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论文摘要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胎盘早剥105例临床分析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特点,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
贫血、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dic发生率均升高。
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现就我院105例胎盘早剥病例,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
1资料资料来源于1990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期间共有胎盘早剥105例。
全部病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发现有凝血块和压迹而确诊。
发生率为0.175%,其中单胎95例,双胎10例。
第一胎50例,第二胎32例,第三胎以上23例。
其中37周以上55例,28~37周40例,头位70例,臀位2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例,外伤18例,宫内死胎4例。
临床表现:阴道出血65例,其中少量出血30例,出血多有500ml 以上者伴贫血貌。
腹痛40例,呈板状腹,胎心音消失者4例(宫内死胎)。
有宫缩者50例,其中不规律宫缩5例。
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不符合者6例。
胎心音异常,主要表现为减慢者7例。
胎膜早破16例。
b超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的液性回声区,胎盘异常增厚或胎盘边缘“圆形”裂开者40例,dic1例。
发病诱因:血压高者29例,有外伤史者18例,胎膜早破16例。
产后胎盘检查:胎盘剥离面≥1/3者6例,脐带过短者4例,脐绕颈或绕体相对脐带过短者3例,合并子宫肌瘤者2例。
临床处理方法:在产前确诊胎盘早剥30例,其余按临产、先兆临产、先兆早产对待,根据患者孕周、阴道出血多少、胎心音情况、有无合并症、产程进展情况、胎产式决定分娩方式和处理方法。
1.1终止妊娠1.1.1阴道分娩:a.用于胎心好、患者出血少、已临产者;胎心不好、出血多但很快自娩者。
b.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用于胎心不好能及时阴道分娩者。
c.臀位牵引:用于臀位死胎胎儿较小难以成活者。
1.1.2剖宫产:a.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
· 综 述 ·1032020年 第25期产科领域中常见的危重妊娠疾病为胎盘早剥,这类疾病可严重危害产妇的妊娠结局,具体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末期妊娠中诱导产妇发生阴道出血的危重因素,同时也是母婴处于围产期间的重大致死因素。
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大多研究认为与机械性损伤、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滥用可待因和形成血栓倾向有关[1]。
本组研究中,就诱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病因展开深入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依据,叙述如下:一、基本诱导因素有多项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在滋养细胞侵入母体螺旋动脉时,首先作用于正常细胞,进而侵入各基因系列产生复杂繁殖,造成滋养细胞或相关纤维蛋白彻底取代动脉中壁的情况。
同时,子宫胎盘由固定的循环体系转换成高灌注和低显示的阻力系统,但是在转换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差异性,如受到上述系统影响,部分胎盘早剥形成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呈现较低水平,而抗血管生成比值则呈现明显升高的现象[2]。
目前,临床仍然无法对血管生长因子生成的受干扰因素做出准确的描述,所以目前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在于高血压所带来的直接作用和胎盘早剥引发的间接作用。
有临床研究报道[3]显示,血管情况与胎盘早剥病因和多发病机有显著的关联性,而临床上也多有血管畸形和血管脆性等与胎盘早剥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
也有临床报道表明,导致母婴循环不足的重要因素为母体凝血细胞功能紊乱。
而又有临床研究[4]报道表明,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出血,考虑到滋养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机制,导致正常细胞的防御性能降低,为正常细胞侵入提供了临床条件,导致胎盘血流量和血管活性物质分布量显著降低,对细胞正常代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母体螺旋动脉破裂,诱发出血现象,最终产生胎盘剥落。
二、关于妊娠的蛋白质A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1974年起,有科学家陆续在孕妇血清中分离出了名为α2的巨球蛋白和胰岛素,临床研究发现蛋白酶可通过结合这两种物质形成PAPP-A,该种物质能够持续地促进增殖和分化细胞滋养层,可增强胎儿的凝血水平,促进受精卵着床、早期配子发育、维持妊娠和胎儿的正常发育[5-6]。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要点。
方法:分析83例胎盘早剥病例,以期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水平,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51%,产前确诊率为217%,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13%,围产儿死亡率277%,产后出血率2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89%,为重要的发病诱因。
间隙性腰腹痛301%,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并结合彩超等可以有助于胎儿早剥的早期诊断,以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产前确诊率彩超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早期剥离(以下简称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
