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测验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和()三层。
2、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3、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的主要场所。
4、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三种。
5、机械组织按其细胞壁增厚方式不同,可分为()和(),其中后者为没有原生质体的死细胞,如()和()。
6、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有两类:一类是()和(),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另一类是()和(),输导有机物。
7、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柱由()、()、()和()组成,其中()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以及一部分维管形成层。
8、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木栓形成层是由()转变的。
9、禾本科植物的叶主要由()和()组成,有的还有()和()。
10、双子叶植物幼茎的各维管束之间,有许多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称为()。
它外连皮层、内连髓,具有()和()的作用。
11、发育成熟的胚囊具有七个细胞(或八个核),其中靠近珠孔端的形成一个()和两个(),靠近合点端的形成三个(),位于胚囊中部的形成一个()或两个()。
12、西瓜、南瓜等植物的果实,()十分发达,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二、解释名词(每词3分,共15分)1、胞间连丝2、次生分生组织3、皮孔4、运动细胞5、无融合生殖三、选择题1、禾本科植物茎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因渗入了(),从而使硬度增强,加强了保护和支持功能。
A.木质B.木栓质C.脂类化合物D.二氧化硅2、水稻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则其发育成熟的花粉粒(三核)共含有()条染色体。
A.12B.24C.36D.723、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活动的结果。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次生分生组织4、在双子叶植物的多年生茎中,一般()的比例最大。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次生木质部D.次生韧皮部5、以下植物中,具根状茎的是()A.莲B.甘薯C.马铃薯D.洋葱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中央液泡的形成标志着细胞已发育成熟。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园林绿化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考试大纲一、指导思想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J36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15]7号)要求,以《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基木概念和基木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要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范围(二)考试能力耍求1.了解(A)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2.理解(B)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原理、方法,并藉此解释、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3.掌握(C)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法则和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清楚“怎么办”。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三、试卷结构(-)题型及比例(―)难易题及比例全卷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 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 2:E (三)内容比例四、考试形式和时间(-)考试形式闭卷、机考(二)考试时间30分钟(三)试卷满分值50分五、典型题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植物的侧根起源于()。
A.内皮层B.中柱鞘C.木质部D.韧皮部标准答案:B 选择止确得1分【解析】木题主要考杳植物根的类型。
木题屈于容易题。
考试能级B。
【答案】B(2)下列植物中分枝方式属于单轴分枝的是()。
A.水杉B.桃树C.番茄D. 丁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不同分枝方式的植物类别。
××××××××教案(首页)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产的水分条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熟悉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变化规律。
2.了解水汽凝结条件,熟悉水汽凝结物。
3.了解降水成因,熟悉降水表示方法和种类。
4.了解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
能力目标:1.能收集当地降水量资料。
2.能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1.空气湿度及其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2.主要水汽凝结物(重点)。
3.降水的表示方法(重点)。
4.降水的种类(重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6课时1.课堂互动(2学时)2.实践活动(4学时)××××××××教案教学过程设计(4课时)引言: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土壤水分的有关知识,请回顾一下土壤水分的形态与表示方法。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大气水分。
[一]导入新课植物生长需求的水分包括地下部分的土壤水分和地上部分的大气水分。
土壤水分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和灌溉。
大气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多数情况下,水分是以气态存在于大气中。
[二] 新课讲解1.大气水分(1)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即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①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一是水汽压(e)。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称为水汽压。
常用单位为百帕(hPa)表示。
二是绝对湿度(a)。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称为绝对湿度,实际上就是空气中水汽的密度,单位为g/cm3或g/m3。
三是相对湿度(r)。
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r=e/E×100%。
四是饱和差(d)。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即:d =E-e。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细胞、组织部分一、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纹孔:5.胞间连丝:6.细胞质:7.细胞器:8.染色质:9.无丝分裂:10.有丝分裂:11.减数分裂:12.组织:13.分生组织:14.成熟组织:15.细胞分化:16.机械组组:17.输导组织:18.分泌组织:19.复合组织:20.维管束:21.木质部:22.韧皮部:二、填空题1.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和三类。
2.农业生产是由生产、生产和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 细胞是植物体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和两大类型,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后者可分为、和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简称。
