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1
- 格式:doc
- 大小:49.75 KB
- 文档页数: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测验总分的分布呈正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A.偏难B.偏易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A解析:若测验项目的难度普遍较大,则测验分数集中在低分段,分数分布将呈现正偏态。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当测验的题目要么过难,要么过易时,分数的分布将会A.较广B.较窄C.适中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B解析:当测验的题目过难或者过易时,会导致大多数受试的分数一致,即对于过难的题目都无法回答,对于过易的题目都能够回答出来,因此分数的分布将会较窄。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在有100名学生参加的测验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为80人,则该项目的项目难度P为A.0.80B.0.20C.0.40D.0.60正确答案:A解析:题中的测验项目是二分法记分测验项目,其难度通常以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P=R/N,P代表项目难度,N为全体被试数,R为答对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从这个公式来看,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
因此本题应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三个测验项目A、B和C的P值分别是0.30、0.50和0.90,那么A.项目C的难度最大B.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是项目B是项目A难度差的2倍C.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大于2D.项目C和项目B的难度差与项目B和项目A难度差的比值小于2正确答案:C解析:P值越大,说明难度越小,因此项目C的难度最小。
难度值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单位,因此项目难度差0.2和0.4之间不具有倍数关系,但是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此时可将难度值转换为标准分布。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50时,Z值为0。
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难度0.7和难度0.3时Z值的绝对值相同。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一个n=10的样本,其均值是21。
在这个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的新样本均值是25。
这个增添的分数值为( )。
A.65B.50C.40D.25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就是小学数学题!设新加的数字为x,则有=25,解得x=65。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一位研究者取了n=12的样本对其先后进行三种条件的处理,如果用方差分析计算此研究的结果,则F比率的自由度为( )。
A.(3,36)B.(2,35)C.(2,24)D.(2,22)正确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SST=SS(被试间)+SS(被试内)=SS(被试间)+SSA+SS(残差),其中F=,dfA=K一1=3—1=2,df(残差)=(K一1).(N—1)=2×11=2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计算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样本均值分布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
A.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B.样本容量在30以上C.同时满足A和BD.满足A或B之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正确答案:D解析:当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样本容量在30以上时,样本均值分布就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一位研究者欲考查一组n=16的失眠放松训练前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有无改善,想用t检验时却发现数据与正态分布的差异较大。
于是他将记忆成绩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数据,这时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 )。
A.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B.卡方检验C.维尔克松T检验D.弗雷德曼等级检验正确答案:C解析:非正态、相关样本、等级数据,这三个条件决定了用维尔克松T检验较好。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有四个评委对八份作文进行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该选择( )。
A.肯德尔W系数B.肯德尔U系数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正确答案:A解析:肯德尔W系数就是肯德尔和谐系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对于两列连续变量,可用来计算其相关系数的是( )。
A.点二列相关、等级相关B.积差相关、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积差相关、点二列相关D.肯德尔和谐系数、点二列相关正确答案:B解析:等距或等比数据的连续变量数据,赋予等级顺序后亦可计算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真正的二分变量)的数据。
肯德尔和谐系数研究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列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让64位大学生品尝A、B两种品牌的可乐并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
如果这两种品牌的可乐味道实际没有任何区别,有39人或39人以上选择品牌B 的概率是( )。
A.2.28%B.4.01%C.5.21%D.39.06%正确答案:B解析:p=q=0.5,μ=np=32,σ==4,Z==1.75,然后就要看P(Z≥1.75)。
由于1.645<1.75<1.96,故P(Z≥1.75)在2.5%到5%之间,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二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交互作用的效应是F(2,44)=2.91,由此可知( )。
A.研究中有48名被试B.一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另一个因素有三个水平C.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有变化D.其主效应是不显著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与《基础备考》中的一个例题极为相似,只是数字略有改动。
因为无法确定实验设计是组间设计、组内设计,还是混合设计,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被试人数,故A项错。
从交互效应值看不出主效应的情况,故D项错。
df(AB)=(p 一1)(q—1)=2,由此可知一个变量有两个水平,另一个变量有三个水平。
在查表之前,我们无法确定F(2,44)=2.91是否显著,所以不能确定交互作用是否显著,所以不能选C项。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绪正确答案: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