母婴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预防和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83例胎盘早剥病例,以期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水平,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资料与结果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5年间总分娩数16428例,患有胎盘早剥孕妇83例,发生率051%,患者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59例(71%),经产妇24例(33%)。
发病时间孕28~36周32例(386%),孕37~41周51例(614%)。
入院时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能作出诊断者,为产前确诊。
此外均为产前误诊,其误诊或经产后确诊者达783%。
发病诱因:见表1。
临床表现:见表2。
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出血量、胎心状况、孕龄、合并症、产程进展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剖宫产:由于ⅱ、ⅲ度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而行剖宫产者55例。
术中发现子宫胎盘卒中14例,其中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胎盘卒中者中有4例发生dic,但无一例孕妇死亡。
②阴道分娩:凡胎心正常,胎心监护好,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产妇出血少,一般情况好者给予阴道分娩。
本组共28例阴道分娩(337%),其中产钳助产8例(286%),自然分娩20例(714%)。
36例胎盘早剥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防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表现即诊疗情况。
结果孕妇血管病变及机械性刺激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腹痛伴阴道流血及胎心变化是常见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板状子宫、血性羊水,甚至休克。
结论加强孕期检查、产前宣教工作,及早发现并治疗孕期出现的并发症,提高对胎盘早剥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危及胎儿及母体生命。
近年来发现胎盘早剥的新生儿可有严重后遗症,表现为显著的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住院分娩5309例,发生胎盘早剥36例,全部病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确诊。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7%,患者年龄在21—45岁,确诊初产妇17例(47.2%),经产妇19例(52.7%),发病时孕周37—36周9例(25%),孕周37—41周27例(75%)。
1.2 临床表现36例中有14例产前出现明显腹痛,阴道中等流血,色红。
胎心音110—180次/min占39%,胎儿窘迫9例占25%,休克低血压8例占22%,DIC 1例占0.27%,另有6例产前无任何症状,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有凝血块及压迹确诊。
1.3 诊断36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发现凝血块而确诊。
Ⅰ度胎盘早剥指有或无腹痛,胎位清胎心正常,仅在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本组6例占16%。
Ⅱ度胎盘早剥指胎盘剥离面站1/3左右,持续腹痛、阴道出血,胎盘附着处有压痛,有宫缩间歇,本组28例占78%。
Ⅲ度胎盘早剥指剥离面大于胎盘的1/2,患者有休克症状且休克与阴道失血不相符,宫缩无间歇,子宫硬如板状,胎心音多消失,本组2例占5.5%。
不典型胎盘早剥妇产科学论文不典型胎盘早剥妇产科学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共831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有53例,发病率为0.64%。
孕妇年龄22~36岁,孕龄25+~40+周。
入院当时无持续性腹痛腰痛、高张性宫缩、子宫压痛者为不典型胎盘早剥31例,占58.5%。
初产23例,第二次生产6例,第三次生产2例。
1.2诊断和分型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积而确诊。
轻型胎盘早剥面积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重型胎盘早剥面积≥1/3胎盘面积。
1.3方法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等方面,对31例不典胎盘型早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发病诱因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13例(41.9%)无明显诱因,胎膜早破(2例静滴催产素引产)7例(22.6%),子痫前期4例(12.9%),脐带缠绕2例(6.5%),子宫肌瘤、外伤、肺炎、慢性肾炎、脐带过短各1例(3.2%),不明。
2.2首发临床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首发症状多不典型,31例中仅6例(19.4%)为腹痛伴阴道流血的,无痛性活动性阴道流血11例(35.5%)(或多或少),其余则表现为临产先兆及胎动异常。
2.3B超及胎儿监护B超通过二维超声显示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内和周边异常回声区,结合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诊断。
胎心监护仪监测:主要表现为基线平,变异差,胎动后无明显加速反应,甚至有轻度减速,或出现规律、频发(间隔约1-3分钟)中等强度的刺激性宫缩波;重型胎盘早剥均有胎心监护异常表现,主要为基线<120bpm或不规则,变异消失甚至频发大幅度减速。
31例中有26例以产前B超或术中所见确定胎盘位置,其余5例因入院后短期内阴道分娩,未做B超,故胎盘位置不详。
2例因孕周小未行胎儿监护。
