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7.75 KB
- 文档页数:21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施指南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正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标准。
本文将介绍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实施指南,以帮助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
二、4k超高清电视技术概述4k超高清电视技术是一种分辨率高达3840×2160像素的高清电视技术,相比传统的高清电视技术,其画质更加细腻,色彩更加真实,能够给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体验。
三、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流程1. 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制作人员需要明确节目的主题和内容,确定适合4k超高清电视技术展示的节目类型,并制定详细的制作计划。
2. 脚本编写脚本是整个节目制作的基础,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节目的主题和内容编写精彩的脚本,确保节目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3. 摄制准备摄制准备包括场地选取、灯光布置、摄像机器材准备等。
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摄制人员要特别注意摄影机器材的选择,确保其能够支持4k超高清的拍摄和录制。
4. 拍摄和录制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和录制的过程要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摄制人员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摄影机器材进行拍摄,保证画面的细腻度和清晰度。
5.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制作人员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调色、特效处理等,并将其导出为4k超高清的文件格式。
6. 音频处理除了画面的清晰度,音频的质量也是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制作人员需要对音频进行录制、剪辑和混音,以保证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7. 输出和传输在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制作人员需要将其输出为符合4k超高清标准的文件格式,并通过适当的传输方式将节目传输到电视台或其他媒体平台进行播放。
四、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应用案例1. 纪录片制作:通过4k超高清电视技术,纪录片制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还原自然景观、动物行为等,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
附件: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查标准1.节目质量审查标准(1)画面与构图画面、构图要合理,画面主体要突出。
画面应简短、明快,室内拍摄应使用灯光,光比适合,并有较为显然的的轮廓光令人物以背景分开。
( 2)字幕字幕设计应充足考虑屏幕视觉成效,字体整体比率要与电视屏幕的比率一致字幕应选择平实、平均、笔划粗细适中、易读的字体,防止使用笔划较细或较粗,构造繁琐、潦草等不易辨识的异形字体,字幕中波及的标点符号要切合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43 -1995 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
波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纳同期声字幕。
采纳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关于历史资料、图片要进行再加工。
录像教材中使用的资料和图片,应在资料或图片的合理地点注明根源、作者等说明信息。
在一部录像教材中说明信息字幕的地点及字体属性应一致。
(3)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①稳固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固,无失步现象, CTL 同步控制信号一定连续;图像无颤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写点处图像稳固。
②清楚度:全片自拍图像彩色清楚度不低于 500 线。
③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 46dB ,无显然杂波,不得有划伤和磁粉零落。
④色彩:白均衡正确,无显然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连接处无显然色差。
⑤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 ,最大不超出1.1vn-p 。
此中,消隐电平为 0v 时,白电平幅度 0.7Vp-p ,标准黑电平 0.05p-p ,同步信号- 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
全片一致。
⑥磁迹:磁信号( RF )h 指标应在标准绿区范围内,磁迹不可以过偏。
多机拍摄的节目,各段磁迹应一致。
⑦视频记录要求重放图像画面稳固,无丢帧、加帧,无跳动、闪耀和变色,画面清楚、色彩自然。
节目内容严禁出现彩条或其余凌乱信号,节目最后一帧画面后除黑场外不同意有其余节目信号,开端彩条前与片尾黑场后不可以有残像。
电视节目制作考试的评分标准电视节目制作考试评分标准。
一、主题与内容(30分)(一)主题明确(10分)1. 清晰表达。
- 如果节目主题能够在开头或者节目进程中非常明确地展现出来,让观众一看就懂,可得8 - 10分。
例如,一个关于环保的节目,一开场就点明“今天我们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
- 主题比较模糊,需要观众去猜测或者在节目过半才大致明白主题方向的,得4 - 7分。
比如一个节目讲了很多生活场景,但过了很久才隐约让人感觉是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 主题混乱,看完节目都难以确定主题是什么的,只能得0 - 3分。
(二)内容充实(20分)1. 丰富度。
- 内容丰富多样,包含多个相关的方面或者角度来阐述主题的,可得16 - 20分。
例如,一个美食节目,不仅介绍了美食的制作过程,还讲述了美食背后的文化、食材的来源地等。
- 内容有一定的充实度,但缺乏深度或者广度,只是简单地涉及了主题的一两个方面,得10 - 15分。
比如美食节目只讲了制作过程,没有其他相关内容。
- 内容空洞,只是一些简单的陈述,没有实质内容或者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得0 - 9分。
二、创意与表现形式(30分)(一)创意独特(15分)1. 新颖性。
- 节目在创意上非常独特,无论是节目概念、环节设置还是呈现方式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得12 - 15分。
