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结构、工作原理盘式制动器图示前桥驱动桥盘式制动器结构
- 格式:doc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
盘式制动器结构和原理2、定钳盘式制动器如下图所示:制动钳体通过导向销与车桥相连,可以相对于制动盘轴向移动,制动钳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油缸,而外侧的制动块附装在钳体上,制动时,来自制动主缸的液压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制动油缸,推动活塞及其上的制动块向右移动,并压到制动盘,于是制动盘给活塞一个向左的反作用力,使得活塞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导销向左移动,直到制动盘右侧的制动块也压紧在制动盘上,此时两侧的制动块都压在制动盘上,夹住制动盘使其制动。
定钳盘式制动器转播到腾讯微博定钳盘式制动器3、典型浮钳盘式制动器浮钳盘式制动器如下图所示为桑塔纳轿车前轮制动器。
转播到腾讯微博桑塔纳轿车前轮制动器制动钳体用螺栓与支架相连,螺栓同时兼作导向销,支架固定在前悬架总成轮毂轴承座凸缘上。
壳体可沿导各销与支架作轴向相对移动,两制动块装在支架上,用保持弹簧卡住,使两制动块可以在支架上作轴向移动,但不会上下窜动。
制动盘装在两制动块之间,并通过轮胎螺栓固定在前轮毂上,制动块由无石棉的活塞在制动液压力作用下,推动内制动块压向制动盘内侧,制动钳上的反力使制动钳壳体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外制动块压向制动盘外侧面。
于是内、外摩擦块将制动盘的两端面紧紧夹住,实现了制动。
4、制动间隙自调结构利用活塞矩形密封圈的弹性变形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
转播到腾讯微博制动间隙自调结构矩形密封圈嵌在制动钳油缸的矩形槽内,密封圈刃边与活塞外圆配合较紧,制动时刃边在摩擦作用下随活塞移动,使密封圈发生弹性变形,相应于极限摩擦力的密封圈极限变形量应等于制动器间隙为设定值时完全制动所需的活塞行程,解除制动时,密封圈恢复变形,活塞在密封圈弹力作用下退回原位,当制动盘与摩擦衬块磨损后引起的制动间隙超过设定值时,则制动时活塞密封圈变形量达到极限值后,活塞仍可在液压作用下,克服密封圈的摩擦力而继续移动,直到实现完全制动为止。
解除制动后,制动器间隙即恢复到设定值δ,因活塞密封将活塞拉回的距离仍然等于原设定值δ,活塞密封圈兼起活塞复位弹簧和一次调准式间隙自调装置的作用。
第2单元汽车制动系统及检修盘式制动器A5单元目标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方法单元目录 盘式制动器结构盘式制动器常见故障 盘式制动器检修单元总结盘式制动器可用于前轮或后轮,主要由制动钳、制动片、制动盘和防溅板组成。
盘式制动器结构1.当施加制动时,制动踏板作用力经助力器助力放大后传递到制动主缸。
2.制动主缸产生高压液压力,并通过制动管和软管传递给盘式制动器中的液压活塞。
3.在液压力的作用下,液压活塞推动制动片压紧在制动盘上。
4.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阻力迫使制动盘的转速下降,从而降低车速。
5.当解除制动时,液压力下降,活塞回位,制动片与制动盘分离。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制动钳分为固定式和浮动式。
固定式1.固定式制动钳固定在悬挂装置上,钳体在制动过程中保持不动。
2.钳体的两侧分别有1~2个活塞,并采用密封圈密封。
3.活塞与制动盘之间安装有制动片,且制动片与制动钳上之间采用定位销定位。
4.在制动车轮时,高压液压力施加在制动钳两侧的活塞上,使活塞向制动盘运动,推动制动片压紧在制动盘上。
制动钳浮动式1.浮动式制动钳由支架和钳体两部分组成,钳体可以沿导向销左右滑动。
2.钳体安装导向销的一侧装有活塞并用密封圈密封,形成制动轮缸,活塞与制动盘之间装有制动片;而另一侧只有制动片。
3.当制动踏板被踩下时,系统液压力推动活塞向制动片移动,压紧制动盘。
4.制动钳在导向销上移动,钳体在高压液力的作用下朝活塞运动相反的方向移动,制动盘另一侧的制动片也压紧在制动盘上。
5.制动踏松开后,制动轮缸内的液压力降低,活塞密封圈的弹力使活塞回位,钳体也回到初始位置,制动片与制动盘分离。
活塞的密封圈不仅能够防止制动液渗漏,还能够起到回位弹簧的作用 当施加制动且活塞前行时,密封圈方角刃边与活塞接触处会稍稍卷起当作用在活塞上的液压压力释放后,密封圈的弹力作用使活塞回缩到缸孔内,因而制动片与制动盘分离,制动解除活塞制动片的作用是与制动盘相接触,产生摩擦力阻止制动盘转动。
