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照明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照明技术》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学校《电气照明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气照明设计》二、适用专业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三、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四、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照明设计基础、照明计算、各种分类照明设计手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并能熟练使用常见现代照明光源与灯具,掌握常见照明种类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融合技术与美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举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专业的照明设计人才。
五、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在对电气照明光源与灯具的进一步掌握基础之上,理解现代照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照明设计和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在精通照明技术的同时逐步培养对现代照明设计的美学观念,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的进行常见照明场景的设计和计算,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照明产品和灯具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掌握一定的照明设计方法和技巧,能进行简单的室内外场所的照明设计,为培养初级的照明设计师打下基础。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学时分配表(每学期按20周计算,机动1周,理论和实训考试1周,实际课时按18周计算,每周3学时,共计54学时)。
七、课程结构八、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教材编写与适用《电气照明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涉及电学、光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科。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照明设计的基本计算,设计方法,光源和灯具的选用。
教材推荐:《电气照明技术》肖辉主编(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九、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
电气照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照明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照度、光色、显色性等;2. 了解常见照明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其适用场合;3. 掌握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光源选择、灯具布置、照明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照明设计的能力;2. 能够分析照明系统的能效,提出节能措施,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照明问题,进行照明设备选型、安装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照明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光电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照明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气照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中。
二、教学内容1. 电气照明技术基础理论- 照明基本概念:照度、光色、显色性等;- 照明设备原理: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照明设计原则:光源选择、灯具布置、照明计算。
2. 照明设计及软件应用- 照明设计流程: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 照明设计软件:介绍照明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设计实践:运用软件进行简单照明设计。
3. 照明设备安装与调试- 照明设备选型: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设备安装:讲解照明设备的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调试与验收:学习照明系统的调试方法,确保照明效果。
4. 照明系统节能与优化- 节能措施:介绍照明系统的节能方法和技术;- 优化设计:分析现有照明系统,提出优化方案;- 节能评估:评估节能措施的实际效果。
电气照明技术及应用刘学军
电气照明技术是指利用电力来实现室内和室外照明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它具有灵活性、节能性、可靠性等优点,是工业生产、商业办公、居民小区等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
电气照明技术主要分为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两种方式。
直接照明是将灯具直接安装在需要照明的区域,使光线直接照射到人的视觉上。
而间接照明则是将灯具安装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将光线反射到室内,从而达到照明的目的。
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照明场所的具体情况。
与传统灯具不同的是,LED灯具逐渐成为了目前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
LED灯具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LED灯具的亮度、色温、光效等都在不断提高,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电气照明技术的应用方面,不同场所的照明需求也不同。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有较高的光照度和均匀度,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高效工作;在商业办公场所,需要有较好的色彩还原度和舒适感,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体验;在居民小区,需要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环保因素,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电气照明技术是现代照明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照明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创新,为我们的
生活带来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照明环境。