例如,一个新闻节目采用了虚拟现实(VR)技术来展现新闻场景,或者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枯燥的财经新闻。
- 有一定的创意,但创意点比较常见或者是对其他节目创意的简单模仿,得8 - 11分。
比如一个访谈节目只是在场景布置上稍微做了些改变,没有本质上的创意突破。
- 缺乏创意,完全是传统的、没有新意的节目形式,得0 - 7分。
(二)表现形式恰当(15分)1. 匹配度。
- 表现形式与主题和内容完美匹配,能够很好地增强主题的表达和内容的传播效果,可得12 - 15分。
例如,一个讲述传统文化的节目采用了古典的音乐、服饰和场景布置,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作者:袁妙玲,邓力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9期4K 超高清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高清画面的需求,推动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进步,在业内和用户心中都获得了认可。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4K 超高清电视的优点,不断提升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尤为迫切。
1 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应用现状现阶段,我国电视台标清以及高清电视节目等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单声道声音进行复制,将其转变成两声道进行播出,它的取样频率为48kHz,它的量化为20bit。
为了提升图像的分辨率以及促进行业的发展,将电视声音的采样频率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48kHz 变为现在的96kHz,通过LPCM 数字立体声标准对4K 超清的电视节目声音进行制作,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声音的技术标准。
目前,基于蓝光高清DVD 技术来说,已经对高倍取样技术进行了运用,通过它对LPCM 的数字立体声进行录制,为音视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从声音技术质量的层面来看,对声音取样频率进行有效提高,对声音录制技术进行优化,拓宽频率的响应范围,进而为声音高频谐波增加了新的成份。
同时也缩短了离散信号与声音模拟信号之间的距离,减小量化失真。
另外也会使还原的声音变得更加丰满、清晰、圆润、细致。
在声音数字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很多音频技术格式,比如LPCM 立体声、DTS-HDMaster Audio 等,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蓝光高清DVD 技术声音解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的发展。
2 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选择2.1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了确保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升节目制作效果,应做好超高清影像的音响开发,参考日本的NHK 音响标准,开发超高清影像UHDTV 的22.2 声道的48kHz,24bit 系统,音响配置由22 个扬声器构成,各层的声道数量分别为上层9 声道、中层10 声道、下层3 声道。
中国科学技术馆集成、开发科普影视资源电视节目技术标准(试行)一、概述本技术标准为评定电视栏目数字文件质量而制定,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普影视中心电视节目工作版数字文件、发行版数字文件的技术质量评定。
二、数字文件格式1、标清节目文件编码:Uncompressed 8-bit 4:2:2(苹果Final CutPro自带编码)文件格式:MOV画幅:720*576帧速率:25(50i)优先场:上场(奇)像素宽高比:PAL-CCIR 601(720*576)2、高清节目文件编码:Apple ProRes422(HQ) (苹果Final Cut Pro自带编码)文件格式:MOV画幅:1920*1080(推荐)- 1 -1280*720帧速率:a、实拍类电视节目帧速率为50i优先场为上场(奇)b、动画类节目25P无优先场像素宽高比:方形三、图像和声音质量要求1、数字文件图像和声音制作要求工作版数字文件视频要求:无字幕、无角标等节目包装(人名字幕除外)音轨分配规定为:声迹1(对应CH1)记录同期声、解说声迹2(对应CH2)记录配乐、音效、国际声发行版数字文件视频要求:含所有应上的字幕和节目包装音轨分配规定为:声迹1(对应CH1)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声迹2(对应CH2)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2、图像质量的评价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方法:(录制结果采用5等级评分)参照GB 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5等级进行评价。
评定标准a.杂波和干扰可见度优:觉察不到;良:稍可觉察,但不令人厌烦;中:明显觉察,令人有些厌烦;次:杂波或干扰严重,令人厌烦;差:极严重。
b.画面清晰度优:十分清晰;良:个别画面欠清晰;中:一些画面欠清晰;次:总体上不是很清晰;差:不清晰。
c.亮度层次优:亮度层次丰富,画面柔和细腻;良:亮度层次较丰富,画面基本上柔和细腻;中:个别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次:一些画面偏亮、偏暗或缺少层次;差:总体上亮度层次欠丰富。
电视媒体节目制作与播出规范第一章:节目策划与筹备 (3)1.1 节目定位与目标 (3)1.2 主题策划与内容构思 (3)1.3 策划团队的组建与协作 (4)第二章:节目制作流程 (4)2.1 前期筹备 (4)2.2 现场拍摄与制作 (4)2.3 后期制作与剪辑 (5)第三章:节目内容审核 (5)3.1 审核标准与流程 (5)3.1.1 审核标准 (5)3.1.2 审核流程 (6)3.2 审核团队与人员职责 (6)3.2.1 审核团队 (6)3.2.2 人员职责 (6)3.3 审核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6)3.3.1 问题分类 (6)3.3.2 问题处理流程 (7)第四章:节目制作技术规范 (7)4.1 录音与音响技术 (7)4.2 摄像与摄影技术 (7)4.3 灯光与舞美设计 (8)第五章:节目播出管理 (8)5.1 播出时间与频道安排 (8)5.1.1 电视媒体应根据节目类型、受众群体、收视习惯等因素,合理安排各节目的播出时间和频道,保证节目内容的科学、合理分布。
(8)5.1.2 播出时间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尊重观众意愿,充分考虑节假日、特殊时期等因素,适时调整节目播出计划。
(8)5.1.3 频道安排应遵循频道专业化、特色化原则,明确各频道定位,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8)5.1.4 电视媒体应定期对节目播出时间和频道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播出计划进行调整,以优化节目布局。
(8)5.2 播出设备与系统维护 (9)5.2.1 电视媒体应配备完善的播出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满足节目播出需求。