2.4母儿结局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轻型23例(74.2%),重型8例(25.8%)(2例入院观察1天后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如何护理【摘要】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需要在护理过程中细心观察,分析与鉴别。
早发现、早处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早期症状【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94-01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早产6例,足月妊娠10例。
初产妇13例,经产妇3例阴道出血10例b超诊断无明显改变14例胎心监护:胎心异常14例死胎1例。
2 结果本组孕妇破宫产13例(81.25%)自然分娩3例(18.75%)子宫胎盘卒中1例产后出血4例(25%)新生儿窒息9例(56.25%)。
3 护理3.1 心理护理:孕妇多有恐惧心理,孕妇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血压及疾病的处理。
护士应关心体贴孕妇,稳定其情绪以减少恐惧感。
讲明治疗方案,鼓励孕妇说出心中疑虑,允许家属陪伴,消除孤独感,同时把病情及处理方案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并给以必要的解释,获得理解,取得患者配合。
对于产后失去胎儿或切除子宫者应动员家属配合做好耐心指导工作,使患者精神受到安慰,尽早恢复正常心理状态。
3.2 加强孕期高危妊娠管理.高危妊娠中的妊高症、羊水过多、双胎、高血压都是胎盘早剥的诱因。
产前应建立高危妊娠,管理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孕期做好健康教育,使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定期检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预防胎盘早剥。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妊高征、慢性高血压是胎盘早剥的第一位病因,占43.5%。
3.3 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征象.胎盘早剥典型症状为阴道出血或迅速加重的腹痛,较容易观察,诊断困难,起病初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病例常被误诊为先兆早产或临产。
因此出现下述情况应考虑为本病:①无原因胎心音异常,尤其胎心音低伴产兆,经改变体位、氧气吸人,胎心音仍不见好转。
本组胎心音异常14例,其中9例胎心音减慢,1例胎心音由慢到消失,胎死宫内。
②妊高征未临产出现腹痛者,给解痉药。
胎盘早剥产妇论文:1例胎盘早剥产妇的救治与护理体会[关键词] 胎盘早剥;护理体会胎盘早剥[1]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它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处理不及时,可危急母儿生命。
我科2010年 7月收治了1例腹腔感染导致胎盘早剥的产妇,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该个案因农作物桔杆刺伤引起腹腔感染导致胎盘早剥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苗族,因停经7月余,脐部流脓1月,下腹痛2天,于2010年7月14日门诊以“g2p0孕30w+5、胎盘早剥、中度贫血,脐部感染”收住院,入院t37℃,p80次/min,r20次/min,hp110/70mmhg,;板状腹,脐部有流脓;产检:身高145cm,体重39kg;宫高27cm,腹围81cm,胎心160次/分,无宫缩,头先露,s-3,胎膜未破,宫口未开;血hgb73g/l,rbc2.76×109/l;b超示胎盘后方探及8.2×4.8cm 不均质稍低回声区。
于当天在全麻下行剖宫取胎术,术中行膀胱修补、腹腔浓液引流术,术后36天好转出院。
2 抢救及护理体会2.1 遵医嘱迅速开放静脉,补充血容量;遵医嘱给三联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奥硝唑,去氧氟沙星抗感染;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前准备。
2.2 遵医嘱给特级护理,床旁心电监护,给氧、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每15分钟测1次呼吸、血压、脉搏,观察胎心变化,监测胎儿状况。
向患者耐心讲解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预后,安慰及鼓励产妇,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因死产可能带来的焦虑、忧愁,要求家属陪伴,给予产妇情感及生理上的支持和鼓励,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家庭关系和谐。
2.3 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备好新生儿复苏囊及相关药品、烟卷引流条、负压球囊引流器等。
2.4 术后护理2.4.1 严密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等,每15min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一次,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1.1到2011年1.1的所有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表现为腹痛或腰腹胀、子宫张力增高、子宫压痛、胎心率异常等20例,仅表现为阴道流血40例,没有任何症状仅通过彩超检查检出者6例;维持正常的血容量、缓解缺氧、治疗配合护理是基本护理措施,66例患者住院期间,没有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为5.2左右。
结论:密切注意观察孕产妇的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胎盘剥离具有重要价值;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对于胎盘早剥孕产妇的康复及防止重大并发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胎盘早剥;子宫张力;子宫压痛【中图分类号】r71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84-01胎盘早剥指的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一,如果不及时诊断、处理,对母亲、胎儿的生命会造成威胁,甚至发生母婴死亡的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的病例,对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1到2011年1.1的所有胎盘早剥病例为66例,占据5年来我院孕产妇分娩总人数的0.49%;其中急诊入院31例,彩超检查出24例,ⅰ度35例,ⅱ度26例,ⅲ度5例;剖宫产59例,阴道分娩7例。
