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原理(上)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90
一、单选题(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指南及国际政治的核心要素是()。
A共同利益B国家利益C经济利益D民族利益2、()反映了国际体系的空间利益关系。
A地缘政治B国际组织C领土D邻国关系3、国际政治最重要和最稳定的行为主体是()A 民族B政党C国际组织D国家4、根据国际组织的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联合国属于()国际组织。
A一般政治性B专门性C全球性D区域性5、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是()。
A跨国公司B宗教组织C政府间组织D非政府间组织6、当前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A WTO B联合国C OPEC D北约7、我们把国际政治中各种主要的行为主体通过长期联系和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叫做()A 国际政治B国际关系C国际体系D国际组织8、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9、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多极竞争体系10、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 独立自主B经济优先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D和平发展二、多选题(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是正确的)1、国家政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A是无政府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关系B是主权国家间的政治关系C根本动因是国家利益的综合博弈D主要表现形式是各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和实施E以军事关系为主2、影响国际政治的主要因素有()A时代性质B综合国力的对比C国家利益D地缘政治E国际声望3、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关系体现在()A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对外延伸B国内政治受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制约C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主体不同D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利益取向不同E国内政治存在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公共权威4、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国家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5、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A中国B联合国C欧盟D欧佩克E美国纽约州6、国际体系的历史形态包括()。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权力性核心问题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价值型基本功能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为政以德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无为而治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兼爱兴利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法治国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第三讲《政治体系》1.政治体系的含义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2.国家的定义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5.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复合制:(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是以政治学原理研究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和
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等多学科有着交叉性的研究
内容。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权力、财富、利益和文化的分布,着重研
究世界的政治格局变迁、国家利益的博弈、安全政策的变化、外交政
策的种类等。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明确将国家的利益、分歧、合作等方
面的内容考虑进来,另外,还要研究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播等
内容。
通过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政策进行研究,以及国际经济、安全、军事等多方面的分析,来综合了解由于国家间竞争导致的国际政
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国际政治学也需要关注国家之间的条约、安全与军事配合、文化传播、社会研究、媒体宣传、民族价值判断等重要内容。
研究国
际政治学就是要研究国家和政府之间与国际社会间的关系,以及国家、人民和政府对外政策的方面,探讨国家各种关系,以及各国面对世界
形势时如何抉择,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发展,如何处理实际形势下的国
际关系,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世界的发展。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 2009-10-31 22:08 阅读5 评论0字号:大中小本章知识点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在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种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即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并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认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规律。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国际政治是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相互作用。
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在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同时,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之间又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是否拥有公共权威、利益构成和政治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节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
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基本政治关系,而国际政治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或是由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围绕着国家之间关系产生的,因此,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学教材
国际政治学教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国际政治学教材:
1.《国际政治学》(第三版)——陈岳
2.《国际政治学导论》——梁守德、洪银娴
3.《国际政治学概论》——张季良
4.《国际政治学原理》——李而炳
5.《国际关系学》——王绳祖
6.《国际关系学:理论与实践》——杨阳
7.《国际关系史》——袁明
8.《国际关系经典选读》——李而炳、吴征宇
9.《全球政治学》——徐湘林
10.《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晋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的编写和多次修订,内容全面、系统、科学,是学习国际政治学的必备参考书。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教材可供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政治学原理考研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
记
一、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际政治学 ★★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
表0-1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
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
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
表0-2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
(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
表0-3 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
(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
表0-4 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
政治学原理1、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讨论政治问题的著作。
2、国家在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3、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
4、在政治权力分配上,作为法团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与国家建立了一种合作与协商的关系,利益集团几乎成了国家的一部分,既制定政策又执行政策。
1、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主要可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三种形式。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现代社会,政治管理首先要遵循民主原则。
4、适度的政治冷漠是政治成熟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公民理性精神。
5、在我国,基层群众自治既是直接民主的组织形式,也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1、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运用的政治形式。
2、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利益集团的产生与发展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元主义的政治文化氛围中。
3、在提高政治透明度、扩大政治参与度等方面,新闻媒体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4、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包括人性完美的原则、平等观、国家观、市场与经济观。
1、人们在长期共同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习俗,往往成为决定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基本要素2、政治制度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个政治机构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
3、阿尔蒙德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而言,政府能力、政治参与经济增长和分配可以作为共同的衡量指标。
4、国际社会是人类各个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二、名词解释1、政治:是人追求利益和公共权力的种种活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关系。
2、政治现象: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即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概念一、19世纪以前的政治概念“政治”——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周末春秋时代的一些典籍中。
先秦诸子们对政治的使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政”与“治”常常分开使用,论“政”多于论“治”;二是“政”的涵义基本上是君主的治国之道,包括伦理、秩序、法令和权力。
西方“政治”概念的出现几乎与我国同时。
它的词源是希腊文“波里”。
“波里”既是地理概念,也是人民进行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所有公共生活的单位。
在后来的英文中,“波里”既被转译为政治(Politics),也被直译为城邦国家(City—state)。
因而,在政治思想家那里,政治与城邦国家几乎是同义语。
“政治”一词在词源学上的演变决定了古代西方人的“政治”涵义要比中国人的政治涵义宽泛得多。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
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
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
二、当代西方政治界说自20世纪始,政治学也日益确立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对政治概念的认知,最富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政治是国家的活动诸多政治学者都认为,政治就是与国家的各类活动相关的现象,国家活动是政治的精确表达方式。
如美国政治学的创始人约翰?伯吉斯认为,政治即国家,政治活动即国家活动。
2.政治是权力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认为,政治过程乃是权力的形成、分配与使用过程。
卡特林也指出,政治舞台就是权力市场,政治活动就是企求权力性的活动,政治关系就是权力关系。
3.政治是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美国最有影响的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过程就是决策过程;通过权威性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各种稀有价值得以分配;凡与分配稀有价值的权威性决策有关的活动都是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