(9)5.2.2 设备维护应遵循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的原则,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9)5.2.3 电视媒体应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使用、维修、更换等情况,以便于设备管理和故障排查。
(9)5.2.4 电视媒体应定期对播出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9)5.3 播出安全与应急处理 (9)5.3.1 电视媒体应建立健全播出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节目播出安全。
中国电视节目录制技术的质量及其标准一、引言我国电视广播行业中规定的电视广播制式、技术参数、节目磁带录制和交换标准是节目磁带录制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的。
广播电影电视部(现为国家广电总局)在1996年年底颁发了《电视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奖励办法(暂行)》,其中,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奖条例综合了各项录制和交换规范内容,重申了对节目磁带录制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承担节目制作的技术部门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为电视技术制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电视节目磁带录制的要求和说明1、电视节目磁带录制规定表(略)2.关于磁带引领处预留10秒空白带为实现磁带运行中的简单控制,磁带带头和带尾均粘贴5秒左右的透明引带。
由于透明引带与磁带粘接的不平坦,而造成了磁带此处的抖动率大,亮度与色度分离大,故规定留10秒空白带。
3.关于图像彩条信号的质量监测要求在预留的10秒空白带后录制100/0/75/0的图像标淮彩条信号60秒,用于质量监测。
彩条信号是检验视频通道传输质量的一种常用信号。
尽管它无法用于通道的指标测量,但它可以方便地将复合电视信号的幅度、周期、色调、饱和度、色同步相位及其与各色条间的向量关系等显示得十分清晰而精确。
彩条信号分100/0/l00/0(简称l00%彩条)和100/0/75/0(简称75%彩条,是要求的彩条):其中第一个100为白条幅度值;0为黑条电平值;第二个l00(或75)为色条信号亮度值,以白条幅度值作参考;最后一个0则为色条信号最小值。
两种彩条的排列和颜色都一样,区别仅在于彩条的饱和度和亮度。
我国彩色电视广播在电视发射、传送和磁带录像中统一使用100/0/75/0彩条。
4、关于引带中的音频校准信号要求在10秒空白带后录制1000Hz的正弦波信号60秒。
规定的基准磁平为1000Hz的正弦波,使单位磁迹宽度的短路磁通量是l00nwb/m,这时对应于600Ω平衡线路输入、输出的电平是+4dBm。
31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2018/8徐 进(技术管理中心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计划十月份开播4K 超高清试验频道,为此,我们制定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
鉴于目前国标标准、行业标准不够全面,所选设备也比较有限,因此,未来按照总台超高清发展路径,这部规范还会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包括九方面内容,分别是:适用范围、引用标准、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频道播出技术规范、总控调度技术规范、视频制作技术规范、音频制作技术规范、节目生产流程技术规范和内容分发技术规范。
每一部分都对各自系统有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在规范里对相关系统的接口都进行了明确定义,使得这部规范可以从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由点成线”地形成适配当前需要、覆盖上下游系统协同工作的整体性技术要求。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部分内容。
一 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规范的相关参数见表1、表2。
表1是电视节目制播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供频道播出和制作使用,色域选择了BT.2020,编码码率选择了500M 。
表2是央视互动电视点播平台——“央视专区”基于IP 进行内容分发文件格式的参数和内容。
32现代电视技术2018.8目生产管理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后期制作系统、广告业务管理系统、总控系统以及新媒体分发平台的信息交互进行了相关定义。
具体如下: z 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接收节目编排单、直播通知单、节目变更单、直送通知单、节目不可用通知等各类单据。
超高清播出系统向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播出节目单及播后单; z 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接收媒资系统发起的备播就绪通知,依据播出编排单从媒资系统获取节目文件元数据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发起整备任务。
z 与后期制作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接收4K 制作系统发起的节目直送请求,依据直送请求中的元数据信息发起直送整备任务。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车上,人们都时刻陪伴着广播电视节目。
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今天我将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展开思考。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重要的一点。
媒体应该有责任传达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正面影响引导观众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
为此,节目的内容应该遵循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避免涉及敏感的政治、种族、宗教等问题。
此外,节目制作者应该注重选择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的形象和人品,以确保他们的言行能够体现正直和公正。
其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质量也是衡量标准之一。
技术质量包括画面清晰度、声音音质以及节目流畅度等方面。
画面的清晰度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如果画面模糊、断断续续,会让观众感到不适,影响观看效果。
声音的音质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声音杂音过大,音量不平衡,观众听起来会十分不舒适。
而节目的流畅度体现在节目内容的编排和切换上,是否连贯自然,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些都需要制作人员仔细把握。
