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七节 澳大利亚 探究活动1 大自流盆地的奥秘素材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澳大利亚》名师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认识澳大利亚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2)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进一步范围国家地理的学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澳大地亚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点,体会到自然环境会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树立全局统一观念和人地协调意识。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2)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哪一个?2.全球六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大陆是哪一个?3.下面的建筑是哪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学生回答)展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图片明确: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全球六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图中所示建筑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活动:找出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新几内亚岛、珊瑚海和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说一说大洋洲位于哪些大洲与大洋之间?(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明确:大洋洲位于亚洲和南极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1)领土与面积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领土组成: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组成。
面积: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约774.1万千米²,居世界第六位。
(2)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的热带和南温带。
经度位置:东经160度经线穿过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澳大利亚1.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3)居民特征:白色人种约占90%,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90%以上, 英语为通用语言。
(4)三大地形区①西部高原区:占60%,宽广低缓,有著名的艾尔斯巨石。
②中部平原区:占25%,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
③东部山地区:占15%,大分水岭,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于此。
澳大利亚的地形澳大利亚地形三,西中东部不一般;西部国土占一半,宽广平坦是高原;中部平原有特色,自流盆地井水咸;东部山地分水岭,墨累河流向西南。
2.古老的动植物(1)古老的原因:与世界其他大陆分离,受海洋阻隔,长期孤立;当地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十分缓慢。
(2)野生动物: 袋鼠、树袋熊(考拉)、针鼹、鸭嘴兽、澳洲肺鱼、黑天鹅、鸸鹋等。
(3)代表树种:桉树和金合欢树等。
3.后起的发达国家(1)经济特征:农牧业和工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近些年来, 服务业发展较快。
①农产品:以小麦、甘蔗和马铃薯等为主,畜牧业以养羊、牛、猪最为重要,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②工矿业:煤炭、铁矿石、铝土矿丰富,有“坐在矿车里”的国家之称。
(2)主要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①堪培拉: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②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海港城市,有悉尼歌剧院等建筑。
③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澳大利亚的矿产东煤西铁北铝土:澳大利亚的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沿岸;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印度洋沿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
《澳大利亚》知识总结
(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
1、拥有一个大陆
(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
(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占60%;
(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主要部门结构: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
(2)城市: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3)通用语言是英语。
6、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
地理:第七节澳大利亚课件(湘教版七年级下)从地理的角度 , 了解一个国家 , 应大致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我们的任务1 、根据地图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运用地图 , 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3 、说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 并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4 、会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5 、了解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古生物博物馆”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保存有如此众多的古老物种?er鸸miao鹋鸭嘴兽yan鼹地理位置 : 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A23.5°DC0°23.5°B西部高原23.5°澳大利亚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呢 ?中部平原南回归线东山地自流井形成示意图1 、你能说一下自流井是怎样形成的吗 ?2 、自流井的水主要用途是什么 ?观察东南沿海人口稠密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对照三幅图 , 你能说说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
主要分布在哪里 ?人口分布的原因吗 ?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国旗 :气大候部特分点地气候炎热干燥发达的农牧业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8 世纪后期引进29 只当今约1.5 亿只草原肥美,分布广地下水丰富羊群无天敌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2. 世界重要的小麦、羊毛、牛肉生产国和出口国奇特的进口商品蜣螂 , 又名屎壳郎 , 是除粪的能手。
澳大利亚由于养羊太多 , 羊粪泛滥成灾 ,它嗅觉灵敏 , 能在3 公里内闻到粪便的气使牧草不能再生 , 一片荒芜 , 草场成了粪场。
味。
遇到粪便就用脚趾扒松粪土 , 搓成圆蚊蝇滋生 , 羊病流行 , 养羊业一时陷入了困球 , 然后滚运到别处 , 再挖洞把粪球埋到境 !地下。
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你能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吗 ?请说出煤、铁、铝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暑假渐渐来临 , 我们准备放飞心情做环球乘飞机去莫斯科途中 , 看到了世界上面积旅行。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澳大利亚?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澳大利亚?知识点(人教版)第四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四个别称: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
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别离,孤立存在,演化缓慢;②无豺狼虎豹等大型天敌;③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消费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P74图8.37,理解农牧业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高原为主。
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
