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 格式:ppt
- 大小:6.62 MB
- 文档页数:54
第3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时代背景:此时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但封建的生产关系还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要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
文艺复兴就是反封建的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3)历史意义: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
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
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
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要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并提出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2)主要内容①用人性反对神权。
竭力歌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能力,可以创造一切。
反对教会的神权论。
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
他们认为人之所以高贵在于理性的力量。
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述文艺复兴:14—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发端于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二人文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
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
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
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
(1)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反教会、教权的思想,揭露了教士们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种种荒唐丑恶的行径和伪善的品性。
作者从自然道德观出发,对僧侣生活的违反人性予以谴责。
(2)有些故事热情赞美人性,表达了崇尚爱情、肯定世俗生活的思想,宣扬了个性解放的主张,抨击封建社会中的等级门第观念,揭露了扼杀破坏、摧残人生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封建力量(3)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肯定了新型资产阶级的生活态度。
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框形结构。
设计10个位逃避黑死病而住在乡间的男女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
这种形式对欧洲后来的小说影响很大。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二)法国文学法国人文主义存在贵族(以“七星诗社”成员、蒙田为主)和平民(拉伯雷为主)两种倾向。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答: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社会历史的原因从根本上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1.1生产力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产生了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市场以及工商业,也产生了资产阶级。
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海外掠夺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新兴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政治权利,首先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
1.2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西方利用中世纪东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海外贸易、扩张、掠夺等进程,人们活动的天地得以扩大,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鼓舞着人们进一步探索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的原因2.1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位。
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2.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回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
尤其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东罗马帝国的学者逃亡到西欧,被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古代文化在西方获得了被重新发现的机会。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4 世纪—— 17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转型时期,是一个“巨人的时代”。
伴随着对上帝绝对权威的怀疑,对神性的叛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空前突出,人的理性、自由、价值、尊严高于一切,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人性的内涵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诠释,中世纪宗教神学压抑下的苦闷、阴暗情绪冰释瓦解,代之而来的是个性勃发的创造热情和自由意志,张扬自我的激昂情绪和人格力量。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人性的解放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人与自然法则、社会规律,人与他人,人的愿望与现实,人的理性与情感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对立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反映在文学中,使文学蕴涵扑朔迷离,无限丰富,有“说不尽”的意味。
第一节概述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文学1 、概念——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4-17 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后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诸领域展开。
其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继古希腊之后第二次思想文化的高峰,对欧洲及世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等同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和17 世纪以后的“人道主义”。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有以下内容:( 1 )重视现世幸福,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2 )以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暴虐;( 3 )以科学反对愚昧;( 4 )主张创造、探索,反对保守、落后。
2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1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异: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既有的封建式生产关系和宗教迷信思想产生尖锐的冲突。
资产阶级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迫切需要冲破封建、宗教思想的束缚,建构崭新的思想文化体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2 )世俗文化的张扬:在中世纪,始终存在着宗教和世俗两种文化的冲突。
世俗文学中的民间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以鲜活的人性和世俗生活情趣显示了无比强劲的生命力,淡化冲决基督教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其中对个性和自由意志的追求,颠覆了封建专制思想对人们精神的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