世界会是怎样?为了明天,我该做些什么?当世界陷入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当人类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我的心也随之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我知道2012式的末日预言不过是某些心怀叵测的人为引人关注抛出的卑鄙噱头,但我更知道如果我们还不警醒,还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实行保护的话,我们终将陷入难以自拔的末日浩劫之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的是不计后果的罪恶,得到的将会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然而,当我为南美洲的原始森林遭到灭绝性的破坏扼腕叹惜时,当我为日本的捕鲸船队不顾反对我行我素深恶痛绝时,当我为许多地方只顾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的自私自利切齿愤恨时,我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纠结。
这便是世界,让我发自内心的热爱、却又无力保护的世界。
我该为它做点什么呢?我能为它做点什么呢?我能做的其实有很多!我可以用自己的节约行动努力贴近低碳生活。
洗脸时大开着水龙头任清水流走,烧水时置之不理使水壶中的水被烧干,打开客厅和卧室的灯却在书房里上网,做了很多饭菜没有吃完就都扔掉,新的笔记本写了不多就随手放下再用新的……都曾是我在无意之中犯下的“浪费罪行”,每一次的浪费都可以避免。
聚沙成塔,一点一滴的小细节,积累起来就会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低碳生活于我,不只是一句口号,离我的生活也并不遥远。
我要做生活中的环保“勤务兵”。
我曾不只一次的主动关掉水房里“自由流淌”的水龙头,我曾无数次的主动关掉教室里的“长明灯”,我曾在买东西时多次拒绝商店赠送的塑料袋,我也曾为了不折断树枝冒险爬上高高的树杈够挂在树上的风筝……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事不关己可能又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举手之间,我们便已经承担起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后天》影评《后天》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灾难片,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和艾米·罗森等人主演。
该片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为背景,揭示了人类面临的灾难和拯救的壮举。
下面将从情节、角色表演和视觉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影评。
首先从情节上看,《后天》展示了一个全球性的灾难故事。
故事开始时,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气候系统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美国等地先后遭受巨大的天灾。
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性冰河时代,科学家们展开一系列拯救行动。
他们仅凭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做出了艰难的决策。
整个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刺激,吸引观众的眼球。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表演也值得称赞。
丹尼斯·奎德在片中饰演的杰克逊·库茨分别展现了作为科学家和父亲的两面性格。
他积极参与研究,投入到拯救行动中,同时又在逆境中保护自己的儿子。
他坚定的意志和责任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杰克·吉伦哈尔则扮演了杰克逊的儿子山姆,他在灾难面前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年轻人,他的表演真实而感人。
此外,艾米·罗森饰演的劳拉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既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又是杰克逊的朋友和支持者,她的胆识和决心直接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些精彩的角色形象和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更多的情感共鸣。
最后,影片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惊叹。
制片方通过精心的场景搭建和特效呈现,再现了冰雹、龙卷风和洪水席卷城市的场景。
这些特效画面逼真细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特别是片中描述的冰河时代,大片的冰雪和废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影片还充满了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例如逃离洪水、躲避冰川崩塌等,这些场景的处理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惊险和紧张感。
总之,《后天》以其紧凑的情节、出色的角色表演和惊人的视觉效果,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后天》之影评依稀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高一的时候,还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给我们放的。
这部影片气势之磅礴,场景之震撼,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过了这么久我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所情所景。
1、故事情节美伦美幻这部片子以灾难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位气象学家父亲信守与儿子的约定突破重重险境拯救自己的儿子为总线,中间穿插了对环境之恶劣的描述,一群互不相识的人躲在图书馆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儿子为了救受伤的女朋友,和同伴与饥饿的狼斗智斗勇,这体现的是父子之爱、爱人之爱、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面对着自然灾害的突然来临,无论是冰雹,飓风还是暴风雪,似乎没有谁能够拯救世界,拯救人类。
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是那样无助,那样渺小,在灾难的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此时的人们有时那样的无能为力,只能一脸茫然的面临迎面而来的巨浪。
但人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互相协助,坚持心中的信念,与灾难斗争着,直到救援到来的那一刻。