A.神经元B.突触C.周围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注意的特点有A.指向性B.可控性C.选择性D.集中性正确答案:A,D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因此,本题选A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下面属于无意想象的有A.梦B.幻觉C.空想D.幻想正确答案:A,B解析: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幻觉是一种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能够付诸实现的幻想是理想,不能实现的幻想是空想。
因此本题选A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不随意运动的形式有( )。
A.本能动作B.自动化了的动作C.习惯性动作D.冲动性的行为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四种都是不随意运动的形式。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6.强调期待在动机中作用的心理学家有A.托尔曼B.阿特金森C.斯金纳D.赫尔正确答案:A,B解析: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鉴定测验不涉及确定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与区分度D.测验量表与常模正确答案:C解析:测验编好后,要对测验进行鉴定。
对测验的鉴定,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同时,还要实现测量结果的数量化,用一定的量表作为标准化的记分制度。
如果将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与相应的某一或几个测验量表分数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测验的常模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都在测验手册中提供可供解释测验分数的常模表。
难度与区分度是鉴定测验之前对测验项目进行的分析。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在编制测验时,要使测验结构的各种行为的比例与测验者所认为的比例相当,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使用的技术是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测验等值技术C.效度分析D.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正确答案:D解析:在编制心理测验时,需要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
此时通常使用测验内容分类和目标分类两个维度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明晰各个分类组合的比例。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甲在A智力测验中获得85分,乙在B智力测验中获得80分,现欲比较两人智力水平的高低,首先需进行A.测验等值转换B.导出分数转换C.独立样本t检验D.相关样本t检验正确答案:A解析:两个或多个不同测验形式分数系统的转化是测验等值转换。
一个测验不同分数系统的转换是导出分数转换。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A.标准化测验B.效标测验C.锚测验D.等值测验正确答案:C解析: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锚测验。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下列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观察法不需要实验设计B. 实验法可以控制所有变量C. 调查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D. 实验法一定涉及真实被试2、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项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有效方法?A. 双盲实验B. 单一变量实验C. 真实被试D. 反向因果关系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部生理需要所驱动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4、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认知过程?A. 知觉B. 记忆C. 想象D. 思维5、关于情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B. 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C. 情绪没有生物学基础D. 情绪与个体的认知和经验有关6、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评估工具?A. 心理测试B. 观察法C. 访谈法D. 案例分析7、关于认知过程的理解,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 认知过程涉及到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B. 认知过程只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与其他身体部位无关。
C. 认知过程中,人们会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D. 认知过程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8、关于情绪的表述,以下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多选)A. 情绪是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与人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B. 情绪只能通过面部表情、言语和动作来表达。
C. 情绪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D. 情绪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和判断决策。
9、以下哪些说法正确描述了大脑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多选)A. 大脑主要由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组成。
B. 左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和分析等功能。
C. 右脑主要负责空间感知、艺术感知等功能。
D. 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控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8(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属于的测验类型是(分数:2.00)A.学绩测验√B.能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人格测验解析:解析: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
它的特点是,经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学绩测验的分数就高,没有经过训练,其测值应该几乎为零。
科举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经典典籍的掌握,属于学绩测验。
因此,本题选A。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编制于(分数:2.00)A.1895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解析:解析: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是比纳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该量表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作了修订。
因此本题选B。
4.关于中国比内测验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以进行团体施测B.智商类型是比率智商C.测验题目随机排列D.适用于2~18岁√解析:解析:1924年陆志韦在1916年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发表第二次修订本,1978年吴天敏主持第三次修订,1982年完成《中国比内测验》。
该测验共51题,由易到难排列,每题代表4个月的心理年龄,这样从2—18岁,每个年龄段有3道题。
但最后智力评定的指标并非智龄(比率智商),而是离差智商,这与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不同。