此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也是衡量质量的一个标准。
不同于老旧的节目形式,现代人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制作人员应该有能力创造新颖的内容形式,并运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节目制作。
通过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有机地融入到节目制作中,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最重要的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该注重用户的体验。
观众是节目的目标受众,制作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
通过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人员可以不断改进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提高节目的质量。
与此同时,制作人员还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观众的喜好和观看习惯,有针对性地制作节目,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标准的确立涉及到多个方面。
无论是内容的道德性,还是技术、创新性以及用户体验,都是衡量一个节目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电视节目制作音视频指标要求一、电视节目的磁带类型:电视节目磁带类型为DVCPRO25兆或50兆格式。
录制节目的视频信号特性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的有关规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带技术审查规范(试行)》规定。
二、节目时间长度:节目长度指从1分钟彩条30秒黑场之后出现的第一帧画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定为节目实际时间长度,简称“实长”。
制作和登记的节目时间长度应精确到帧。
三、节目时长种类:单个节目长度分为9分钟或5分钟。
节目片名长度(含字幕)应控制在8秒以内(如片名过长或加副标题者可适当延长);节目实长误差控制在±15秒内。
四、视频记录:1)视频信号源应符合GB规定的,最低为标准S-Video信号。
2)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3)视频校准信号(片头彩条)应采用100/0/75/0标准彩条(即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又称为EBU彩条)。
4)技术标准重放视频画面在用波形示波器监测时:全电视信号幅度不大于1V±0.02V;图象信号幅度最大值不大于0.8V;图象亮度信号幅度不大于0.77V;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标准值:0-0.05V;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时码须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五、音频记录:1)音频校准信号标准为1KHz正弦波信号。
2)基准电平设置为DVCPRO: -18dBFs。
3)要求在磁带起始点随彩条一起记录在磁带上。
4)伴音电平语言≤-10dBFs,瞬间=-10dBFs;音乐≤-5dBFs,瞬间=-5dBFs;整体声音电平大部分应控制在-18dBFs;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低于-25dBFs。
5)声音通道分配节目声道规定为声道1(CH-1):只用于记录解说词。
声道2(CH-2):用于记录国际声(即音乐、效果、现场声及现场同期采访声)。
六、控制磁迹及时间码:节目彩带上记录的控制磁迹应从头至尾保持连续。
节目录制的全过程应记录纵向时间码(LTC),并能以“小时:分:秒:帧”表示磁带上节目的绝对时间。
超高清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超高清总控系统技超高清节目分发技术要求、三 关键技术介绍1. 《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4K制播域采用统一的4K、HDR/HLG、BT.2020、XAVC-300、500Mbps等视音频基本参数标准要求,域间文件交互必须遵守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要求,不符合这一标准的节目文件,在节目上载或素材使用前需进行上变换处理;◆总控系统负责为台域各4K超高清制播系统(4K 超高清直播演播室、4K超高清外场转播系统、4K超高清播出系统和4K超高清收录系统)提供符合统一参数标准的4K超高清信号;◆总控系统与台域内各4K超高清制播系统间跨域的信号交换,以TICO浅压缩格式方式进行信号交接和传输;◆4K超高清播出系统采用IP链路、SDI链路混合架构,IP链路4K超高清信号主要以SMPTE-2110标准作为封装调度的参考依据,SDI链路主要以4路3G信号的传输为基础架构,同步基准采用PTP及BB黑场同步校准方式;◆媒资系统提供给4K HDR播出系统节目文件备播以及节目文件的归一化转码,应用基于全局亮度均衡分析的动态色调映射技术实现动态4K HDR至HD SDR文件转码;◆4K超高清节目后期制作,不论采用压缩视频文件格式还是无压缩文件格式,都需要增加调色这一环节,不论是整体调整还是局部微调,确保节目色调统一,确保画面、镜头间切换有良好的彩色一致性,确保明暗部分细节丰富且不出现过曝现象;◆5.1环绕声音频文件,制作域MXF文件封装采用MXF OP-Atom格式,播出采用MXF OP-1a格式。
5.1环绕声节目声道采用16路声道记录方式,以预留下一阶段三维声制作的需要。
2. 《总台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确定了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所遵守的三项原则以及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的录播流程和直播流程;◆高清频道的播出信号由4K超高清播出系统采用转换器,以固定参数下转换的方式产生高清播出信号,转换器的下转换参数遵照规范附件中规定的固定下转换参数值设置;◆总控系统接收4K超高清外来信号后,需采用归一化方式进行信号转换处理,将其转换为符合台内规范的4K HDR信号后送总台4K超高清制播单元;◆确定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采用在同一演播室制作系统播出,依据“就高”原则,即同播演播室采用全4K超高清演播室系统完成节目整体制作;◆4K超高清演播室,将4K超高清PGM信号下转换为高清信号送高清图像监看设备,下转换参数设置参照本规范附件中规定的固定下转换参数值,由节目部门相关人员对4K超高清信号下转换高清后的图像视觉效果进行查验;◆4K超高清制作中,特种设备、字幕系统、包装系统、慢动作系统等如不能提供4K超高清信号的,或是提供的4K超高清信号不符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规范(暂行)》中技术参数要求的,需在转播车进行转换,使指标符合4K超高清制作要求;◆4K超高清制作中,如需进行广告及其他素材插播,转播车只接收格式为XAVC Class300编码的MXF OP-1a超高清文件,原则上不接收其他格式的文件及高清文件;◆如节目需要使用历史高清素材文件时,由后期制作系统负责将其上转换为4K超高清文件,可通过时间线实时转换或素材统一转码方式进行;◆后期制作系统配备转换器,采用固定参数下转换方式将4K超高清节目下转换为高清信号送高清图像监看设备,编导可以在编辑制作中确认同播节目的下转换信号图像视觉质量;◆确定直播演播室声音制作采用5.1环绕声格式,应符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清电视节目录制技术规范》中对于环绕声音频文件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在直播窗口内转换节目声音格式属性;◆当节目未能在关门时间之前入库媒资,可采用文件(介质)直送的紧急/应急播出方式,送4K超高清播出系统播出;◆确定转换器、技术监视器等关键设备参数的设置。
