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南方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 4° N—53° N; 73° E—135° E,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跨 5 个时区,相差 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
居第 3 位。
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海岸线长 1. 8 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 12 海里。
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陆界线: 2 万多千米陆上邻国: 14 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名称: P6 的三字经(2)简称和行政中心: P8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总量: 2000 年达 12. 95 亿;占世界 21. 2%。
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三、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初二所需时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3课时;间主题单元研究概述本单元选择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和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把知识重点放在研究区域的特征和比较区域差异上。
通过研究,了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区域特征,比较它们的最基本的自然地理差异。
并通过研究,初步掌握比较差异的方法。
本单元设计把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专题二:北方和南方地区;专题三:西北和青藏地区。
专题一: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软件等工具,对展示的各种图进行分析比较,首先从图中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再找出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位置接近的界线,进而明确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
专题二——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也是借助PPT等软件,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南北方的差异,并采用PK赛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南北方不同的文化。
专题三——西北河青藏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大量的景观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西北干旱、青藏高寒的特征,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这种自然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
预期研究功效: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制作表格比较地理事物;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研究区域地理;初步感受我国的区域差异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2、从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线,并根据给出的气温、降水图等说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4、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5、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的内容,重点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状况。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学会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并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由于我国南北方差异明显,南方人口多,经济发达,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故本节内容成为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由于前期的学习,初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读图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具备分析不同地理区域差异的学习能力,而上节课北方地区的相关内容刚学过,学生已具备学习南方地区的方法。
但是,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北方,对于南方了解甚少,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观体验和生活经历,这将会成为这节课学习的最大障碍。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现状,并简单分析其对工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农业发展的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南方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这一过程的艰辛和付出,并体会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后,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
2、通过活动题的检测,要让学生体会南方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为全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南国水乡的美。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2、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对工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学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复习导课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二、南方地区1、范围【学生活动1】:通过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让学生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习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本册教材的体系,由中国地理的总论到区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国重要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一、秦岭—淮河的位置(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A、湖北B、山东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二)、介绍秦岭和淮河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学法指导1.了解秦岭一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掌握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界线。
知识结构1.秦岭与淮河2.秦岭与淮河的地理意义(1)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2)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线C.昆仑山一秦岭一线 D.阴山一燕山一线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 )A.武夷山 B.秦岭 C.昆仑山D.横断山脉3.秦岭一淮河一线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A.河南 B.陕西 c.甘肃 D.湖南4.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和哪条地理界线相吻合( )A.1月0℃等温线 B.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5.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同一区域内没有自然差异 B.区域的界线都是山脉C.同一区域内有差异性D.区域的划分与自然因素没关,都是人为的6.下列河流有结冰现象的是( )A.长江 B.珠江 C.晋江 D.黄河7.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之所以独立成一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降水8.确定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降水 19.确定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河流 D.降水10.以下几组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l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C.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丰二、综合提高11.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课初二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3、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一 (河流)一线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地区。
5、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去,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6、南方地区主要的能源是和。
7、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
8、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9、青藏铁路连接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其北段穿过我国的盆地,其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10、就能源而言,西藏的新能源和十分丰富.11、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是、、,形成原因是。
12、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为将该地区的能源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建设了工程。
西起油气田,往东直通南京、。
二、合作探究1、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怎样分布?这样分布对发展经济有什么好处?2、青藏地区的农作物有哪些?农业分布在哪里?为什么?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本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三、达标检测1、小兰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里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
”据此判断小兰的家乡可能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种植高粱、大豆,南方多种植水稻、花生B.北方主要水果有柑橘、苹果等,南方主要是香蕉、荔枝C.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南方民居墙体高大D.北方交通工具以车、船为主,南方以船运输3、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下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按要求完成4~6题。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1、四大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四大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山环水绕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低山丘陵为主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地形类型多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主要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中西部地区能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社会经济的差异农业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西北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西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大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2、四大地区优势和限制性因素地带优势条件限制因素发展方向东北农林、能源、矿产丰富,重工业基地,基础好;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东部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能源、原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西部陆上邻国多,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西南水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生态脆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位置和交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资源:丰沛的淡水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产业: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人力资源: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市场: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消费需求旺盛,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一、必背知识点1、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