中国比内测验必须个别施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6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用于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数的是A.直方图B.条形图C.圆形图D.散点图正确答案:B解析:性别是称名变量,统计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数得到的是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故选择条形图。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68.6,中数为65.3,其众数为A.58.7B.57.8C.59D.61正确答案:A解析:平均数和中数不相等,可推测该分布为偏态分布;它们三者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经验关系:Mo=3Md一2M,代入计算得众数等于58.7。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某次考试的标准差为4.3分,评委老师认为此次考试题目难度不大,所以给每位应试者又增加了10分,加分之后的标准差为( )分。
A.6.3B.0.43C.2.15D.4.3正确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标准差的性质,故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有10名学生参加视反应时和听反应时的两项测试,经过数据的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能力之间的等级相关系数是A.0.73B.0.54C.0.65D.0.27正确答案:A解析:由rS=1-×∑D2可得到。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样本n=5时,t分布的方差小于1B.t分布和正态分布在相同标准差下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一致C.t分布取值均为正值D.t分布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正确答案:A解析:t分布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近于1;t分布并没有与标准差相对应的固定的数量关系;t值取值为负无穷到正无穷;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6.抽取正态总体中容量为n的样本,当n>30时,样本方差和标准差的分布可以看作A.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二项分布正确答案:C解析:来自正态总体的n>30的样本方差以及标准差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顺序量表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3.对其度量的数值能够进行乘除运算的量表是(分数:2.00)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4.在CTT的数学模型中,表示观察分数的字母是(分数:2.00)A.0B.XC.TD.C5.根据CTT的模型和假设,可知S X2 =S T2 +S E2,关于这个公式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S E2代表的是随机误差的变异B.S T2代表的是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异C.S E2代表的是系统误差的变异D.S E2代表的是随机误差的变异和系统误差的变异6.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T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真分数(T)是常数B.真分数(T)中包含了系统误差C.真分数(T)中不包含随机误差D.真分数(T)是一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7.下面关于信度的定义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分数:2.00)A.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B.信度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C.信度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D.信度是一个被试团体在两个平行测验中的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8.某种智力测验的均值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信度系数为0.96。
一名受试的分数是120分,那么该受试真实智力水平的95%的置信区间是(分数:2.00)A.[115.06,124.94]B.[112.26,127.74]C.[113.01,126.99]D.[114.12,125.88]9.某测验的信度是0.8,现欲通过增加测验项目的长度的方法将信度提高到0.9,原测验的有20个题目,新测验需增加的题目数是(分数:2.00)A.25B.35C.45D.5510.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分数:2.00)A.重测信度B.复本信度C.同质性信度D.评分者信度11.下列信度系数对信度的检验最严格的是(分数:2.00)A.重测信度B.等值性系数C.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D.分半信度12.检验测验题目是否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的信度估计方法是(分数:2.00)A.内部一致性系数B.复本信度C.评分者信度D.重测信度13.使用某个测验对某个群体进行施测,之后将测验题目按照奇数题目和偶数题目分成了两部分,经过计算得知所有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变异数相等,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0,那么该测验的信度值是(分数:2.00)A.0.60B.0.30C.0.75D.0.9014.同质性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分数:2.00)A.内容取样B.时间取样C.统计方法D.评分者15.现欲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使用同一个数学测验间隔一个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施测,两次施测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0。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注意机制B、记忆模型C、情绪反应D、语言理解2、在实验设计中,用来衡量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是什么?A、效度B、信度C、外在效度D、内在效度3、以下哪种统计分析方法是用来检验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A、相关分析B、回归分析C、方差分析(ANOVA)D、因子分析4、以下哪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A. 投射B. 替代C. 升华D. 消极抵抗5、以下哪种心理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社会学习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6、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A. 暴露疗法B. 分析疗法C. 情绪释放疗法D. 认知重构疗法7、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通过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获取数据的方法被称为: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测验法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A. 匀速的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 不规则的9、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A. 非条件反射B. 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反射抑制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理学的四大流派之一?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C. 认知心理学D. 