6. 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和。
8.植物细胞器中属于显微结构的是、和,属亚显微结构的是、、、、、和,具双层膜的有和,单层膜的有、、、、和。
9.细胞核由、和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
10.质体主要由和组成,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
11.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和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的功能是消化作用。
12.成熟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和三层,其中次生壁可发生、、和。
13.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
其中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为叙述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五个时期,即、、、、。
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14.在细胞的无丝分裂中开始部位是,有丝分裂的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授课时间:2012-2013学年上学期授课班级;12园林2班、12园林3班课程总学时:180学时(90学时×2)教师姓名:冯鑫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说明植物生长与环境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求,教材内容体现以培养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
修完本课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加入WTO后,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专业课学习和农业现代化服务。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也应该以实践技能为单位组合,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内容安排上以农时季节为主线。
按照专业课的内容要求确定专业基础课内容,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合为一体,新编成《植物生长与环境》。
为充分发挥了减少重复,适当压缩理论部分,增加实践应用内容。
本课程参考学时总计9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验教学22学时),学时分配参考表见下页。
使用本教学大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一.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重在实践,并不断吸收相关行业(果树、蔬菜、花卉、农学、种子、园林)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注意与有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后衔接和分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努力采用现场教学,使教学结合生产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一般应随农时季节进行,最好能结合专业课内容进行。
植物生产中的水分利用与节水措施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水分利用和节水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产中的水分利用以及一些有效的节水措施。
一、植物生产中的水分利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传导至地上部分,以满足生长所需。
植物对水分的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1. 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通过气孔释放水汽的过程。
植物可以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来控制蒸腾速率,从而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减少气孔的开放程度,降低蒸腾速率,以减少水分流失。
2. 根系结构的优化植物的根系结构对于水分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枝来增大吸收水分的面积,以提高水分吸收效率。
此外,细根的分布范围也会对水分的利用产生影响,细根多分布于土壤表层的植物往往具有更好的水分利用能力。
3. 水分的再利用植物通过封闭循环系统将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再利用,以降低水分的损失。
在气候干燥的地区,一些植物通过具有特殊结构的叶片来收集和利用蒸腾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二、节水措施为了提高植物生产中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人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1. 灌溉方式的改进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
定量灌溉和滴灌技术是比较常见的节水灌溉方式。
定量灌溉通过计算植物的需水量,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
滴灌技术则通过滴水管将水滴按需直接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2. 土壤改良与保水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通过加入有机物质、矿物质和多孔质材料等改良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3.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水的循环利用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
例如,将农田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用于灌溉农作物,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4. 科学农艺管理通过科学的农艺管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农作物品种,控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栽培周期等,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1.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称为()A. 相对湿度B. 露点温度C. 绝对湿度D. 水汽压2. 水从液态或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蒸腾C. 凝结D. 蒸发3. 下列关于大陆内部的日相对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最高的时候B. 最小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13-14时C. 最大值出现在日落前后气温最低的时候D. 最小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14-15时4. ()多发生于有雾的阴沉天气。
A. 露B. 雨凇C. 雾凇D. 云5. 根据云底高度和云的基本外形特征,下列属于中云的是()A. 积雨云B. 高层云C. 卷层云D. 卷积云6. “地面积水形成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形容的是()A. 小雨B. 中雨C. 大雨D. 暴雨7. “天空云层巨变,一般范围小,强度较大,主要降自积雨云”形容的是()A. 毛毛状降水B. 连续性降水C. 间歇性降水D. 阵性降水8. 大多数植物夜晚的蒸腾速率为()g/m2.h。
A. 1 ~ 20B. 1 ~ 15C. 2 ~ 20D. 2 ~ 159. 小麦的蒸腾系数为()A. 400 ~ 500B. 450 ~ 600C. 500 ~ 600D. 500 ~ 70010. 适宜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根系活动层( 0 ~ 90cm ) , 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A. 50% ~ 60%B. 50% ~ 80%C. 60% ~ 70%D. 60% ~ 80%11. 下列地面覆盖技术中,有提高地温,防止蒸发,湿润土壤,稳定耕层含水量的保墒作用的是()A. 沙田覆盖B. 秸秆覆盖C. 地膜覆盖D. 化学覆盖12. 适宜等高耕作种植的山坡土层厚()m以上。
