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要求他们理性思考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词语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最后以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结束,不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开放式作答,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在我们的印象中,词语往往是陈旧的、枯燥的,但事实恰好相反,词语又是极其活跃的,它随时反映并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据统计,现代汉语每年大约有1000个新词产生,也就说平均每天都有新词新语的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新词新语。
活动2【活动】小组汇报课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类别的新词新语。
小组整理讨论:将课前收集到的新词新语进行整理,挑出典型的新词新语进行板书,由一名同学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的新词新语,并讨论这些新词新语来自哪里。
活动3【讲授】总结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学生结合本组收集的词语,自己总结新词新语的来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
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
它的教学,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编写者意在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并学会梳理探究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合作探究学习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对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新词新语,学生很感兴趣。
但高一新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积累新词新语,学习一定的梳理方法。
探究新词新语产生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梳理、注释来学习新词新语。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新词新语反映的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
学会从语言变化的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新词新语的产生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的脉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去梳理知识的梳理方法。
2、理解思考新词新语出现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形成良好的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合作梳理探究讨论六、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搜集新词新语七、课型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
你看,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轮胎”不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词新语这个崭新的时代。
(二)、走进新词新语1.什么是新词新语?明确:新词新语也就是流行语,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比如:奔奔族,粉领,半糖夫妻等。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
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理念。
它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结合实际生活,以极大的兴趣自主学习,学会梳理探究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习和生活相互结合,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新词新语展现出极大的学习感兴趣,但鉴于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自主思考的思维体系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还不完全。
而新词新语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对同学们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判断体系和价值标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查找、搜集资料,积累新词新语进行梳理分类,分析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形式,自主搜集、整理、梳理、注释来自主预习新词新语。
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的方式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运用和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意识。
从语言的变化中探究、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领略当代流行文化的脉动。
教学重点: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新词新语。
教学难点:思考、理解新词新语出现和变更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探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梳理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搜集新词新语并分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设计学生预习学案,学生依据学案上网查找搜集新词新语,并分组分类梳理。
课堂上学生交流新词新语及其含义,教师引导运用多种方式梳理知识。
设计两个探究主题,一是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二是探究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向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新词新语。
以上探究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引导,让学生感知新词新语反观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咱们的圣人孔夫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意思是:诗歌可以用来激发情志,可以用来反观社会,可以用来交往朋友,可以用来怨刺不平。
在今天,新词新语完全具备了《诗》的功能,有人用新词新语来抒发情绪;有人用新词新语来观察社会,有人用新词新语来反讽或自嘲。
一次新词新语的推出就是一场语言的狂欢,今天,我们就将走进这场狂欢,去欣赏一场新词新语的走秀。
二、走进新词新语:
1、幻灯片展示:
“Duang”的一声,2016年就过了四分之三,盘点我们身边的流行语:有一种天马行空叫“脑洞大开”,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难以言传叫“你懂的”,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有一种奥运拼搏精神叫“洪荒之力”,有一种洗脑强调叫“重说三”,有一种高端潇洒叫“城会玩”,有一种极致虐心叫“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如果你不懂,请允许在这里出现一句傲娇的“你out了”。
学生齐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明确新词新语的概念:新词新语是指近期出现的词语或者和原先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
3、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各自搜集的新词新语,将小组的整理的成果展示在展板上。
4、同学们从自己搜集整理的新词新语中找出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并说说理由。
5、归纳梳理新词新语的方法。
三、从新词新语产生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角度,探讨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发言。
教师总结:
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
新词新语正是在流行文化下产生,反映出流行文化的特征,而流行文化造就了新词新语独特的魅力。
四、小组讨论
探讨我们生活中的新词新语的未来。
五、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新词新语(重点)
学生活动:
通过情景表演,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新词新语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1、场合
2、对象
3、口头语与书面语
4.新词新语不是规范的词语,要适度使用;
5.维护汉语言的纯洁性,规范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小结:可以用,但要规范合理使用;可以俗,但要避免低俗粗俗;可以表达自己观点,但要尊重别人意见;可以评价人物,但要不伤人自尊。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词新语,以及按照不同标准梳理知识的方法,开拓了思考的维度,了解当今的时代动向以及未来新词新语的发展方向,掌握了在生活中该如何正确使用新词新语,希望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做个有心人,随时学习和思考,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课后作业
请用“正式体”和“流行体”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学习小组,要求用词恰当,风格协调,每段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