盘式制动器结构图1. 引言盘式制动器是一种常用于机械设备中的制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车辆上。
其作用是通过使刹车蹄紧贴制动盘(通常为金属圆盘)来实现制动效果。
了解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结构图概述盘式制动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制动盘:一般为金属圆盘,安装在车轮轴上。
制动盘的表面通常有齿状槽,以增加摩擦面积提高制动效果。
2.刹车蹄:用于夹紧制动盘的两个夹钳或鞋。
3.刹车活塞:位于刹车蹄内部的活塞,通过液压或机械系统来施加压力使刹车蹄夹紧制动盘。
4.制动液管:将刹车踏板上施加的力传输给刹车活塞的管道。
5.制动液:传输压力的介质,通常是一种液体,如液压油。
6.刹车踏板:由驾驶员踩下来施加制动压力的踏板。
7.制动助力泵:用于增加制动液压力的泵,通常由发动机带动。
8.刹车鼓:盘式制动器也可以使用内鼓式制动器结构,即使用一个圆筒状的鼓作为制动盘。
3. 结构图详解下图是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图:1.制动盘:位于最外层,固定在车轮轴上。
制动盘通常由铁合金制成,表面可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加摩擦力。
2.刹车蹄:位于制动盘两侧,由刹车钳(夹钳)或刹车鞋组成。
刹车蹄可根据车辆型号和制动要求进行不同设计。
3.刹车钳:固定在车辆底盘上,用于支撑和控制刹车蹄的位置。
刹车钳内部为刹车活塞提供动力。
4.刹车活塞:位于刹车钳内部,通过液压力或机械系统施加压力使刹车蹄夹紧制动盘。
5.制动液管:连接刹车钳和主制动缸的管道,传输刹车踏板上施加的力。
6.主制动缸:位于刹车踏板下方,由驾驶员施加力量后将力量转化为液压力,通过制动液管传递给刹车钳。
7.刹车助力器:用于增加制动液压力的装置,可以是真空助力器或液压助力器,通过驾驶员施加的力量来提供额外的制动力。
8.刹车踏板:由驾驶员踩下施加制动压力的踏板。
图解盘式制动器1.盘式制动器概述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被称为制动盘。
其固定元件则有着多种结构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的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有2~4个。
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钳形支架中,总称为制动钳。
这种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的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
另一类固定元件的金属背板和摩擦片也呈圆盘形,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这种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
钳盘式制动器过去只用作中央制动器,但目前则愈来愈多地被各级轿车和货车用作车轮制动器。
全盘式制动器只有少数汽车(主要是重型汽车)采用为车轮制动器。
这里只介绍钳盘式制动器。
钳盘式制动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类。
盘式制动器结构图如下图所示2.定钳盘式制动器跨置在制动盘1上的制动钳体5固定安装在车桥6上,它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其内的两个活塞2分别位于制动盘1的两侧。
制动时,制动油液由制动总泵(制动主缸)经进油口4进入钳体中两个相通的液压腔中,将两侧的制动块3压向与车轮固定连接的制动盘1,从而产生制动。
这种制动器存在着以下缺点:油缸较多,使制动钳结构复杂;油缸分置于制动盘两侧,必须用跨越制动盘的钳内油道或外部油管来连通,这使得制动钳的尺寸过大,难以安装在现代化轿车的轮辋内;热负荷大时,油缸和跨越制动盘的油管或油道中的制动液容易受热汽化;若要兼用于驻车制动,则必须加装一个机械促动的驻车制动钳。
定钳盘式制动器示意图1.制动盘2.活塞3.摩擦块4.进油口5.制动钳体6.车桥部3.浮钳盘式制动器制动钳体2通过导向销6与车桥7相连,可以相对于制动盘1轴向移动。
制动钳体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油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装在钳体上。
制动时,液压油通过进油口5进入制动油缸,推动活塞4及其上的摩擦块向右移动,并压到制动盘上,并使得油缸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销钉向左移动,直到制动盘右侧的摩擦块也压到制动盘上夹住制动盘并使其制动。