年龄范围在21-46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21例,发病时孕周范围在29周-41周。
1.2 方法:将6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调出,对所有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并分析护理措施对孕产妇起到的临床效果。
2 结果有腹痛、腹胀、阴道流血、子宫压痛、胎心率改变等临床表现的共有60例;无任何症状,仅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6例。
66例患者住院期间,实行严密、系统的护理,均没有出现重大并发症;66例孕妇无死亡病例,新生婴儿死亡1例;平均住院日5.2左右。
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措施的分析【摘要】目的对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疗效做观察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2年我院收治的胎盘早期剥离13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例胎盘早剥患者在经护理人员精心的照顾和观察后,取得到较好的疗效。
结论对于出现胎盘早剥症状的孕妇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患者的治疗得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观察;护理措施13例病患均为2012年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孕妇,在护理人员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和临床护理后,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并且此期间并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其研究报告如下所示。
1 临床资料在这13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有8例是经产妇,剩下的5例为初产妇,患者的年龄层在22-36岁之间,怀孕周期在22-39周。
有9例患者有妊娠合并症或者其他的并发症,剩下4例患者没有任何并发症存在,病发程度较轻的患者有8例,较为严重的患者有5例,自然结束分娩的孕妇有4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孕妇有9例,13例患者在选择分娩方式是经仔细的临床观察并对孕妇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做综合考虑后做抉择,12例患者在结束分娩后已经痊愈出院,母婴的各项身体机能表现正常,剩下的1例患者为胎死宫内。
2 观察和护理2.1 临床观察在孕妇的妊娠期间应该强化产前的检查工作,比如在行b超检查时需要对胎盘的上下边缘有无混合型的结块或者增厚的迹象,胎盘早剥的相应声像可以从胎盘血肿的色彩血流信息中获取,在进行这些检查时一定要注重这些细节的发生,预防胎盘早剥症状的发生[1]。
妊娠期间应该对其有无相应并发症的情况做了解,一旦发现有此类情况就需要对孕妇加强临床监护并开展早期的治疗工作,妊娠期间保健工作也应该做强化,避免胎盘早剥现象的出现。
2.2 心理护理孕妇妊娠期间如果发生胎盘早剥时通常都比较突然,孕妇以及家属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比较慌忙,因此胎盘早剥孕妇在医院收治后,护理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手段辅助正常护理治疗的进行。
胎盘早剥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和预防。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八年胎盘早剥的发病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和母婴结局。
结果:在8666例住院分娩产妇中,胎盘早剥30例,发生率为0.36%。
30例病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占50 %,为胎盘早剥的首发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脐带过短、外伤等胎盘早剥多发生于无产前检查者。
讨论:预防胎盘早剥发病的关键是加强产前检查及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关键词】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
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
重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为产科急症,对母婴均可产生严重危害。
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特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30例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诊治参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我院2005-2012年间共有8666例住院分娩产妇,发生胎盘早剥30例,发生率为0.36 %。
30例胎盘早剥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4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早剥发病时间均在怀孕32周以后。
30例中16例为产前阴道流血,同时伴有腹痛或腰痛明显,其中9例腹部检查为板状腹;2例不规律下腹痛、子宫敏感不放松、压痛阳性;3例无明显症状,产时为人工破膜发现血性羊水;2例胎死宫内,B超检查提示胎盘后血肿,胎盘早剥;7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产后发现有胎盘早剥。
30例中15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8例,脐带缠绕2例,脐带过短2例,外伤所致3例。
30例中18例未进行产前检查、占60.0 %,其中包括1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占49.96 %,2例胎膜早破患者,1例为外伤患者。