宇宙心理学11、题干:以下哪项关于记忆的说法是错误的?A. 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持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弱B.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记忆C.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验是在无意义音节上进行的D. 复习和练习有助于记忆的巩固12、题干:以下哪项关于感知觉的描述是正确的?A.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解释B. 知觉是感官器官的直接反应,感觉是大脑对知觉的解释C. 感觉是感官器官对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D.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必然联系1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项描述最符合遗忘的规律?A. 遗忘速度随时间均匀递减B.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慢C.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慢后快D. 遗忘速度随时间先快后停14、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是效度的类型?A. 内容效度B. 结构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D. 以上都是15、以下哪项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A. 投射B. 分裂C. 反向D. 抑压16、以下哪个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心理学理论1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则?A. 信度B. 效度C. 可靠性D. 适应性18、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循的原则?A. 尊重B. 同理心C. 沉默D. 保密19、以下哪种心理过程被称为“认知过程”?A. 情绪过程B. 认知过程C. 行为过程D. 意志过程 2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A. 心理适应B. 心理调节C. 心理防御机制D. 心理平衡21、以下哪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障碍?A. 强迫症B. 抑郁症C. 焦虑症D. 恐慌症22、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3、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学习理论C.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D. 意识学习理论24、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人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A. 洛伦茨的“天生的行为”B. 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C. 阿希的从众实验D. 米勒和多利的自我控制实验25、心理学中,将心理现象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过程的是: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精神分析学派D. 巴甫洛夫26、以下哪项属于心理障碍的类别?A. 睡眠障碍B. 认知障碍C. 情绪障碍D. 以上都是27、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行为观察法28、心理学中,以下哪项理论提出了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心理动力学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9、在心理测量学中,以下哪项指标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标准差C. 均值D. 频率 30、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后哪个时间段达到最快?A. 20分钟后B. 1小时内C. 24小时内D. 1周后31、心理学中,关于感知觉的哪个理论认为感知是大脑对刺激的解释过程,而非刺激本身的直接反映?A. 构造主义理论B. 感觉主义理论C. 心理物理学理论D. 解释主义理论32、在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A. 随机抽样B. 实验设计C. 控制变量D. 重复实验33、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认知失调理论中的“认知失调”?A. 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B. 一个人在行为和信念之间保持一致C. 一个人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D. 一个人在做出决策后感到不安34、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论是: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35、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情感法36、在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A. 皮亚杰B. 斯金纳C. 艾森克D. 费尔德曼3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问卷调查法38、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动机理论”?A. 弗洛伊德B. 霍尔C. 马斯洛D. 阿德勒39、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内容?A. 信度B. 效度C. 难度D. 频率40、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天气预报B. 电脑病毒C. 情绪体验D. 市场营销41、以下哪种心理学流派强调通过实验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A. 精神分析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动力学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42、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最适用于研究个体心理差异?()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法4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神经科学法D. 文献综述44、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班杜拉D. 布尔巴吉45、以下哪个概念与“心理适应”密切相关?A. 心理压力B. 心理负荷C. 心理承受力D. 心理疲劳46、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定势”?A. 知觉的恒常性B. 刺激泛化C. 初始印象的影响D. 心理定势47、以下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A. 否认B. 投射C. 合理化D. 压抑48、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通过改变个体对事件的认知来改善情绪和行为?A. 认知行为疗法B. 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疗法4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实验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行为观察法D. 模拟法 50、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是指: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工具的稳定性C. 测量工具的敏感性D. 测量工具的实用性51、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最常用于面对冲突和压力?A. 投射B. 否认C. 分离D. 转移52、在心理学中,以下哪种理论被称为“认知革命”的标志?A. 精神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学理论5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访谈法D. 