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0.19 MB
- 文档页数:3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是指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以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测内容。
1. 土地利用情况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情况的监测,以及土地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2. 水资源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水流动情况等的监测,以及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土壤侵蚀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土壤的侵蚀程度、侵蚀类型、侵蚀速度等情况的监测,以及土壤侵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评价。
4. 植被覆盖监测,包括生产建设项目周边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状况等情况的监测,以及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二、评价标准。
1. 土地利用评价,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开发、滥用等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包括水质变化、水量变化等情况,提出保护建议。
3. 土壤侵蚀评价,根据土壤侵蚀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修复建议。
4. 植被覆盖评价,根据植被覆盖监测结果,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程度,提出保护和恢复建议。
三、监测与评价方法。
1.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利用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情况的监测,实现对大范围、多时相的监测。
2. 采用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获取水资源、土壤侵蚀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3. 采用模型模拟分析,利用水土保持模型对生产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四、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内容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目录1总则 (2)2编制依据 (3)2.1法律法规 (3)2.2规范性文件 (3)2.3技术标准依据 (3)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4)2.5技术合同 (4)3建设项目概况 (5)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5)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5)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5)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6)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6)4.2社会经济概况 (7)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7)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9)5.1监测目标 (9)5.2监测原则 (10)6监测内容和方法 (11)6.1监测内容 (11)6.2监测方法 (14)7组织管理 (17)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8)1总则1.0.1为贯彻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特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
1.0.2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以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
1.0.3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报告书)应符合下列规定;(1)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
(2)充分体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
(3)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批复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全面设计监测内容、方法和监测制度等。
(4)监测方法要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选用现代先进技术。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内容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二OO五年六月内容提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
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
(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i 总贝y1.0.1为贯彻SL204 - 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 - 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特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
1.0.2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以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
1.0.3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报告书) 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
(2) 充分体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
深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深圳市是中国典型的经济特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水土保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制定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深圳市的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水土保持措施1.种植植被在项目建设区域和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植被种植。
选择具有较强抗风固沙、保水保肥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等。
通过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2.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域内的裸露地面进行整治,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可以使用覆盖层、草坪、绿化带等方式,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的保肥保水能力。
3.河道治理对项目区域内的河道进行治理,加固河岸,修建堤坝等措施。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河水冲刷土壤,保护土地资源。
4.集雨措施在项目建设区域进行雨水集雨措施的设计和建设。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设施等方式,将雨水集中收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
5.建立监测系统在项目建设区域建立监测系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设备等手段,及时掌握水土保持状况,及时调整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6.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项目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项目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效果。
三、实施步骤1.制定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在项目启动前,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对整个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2.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逐步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督施工进展,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3.进行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定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监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国家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标签: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引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乎每项项工作都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查处水土流失违法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就更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的支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范、标准等,都需要长期、系统的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基本的保障。
1、监测分类随着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不断更新,不断丰富。
监测分类通常包括四类:(1)土壤侵蚀因子监测:它包括降水、风、地貌、地面组成、植被类型和覆盖率、人为干扰等。
水土流失因子是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这类指标密切相关。
掌握其动态变化,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本质和规律,为预测和防治土壤侵蚀打下基础。