汽车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汽车盘式制动器是现代汽车最常用的制动器之一。
它主要由刹车盘、刹车钳、刹车片、制动油管和制动油泵等组成。
一般来说,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油泵会将制动油压力传递给刹车钳,刹车钳会将制动油压力转化为夹紧刹车盘的力,从而实现汽车的制动。
具体来说,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油泵会将制动油压力传递给刹车钳。
刹车钳内部有一个活塞,当制动油压力进入刹车钳时,活塞会向外移动,将刹车片夹在刹车盘上。
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阻力,从而减缓汽车的运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盘是固定不动的,刹车钳内部的活塞才是运动的部分。
此外,刹车片一般由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组成,金属部分主要用于传导热量和提高刹车片的强度,非金属部分则主要起到降低刹车噪音和提高刹车性能的作用。
盘式制动器有很多优点,例如制动力大、制动距离短、制动稳定、耐高温等。
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制动时噪音较大、制动盘易变形、制动片易磨损等。
因此,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制动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使制动器的性能更加优异。
在使用盘式制动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在高速行驶中突然踩刹车。
这样会导致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急剧增加,从而使刹车盘过热、变形,影响刹车效果。
其次,要定期检查刹车系统,及时更换磨损的刹车片,以保证制动效果。
最后,在使用刹车时要注意力度,不要过度踩刹车踏板,以免造成刹车盘和刹车片的过度磨损。
盘式制动器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制动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动油压力将刹车片夹紧刹车盘,从而实现汽车的制动。
使用盘式制动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图解盘式制动器1.盘式制动器概述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被称为制动盘。
其固定元件则有着多种结构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的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有2~4个。
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钳形支架中,总称为制动钳。
这种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的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
另一类固定元件的金属背板和摩擦片也呈圆盘形,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这种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
钳盘式制动器过去只用作中央制动器,但目前则愈来愈多地被各级轿车和货车用作车轮制动器。
全盘式制动器只有少数汽车(主要是重型汽车)采用为车轮制动器。
这里只介绍钳盘式制动器。
钳盘式制动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类。
盘式制动器结构图如下图所示2.定钳盘式制动器跨置在制动盘1上的制动钳体5固定安装在车桥6上,它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其内的两个活塞2分别位于制动盘1的两侧。
制动时,制动油液由制动总泵(制动主缸)经进油口4进入钳体中两个相通的液压腔中,将两侧的制动块3压向与车轮固定连接的制动盘1,从而产生制动。