电气照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气照明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照明电路的组成和功能;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照明设备及其适用场合,了解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3. 帮助学生了解照明设备的安全使用规范,提高电气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照明设计原则进行简单照明方案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照明电路故障并进行维修的能力;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照明设备,进行实际安装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气照明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绿色照明技术的发展;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气照明技术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人才。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照明技术基础理论:- 照明的基本概念、光源的分类及特性- 照明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2. 照明设备与选型:- 常见照明设备的类型、结构及性能- 照明设备选型原则及适用场合- 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3. 照明电路设计:- 照明电路设计流程与方法- 照明控制系统介绍- 照明电路的节能设计4. 照明电路安装与调试:- 照明设备安装工艺及要求- 照明电路接线及调试方法- 照明电路故障分析与维修5. 绿色照明与节能:- 绿色照明理念及发展趋势- 照明节能技术及措施- 照明工程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涵盖照明技术基础知识、设备选型、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及节能等方面。
电气照明技术要点汇总
电气照明,利用电能转变为光能进行人工照明的各种设施。
电气照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以光学、电学、建筑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
电气照明设施主要包括照明电光源(例如灯泡、灯管)、照明灯具和照明线路三部分。
其中,照明电光源和灯具的组合,称作电照明器。
照明电光源即人工照明使用的以电为能源的发光体。
按其发光的原理可以分为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半导体光源三大类(见照明光源)。
电气照明系统可按照明方式分为三种: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按其使用目的可分为6种:①正常照明。
正常情况下的室内外照明,对电源控制无特殊要求。
②事故照明。
当正常照明因故障而中断时,能继续提供合适照度的照明。
一般设置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和主要通道的出入口。
③值班照明。
供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值班人员使用的照明。
④警卫照明。
用于警卫地区和周界附近的照明,通常要求较高的照度和较远的照明距离。
⑤障碍照明。
装设在建筑物上、构筑物上以及正在修筑和翻修和道路上,作为障碍标志的照明。
⑥装饰照明。
用于美化环境或增添某种气氛的照明,如节日的彩灯、舞厅的多色灯光等。
照明线路和供电方式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电压稳定。
由于电气照明线路与人们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电气照明设备外露的、不应带电的金属部分都须绝缘或接地。
重要场合的照明和事故照明,要有两个电源。
电气照明技术大作业1. 简介电气照明技术是指利用电能来实现照明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场所。
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照明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
本文将介绍电气照明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2. 原理电气照明技术主要依靠电能驱动灯具发出光线,从而实现照明的效果。
其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转换成光能、光的调控、光的传输和光的利用。
2.1 电能转换成光能电能转换成光能通常通过光源来实现。
光源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光二极管(LED)和放电灯。
2.1.1 发光二极管(LED)LE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在施加正向电压时,其电子与空穴复合,发光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LED具有高效率、高亮度、长寿命等特点,已成为现代照明中的主要光源之一。
2.1.2 放电灯放电灯是通过气体放电来实现光的产生。
常见的放电灯有荧光灯、氙灯和钠灯等。
放电灯具有高亮度、高温度、长寿命等特点,适用于大面积照明。
2.2 光的调控光的调控主要包括亮度、色温和色彩的调节。
2.2.1 亮度调节亮度调节是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来实现的。
LED灯具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改变亮度,而放电灯可以通过调节电压、灯管长度或放电电流来改变亮度。
2.2.2 色温调节色温是指光源的色彩特性,常用单位是开尔文(Kelvin,K)。
一般来说,低色温的光源偏红(如暖白光),高色温的光源偏蓝(如冷白光)。
色温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组成元素或控制电压来实现。
2.2.3 色彩调节色彩调节是指改变光源的颜色。
在LED灯具中,可通过RGB(红、绿、蓝)三基色的组合来调节不同颜色的光线。
2.3 光的传输光的传输主要通过光学纤维来实现。
光学纤维是一种细长的玻璃或塑料结构,能够将光信号高效地传输。
通过合理布置光学纤维,可以实现灯具与灯具之间、灯具与光源之间的灯光传输。
2.4 光的利用光的利用主要涉及灯具的设计和布置。
在灯具设计中,需要考虑灯光的输出方向、角度和光强分布等因素。
电气照明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电气照明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照明设备,我们能够在夜晚获得足够的光线,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然而,在学习电气照明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回答一些电气照明技术课后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技术。
1. 什么是光通量?如何计算光通量?光通量是照明光源所发出的总光功率,也可以理解为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量。
光通量的单位是流明(lm)。
计算光通量的公式为:光通量 = 光源的光效× 光源的功率。
2. 什么是照度?如何计算照度?照度是指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也可以理解为单位面积上的光强度。
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x)。
计算照度的公式为:照度 = 光通量 / 照射面积。
3. 什么是光源的光效?如何计算光源的光效?光源的光效是指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能量的效率。
光源的光效通常用光源的光通量与光源的功率之比来表示。
光源的光效 = 光通量 / 功率。
4. 如何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根据照明需求确定所需的光通量和照度。
其次,要考虑灯具的能效,即光源的光效和灯具的功率因数。
此外,还要考虑灯具的寿命、颜色温度和色彩指数等因素。
5. 什么是色温和色彩指数?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单位是开尔文(K)。