数理统计法54、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分别指的是?A.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B.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有效性C. 信度是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效度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D. 信度和效度都是测量工具的可靠性5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理解守恒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6、下列哪一项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本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认知需求5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随时间衰退的过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3(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研究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量,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分数:2.00)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3.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前测验的平均分有一定差距),若要以这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分数:2.00)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协方差分析法4.在编制心理测验时,检验测验的结构效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5.问卷调查中,首先问“您是否结婚?”,如果回答是未婚,将跳过以下问题不问。
如果回答是已婚,则进一步问“您是否有孩子?”设未婚概率为0.4,已婚中有孩子的概率为0.8,则访问中回答有孩子的概率是(分数:2.00)A.0.6B.0.8C.0.48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想要缩小某个估计值的置信区间,下列各种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扩大样本容量B.减少样本方差C.增加置信度D.减少样本均值的标准误7.一位研究者用n=25的样本得到90%的置信区间是87+10。
如果他需要将置信区间的宽度限制在10或10以内,置信度仍为90%,他至少需要的样本容量是(分数:2.00)A.70B.80C.90D.1008.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但误用了单侧检验,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分数:2.00)A.Ⅱ类错误概率增加B.Ⅰ类错误概率增加C.临界点比双侧检验情况下远离μ0D.不会有太大影响9.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Ⅰ类错误B.研究中要优先考虑不要犯Ⅱ类错误C.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呈互补关系D.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少犯Ⅰ类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加犯Ⅱ类错误的概率10.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F(2,24)=0.90。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感觉与知觉B. 记忆C. 情绪D. 动机2、以下哪项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治疗理论?()A. 认知行为疗法B. 人本主义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行为主义疗法3、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内容?()A. 测量信度B. 测量效度C. 测量误差D. 心理量表编制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逻辑推理法5、心理发展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人努力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并迅速下降B、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C、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并迅速下降D、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7、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行为理论C.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8、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旋转效应”?A. 视觉恒常性B. 知觉错觉C. 心理旋转D. 记忆提取9、在记忆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与信息的编码和保持有关?A. 复述B. 保持C. 刺激D. 消退10、题干: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 环境决定论B. 生物决定论C. 交互决定论D. 遗传决定论11、题干: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A. 斯金纳箱实验B. 桑代克迷箱实验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D. 华生的小艾伯特实验12、题干: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下哪个阶段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前生殖器期B. 口腔期C. 肛门期D. 潜伏期1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统计法D. 演义法14、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志?A. 情绪稳定B. 自我认知清晰C. 人际关系良好D. 常感到焦虑和抑郁15、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类型?A. 自变量B. 因变量C. 中介变量D. 无关变量16、下列哪种研究方法能够最好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A. 相关研究B. 实验研究C. 观察研究D. 调查研究17、在记忆实验中,如果要求被试者回忆一系列单词,而这些单词按照语义类别组织(如,所有动物在一起,所有水果在一起等),那么这种记忆增强是因为:A. 状态依存性效应B. 情景依存性效应C. 组织策略D. 首因效应18、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所持有的信念被称为:A. 自我效能感B. 成就动机C. 归因理论D. 需求层次理论19、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意志过程的核心成分是()。