电视节目制作要求近年来,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娱乐节目、新闻报道,还是教育类节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电视节目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
一、节目创意与策划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初期阶段,节目创意和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节目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制作团队应当注重以下几点要求:1. 创新性:电视节目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制作团队应当不断开拓创新思路,研发新颖的节目概念和形式。
2. 多样性:电视节目的内容应当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制作团队应当注重节目的多元化发展,避免内容雷同和单一化。
3.专业性:节目创意和策划应当基于实际可行性和专业性。
制作团队应当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从而确保节目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二、节目制作流程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制作团队在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 规范流程:制作团队应当制定详细的制作流程和时间表,确保节目制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应当注重节目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2. 合理筹备:节目制作之前,制作团队应当进行充分的筹备工作,包括选题、采访、搭建场景等等。
筹备工作的充分准备能够为后续的制作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 高质量制作:在节目录制阶段,制作团队应当注重摄影、剪辑等技术要求,确保画面的清晰度和音响效果的完善。
同时,应当注重细节的处理,以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
4. 安全控制:在特殊节目制作中,比如冒险类、真人秀等,制作团队应当注重安全控制,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和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三、节目内容质量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是观众决定是否收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作团队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要求:1. 真实准确:电视节目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避免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安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节目内容、制作过程、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规范。
一、节目内容规范1. 多元化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应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包括新闻、文化、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
避免过度迎合某种特定偏好或利益,在内容选择上要秉持中立公正的原则。
2. 引导正确价值观:广播电视节目是社会道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制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道德、和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宣扬暴力、色情、低俗、违法等内容。
3. 尊重地域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要尊重各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地域歧视或偏见,传播正面、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二、制作过程规范1. 节目创意与策划: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要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符合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同时,要注重对节目内容的策划,确保节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内容冗杂、繁复而使观众产生困扰。
2. 内容的选择和审核: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视剧、电影及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与审核,确保节目内容的合法性和道德性,杜绝低俗、不良内容的传播。
3. 采访和报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采访和报道应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事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杜绝对个人和组织的诋毁和造谣。
三、技术要求规范1. 画面和声音的清晰度: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画面和声音的清晰度达到一定的标准,避免画面模糊或声音噪音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2. 屏幕比例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播放平台,选择适当的屏幕比例,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3. 包装和效果处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包装和效果处理应以增强节目观赏性为目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变形、失真或夸大,保持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广电内容制作标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其内容的制作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广电内容不仅影响着观众的视听体验,还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广电内容制作标准呢?广电内容制作标准首先涵盖了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准确无误的信息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