A. 0.5B. 1C. 1.5D. 213. 某植物根细胞的水势为-0.2MPA.周围土壤溶液水势为-0.2MPA.在此条件下,根细胞表现为()A. 吸水B. 失水C.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D. 不吸水不失水14.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根系生理活动强弱并作为研究根系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是()A. 根的细胞质液B. 伤流液C. 叶细胞汁液D. 激素含量15. 植物根部吸水的主要区域在根毛区,而根毛区吸收水分主要靠()A . 蒸腾作用 B. 吸胀作用C. 根压D. 渗透作用16. 在正常发生蒸腾作用的晴朗天气里,植物根部吸水的动力主要是()A. 根压B. 内聚力C. 附着力D. 蒸腾拉力17. 虽然植物叶片上气孔的总面积一般只占叶面积的1% 左右,但蒸腾失水量却比同面积的自由水面高几十倍甚至100倍,原因是()A. 气孔数量多B. 气孔能自动调节C. 气孔内外蒸气压差大D.气孔具小孔扩散原理18. 在炎夏中午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如用井水进行灌溉,易引起植物萎缩,破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农艺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2)能描述五大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以及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3)能描述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4)能描述影响植物生产的气象要素:气压和风;(5)能描述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6)能描述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2.2能力目标(1)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能借助显微镜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3)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4)能收集完成当地降水量的资料并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6)能正确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7)能正确进行一般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第三版《植物生产和环境》测试题第4单元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一、名词解释1. 质壁分离2.植物的需水量3.蒸腾速率4.根压5.蒸腾作用6. 需水临界期7.蒸腾系数8.降水量9.相对湿度10.蒸腾拉力二、填空题1.植物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尖的________部分吸收的,________的吸水功能最强。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3.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有________和_________。
4.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________作用吸水;形成液泡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_作用吸水。
5.根压可由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来证明。
6.由根压引起的吸水称为_________,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称_________。
7.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植物蒸腾水分的部位主要是________;叶面蒸腾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其中以_______为主。
9.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10.合理灌溉的最好依据是生理指标,如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降水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空气湿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来表示。
三、选择题1.当土壤的水势大于根细胞的水势时,根细胞_______。
A 吸水B 失水C 不变 D干枯2.据测定,植物吸收水分,只有_______用于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组成植物体,其他用于蒸腾作用。
A 99%B 1%C 50%D 60%233.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在________。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质壁别离2、质壁别离复原3、根压4、蒸腾拉力5、蒸腾作用6、蒸腾速率7、蒸腾效率8、蒸腾系数9、植物需水临界期10、植物最大需水期11、降水12、降水量13、降水强度14、降水变率15、水汽压16>饱和水汽压17、绝对湿度18、相对湿度19、露点温度20、饱和差二填空题21、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即()吸水、()吸水和()吸水;植物根系吸水动力主要有()和()两种;()和()是证明根压存在的两种生理现象。
()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输有两种途径即()和()o22、植物蒸腾的部位主要是(),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即()蒸腾和()蒸腾,植物以()蒸腾为主。
23、植物生活全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需水时期即植物()期和植物()期。
栽培植物是否需要灌溉可依据()、()、()、()等加以判断。
24、根据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可分为()降水、()降水、()降水和()降水;按降水性质,降水分为()降水、()降水、()降水和()降水;按降水物态形式分为()、()、()、();按降水强度分为()、()、()、()、()、()、()、()、()o25、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是()、()、()、()、()、()分别用字母()、()、()、()、()、()表示。
26、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水、()水、()水和()水其中()是无效水,()和()是束缚水,()是植物利用水分的主要形态,()是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
27、蓄积(),减少()是解决农业用水的重要途径。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其中()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
三问答题28、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29、比照说明土壤吸湿水、萎蕉系数、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全需水量、有效水和无效水的不同30、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用大括号表示31、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32、蒸腾作用的意义33、土壤对根系吸水影响的主要因素34、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四计算题35、某地上半年降水量是1800mm,请问该地每个月平均降水量是多少?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mm,问该地区的绝对降水变率是多少?相对降水变率是多少?36、某地七月上旬降水量分别是500mm 600mm 400mm 300mm 200mm 600mm 500mm700mm 650mmm 550mm 界限降水量是400mm,求该地区的降水保证率和降水频率?37、10摄氏度的5立方厘米的一团空气含水气100克,产生的压力是10百帕,但到达饱和时所含水气为200克,产生的压力是20百帕,当温度降了4摄氏度时,该团空气到达饱和。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四单元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复习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当土壤的水势大于根细胞的水势时,根细胞( )A 吸水B 失水C 不变 D干枯2.据测定,植物吸收水分,只有( )用于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组成植物体,其他用于蒸腾作用。