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守恒的概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哪种强化类型是指不定期给予奖励,从而使得行为更加持久?A. 固定比率强化B. 变化比率强化C. 固定时距强化D. 变化时距强化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记忆遗忘的速度如何变化?A. 初始快速,随后逐渐变慢B. 初始缓慢,随后加速C. 均匀减少D. 遗忘速度与时间无关4、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教育心理学B、临床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哲学5、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以下哪项不是强化?A、食物给予B、铃声响起C、电击停止D、狗看到食物6、以下哪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成熟决定论D、心理决定论7、心理学术语“知觉恒常性”是指:A、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随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B、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C、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发生变化,随条件变化而变化D、人在不同条件下知觉映像会产生超常的知觉体验8、关于感觉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感觉适应是在持续刺激的作用下,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逐渐减弱的现象B、感觉适应可以使个体对刺激物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C、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的一种储备功能D、感觉适应可以使得个体对刺激物产生暂时的行为反应9、以下哪个不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主要发现:A、遗忘过程在学习后的初始阶段最快B、遗忘的速度呈线性减少C、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D、遗忘并不是均匀地发生在学习后的每一刻10、关于遗忘的理论,以下哪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信息的编码不准确或提取尝试的影响?A. 冲动抑制理论B. 记忆痕迹衰退理论C. 语义编码理论D. 深度编码理论11、以下哪个心理特质不属于人格特质的理论分类?A. 性格B. 能力C. 智力D. 兴趣12、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哪个需要是非基本需要?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社交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13、在研究人类记忆的过程中,艾宾浩斯使用了哪种方法来测量遗忘曲线?A. 再认法B. 回忆法C. 节省法D. 重构法14、下列哪一项不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15、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巴甫洛夫的狗实验里,食物属于什么?A. 无条件刺激B. 条件刺激C. 无条件反应D. 条件反应16、题干:以下哪个理论强调心理现象是由有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心理学理论D. 生物心理学理论17、题干:在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有关人类行为和经验的数据?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记忆法18、题干:以下哪个心理现象与认知失调理论相关?A. 指导性遗忘B. 感知失调C. 情绪释放D. 指导性遗忘19、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系统来调节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数据类型属于顺序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
顺序数据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
等距数据是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
比率数据是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有绝对零点的数据。
本题中,智商分数和数学成绩属于等距数据;反应时属于比率数据;年级属于顺序数据。
故本题选C。
3.一个人的性别和体重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分数:2.00)A.称名数据和等距数据B.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C.等距数据和等距数据D.称名数据和比率数据√解析:解析:性别有男和女两种类别,男和女只表示属性不同,没有量上和顺序上的差别,因此属于称名数据。
体重就是个体身体的重量,重量有绝对零点,也有相等单位,因此属于比率数据。
因此本题选D。
4.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班级个数√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把数据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离散数据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
连续数据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不同的数值。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能够用来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心理特质测试数据之间相对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
(2018年)A.决定系数B.变异系数C.相关系数D.回归系数正确答案:B解析: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它适用于比较不同质或取自不同样本的两个或多个数据的变异程度。
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后的百分数,即CV=×100%。
决定系数、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都不是用来表示离散程度,而是表示一列变量与另外一列变量关系的参数。
对于这些参数的概念与适用条件考生应注意区别,属于高频考点。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有300名考生,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62,两次考试成绩平均分数均为80分。
如果给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加分后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是( )。
(2016年)A.0.52B.0.62C.0.70D.0.72正确答案:B解析:给所有考生的期中成绩各加8分,则期中成绩的离均差与标准差都不会发生变化。
本题中的相关系数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其公式:r=,公式中,N 为成对的数目,不会变化,x、y为两个变量的离均差,不会发生变化。
Sx为X 变量的标准差。
Sy为Y变量的标准差,根据标准差的特点,两个标准差也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相关系数也没有变化。
本题需考生熟记相关系数的公式以及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特点。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当积差相关系数r=0时,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解释是( )。
(2013年)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相关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积差相关是线性相关,r=0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但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反应曲线相关关系的统计指标)。
本题需考生理解相关系数的含义,并熟知积差相关的条件。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心理特性包括A.能力B.情绪C.动机D.人格正确答案:A,D解析:心理特性是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分开来的要素。
人们彼此区分主要表现在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例如,有人记得慢,有人记得快,这是能力差异的体现。
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这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组成脑干的神经系统结构是A.延脑B.桥脑C.间脑D.中脑正确答案:A,B,D解析: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本题选AB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组成脑干的神经系统结构是A.延脑B.桥脑C.间脑D.中脑正确答案:A,B,D解析: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本题选AB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
