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诊断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流程:
1.了解病史:询问养殖户有关鱼类的养殖情况、疾病情况
等。
2.现场调查: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水质情况等,
初步判断鱼病类型。
3.目检:观察鱼体表、鳃、内脏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4.镜检:使用显微镜观察病鱼样本,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
数量。
5.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操作,进一
步确诊疾病。
6.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改良、加强管理等。
7.后续跟踪:对治疗后的鱼群进行跟踪观察,评估治疗效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31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 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____________的物质。
栏目编辑刘柱军实例防治2019.2刘家峡水库渔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养殖方式为水库网箱养殖,养殖面积约2000米2,主养品种为鲟鱼、鳟鱼。
2018年8月开始,刘家峡水库渔场网箱养殖的鲟鱼逐渐发病并出现较多死亡,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鱼病防治技术人员于2018年8月6日到现场进行诊断调查。
现将具体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现场初步调查1.基本情况发病鱼为当年引进的杂交鲟鱼种及部分成鱼,发病数量约1500尾,规格为体长10~30厘米。
养殖水域水体清澈,各项水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水质优良。
2.症状发病鱼典型症状为侧游打转,停止摄食。
病鱼体表完整正常,轻度烂鳃,胸鳍、腹鳍基部充血,腹腔有血水,肠道无食充血,肾脏坏烂呈黑红色,肝脏颜色变浅,鱼鳔充血并呈黑褐色,皮下肌肉正常无点状充血。
3.水质测定水温、pH、溶氧、氨氮采用美国YSI 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现场测定,透明度用塞氏黑白盘法现场测定,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通过实验室测定。
测定结果如表1,检测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渔场各项关键水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完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水质条件完全满足鲟鱼正常生长所需,根据水质测定结果排除水质因素导致发生鱼病的情况。
二、鱼病诊断流程1.体外观察发病鱼典型症状为侧游打转,贴网衣迟缓游动,反应迟钝,停止摄食,部分发病鱼体色发黑,轻度烂鳃,胸鳍、腹鳍基部充血。
显微镜低倍镜镜检鳃丝和黏液未发现寄生虫。
2.镜检通过刮取鳃丝、黏液进行显微镜低倍镜镜检,制作生理盐水浸片进行显微镜检查,未发现寄生虫,初步排除寄生虫感染。
3.肌肉观察剥离鱼皮,观察发现皮下肌肉肉色正常,未发现点状充血。
4.解剖解剖病样,腹腔有出血症状,肠道无食充血,肾脏坏死呈黑红色,肝脏颜色发黄,鱼鳔严重充血并呈黑紫色。
5.病情分析与初步治疗通过对发病和检测情况综合分析,排除水质因素和寄生虫疾病,疑似细菌性感染导致败血症,进一步确诊需送专业病害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培养,鉴定病原并筛选敏感药物来治疗鱼病,防止发病扩大。
水产动物病害学重点(除了有几个选择题没听清全题而没有外,其他都有,大家好好复习哈)一、名词解释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其营养物质、体液或其组织作为食物来源,并对该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生活方式。
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病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之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或储存寄主。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鱼药残留:水产养殖生物接触渔药后,药物的原形、代谢产物以及与该药物相关的杂质蓄积在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称为渔药残留。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应激状态:由环境因子和其它因子引起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适应性超过其范围而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某些功能下降,导致活力降低,该状态称为应激状态。
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
炎症: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是由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草鱼出血病的重要特点是全身性出血,病原是_草鱼出血病病毒_,现定名为_草鱼呼肠弧病毒。