2、场景刻画逼真、险恶作为一部灾难片,影片中的特技效果令人震撼,场景刻画逼真、险恶,充分体现了当时环境之恶劣。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电影中的场景来再现一下。
情景一:影片中,最经典的画面就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万巷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
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
情景二:几股龙卷风肆意袭卷着洛杉矶城,一位大厦内的清洁工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似乎全然不知。
等到他感觉有些异样,再推开一间屋子的门,却发现脚下已是深渊——原来龙卷风甚至将大厦的外层刮落!此时镜头外拉,整个洛杉矶城一片废墟,满眼荒凉。
情景三:一架救援飞机深入险境参与救援,但由于天气恶劣而坠毁。
所幸一位机乘人员幸免于难,但当他艰难从破碎的机身中爬出来之时,立马被冻僵了,这岂一个震撼了得!!!3、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启示《后天》再给予我们警示是深刻的。
绝得灾难片也不在是以前映像中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了它多了一些真实性,感觉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不禁心里产生紧张感。
而这时,我觉得导演想要的效果就达到了。
看完《后天》,说实话,让我很是惊讶。
想许多好莱坞的灾难大片一样,《后天》呈现给观众,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冰天雪地的情景叫人惊叹不已。
也叫人直感叹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啊。
我觉得,我们看《后天》不仅仅是看它的灾难有多严重,人们面对时地惊慌又怎么样,我们应该通过电影看本质的,看出电影中导演想表达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影片讲述的是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变异,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
《后天》中最大的看点,某过于那些通过特效喝成的灾难画面,,而它力图展现和说明的是:如果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灾难,这无疑是一个有着十分现实危机感的大背景。
而本部片中,也汇集了许多顶尖特效,由于影片中的气候变异先是从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结成的冰,因此一些大型建筑物包括自由女生像,埃菲尔铁塔,大笨钟等都被冻成了冰柱,场面极为壮观。
当然,本片出了铺天盖地的自然灾害以外,也刻画了一段段在灾难危害面前,人们表现出的亲情,爱情,这种人与人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刻画,也极为本片的精彩。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有一个问题,如果后天就是冰河世纪,我们可以怎么办?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自然的力量,那些瞬间冰化的世界,可怕的龙卷风,汹涌的海浪,即时吞没一切。
我被里面的情感动者,信任和亲情,帮助和责任,救护车出现的那一刻,杰克抱着萨姆的那一刻,总统认错的那一刻,太阳出来的那一刻……这些都是我们面对一切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信任和爱,不离不弃,我不知道有谁可以从电影里面真正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领导人。
也许什么冰川世纪是骗人的,我们也许不会面临这样的时候,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里都知道,也许,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看到自然的报复的,我们不是在改造自然吗,自然也是可以改造我们的。
电影《后天》观后感第1篇《后天》观后感当我们沉浸在现代文明的繁华与舒适之中,往往容易忽略大自然潜在的力量和可能的报复。
电影《后天》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主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沉重的课。
影片中,气候突变带来的灾难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狂风肆虐、暴雪纷飞、海啸汹涌,整个世界瞬间陷入了极度的寒冷和混乱。
人们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那些曾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高楼大厦、繁华都市,在瞬间被摧毁,成为一片废墟。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虽然拥有强大的科技和智慧,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杰克为了寻找儿子山姆,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冰天雪地的困境。
这种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在灾难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珍贵和动人。
而山姆和他的朋友们在图书馆中相互扶持、共同求生的情节,也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这些人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即使面对世界末日般的灾难,爱和勇气依然能够支撑我们前行。
《后天》不仅仅是一部灾难片,更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警示。
影片中所描绘的气候灾难,并非完全是虚构的幻想,而是基于现实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而创作的。
我们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破坏生态环境,这些行为正在一点点地积累着潜在的危机。
电影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保护环境,遏制气候变化,那么片中的灾难场景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会成为现实。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倡导绿色出行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同时,政府和国际社会也应该加强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
《后天》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部电影中汲取教训,不再让后天的灾难成为明天的现实,而是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可持续的未来。
《后天》电影影评这部电影我早有耳闻,讲述的是全球气温变暖引发洋流失常,导致地球进入新冰河时代,人类展开大逃生的故事。