A.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B.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C.明确的信号提示D.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中耳内的声音的传导途径有A.生理性传导B.空气传导C.骨传导D.神经传导正确答案:A,B解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
由于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面积的比为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提高20~30倍。
声音的这条传导性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
空气传导是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
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入内耳。
神经传导从内耳的耳蜗开始。
因此,本题选A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6.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线索包括A.时间差B.强度差C.位相差D.反应差正确答案:A,B,C解析:人有两只耳朵,它们之间存在距离。
这样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因此本题选AB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7.经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 )光和紫光等A.红B.橙C.黄D.绿正确答案:A,B,C,D解析:经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A.68.26%B.95.00%C.95.44%D.99.72%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68.26%;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44%;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正、负1.96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5%。
正、负2.58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9%。
这些数字需要考生熟记。
因此本题选Co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某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转化公式是IQ=100+15Z。
10 000人参加了测验,测验分数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智商145以上的人占参加测验的人员的比例是A.0.14%B.0.28%C.2.46%D.5.56%正确答案:A解析:智商分数是145的话,Z分数为3。
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那么智商高于145的人占总人数的0.14%。
另外的0.14%的人智商低于70。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某研究者抛投硬币10 000次,有5 042次正面在上,在另外的5 000次抛投中,有2 496次正面在上,此时研究者将0.50作为硬币正面在上的概率的估计值,这里的0.50属于A.先验概率B.古典概率C.真实概率D.后验概率正确答案:D解析:概率因寻求的方法不同有两种定义,分别是后验概率和先验概率。
以随机事件A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稳定频率值作为随机事件A概率的估计值,这样寻得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限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时直接计算出来的概率,也称古典概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31(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分数:2.00)A.68.26%B.95.00%C.95.44%√D.99.72%解析:解析: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68.26%;正、负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44%;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正、负1.96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5%。
正、负2.58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99%。
这些数字需要考生熟记。
因此本题选Co3.某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转化公式是IQ=100+15Z。
10 000人参加了测验,测验分数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智商145以上的人占参加测验的人员的比例是(分数:2.00)A.0.14%√B.0.28%C.2.46%D.5.56%解析:解析:智商分数是145的话,Z分数为3。
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那么智商高于145的人占总人数的0.14%。
另外的0.14%的人智商低于70。
因此本题选A。
4.某研究者抛投硬币10 000次,有5 042次正面在上,在另外的5 000次抛投中,有2 496次正面在上,此时研究者将0.50作为硬币正面在上的概率的估计值,这里的0.50属于(分数:2.00)A.先验概率B.古典概率C.真实概率D.后验概率√解析:解析:概率因寻求的方法不同有两种定义,分别是后验概率和先验概率。
以随机事件A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稳定频率值作为随机事件A概率的估计值,这样寻得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
先验概率是指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限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时直接计算出来的概率,也称古典概率。
例如,抛投硬币有两种结果,正面在上和正面在下,两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此时计算出来的正面在上的先验概率是0.50。
试验次数越多,后验概率越接近先验概率。
因此本题选D。
5.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分数:2.00)A.0.25B.0.375 √C.0.50D.0.625解析: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
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
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
因此,本题选B。
6.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解析: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 9。
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
因此本题选A。
7.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
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分数:2.00)A.59题B.60题C.62题√D.63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
此题n=100,p=0.5,q=0.5,p=g,np=20>5,故此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σ,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
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x=μ+2.330σ=50+2.33×5=61.65。