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东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
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左右。
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势最低处有北艾尔湖。
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在P75图中理解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盆地、北艾尔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马尼亚岛。
)●澳大利亚的气候: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和南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P76图8.39 指导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形与农牧业:西部海拔缺乏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肉食动物,合适露天围栏放牧。
●气候与农牧业: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阔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草原气候区,较为枯燥,适宜家畜过冬和繁殖。
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潮湿;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潮湿,夏季高温枯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开展了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资料
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Great Australian Basin),是世界第三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在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自流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
在澳大利亚岩层上,覆盖着不透水层,东部多雨,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
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所以自流盆地因此而得名。
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发展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
大浅碟形凹陷盆地。
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即中央低地区北部1/3的地区范围内,面积约177万平方千米。
介于大自流盆地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包括昆士兰州的1/3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区域,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
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
亦称澳大利亚大盆地,是一大浅碟形向斜盆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
此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自流盆地和半自流盆地。
盆地中现已有自流井4500多眼,半自流井2万多眼。
井水矿化度西高东低,有些井水温度较高,不利于农业灌溉(可明沟降温后使用),但可供牲畜饮用。
大自流盆地的东侧是大分水岭,由于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丰富的雨水沿着隙水的岩层向低洼处渗透在盆底底部凿井,到蓄水层,中部盆地的地面低于地下贮水层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压力,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了。
这些水是发展畜牧业的宝贵资源。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原理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Australian Great Artesian Basin)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盆地之一,面积达1.71万平方公里,位于澳大利亚中部,跨越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北领地。
大自流盆地的形成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古代地质构造影响:大自流盆地的形成始于2亿年前,那时澳大利亚大陆正处于活跃的
地质构造运动期。
在这个过程中,大陆上下地壳层发生了许多变化,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态,其中就包括了大自流盆地的形成区域。
2.沉积层堆积:大自流盆地地区在早期时期是一个古老的海洋盆地,海洋生物在这里死亡,
遗骸逐渐沉积形成厚厚的沉积层,其中包括了一些含水层。
3.区域性断裂活动:古老的构造运动和现代断裂活动在大自流盆地地区形成了许多裂缝和
裂隙,这些裂隙成为了地下水的流动通道。
4.水文地质过程:地下水在大自流盆地地区形成的过程非常缓慢,需要几百到几千年的时
间。
水文地质过程中,含水层被压缩,水位下降,水在地下的运动速度非常缓慢,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下水资源。
总的来说,大自流盆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水文地质过程的结果,其中包括了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也是当地农业、采矿和旅游等产业的重要支撑。
地理素材:物理实验法演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成因物理实验法演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成因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需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我在教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澳大利亚时,每到学到大自流盆地可以自动流出水供牲畜饮用,学生总要问:“为什么水能自己流出呢?”这部分知识与物理的压强有关,而压强是在学生九年级的时候才具体学习,给学生用语言解释费时不说,大部分学生还不理解。
怎么办呢,我就想到了物理实验演示法。
我到实验室找仪器,没有直接可用的,实验室老师帮我制作了一个类似连通器的装置,因为在假期,我没法取出原件,大体画了一下,有很多失真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如下图把这连通器放在铁架台上,在①处加水,在②处用塑料膜蒙紧,注水处加满水的时候,用牙签②处扎破一小孔,就会看见一股水柱向上喷出,继续加水,水柱不断。
因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部地势低,图中①处就类似它东西两侧的地势,②处就是大自流盆地处,直观形象,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就明白了。
这也为以后济南“泉城”部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匆忙间,加上对微机操作不精,描述很粗糙,请老师同仁们原谅。
《澳大利亚》教学片断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一中学于玺诺2011年8月4日 13:17刘纶瑮于11-8-4 17:38推荐由国徽→鸸鹋和袋鼠→探究澳大利亚动物古老的原因,进行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
由国旗→与英国密切相关→人种、语言概况→展开学习人文地理的学习,于老师为“区域教学”做了师范的诠释。
去年参加的青岛市优质课评选中,参赛老师们的课题均是区域地理中的国家。
当时我的课题是《澳大利亚》,在该课中把握两条主线分别学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我认为很有特色,再者就是突出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这是区域学习每节课的常规。
在此我把当时课堂的主要环节展示如下:主线一:由国徽引入学习澳大利亚自然地理【教学流程】国徽→鸸鹋和袋鼠→探究澳大利亚动物古老的原因探究原因一:分析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长期孤立的位置→古老的动物探究原因二:分析澳大利亚地形特征(三大地形区,起伏最和缓的大陆),气候特征(半环状分布,比较干热)→自然环境较为单一→古老的动物主线二:由国旗引入学习澳大利亚人文地理【教学流程】国旗→与英国密切相关→人种、语言概况→展开学习人文地理→节选两个重点探究片段:1.人口分布及原因 2.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探究片段一: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从位置、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承转)几组数据展示给学生,造成强烈冲击力。
探究活动:大自流盆地的奥秘
【活动内容】
探索大自流盆地的奥秘
【活动目的】
1.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试验能力。
【活动过程】
1.提出课题:澳大利亚大盆地的地下水为什么会自流?
2.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指导:
(1)理论准备。
地形水的分类、承压地下水的存储条件、隔水层的概念、压力的概念。
(2)试验准备。
U形橡皮管一根、水、针。
4.学生在查阅资料、打好理论基础后,动手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5.交流活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