这种制动器存在着以下缺点:油缸较多,使制动钳结构复杂;油缸分置于制动盘两侧,必须用跨越制动盘的钳内油道或外部油管来连通,这使得制动钳的尺寸过大,难以安装在现代化轿车的轮辋内;热负荷大时,油缸和跨越制动盘的油管或油道中的制动液容易受热汽化;若要兼用于驻车制动,则必须加装一个机械促动的驻车制动钳。
定钳盘式制动器示意图1.制动盘2.活塞3.摩擦块4.进油口5.制动钳体6.车桥部3.浮钳盘式制动器制动钳体2通过导向销6与车桥7相连,可以相对于制动盘1轴向移动。
制动钳体只在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油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装在钳体上。
制动时,液压油通过进油口5进入制动油缸,推动活塞4及其上的摩擦块向右移动,并压到制动盘上,并使得油缸连同制动钳体整体沿销钉向左移动,直到制动盘右侧的摩擦块也压到制动盘上夹住制动盘并使其制动。
一张薄薄的碟子,如何让汽车飞驰在路上——汽车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盘式制动器是汽车车辆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
原理如下:
当你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系统将会释放制动液到制动器的活塞
内部,使之推动制动器的摩擦材料与刹车盘接触。
在这样的过程中,
制动器的摩擦材料通过摩擦力让刹车盘迅速减速,从而完成车辆的减
速和停车。
而在摩擦器接触刹车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制动器的散热问题。
一般来说,制动器内部会通过排放出蒸汽或热气的方式使制动器
温度得到控制,这样就能避免制动器在高热量的情况下过早失效。
一般来说,汽车盘式制动器相对于鼓式制动器来说具有很多优势。
比如,盘式制动器通常比鼓式制动器更加高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刹
车力度,而且它也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这样就能更好地保
持刹车性能持久稳定。
总之,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设计之妙却在于细
节之处。
只有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才能让汽车在保
持安全的前提下也能加速和减速自如。
定钳盘式制动器的CAD图纸装配零件图目录一、性能与用途 (1)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三、安装与调整 (4)四、使用与维护 (9)五、润滑 (12)六、特别警示 (13)七、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2)附图1:盘式制动器结构图 (15)附图2:盘形闸结构图 (16)附图3: 制动器限位开关结构图 (17)附图4: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图 (18)附图5: 盘式制动器安装示意图 (19)附图6: 制动器信号装置安装示意图 (20)一、性能与用途盘式制动器是靠碟形弹簧产生制动力,用油压解除制动,制动力沿轴向作用的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和液压站、管路系统配套组成一套完整的制动系统。
适用于码头缆车、矿井提升机及其它提升设备,作工作制动和安全制动之用。
其制动力大小、使用维护、制动力调整对整个提升系统安全运行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安装、使用单位必须予以重视,确保运行安全。
盘式制动器具有以下特点:1、制动力矩具有良好的可调性;2、惯性小,动作快,灵敏度高;3、可靠性高;4、通用性好,盘式制动器有很多零件是通用的,并且不同的矿井提升机可配不同数量相同型号的盘式制动器;5、结构简单、维修调整方便。
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1、盘式制动器结构(图1)盘式制动器是由盘形闸(7)、支架(10)、油管(3)、(4)制动器信号装置(8)、螺栓(9)、配油接头(11)等组成。
盘形闸(7)由螺栓(9)成对地把紧在支架(10)上,每个支架上可以同时安装1、2、3、4对甚至更多对盘形闸,盘形闸的规格和对数根据提升机对制动力矩的大小需求来确定。
2、盘形闸结构(图2)盘形闸由制动块〔1〕、压板(2)、螺钉(3)、弹簧垫圈(4)、滑套(5)、碟形弹簧(6)、接头(7)、组合密封垫(8)、支架(9)、调节套(10)、油缸(11)、油缸盖(12)、盖(13)、放气螺栓(17)、放气螺钉(19)、O形密封圈(20)、Yx密封圈(21)、螺塞(22)、Yx密封圈(23)、压环(24)、活塞(25)、套筒(26)、联接螺钉(27)、键(28)及其它副件、标件等组成。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钳盘式车轮制动器广泛地采用在汽车和小型货车上。