水土流失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是主要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由严重水土流失的先天性根源造成的。
人为因子包括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林地覆盖种类的不同造成的水土流失,大规模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矿产和交通的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强度和损失。
土壤侵蚀指数和土壤侵蚀反应特性的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在历史的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对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决策、设计和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危害因子监测:包括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工程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土壤侵蚀的危害指數,土壤侵蚀是一种经济损失和社会灾难的生态风险的标志,不仅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及危害特点,因此进行水土保持效果试验,对水土保持理论建设开发项目和改善土壤侵蚀控制技术提供实践指导。
浅谈矿山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文章通过对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东矿段一期开采工程建设及其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的分析,结合矿山工程的特点,对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目前,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重要来源之一。
为准确掌握和实时监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科学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益,水利部相继颁布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应实施专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1][2]。
礦产类开发建设项目,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及生产,破坏了原地貌[3],大量的弃土弃渣堆积形成的矿渣堆积场和裸露、松散的废弃尾矿堆积体,极易被雨水冲刷,这就加剧了地面的水土流失,一旦发生坝体泄漏、坍塌,矿砂倾泻而下,将会造成江河淤塞、农田毁坏、交通阻断、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4]。
因此,为切实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生产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5]。
一、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东矿段一期开采工程位于四川省盐边县新九乡,为一特大型露天矿山,采场上界长约970m,宽约440m,采场开采地表最高标高为1895m,露天底标高为1655m,开采深度为240m。
工程区建设内容包括采矿场、排土场、选矿厂、尾矿库及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项目区所在盐边县属四川省西南边缘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
温度垂直变化大,年、月气温变化小,小气候复杂多样。
矿区平均年降雨量约878.10mm,降雨量年变化大。
地貌属深切割剥蚀中山类型,山地占70%以上。
由于境内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发育,并伴有多期岩浆活动,地形破碎,平地很少,山地坡度多在25°~40°之间。
《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发布《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掌握水土保持状况,建立水土保持动态数据库,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四川省实施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20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附件: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掌握水土保持状况,建立水土保持动态数据库,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四川省实施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个人)和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效果的监督检测。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
省水利厅是全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实施具体管理。
市(州)、县(市、区)水利(水务)局是本行政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主管部门。
第五条省水利厅负责省级及省级以上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市(州)、县(市、区)水利(水务)局负责本级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
第六条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个人)应当按照经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委托具有相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设立专项监测点,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摘要:以新建韶赣铁路监测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探讨重点监测对象、监测方法。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监测技术方法gps 监测步骤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新的开发建设项目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呈上升趋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影响和压力。
基于线性开发建设项目呈条、线和点状分散分布特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施工土石方量大,扰动土地面积广,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初步探讨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重点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和细节等内容,以期和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1 新建赣韶铁路监测1.1工程概况新建赣韶铁路位于江西省和广东省境内,沿途经过赣州市、韶关市二个市。
工程由路基、桥涵、站场三部分工程组成。
该工程线路正线全长179.07km,总投资568167.67万元,其中土建投资482895万元,监测实施时段为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
1.2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监测的特点(1)线路长地形、地貌变化剧烈,水土流失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山地丘陵区。
(2)建设工期紧,建设速度快、动土量大。
(3)扰动地表类型多样,有弃渣场、开挖边坡、堆积边坡和开发平台,以沿线取土为主,弃土场选择困难,弃渣部分采取就近堆弃。
(4)区域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多,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大。
1.3 水土保持监测原则根据项目区地形、降雨特性和项目建设特点,以及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特点,确定采用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相配合的监测方法。
制定了3个监测原则:(1)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2)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3)以地表扰动动态监测和侵蚀强度监测为中心。
1.4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采用定位监测和巡查监测结合的监测方法,共布设35个定位监测点,定位监测主要在雨季期间实施,巡查监测于施工期每年2次(雨季前后各1次),植被恢复期每年1次。
浅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摘要水土保持监测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实施监视和测控。
本文以国投宣城发电厂为例,浅议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国投宣城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从2007年开始进行,共布置监测点39处,运用多种监测方法,收集了区域降水、淤积实测资料,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挖填土石方量、弃土量及堆放面积、水土保持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基本满足水土保持监测要求。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开发建设项目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084-02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国投宣城发电厂位于宣州区向阳镇,地处东经118°38′~119°4′,北纬30°34′~31°19′。
电厂规划容量2*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建设1*600mw燃煤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装置,项目投资27.47亿元。
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137.4hm2,其中厂区33 hm2,施工区占地28.5 hm2,取水管2。
项目于2006年10月正式开工,2008年8月正式投产。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 328.5mm,平均气温15.7℃~16℃,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频率为高,平均风速1.8 m/s~3.3m/s。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淤泥质粘土,土质疏松,土壤抗蚀性差,特别是成土母质裸露后,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