2、四大地理区域界线:①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气候②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3.秦岭——淮河线:3.1、秦岭山脉东西走向,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南部,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
3.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1)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是我国河流冬季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7)是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二、专题训练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环境描述不可信的是()A.北方地区的“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B.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不存在环境保护问题C.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扩大D.青藏地区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草场退化,生态脆弱2.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4.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①─B─南方地区 B.②─A─南方地区C.④─C─青藏地区 D.③─D─西北地区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6~8题。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1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A B 、C D 2A、B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山脉和山脉。
3BC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山脉。
4 C、D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5地跨A、B、C、D4个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2、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⑵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⑶长江和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地区填字母。
⑷俗话说“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⑸假如没有秦岭黄土高原将南扩四川盆地将被黄土所填满假如没有秦岭就没有天府之国——四川。
结合资料说出秦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1山东菏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下列民居属于A地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⑵ A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现在通过管道从A地区调往C地区、D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C地区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需从________地区调入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⑷南京和那曲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当7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为28.8℃而那曲只有8.8℃据图分析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C地区和______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两个地区。
第四章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区域差异饮食文化包括食物的加工、消费和享受三个方面。
我国饮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显要。
一、中外饮食文化比较饮食业是近代华人到海外营生的首选产业。
据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通产省统计,全日本有5.5万家中餐馆,占饮食店总数的八分之一。
纽约和巴黎分别有中餐馆5000家和2000家。
在英国,中餐外卖店有一万多家。
1999年英国有一宗儿童失踪案震惊全国。
后来,两名儿童与父亲重逢,喜极而泣。
当场记者问父亲如何庆祝,他答道:“今晚全家吃外卖中餐。
”这句话道出了中餐在英国人心目中的“极品”地位。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哲理观羊大为美,鱼羊为鲜。
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吃了吗?”是我国的国问,体现人与人间的关心和爱护。
西方人对我国的“国问”很难理解,常常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苛政的双重威胁下,吃上饭是百姓最关切的追求。
在汉语中,餐具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砸了饭碗”,“背黑锅”是倒霉的代名词。
“铁饭碗”,“大锅饭”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形象的概括。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烹调之术,亦足以表明进化之深也。
昔日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
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
”孔子是美食家,留下不少饮食名言。
一条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另一条十个不吃:“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大意是不吃腐烂变质的鱼和肉;不吃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切割不正规的食物;不吃酱类调理不当的食物;不吃从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姜类不要撤下桌,也不能吃过量。
十个不吃反映孔子对饮食烹调和饮食卫生的严格要求。
浸透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理观主要有和为贵和适口为美两条。
中菜的制作过程叫烹调。
烹是煮熟食物。
调是五味调和。
《黄帝内经》说:“五味之美,不可胜极。
”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1. 一线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毫米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
在中国地图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图在课文P78)2.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
南方地区指我国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人口占%左右,青藏地区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长城——阿尔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中,人口大约只占全国总数的%。
3.长城以北作物熟制是熟,以南则或一年两熟。
4.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
东北“三宝”是指、鹿茸、貂皮。
5.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
华北平原又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6.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油田、油田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7.南方地区地势高低,地形为、与、丘陵交错。
成都平原素称“”,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富庶的“”。
8. 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则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9.南方地区主要有色金属主要有: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矿,江西大余的矿,贵州铜仁的矿,云南个旧的矿。
湖南冷水江矿。
10.青藏地区代表性作物有、豌豆、小麦、油菜等,代表性牲畜有、被称为“”。
11.藏族人民的主食是,藏族人民多信奉教,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圣地。
12.柴达木盆地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之称。
13.青藏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称为“”。
14.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量的地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南方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
3.知道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一、读P83图4-12“南方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1、南方地区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地区。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大部分。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2、在图中标注:
地形区:A 盆地 B 平原
C 高原
D 丘陵
岛屿:我国最大的岛屿 E F
3、完成活动3。
4、南方地区地势西_____东_____,地形为:______ 、____与_____ 、___交错分布。
气候以气候为主,热量,降水。
5、阅读教材83-86内容,填注下列表格:
6、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是,21世纪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是。
二、自学疑问:你认为自学中有哪些疑问,请列举:
【合作攻关】
1、解决自学疑问。
2、探究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为什么南方地区的西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达标训练】
()1、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
A.成都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2、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
分布
()3、我国位于南方地区的著名古都有
A.西安
B.开封
C.南京
D.洛阳
()4、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区
A.云南
B.海南
C.台湾岛南部
D.雷州半岛
()5、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以建成的特大型水电站有
A.龙羊峡
B.小浪底
C.葛洲坝
D.李家峡
()6、南方地区占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A.水能资源
B.煤矿资源
C.石油资源
D.天然气资源
()7、南方地区的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8、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储量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有色金属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9、我国5个经济特区是
A.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B.深圳、广州、厦门、汕头、海
南
C
.
深
圳
、
珠
海
、上海、汕头、海南
D.深圳、珠海、厦门、大连、海南
()10、“天府之国”是指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 D.江汉平原
11、读南方地区图回答问题:
(1)、反映北方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景观的是________,反映南方地区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景观的是_______。
2、北方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耕地类型为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南方地区地形以_________、平原与高原、_________交错分布,矿产以
_______矿为主,有丰富的________能资源。
4、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线。
12、比较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区别: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请结合地理知识谈谈“南橘北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