常见的色温有暖白光(2700K-3000K)、自然白光(4000K-4500K)和冷白光(6000K-6500K)等。
色彩指数是衡量光源还原物体真实颜色的能力,通常用Ra值表示,数值越高表示颜色还原能力越好。
6. 如何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要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高效的光源,如LED灯具,提高光源的光效。
- 合理设计照明系统的布局和灯具的安装位置,减少能量的浪费。
- 使用光感应器和运动感应器等智能控制装置,根据需要调节照明强度,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7. 什么是电气照明的三要素?电气照明的三要素是光源、灯具和照明控制系统。
建筑电气照明技术基本知识1. 简介建筑电气照明技术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用于照明建筑物内、外的技术手段。
它不仅涉及到灯具的选择和安装,还包括照明设计、电路布置、控制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照明原理、灯具种类、照明设计要点等。
2. 照明原理2.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和粒子性的特性。
光波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颜色,而波长则决定了它的亮度。
光的强度和照度是常用的描述光线明亮程度的指标。
2.2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等方式进行。
建筑电气照明技术需要考虑光的传播路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光线来实现照明效果。
3. 灯具种类3.1 白炽灯白炽灯是最常见的灯具之一,它通过将电流通过灯丝来产生光。
白炽灯具有较高的显色性和可调光性,但能耗较高,寿命较短。
3.2 荧光灯荧光灯是通过放电来产生光的灯具。
它具有较高的光效,能耗较低,寿命较长。
但是荧光灯的显色性较差,且不能调光。
3.3 LED灯LED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照明技术。
它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可调光性和优异的显色性等优点。
LED灯的价格逐渐下降,已经成为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灯具之一。
4. 照明设计要点4.1 光源选择在照明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光源非常重要。
光源的色温和光强度要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
对于不同的空间,如办公区、商业区和住宅区,选择的光源也会有所差异。
4.2 照明布置照明布置是指如何合理地安装灯具,以实现建筑物内的照明效果。
在进行照明布置时,需要考虑灯具的位置、高度、角度等因素,以及灯具之间的亮度分布和阴影情况。
4.3 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是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和节约能源而设计的系统。
常见的照明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控制、定时控制、光感控制和人体感应控制等。
通过合理使用照明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节灯光亮度和开关时间。
4.4 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建筑电气照明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电气照明:利用电能转变为光能进行人工照明的各种设施。
电气照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以光学、电学、建筑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
电气照明设施主要包括照明电光源(例如灯泡、灯管)、照明灯具和照明线路三部分。
其中,照明电光源和灯具的组合,称作电照明器。
照明电光源即人工照明使用的以电为能源的发光体。
按其发光的原理可以分为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半导体光源三大类。
照明光源,灯具的选择,布置及要求:热辐射光源:利用物体通电加热至高温时辐射发光原理制成。
这类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灯泡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即可使用。
常用的有:白炽灯:白炽灯内装钨质灯丝,发光效率为10~15流/瓦,色温2800开左右,显色性好,额定寿命为1000小时,中国已有由220伏15瓦到220伏1000瓦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
灯头形式有螺口式和卡口式两种。
常用于室内一般照明,还可用于照度要求较低的室外照明。
反射型白炽灯的光束定向发射,光能利用率高,一般用于橱窗、展览馆和需要聚光照明的场所。
卤钨灯:卤钨灯内装钨质灯丝,并充以一定量的碘和溴或它们的化合物。
卤钨灯利用卤钨循环化学反应原理,大大减少了钨丝的蒸发和灯泡发黑程度。
卤钨灯的发光效率和额定寿命都比白炽灯高。
卤钨灯常做成管状,尺寸小,功率为300~1000瓦,色温为2800~2900开,显色性好,额定寿命约1500小时,光通量稳定。
多用于室内外大面积照明。
气体放电光源:利用电流通过气体时发光的原理制成。
这类灯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光色品种多。
常用的有:荧光灯:荧光灯是良好的室内照明光源,发光效率大大高于白炽灯,一般为30~60流/瓦,光效高的可达80流/瓦。
荧光灯的光色有日光色、冷白色和暖白色三种。
高显色荧光灯是采用三基色荧光粉,显色指数可达80以上,寿命为1500~5000小时。
在使用时应配备相应的镇流器和启辉器。
高显色荧光灯多用于显色要求高的印染厂、印刷厂、商场和电视演播室的照明。
建筑电气照明技术1. 概述建筑电气照明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安装电气照明设备,以提供适当的灯光照明。
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不仅关乎建筑的美观和舒适度,还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2. 原理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能产生光能,通过照明设备产生适当的灯光。
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这些照明设备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电能与光能的转换实现照明效果。
3. 分类3.1 白炽灯白炽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使用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并发出可见光。
白炽灯具有发光效果好、色温较高的特点,但能效较低,寿命较短。
3.2 荧光灯荧光灯是一种使用荧光粉产生可见光的高效照明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放电将紫外线辐射到荧光粉上,使其发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亮度高、寿命长、能效较高的优点。
3.3 LED灯LED灯是一种使用固态半导体器件发光的照明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直接能量转换,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LED灯具有亮度高、能效极高、寿命长、环保节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照明。
4. 设计与应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的设计与应用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使用需求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与应用要点:4.1 照明布局照明布局是指照明设备在建筑物内外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的规划。