A 99%B 1%C 50%D 60%3.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在( )A蕾期和开花期 B孕穗期和灌浆开始乳熟末期 C花芽分化期D开花前4.下列降水强度(mm∕12h )中属于大雨的是()A ~B ~25.0C ~D ~5.下列土壤水中属于最有效的水分是()A束缚水 B毛管水C重力水 D都是6.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A吸湿系数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 D土壤饱和含水量7.作物每生产一克干物质所要蒸腾水量克数称为()A蒸腾作用 B蒸腾系数 C挥间蒸发D水分的扩散作用8.靠吸胀作用吸水的是()A干种子 B花C根D叶9.某粘土的田间持水量为30%,而现在测得该土壤的实际含水量为21%,求该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 )A9% B70% C51%D21%10.植物每消耗一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称为()A蒸腾强度 B蒸发强度C蒸腾效率 D蒸腾系数11.土壤有效水的最高限度为()A绝对含水量B田间持水量 C吸湿系数 D凋萎系数12.作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一般是在()A生活前期B生活中期 C生活后期 D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时期13.下列细胞吸水属降压吸水的是()A气孔保卫细胞B叶肉细胞C木质部导管D根毛区细胞14.土中的水分进入植物体的主要部位在()A根毛 B 木质部 C 茎叶 D 气孔15.下列降水方法中表明急缓的是()A降水量B降水变率 C降水强度D降水保证率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产生静电压以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才使其枝叶挺立、花朵开放及根系伸展B当土壤的水势大于根细胞的水势时,根细胞吸水C溶液的浓度越大,水势就越大D靠吸胀作用进行吸水的都是种子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蒸腾拉力引起的根系吸水为主动吸水B水总是由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移动C植物根系吸水的主要动力有根压和伤流D蒸腾作用会引起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破坏植物水分平衡,甚至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所以对植物生命活动无利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主要因素是根系的生长状况。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在大陆内部,空气湿度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的时候;最小值出现在气温最高的14~15时。
而沿海一带,白天相对湿度较高,夜间和清晨相对湿度较低。
相对湿度的日较差一般陆地大于海洋;内陆大于沿海;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
相对湿度年变化,温暖季节相对湿度较小,寒冷季节相对湿度较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冬季风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因此相对湿度年变化与上述情况相反,最大值出现在下半年的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要形成较强的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被持久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二是按降水性质可分为:连续性降水、间歇性降水、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
三是按降水物态形状可分为:雨、雪、霰、雹。
按降水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2)水分是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介质。
(3)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4)水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植物根系吸水一方面取决于根系的生长状况,另一方面受土壤状况影响,并且土壤状况对根系吸水的影响很大。
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吸水有密切关系,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土壤中的有效水,当土壤干旱时,有效水含量减少,植物便发生萎蔫。
一般情况下,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升高,植物根系吸水增加;土壤温度降低,根系吸水受阻。
但不同植物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
另外,土壤温度急剧下降比逐渐降温对根系吸水影响更大,因此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中午在土壤温度较高时用冷水灌溉。
土壤状况对根系吸水的影响很大。
具体影响如下:(1)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适当有利于根系吸水;当土壤干旱时,有效水含量减少,植物便发生萎蔫,如土壤干旱严重,失去更多有效水,植物便发生永久萎蔫,导致植株死亡。
(2)土壤温度:一般情况下,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土温升高,植物根系吸水增加;土温降低,根系吸水受阻。
第4章科学用水模拟训练一一、名词解释1.相对湿度2.降水量3.根压4.蒸腾速率5.免耕6.云二、填空题1.水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称为凝结,常见的水汽凝结物主要有、、、、和。
2.按降水性质可将降水分为、、、。
3.根据云底高度和云的基本形状可将云分为、和。
4.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5.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6.地面覆盖技术主要有、、、。
三、选择题:1.若水汽含量正好达到某一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限度,则水汽达到 ( ) 。
A.不饱和B.饱和C.水汽压增大D.过饱和2.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3.下面描述大雨的正确的是()。
A.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落硬地雨滴四溅,屋顶有沙沙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B.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落地不四溅,但无积水或洼地积水形成很慢,屋上雨声微弱,檐下只有雨滴。
C.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D. 雨如倾盆,模糊成片,四溅很高,屋顶有哗哗雨声;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4.某地12小时降水量为34mm,则降雨等级为()。
A. 中雨B.大雨C. 暴雨D.特大暴雨5.作物一生中的需水量是随着其生育进程变化的,大致符合()的规律。
A.“少—多—少” B .“少—少—多”C.“多—多—少”D.“多—少—多”6.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各不同生育期中对水分缺乏()的时期。
A.敏感B.比较敏感C. 不敏感D.最敏感7.空气湿度是表示()的物理量A.空气温度高低B.空气中成分含量C.空气潮湿程度D.空气中干洁空气含量四、简答题:1.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2.什么是水汽凝结?发生条件是什么?其凝结物有哪些?3.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后,怎样运输到大气中?4.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哪些?模拟训练二一、名词解释1.降水2.蒸腾拉力3.喷灌4.渗透吸水5.雹二、填空题1. 植物生长的水分包括地下部分的和地上部的。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