我很好奇,为什么《后天》适合在冬天看?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观看这部电影。
影片开头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由全球变暖引发的一系列效应,让我对剧情有了大致的了解。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北冰洋的冰川融化,冰水注入大西洋,破坏了洋流正常运行,给北半球输送暖流的功能失效,气温骤降。
这些科学知识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让我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减少碳排放,避免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无疑是那位黑人流浪汉。
在洪水即将侵袭纽约时,他想带一只狗狗一起进入图书馆躲避,却被保安拒绝。
保安不放小狗进去,流浪汉就陪狗狗一起待在图书馆外。
从前的“黑人与狗不得入内”以另一种情况再次出现,这是多么讽刺的一幕。
在大家进入图书馆避难时,小狗朝流浪汉汪汪叫,流浪汉就把顺来的最后一根火腿肠给了狗狗吃。
幽默的黑人,有爱心的流浪汉,可爱的狗狗,这三个角色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与外面的洪水猛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图书馆的一个夜晚,劳拉和山姆的对话让我深思。
劳拉说:“从前我所关心和努力的目标就是一个不再存在的未来,这全是白忙一场。
”如今,我们所追求的一切,或许在未来都将不复存在。
我们为了竞争而竞争,为了内卷而内卷,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当灾难降临,一切都将归零,我们所拥有的,只有那些最原始的技能,与狼群搏斗,在冰川前行。
而在这之下,回归荒蛮,人类依旧将会竞争,为了食物,为了住所。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当冷空气侵袭时,美国人撕破铁网、跨越河流、非法越境。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平等,为什么欧美不能积极接纳难民?为什么要在美墨边境建立起高高的围栏阻止拉丁美洲人民非法越境?人类明明是一个整体,为什么要分什么颜色、国籍、性别?我们不能像影片中的那些角色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后天》影评《后天》是导演罗兰·艾莫里奇2004年的作品,是一部大制作的灾难片。
本片主要讲述了由于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本片描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从而进入冰河时期的科幻故事。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异常,龙卷风、飓风肆虐,冰雹有棒球那么大,城市被海水淹没,暴风雪,气温骤降......天灾面前,死亡被无限放大,生命脆弱得就像被踩在脚下的蚂蚁。
电影中,杰克·霍尔是一个气象学家,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多次被总统及议员否定,当采取行动时已经为时已晚。
此时,杰克的儿子与同学被困在纽约,杰克为了拯救儿子,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冒险旅途。
最后历经艰险,找到了儿子。
《后天》是一部典型的灾难片,继承了导演罗兰的一贯风格,即灾难、人类文明、拯救与希望。
但这部影片也有着自己的特色:(1)片名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后天》英文名为《THE DAY AFTER TOMORROW》,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在我们滥用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破坏环境的时候,自然界总有一天会给我们以反击,只是我们无法确定,那场自然界的报复会在哪一天到来。
电影正是在传达着一种对人们的警戒,警惕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温室效应的治理。
(2)这部影片摒弃了好莱坞电影中常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一段父子间的感情贯穿整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中,面对着自然灾害的突然来临,无论是冰雹,飓风还是暴风雪,没有谁能够拯救世界,拯救人类。
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是那样无助,那样渺小,在灾难的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然而此时的我们有时那样的无能为力,只能一脸茫然的面临迎面而来的巨浪。
(3)影片中采用了未知情节的而组合,设下悬念,在灾难的同时,以父亲寻找儿子为线索,人们所关注的不仅是灾难,还有父亲能否最终解救自己的儿子。
结果,让我心底掠过淡淡的忧伤和惭愧,为了人类,没有颜面的活了下来。
我想整个地球将在没有人类,什么生物都没有,整个地球将不会再短时期内有任何生命迹象,被白皑皑的雪覆盖,空气也被冻结在那个世纪,人类造的孽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报应。
地球则可以借助这个时机好好休息,为了下一个轮回积蓄力量,而整装待发。
看完《后天》我就是这个想法,人类整体的灭亡。
我想到得不是这样的冰冻,在石家庄这个夏季异常炎热的城市里看这样的凉爽无比的大制作还是很喜欢,就是这样的舒服让我心中奋起巨大的反差,不是冰冻,而是星球大撞击!火热的撞击!万物瞬间灰飞烟灭,化为灰烬。
看过核爆炸的大片吗?就是那种它周围的物体以分子的形式分离开来,转瞬而逝。
什么都剩不下,这样你还有记忆吗?你还会回忆吗?你还会有痛苦吗?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个烧的黑灰的表面疮痍的地球。
我的想我想的东西是个《后天》所倡导的主旨东西截然不同,她在告诫人们要善待我们的地球,珍惜我们的现在,提醒我们保护环境,不要破坏上帝赋予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则。
喜欢镜头所及之处的白色,感受着凉凉的空气,看着紧张绝望的人们我心底升起一阵快感,报应吧,人类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单单说这部片子还是不错,虽然有几处很不尽人意。
队友的成全,使整个影片升华,可是那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是透露出了破绽,使得影片美中不足:因为寒冷而愈发的脆弱的玻璃划伤了正在努力撑着掉下去的队友的手,鲜血汩汩的流了出来,真的是“汩汩的”,使人在那样的紧张的情境下突然被震了一下,或者被娱乐了一下。
我所认为的败血症是绝症,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得了败血症的人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者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人为地奇迹,这些药物还是人创造的,这样子拍摄是不是与主题有些相当讽刺的对比?!三个人对抗三只饿得发狂的狼,居然也可以逃脱,虽然以一个人被咬伤为代价!可是还是那么不可信。
当然,这些小细节还不足以败坏整个影片,场面的宏大,特别是在太空外拍摄的地球的那些图片,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