无论是新闻报道、纪录片还是综艺节目,所传递的内容都必须基于事实,经过严格的核实和验证。
任何虚假、夸大或歪曲的信息都可能误导观众,损害广电媒体的公信力。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必须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还需要请教相关专家进行权威解读,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
其次,广电内容制作需要注重导向的正确性。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的责任。
内容应当积极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避免传播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以免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电视剧应当展现人性的美好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勇敢面对困难,而不是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节。
在表现形式方面,广电内容制作也有一定的标准。
画面质量要清晰、稳定,色彩鲜艳且自然。
音频要清晰、无杂音,音量适中且平衡。
镜头运用要合理,剪辑流畅,转场自然,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增强观赏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目,如新闻、综艺、体育赛事等,在画面和音频的处理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新闻节目注重真实和简洁,画面以记录现场为主;综艺节目则更强调视觉效果和娱乐性,运用丰富的特效和音乐。
再者,广电内容的创新性也是制作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创新可以体现在节目形式、内容选题、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些文化类节目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全新的视听体验,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电视节目测量各项指标和技术标准为保证电视节目视频图像的技术质量,用示波器主要测试箭头显示(复合色域),YUV波形显示,钻石显示(RGB色域),符合波形显示(检查亮度、字幕电平、底电平等指标)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设备技术指标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用数字设备,所以,数字信号的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数字信号的测试除了眼图、抖动、EDH(错误检测处理,错误检测处理(EDH)技术是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数字信号检测技术,它能准确地标识出信号传输时所发生错误的位置及类型,防止“悬崖效应”的发生。
)等指标外,我们要考虑信号在色域中的合法和有效性。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金范奖评定办法标准,对视频和音频的各项指标做了如下标准:视频标准1. 视频信号技术指标规定,节目全电视信号峰值不大于0.8V2. 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3. 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峰值不大于0.735V(RGB不大于0.735V)4.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低电平)标准为0~0.05V5. 字幕电平大不于0.8V6. 时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7. 对于声音信号,CH1(混音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超过-6DBFS.利用各种测试仪器,示波器等,对钻石diamond High是735mv,diamond low是-35mv,diamond area是1%;箭头arrowhead pal max是800mv,arrowhead pal min是-210mv,arrowhead area 是1%,亮度阀值luma max 是103.0%,luma min 是-1.0%,luma area是1%,同时设定视音频告警功能,复合色域和RGB告警功能,信号超标时会告警,测试时保证了全电视信号幅度、黑电平、亮度电平和音频均在指标范围内,RGB色域在有效的范围内。
音频测试声音作为节目整体的一部分,除了注意图像质量外,音频指标也非常重要。
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一、引言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是指根据观众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策划、创意、组织、执行等一系列活动,将想法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电视节目内容,并通过制作过程,将节目呈现给观众。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标准格式,包括节目策划、节目制作流程、人员组成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节目策划1. 节目主题确定根据市场调研和观众喜好,确定节目主题,确保节目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例如,可以选择娱乐、新闻、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主题。
2. 节目内容构思根据节目主题,进行内容构思,确定节目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例如,如果是娱乐节目,可以考虑选择明星访谈、音乐表演、游戏竞技等内容。
3. 节目结构设计设计节目的整体结构,包括开场、中间环节和结尾等部分。
确保节目结构合理,能够吸引观众并保持观看兴趣。
4. 节目时长规划根据节目内容和播出时段,规划节目的时长。
考虑观众的习惯和节目的需求,确定合适的时长,一般为30分钟、60分钟或更长。
5. 节目预算编制根据节目内容和制作需求,编制节目预算。
包括人员费用、设备租赁、场地费用、后期制作费用等方面的开支。
三、节目制作流程1. 筹备阶段确定节目策划方案,明确节目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制作计划,包括人员安排、场地准备、设备采购等。
2. 前期制作进行选址和场地布置,准备所需设备和道具。
招募主持人、嘉宾和演员等参与节目的人员。
进行节目的彩排和排练。
3. 实际拍摄根据节目的需求,进行实际的拍摄工作。
包括摄影、灯光、音频等方面的拍摄工作。
确保画面质量和音频效果的达到要求。