其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是红鳍红鳃盖型、__红肌肉型___和__肠炎型_ 3、孢子虫的主要特征是在整个生活史中都毫无例外地产生__孢子____,生活史较复杂,包括无性阶段的分裂生殖/裂配生殖和有性阶段的配子生殖。
4、草鱼三病是指__赤皮____、__烂鳃____和__肠炎____。
5、1ppm如换算成公斤/亩米,应为 0.667 公斤/亩米。
6、新开的鱼池中,由于重金属盐类含量过高,故鱼苗、鱼种很容易患弯体病。
7、常用的消毒用药有:漂白粉_、氨基酸碘、_优氯净、溴氯海因、生石灰。
如何给观赏鱼做检验检疫,本人经验谈!应广大鱼友的要求,把这篇文章重新奉献给大家,我又重新修改了一下,尽量做到详尽实用。
以下观点纯属本人经验之谈,不喜勿喷。
新购入的观赏鱼,带有的病菌一般会有三种,一种是细菌性病菌,一种是体外寄生虫,一种是体内寄生虫。
我们的专业术语就把他们统称为观赏鱼儿的内,外寄。
所以,对于观赏鱼的发烧友们来讲,新购的鱼儿需要和家中已有的鱼儿合缸的时候,往往会把新鱼放在单独的检疫缸中,进行杀菌消炎处理后再下缸,这个过程就称为观赏鱼的检验检疫。
关于检验检疫的用药方法,一直在鱼友中存在着巨大的争论,所以在此呢,本人仅以本人的经验和操作实例加以说明。
争论是永远存在的,但实践出真知。
先谈谈细菌和外寄的检验检疫方法。
首先,我们的检疫缸不应太小,至少也得装一百升水,并且各种配套设备齐全。
我最早用的细菌和外寄检疫方法是跟养金鱼的老人学的,就是用百分之三的食盐浸泡鱼只五至十分钟左右即可。
他养金鱼几十年,一直都是用此方法进行检疫,效果很好。
以前我也用此方法给金鱼做检疫,效果也不错的。
但是到后来,我就感觉此方法不是太好,因为有些不耐盐的热带鱼经受不了此方法的折腾。
此方法较适用于不怕盐的鱼儿,特别是锦鲤和金鱼。
那么,我们当时就流行了另外一种细菌加外寄的检疫方法,那就是高锰酸钾加维生素C片加复方新诺明片。
这种方法对于金鱼和热带鱼都较适用,可以有效杀死各种体外寄生虫。
方法也很简单,先把检疫缸中的原缸水抽出一半来备用。
然后放入高锰酸钾,调成大红色,浸泡鱼只十至五分钟左右,浸泡结束后每三百斤水加维生素C片,八至十片。
大约在停十分钟左右,高锰酸钾就可以被迅速还原了。
期间过滤设备一直开启,增氧设备可以不开。
还原后,细菌及体表虫基本可被杀灭,然后把备好的剩下半缸水倒回原缸。
再按三百斤水加十片复方新诺明的量,进行保养即可。
第二天可换水三分之一。
然后观察两天,每天继续换水三分之一。
连换个三天左右就可以了。
这就五天过去了。
大黄鱼主要病害临床诊断和防治病鱼的检查和诊断体表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黏液,或者是头、嘴以及鳍条末端腐烂,单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细菌性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但有些症状,包括表、鳃、内脏等症状,在几种不同的病中基本上是一样的,如鳍基充血和蛀鳍,为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及部分其他细菌性鱼病所共有的症状之一:又如在大量车轮虫、刺激隐核虫等寄生时,都会在体表或鳃丝有较多的黏液,应把观察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鳃鳃部的检查,重点在鳃丝,首先注意鳃盖是否张开,然后用剪刀把鳃盖除去,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饰扣较多,鳃丝末端是否肿大和腐烂等现象。
如是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黏液较多;鳃霉病,则鳃丝颜色比正常鱼的鳃片颜色较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如果是车轮虫等寄生虫性疾病,则鳃片上有较多黏液,严重者出现鳃盖张开等症状。
内脏检查以肠为主,先把一边的腹壁剪掉(勿损坏内脏),首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其次对内脏的外表仔细观察,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将靠近咽喉部分的前肠和靠近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掉,取出内脏,置于白搪瓷盘中,把肝、胆、鳔等器官逐个分开,再把肠道中的食物和粪便去掉,然后进行观察,在肠道中比较大的寄生虫如吸血虫、线虫等容易看到,如果是肠炎,会出现肠壁充血、发炎。
其他内部器官,如果在表面上没有发现病状,可不用检查。
由于目检主要是以症状为依据,所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①一种病由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出来,例如肠炎病,具有鳍条基部充血、蛀鳍、肛门红肿、肠壁充血等症状;②一种症状在好几种病中都同样出现,如体色变黑、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等。
这些症状是细菌性赤皮、疥疮、烂鳃、肠炎等病所共有的。
因此,在目检的时候,应做到认真检查,全面分析,并做好几率,为诊断鱼病提供正确的依据,也为今后的诊断工作积累资料。
鱼病诊断“三查”诊断鱼病应采取由表及里的方法,即先检查鱼体外部,再检查鱼体内部;每一部位的检查,都是先用肉眼检查(简称目检),然后用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
着重检查病鱼的体表、鳃、肠道,这就是“三查”。
查体表据一般经验,病鱼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是赤皮病;若病鱼鳃盖或鳍基部充血,表皮充血不明显,肌肉呈点状充血或块状淤血是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是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是打印病;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是水霉病;体表黏液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虫的虫体是鱼虱病;体表有白色亮点,离水2小时亮点消失是小瓜虫病;体表有白色斑点,白点之间有出血或红色斑点是卵甲藻病;部分鳞片处发炎红肿,有红点并伴有针状虫体寄生是锚头鱼蚤病;鱼成群在池水表面或池塘周边狂游,且头部充血呈红色,死亡多且迅速,一般是车轮虫病;病鱼尾柄表皮发白是白皮病;病鱼在水中头部或嘴部明显发白,离水后不明显是白嘴病;鱼下唇突出呈簸箕口状,则是因时常缺氧浮头引起;病鱼眼球突出、脱落,且鳞片松立,一般为池水有毒所致;鱼体呈弯曲状是池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或有机磷中毒所致。