如果本题要求的95%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可能性,那么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单侧检验),那么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μ+1.645σ=58.22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下列关于F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负偏态分布√B.随着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C.F总为正值D.分母和分子的自由度越大,F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解析:解析:F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
F总为正值,因为F为两个方差的比率。
因此本题选A。
9.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方差未知时,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分数:2.00)A.χ2分布B.t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解析:解析: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已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
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
总体分布非正态,方差未知,当样本足够大时(n>30),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近似t分布。
因此本题选B。
10.某研究者欲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给孩子买玩具的花费,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结果,总体标准差约为30元,要使本次调查的误差不超过5元,且具有95%的可信程度,则至少需调查的家庭数为(分数:2.00)A.120B.140 √C.150D.160解析:解析:因为该研究是对北京市的家庭进行调查,因此样本容量较大,而该研究的目的是进行参数估计(调查家庭在购买玩具上的月投入),因此可用下面公式进行计算:,其中Z α/2 =1.96(95%的置信区间),σ=30,d=5 计算的结果是138.3。
因此本题选B。
11.在抽样时,将要抽取的对象进行编号排序,然后每隔若干个抽取一个,这种方法是(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两阶段随机抽样解析:解析:一般所说的随机抽样,就是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独立的、等概率的被抽取的可能。
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
系统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首先将个体编号排序,之后每隔若干号抽取一个。
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具体做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
两阶段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容量很大的情况,一般而言,首先将总体分成M个部分(如全国有若干个省),在这些部分中选取m个作为第一阶段样本(如选取6个省作为代表),然后在m个样本中抽取个体作为第二阶段的样本(在6个省中抽取样本)。
因此本题选B。
12.用统计量估计参数时,当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与参数的差值的平均数是0时,说明该统计量具有(分数:2.00)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解析:解析:用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一定会有误差,不可能恰恰相同。
因此,好的估计量应该是一个无偏估计量,即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0。
因此本题选A。
13.当一个统计量是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时,其方差越小越好,这种估计量的特性是(分数:2.00)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解析:解析: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的参数不止一个时,无偏估计变异小者有效性高,变异大者有效性低,即方差越小越好。
因此本题选B。
14.充分性最高的总体平均数的估计量是(分数:2.00)A.样本平均数√B.样本众数C.样本中位数D.样本平均差解析:解析:样本统计量的充分性指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统计量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全部n个数据所反映总体的信息。
样本平均数的充分性高,因为样本平均数能够反映所有数据所代表的总体信息。
因此本题选A。
15.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是(分数:2.00)A.置信界限B.置信区间√C.置信水平D.显著性水平解析:解析:区间估计是指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这一区间范围就是置信区间,或称为置信间距。
置信区间的上下两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
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有时也称为意义阶段、信任系数等。
1—α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也就是可靠程度。
因此本题选B。
16.在样本容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区间估计时(分数:2.00)A.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增加估计的范围√B.要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就要减少估计的范围C.增加成功估计的概率与估计的范围无关D.成功估计的概率是无法增加的解析:解析: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成功估计的概率和估计的范围是一对矛盾。
如果想使估计正确的概率加大,势必要将置信区间加长。
因此本题选A。
17.区间估计所依据的原理是(分数:2.00)A.样本分布理论√B.抽样原理C.小概率原理D.真分数理论解析:解析:区间估计的原理是样本分布理论。
在计算区间估计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
因此本题选A。
18.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为100。
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16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分数:2.00)A.[50.10,69.90]B.[53.55,66.45] √C.[56.08,63.92]D.[55.10,64.90]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
当总体方差已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将本题中各项数据代入,则求得置信区间为[53.55,66.45]。
因此本题选B。
19.已知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
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65的样本,样本平均数为60,样本方差为100,那么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分数:2.00)A.[56.775,63.225] √B.[53.550,66.450]C.[56.080,63.920]D.[57.550,62.450]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若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者总体分布为非正态,但样本容量超过30,置信区间的公式是:因为总体方差未知,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标准误:当n>30时,t分布渐近正态分布,在不查表的情况下也可用Z α/2代替t α/2作近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