4. 后期制作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和编辑,制作成最终的节目。
包括音频处理、画面调色、字幕添加等后期制作工作。
5. 播出和宣传将制作完成的节目进行播出,并进行宣传工作,吸引观众的关注。
可以通过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播出和宣传。
四、人员组成1. 制片人负责整个节目制作过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包括节目策划、预算编制、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附件1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一、概述本办法是为评定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而制定的。
奖项设置分新闻、专题、综合文体三类。
二、对参评节目的要求1.参评的节目须由申报单位人员录制,且首播时间在上一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的期间之内。
2.参评的节目必须完整,节目时间长度为:新闻10分钟以上(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专题15分钟以上;综合文体60分钟以上,不超过120分钟。
3.参评节目的载体为数字录像磁带,应严格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依次进行录制,具体规定见下表:注:(1)保护引带不做严格要求,如果录制有控制磁迹和时间码,应与随后的控制磁迹和时间码保持连续。
(2)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75/0/彩条。
多讯道记录时,此信号应是经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彩条;用ENG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
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
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材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3)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20 dBFS)的1000Hz正弦波。
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3秒间断约0.25秒作为识别。
4.参评节目磁带的声音信号必须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声道上。
除新闻节目外声道2必须录有国际声。
综合文体类的现场直播节目,允许声道2记录与声道1相同的混合声。
国际声是在专用声道上记录的节目自然声(现场的背景声)、音乐声和效果声等。
声道分配规定为:对于单声道节目,声道1记录节目混合声信号;声道2记录国际声信号;对于立体声节目,声道1记录左声道信号,声道2记录右声道信号。
左声道的校准信号,宜采用每间隔3秒间断0.25秒作为识别。
三、评定对标准清晰度节目技术质量的评定分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两项进行,分别占总分的70%和30%。
(一)、图像质量的评定图像信号技术质量的评定以客观测试与主观评定方式进行,分别占总分的20%和80%。
1.图像信号技术质量的客观测试和评分1.1测试项目和指标●a 引带彩条亮度信号峰值电平标准值:0.7V±0.02V●b 引带彩条R-Y信号幅度标准值:0.525Vp-p±0.015V●c 引带彩条B-Y信号幅度0.015V±0.525Vp-p标准值:●d 节目复合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8V●e 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f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底电平)标准值:0+0.05V●g 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R、G、B不大于0.735V●h 时码LTC、VITC均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1.2测试方法a) 测试前重放录像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校准带,根据彩条信号调整录像机视频重放增益控制钮,使波形示波器的显示数为标称值。
b) 在经过上述步骤调整后的录像机上重放节目磁带,使用波形示波器对重放视频信号进行测试。
c) 重放节目磁带引带中的100/0/75/0标准彩条信号,对“1.1测试项目和指标”中有关项目进行测试。
d) 在节目磁带上选取节目时间全长的1/6、2/6、3/6、4/6和5/6附近处进行重放,对“1.1测试项目和指标”中有关项目进行测试。
1.3测试结果的评分在1.1项中所列项目的测试结果全部指标合格为满分100分;其中每遇一项不合格即酌情扣分。
2.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主观评定分五项进行,满分为100分。
a 杂波和干扰可见度满分为20分。
可视其轻重程度分级打分。
b画面清晰度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20满分为c亮度层次满分为2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d彩色保真度满分为2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e制作难度满分为20分。
根据固定或移动拍摄、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拍摄环境条件、节目所含的镜头数量、编辑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打分。
(二)、声音质量的评定声音信号技术质量的评定以客观测试与主观评定方式进行,分别占总分的20%和80%。
1.声音信号电平的客观测试和评分1.1测试项目和指标(1)单声道节目:●a CH1(混合声)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标准值:-20dBFS±0.5dBFS●b CH2(国际声)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标准值:-20dBFS±0.5dBFS●c CH1(混合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标准值: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得超过-6dBFS●d CH2(国际声)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标准值: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得超过-6dBFS(2)立体声节目:●e CH1(左声道)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标准值: -20dBFS±0.5dBFS●f CH2(右声道)引带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电平标准值:-20dBFS±0.5dBFS●g CH1(左声道)节目声音峰值电平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得超过-6dBFS(右声道)节目声音峰值电平h CH2●正常值为-9dBFS,最高不得超过-6dBFS1.2测试方法a) 测试前重放录像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校准带,根据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调整录像机声道1、2的音频重放电平控制钮,使输出标准电平为+4 dBu时,音量单位表的显示数为0VU,数字峰值表的显示数为-20dBFS。