合理的照明布局可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具有均匀的照明效果,避免出现照明盲区和强光照射。
4.2 照明控制照明控制是指使用开关、调光器等设备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
合理的照明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调整照明亮度和颜色,以提供适当的灯光环境。
4.3 能效优化能效优化是建筑电气照明技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4 照明设计规范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中,需要遵循一些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通常包括照明亮度要求、照明设备的安装高度和间距要求等内容,以确保照明系统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电气照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气照明技术/ Technology of Electrcal Lighting
课程代码:020346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学时:0/0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先修课程:《建筑供配电》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
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
教材:孙建民主编《电气照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教学参考书:谢秀颖主编《电气照明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J.R柯顿 A.M.马斯登主编《光源与照明》(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气照明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涉及电学、光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科。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照明设计的基本计算,设计方法,光源和灯具的选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光和光的度量
1、光的基本概念
了解光的本质和光谱光效率曲线。
2、常用的光度量
了解光通量、光强、照度、面发光度、亮度的基本概念。
3、材料达到光学性质
掌握光反射、折射与透射基本概念,了解材料的光谱特性和其他光学性能。
(二)、光和视觉
1、视觉的生理基础
一般了解眼睛的构造视觉产生过程。
2、视觉特性
了解暗视觉、明视觉和中介视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以及眩
光产生和危害。
3、视觉功能
掌握对比敏感度、可见度、视觉敏锐度和视觉感受速度的概念。
(三)、颜色
1、颜色视觉
了解视网膜的颜色区,颜色辨认,掌握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的概念。
2、颜色的特性
了解颜色的特性、颜色立体和颜色的基本概念,掌握颜色混合定律。
3、表色系统
重点掌握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表色系统的方法,一般了解孟塞尔表色系统。
4、光源的显色性
了解光谱能量(功率)分布,温度和显色性的概念。
(四)、照明电光源
1、概述
了解电光源热辐射特性和气体放电原理的基本概念。
2、卤钨灯
一般了解卤钨灯的结构和参数及照明卤钨灯的使用。
3、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灯)
了解(HID灯)的结构参数、工作特性和工作线路。
4、照明电光源性能比较和使用
(五)、照明器(灯具)
1、照明器的特性
了解光强空间分布特性、亮度分布和保护角基本概念,掌握照明器光输出比计算方法。
2、照明器的分类
了解按照明的出射光通量分布分类,按外壳防护等级分类方法。
3、照明器的选用
掌握按环境条件配光的选择和按防触电要求的选择方法。
(六)、照明计算
1、平均照度的计算—利用系数法
掌握基本计算公式和利用系数的有关概念,并对平均照度计算举例(设习题课进行计算练习)。
2、利用系数的求法
了解光通传递理论,掌握解联立方程求解利用系数的方法。
3、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平均反比法)
掌握点光源水平照度计算和任意倾斜面照度计算,实用计算图表的方法,举例逐点计算法(设习题课进行计算练习)。
4、线光源直射照度计算(方位系数法)
了解线光源的光强分布,掌握基本计算方法(设习题课进行计算练习)。
(七)、照明光源设计
1、照明方式和种类
2、照明质量
了解照度水平、亮度分布、照度均匀度、阴影、眩光、光的颜色和照度的稳定性基本概念及实际要求。
3、照明器布置
了解室内照明的布置要求,掌握距离比的确定方法。
(八)、照明电气设计
1、照明供电
了解照明对电压质量的要求,照明负荷分级、电压和供电方式的选择的方法。
2、照明线路计算
掌握照明负荷计算和照明线路电压损失的方法。
3、线路保护
掌握保护装置设置原则和选择方法。
4、导线、电缆的选择
掌握导线、电缆型式的选择,、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
5、照明装置的电气安全
了解安全电流和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击穿保护和接零保护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电气照明的计算和初步设计的方法,能对一般建筑照明进行设计计算和照明电器的布置和选择,照明供电线路布置和导线选择。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习题课:
内容:1、平均照度计算—利用系数法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平均反比)
基本要求:
1、平均照度计算—利用系数法
(1)求空间系数(2)求顶棚有效反射比(3)求地板空间有效反射比
(4)利用内插法确定利用系数(5)求平均照度
2、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平均反比)
(1)用逐点计算点光源对某点产生的照度进行计算(2)某点实际照度的计算
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
1、课内教学贯彻讲练结合,专设习题课,以达到培养学生学练结合的实际能力。
2、课外作业有小型计算题和思考题,也有大型的结合实际的计算习题,以培养学生计算
实际题材的能力。
六、说明
1、《电气照明技术》涉及电学、光学、心理学、生理学多门知识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科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学时数较少的情况下尽快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2、应处理好本课程与有关课程(如建筑电气技术课等)的衔接问题。
《电气照明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气照明技术/Technology for Electricity Lighting
课程代码:020346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29 上机/习题课学时:0/ 3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课程简介:本课程以电气照明设计为轴线,阐述了电气照明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设计方法。
先修课程:《建筑供配电》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代建筑电气)专业
教材:孙建民主编:《电气照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参考教材:谢秀颖主编《电气照明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J.R柯顿 A.M.马斯登主编《光源与照明》(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