盘式制动器的优点是散热良好、热衰退小、热稳定性好,最适于做对制动性能要求较高的汽车的前轮制动器。
对于汽车,后轮制动器多采用寿命较长的鼓式制动器,以便附装驻车制动器,此即为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系统。
但近年来前后轮都采用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也日渐增多。
盘式制动器在径向尺寸有限的条件下,因其端面为工作表面,所以可使制动钳有两对轮缸,从而来满足双管路布置的需要。
钳盘式车轮制动器按制动钳固定在支架上的结构型式来分有固定式制动钳和浮动式制动钳两大类。
固定式钳盘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固定式制动钳的制动器也称为定钳盘式制动器,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它的旋转元件是制动盘2,它和车轮固装在一起旋转,以其端面为摩擦工作表面。
其固定的摩擦元件是制动块7,导向支承销6和轮缸活塞8,都装在跨于制动盘两侧的钳体上,总称制动钳。
制动钳用螺栓与转向节或桥壳上的凸缘固装,并用调整垫片9来调节制动钳与制动盘之间的相对位置。
另外,还有防尘护罩和其他零件。
制动时,有一定压力的制动油液进入制动钳体内的轮缸,推动活塞压向制动块,使制动块与制动盘接触摩擦产生制动力矩。
制动钳体的轴向位置是固定的,轮缸布置在制动的侧面,除活塞和制动块外无滑动件。
这种结构轮缸间用油道或油管连通,难以把驻车制动机构附装在一起,钳体尺寸较大,外侧的轮缸散热差、热负荷大,油液易气化膨胀,制动热稳定性差。
浮动式钳盘车轮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浮动式钳盘车轮制动器根据浮动式制动钳在其支架上的滑动支承面的型式,又可分为滑销式和滑面式(榫槽式)两种。
因滑销式制动钳易实现密封润滑,蹄盘间隙的回位能力稳定,故使用较广。
滑销式钳盘车轮制动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6.14 所示,制动钳为滑销式浮动钳,它的特点是制动钳体在轴向处于浮动状态,轮缸布置在制动钳的内侧,且数目只有固定式的一半,为单向轮缸。
制动时利用内摩擦片的反作用力,推动制动钳体移动,使外侧的摩擦片也继而压紧制动盘,以产生制动力。
一、盘式制动器结构、工作原理
1、盘式制动器图示:
前桥驱动桥
2、盘式制动器结构
1、副钳体
2、左摩擦块
3、右摩擦块
4、自调机构
5、气室
6、主钳体
7、制动盘
8、托架
9、滑销
3、工作原理:
制动时,气室(5)推动自调机构(4)向左压出,使右摩擦块(3)与制动盘(7)右侧制动,由于制动盘(7)的轴向移动受限制,因此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主副钳体向右移动,使左摩擦块(2)与制动盘
(7)左侧制动,最后将旋转的制动盘(7)刹住。
二、盘式制动器使用、保养
1、日常检查制动器钳体密封体:
①检查副钳体端2个滑销密封盖,如出现松脱或者遗失及时给予更换或安装;
②检查主钳体端2个滑销端盖,如出现松脱或者遗失及时给予更换或安装;
③检查主钳体上密封帽,如存在裂纹、损伤或者遗失及时给予更换或安装;
④推动主、副钳体滑动检查4个滑销密封圈,如存在裂纹和损伤及时给予更换。
2、定期检查内容:
3、制动盘失效判定标准:
①尺寸检查:如图:A=制动盘厚度45mm(新),B=制动盘厚度37mm(极限);
②裂纹检查:如图所示:检查制动盘上的裂纹和磨损划痕;
A1=小裂纹在表面上延伸,此情况允许。
B1=小于0.75a长、1.5mm宽和深的裂纹径向延伸,此情况允许。
C1=小于1.5mm深的环形槽,此情况允许。
D1=径向贯通裂纹是不允许的,制动盘必须更换。
4、摩擦片更换及间隙调整:
4.1、摩擦块拆卸
4.1.1拨出传感器线束的插座,拿出摩擦块压板总成和摩擦块。
4.1.2一字槽螺钉旋具将弧形弹簧拆卸;用平口螺丝刀将传感器线束的内、外感应头撬出。
取下摩擦块。
注意:撬内、外感应头应避免将绕在感应头上的线束伤断!
4.2、摩擦块安装
将摩擦块安装在托架内,再用压棒将传感器感应头预先压入摩擦块的U形槽中。
注意:摩擦块安装在托架内后,必须保证摩擦材料与制动盘对应,防止摩擦片装反后出现制动故障;传感器感应头按图示方向装入U形槽,不得装反以及压坏线束。
线束插头按箭头方
向拔出
内感应头
外感应头
三、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压棒U型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