查鳃打开鱼鳃盖,检查鳃有无异样,正常的鳃丝整齐、紧密,呈鲜红色。
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并有污泥和黏液是烂鳃病;鳃丝发白呈贫血状,很可能是鳃霉病或球虫病;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是中华鱼蚤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不能闭合,鳃丝呈暗淡色是指环虫病;鳃丝呈紫红色并伴有大量黏液多为有机氯中毒所致;鳃丝呈紫红色,黏液较少则为经常缺氧浮头所致。
查肠道打开病鱼腹部,正常的鱼肠管中充满了食物或粪便,肠壁呈鲜红色。
肠管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红色,肠壁不发炎是出血病;充血发炎且伴有大量乳黄色黏液是肠炎病;肠道呈白色且前段肿大,肠内壁有许多白色絮状小结节为球虫病或黏孢子虫病。
根据“三查”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再结合发病季节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鱼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鱼病诊断程序与常见病诊断技术
鱼病的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及时发现病害、正确判断病情是对症下药的先决条件。
特别是早期病害的发现与诊断,是控制病害蔓延、减少损失重要手段。
但是养殖户对病害的诊断往往凭经验,没有按照鱼病诊断的基本流程进行,导致误诊误治时有发生,严重的时候,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池塘大量死鱼,给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我整理出鱼病诊断的基本流程,供大家参考。
鱼病诊断应遵照以下程序:
一、常规诊断程序
(一)现场调查
1、水源、水质、水温、底质等情况。
2、投喂饲料的种类、来源、投饵方法、投饵量等。
3、养殖的品种、苗种来源、规格大小、健康状况和放养密度等。
4、池塘清塘消毒以及日常防病措施、使用的药物和使用方法等。
5、发病和未发病养殖池中鱼的活动情况,如游动、摄食等。
6、发病过程以及采取过的措施,包括发病时间、患病种类、病症与病情、死亡情况、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等等。
7、发病池塘的面积、底质、水深、水色、透明度等。
8、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与健康管理措施。
(二)采样
1、标本(病鱼)。
选择患病濒死或刚死不久、症状典型的病鱼作为诊断检查的对象,不可以采用死亡时间长的病鱼。
对病死鱼立即检查,如果条件不具备的,要冷藏保鲜后尽快处理。
2、发病池水样。
于多个采样点取发病鱼池水样(水面下50-80厘米处),采样后立即滴定检测。
简易检测可以使用“水博士”试剂盒,可以粗略检测出氨氮、亚硝酸盐、PH 值、硫化物和溶解氧含量。
(三)病原鉴别
1、肉眼检查
(1)肉眼观察患病鱼体及器官(包括鳃)的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贫血、肿胀、溃疡、粘液、腹水等,有无异物附着。
(2)肉眼观察患病鱼体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等。
2、显微镜观检
刮取皮肤、鳍、鳃等外部器官的粘液,或患病组织如鳃丝、鳍条等,制成水浸压片,于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
3、解剖检查
解剖新鲜病鱼,肉眼观察内脏器官组织的颜色和形状有无
变化,如炎症、充血、出血、肿胀、溃疡、萎缩退化、肥大增生、体腔积水等病理变化,有无寄生虫及其包囊等。
二、特殊诊断程序
1、病理切片检查取一小块患病组织或器官,经固定、脱水、包埋等程序处理后,将样品切片,再用相应的染色方法染色,以显示不同细胞和细胞的变化,然后进行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检查(此法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2、PCR仪检测 PCR仪检测技术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为一些鱼类疾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来扩增病原生物的特异基因片段而实现病原生物的确认和疾病的诊断(此法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3、免疫学技术检测如血清中和试验、免疫荧光、酶联免疫检测等技术(此法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4、药敏试验检测对可能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人工感染等试验后,再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检测。
目前,有一种快速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可以指导水产用药,即直接从患病鱼腹水或内脏器官采样,涂布培养平板,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是对混合菌群的总体抑制效果。
(此法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