b) 在经过上述步骤调整的录像机上重放电视节目磁带,使用数字峰值表对节目磁带引带中的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进行测试。
c) 在节目磁带上选取节目时长1/6、2/6、3/6、4/6和5/6附近点进行重放测试,分别对两个声道的声音电平进行测试。
测试时用数字峰值表监测瞬间峰值电平。
1.3测试结果的评分在“1.1测试项目和指标”中所列项目的测试结果全部指标合格为满分100分;其中每遇一项不合格即酌情扣分。
2.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分三项进行,满分为100分。
?a 音质满分为6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b 音量满分为2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c 声画同步满分为2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d 明显缺陷扣分在主观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其它严重缺陷者,酌情扣总分,扣分范围一般为1~10分。
最佳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评奖说明最佳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最佳声音奖)从专题类获奖节目中遴选,经专家主观评定的声音制作佳品。
.最佳电视照明制作技术质量奖评奖说明最佳电视照明制作技术质量奖(最佳灯光奖)从综合文体类获奖节目中遴选,经专家主观评定的电视照明制作佳品。
附件2高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一、概述本办法适用于对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进行质量评定。
奖项设置分新闻、专题、综艺、体育、电视剧、声音等六类。
二、对参评节目的要求1.参评节目的载体为录像磁带2.参评节目应符合我国现行高清广播标准3.参评节目的声音制作应为立体声或环绕声4.参评节目的磁带应按照下面的规定进行录制控音声时持续制磁带间图像时间磁段声道 4 2声道 31 声道声道码(S) 迹保)保护引带不做严格要求,如果录制有控制磁迹和时间码,应与随后的注:(1 控制磁迹和时间码保持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彩条。
多讯道记录时,此信号应是经2()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100/0/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ENG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彩条;用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
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
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材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3)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20 dBFS)的1000Hz正弦波。
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秒作为识别。
0.253秒间断约5.参评节目时间长度为:新闻10分钟以上(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专题15分钟以上;综艺、体育60分钟以上,不超过120分钟;电视剧一集。
每个节目非高清素材不得超过节目总长的20%。
6.声音奖的参评节目不分类别。
三、评定鉴于我国目前尚无高清晰度节目磁带交换规范,故高清晰度节目的评定暂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
对高清晰度节目(除声音奖)质量的主观评定分图像质量、声音质量、视听综合感染力三项,以百分制计分。
其中各项加权评分分别占总分的60%、30%、10%。
对高清晰度节目声音奖质量的主观评定分声音质量、图像质量、视听综合感染力三项,以百分制计分。
其中各项加权评分分别占总分的60%、20%、20%。
1.评定环境1.1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观看条件宜低6 室内环境光照明D 背景光和照明光光源的色温7 65高53°宽83°背景光部分对观看员的张角8水平方向在中垂线观看员的座位布局9 +30°内(垂直方向待定).10 显示图像(对角线)尺寸 1.4m注:1 条件(2),屏幕的峰值亮度对应于100%的视频信号幅度。
在HDTV的峰值亮度达不到规定峰值之前,应满足〉=70cd/m22 条件(3)受室内照明和显示对比度范围的影响。
3 条件(4)黑电平对应于0%视频信号幅值。
4 为了满足条件(3)和(5),应该设置室内照明。
5 若HDTV达不到条件(8)规定值之前,应该满足高〉=28°,宽〉=48°。
6 若HDTV达不到条件(10)规定的显示尺寸之前,应该满足高〉=76.2CM。
1.2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审听条件根据GB3785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和GB/T 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设定。
项目参数值3150m (1)审听室空间≥ T60≤)室内混响时间0.5S NC≤28dB (285dBSPL (3)监听声压级,A 计权,慢时间常数测量,2.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评定方法可参照标准清晰度节目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办法进行。
参见附件1。
3.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评定项目:a.清晰度,声音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之感,语言可懂度高。
反之模糊、浑浊。
满分为10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b.丰满度,声音融会贯通,响度适宜,听感温暖,厚度、具有弹性,反之单薄、干瘪。
满分为5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c.圆润度,优美动听,饱满而润泽不尖噪。
反之粗糙。
满分为5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明亮度,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反之灰暗。
满分为d.5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e.柔和度,声音温和,不尖、不破,听感舒服、悦耳。
反之尖、硬。
满分为5分。
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f.真实度,保持原有声源的特点,符合电视画面中实际声源声音特点。
反之虚假。
满分为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