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也有少量沟蚀。
2 监测时段及内容2.1 监测时段及频次项目区内的全面调查和地面定位观测每年进行7次左右,其中第二、四季度分别一次,汛期(5月~9月)降雨集中,每月一次。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造成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进行,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确定监测项目、内容、方法、时段、频次。
初步确定监测点位。
估算所需的人工和物耗。
一、监测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
同时,通过对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也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二、监测原则(一)监测点的时间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临时性监测点和永久性监测点两类。
1、临时性监测点用于建设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建设性项目是指建设过程中造成一次性水土流失,建成后基本不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
2、永久监测点用于生产性项目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
生产性项目是指既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又在建成后仍发生水土流失的项目,如采矿业。
(二)监测点密度的合理性监测点的布设密度,一是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二是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同监测项目有不同的监测点密度,或同一监测点含有不同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用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和方法应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观测时段、观测周期也要结合实际。
同时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了解项目区内各种类型的水土流失情况,掌握水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及时反映本项目在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水土保持信息,为科学地对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重点监测点位根据对项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的预测,本项目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地段按不同工程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广场区、弃土场区和排砰场区进行监测。
其中工业广场区、弃土场区在施工期进行监测,监测点初定为挖填区、排水口和弃土场下游区域、周边地带;排砰场区在生产期进行监测,监测点为拦砰坝下方。
3监测项目⑴水土流失因子监测①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②项目区降雨量观测;③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④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场堆放面积、坡度和高度;④⑤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⑵水土流失状况监测①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②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主要是水力侵蚀可能引起的沟蚀、面蚀、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发生情况及流失量;③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④对下游溪河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主要包括老虎坑溪(及下游坎市河)泥沙、区域农业、植被、生态等的变化及对项目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
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对本项目所釆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等进行调查监测,包括:①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②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③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④各项防治措施的保持水土效果。
4监测时段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分为施工阶段和生产阶段,施工阶段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生产阶段从2021年12月到2021年12月。
施工阶段:在项目施工期的每年丰、平、枯水期各监测2次,连续监测3年,林草恢复期延长一年。
生产阶段:在排砰场每年丰、平、枯水期各监测2次,连续监测10年,林草恢复期延长一年。
5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21),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釆用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监测法相结合。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一、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与内容1. 监测目的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本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的正常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达到规定的要求,以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污染等恶果。
2. 监测内容(1)水质监测:对水环境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观察水的温度、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及时发现水质的异常变化,确保水环境质量。
(2)土壤监测:对土壤中的物质及其它有机物进行实时监测,观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机碳、微量元素、铜等指标,及时发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变化,确保土壤质量。
(3)空气质量监测: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观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态汞、颗粒物、粉尘等污染物含量,及时发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变化,确保空气质量。
二、水土保持监测责任1. 责任主体:项目建设单位及受托检测机构2. 监测责任:(1)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本项目水土保持施工的监督,确保施工的有效实施;(2)受托检测机构:负责本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依据有关标准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检测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三、水土保持监测计划1. 监测点本项目水土保持施工范围内的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指标均应定期监测,具体监测点位如下:(1)水质监测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体;(2)土壤监测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壤;(3)空气质量监测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空气。
2. 监测方式(1)水质监测:采用实时监测方式,定期取样监测涉及水体的水质特性;(2)土壤监测:采用实时监测方式,对土壤中的物质及其它有机物进行实时监测;(3)空气质量监测:采用实时监测方式,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
3. 监测频率(1)水质监测:每月一次;(2)土壤监测:每月一次;(3)空气质量监测:每月一次。
4. 监测计划实施受托检测机构按照本监测实施方案,于本项目开工前执行一次水土保持监测,作为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前的环境质量基线;然后,按照实施方案执行定期监测,监测期间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监测次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1 插钎(qian)观测1.1 说明:(定义、范围、监测内容)指在坡面样地内,在尽可能少地扰动地表土壤的情况下,向地下有规律地插入若干细钎,在插钎上标记与土壤表层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高度点。
降水发生后,通过观测地表土层降低的厚度,观测计算土壤水蚀侵蚀量。
插钎观测内容必须包括降水情况及土壤流失量;同时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变化、耕作情况等观测内容。
1.2 基本要求:(1) 样地四周30米范围内无与试验项目有关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等。
(2) 样地坡面应平整、不修或修坡尽量少(尽量选用自然坡面)。
(3) 插入土壤中的钎要牢固稳定,不因风吹雨打而松动。
1.3 设备配置:(1)常规配置:钎子若干个、雨量计和雨量桶(每个插钎径流场配置一套)、标尺、取样器设备(土钻、土盒、环刀等)、样品分析设备(烘箱、天平等)。
(2)选择性配置:土壤物理性质观测设备(张力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剪力器等)。
(3)雨量观测设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1-90执行。
1.4 技术要求:(1)工作环境:插钎样地周围应布设步道,保证降水后观测人员能到达扦插点。
样地应不受崩塌、侧流的影响。
(2)精度:插钎要尽可能的细,以减少插钎过程中对周围地面的影响;钎插角度误差小于0.5度。
天平精度1%,测量尺精度2毫米。
(3)整体结构要求:插钎成品字型或梅花型均匀分布于样地上,钎插深度要大于坡地土壤可能的侵蚀深度,地面要露头,便于标记或寻找。
样地四周要有栏杆。
雨量计距离插钎的距离小于100米。
(4)外观质量要求:钎子顺直,插钎布设规范,标记物统一牢固,标志碑牌、桩的编号清晰、完整配套。
(5)材料要求:插钎由硬木或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成。
2 径流小区观测2.1 径流小区指修建于坡面,具有一定控制面积,四周带围埂,用于收集围埂范围内降水所产生的所有径流泥沙的设施。
适用于观测各种类型坡面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