51例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获奖科研报告论文关键词: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临床观察;护理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 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发病率国内为0.46%~2.1%[1] 。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
病情凶险等特点。
严重威胁母儿安全。
及早发现并诊治胎盘早剥.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 [2] 。
故对5l 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院产科2016年1月l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胎盘早剥患者5l例, 同期住院分娩4764例, 发病率l.07%。
年龄21~42岁, 孕周32+5~4l+3(孕周32+5~36+6周6例, 大于等于37周45例)。
初产妇19例, 经产妇32例。
自然分娩16例, 剖宫产35例。
l.2胎盘早剥的分级根据临床特征分为0~3级 [3]2结果2.1分级0级4例, 1级3l例.2级14例.3级2例2.2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15例(29.41%)(妊娠期高血压8例、子痫前期5例、子痫前期重度2例)胎膜早破13例(25.49%)、脐带绕颈10例(19.60%)、妊娠期糖尿病7例(13.72), 隐匿性肾炎1例(1.96%)、同一患者可同时具有多种高危因素。
2.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腹痛、阴道流血、胎心异常为主。
腹痛伴阴道流血25例, 腹痛剧烈且宫缩间歇不能松弛5例, 血性羊水17例。
胎心异常或消失17例。
同一患者可能同时有多项症状或体征。
2.4并发症本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窒息、死胎、急性肾功能衰竭。
51例胎盘早剥患者中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后痊愈, 其余50例均在我院康复出院, 无孕产妇新生儿死亡。
3护理3.1入院时全面评估病情, 对出现胎盘早剥症状者.立即实施抢救措施。
无胎盘早剥症状的孕妇了解有无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进行预见性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胎盘卒中论文:胎盘早剥98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母婴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和外伤史是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因素,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有可能引起胎盘早剥的各种诱因,是提高胎儿生存率,减少子宫卒中发生,保全产妇子宫,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高危因素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此症起病急、进展快、来势凶猛,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母婴危险极大[1],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胎盘早剥患者98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胎盘早剥患者98例,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0.56%(98/17632);孕妇年龄23~36岁,孕周28~41周,初产妇65例,经产妇33例。
胎盘早剥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
按sher病情分类[2]即ⅰ度:剥离面积小,患者无腹痛或轻微腹痛,母婴影响小,共63例(64.3%);ⅱ度:剥离面积为1/3左右,产妇症状明显,胎儿尚存活,共24例(24.5%);ⅲ度:剥离面积超过1/2,产妇症状严重,胎心音消失,共11例(11.2%)。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2.1 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和外伤史是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因素,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见表1:表1胎盘早剥的相关因素(例%)2.2 母婴预后分析:经阴道分娩47例(48%),孕足月者39例,早产6例,胎儿死亡2例,阴道流血量400~1000ml;剖宫产35例(35.7%),均为sher分类ⅱ度~ⅲ度患者,出血量800~3000ml,新生儿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7例,死产6例,死胎9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1例,产妇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子宫胎盘卒中、dic形成。
胎盘早剥临床处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处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结果:本组58例患者大都行剖宫产术,成功分娩新生儿58例,其中新生儿体重4.0kg18例(31.0%)。
58例新生儿中发生轻度窒息16例(27.6%),重度窒息5例(8.6%),死胎4例,占6.9%。
经积极治疗,58例孕妇均病愈出院。
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对母儿的危害极大。
及时找出发病诱因与有效诊治很重要。
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保健是防止胎盘早剥的关键。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特点;处理【中途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20-01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是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易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死胎、子宫卒中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将危及母婴生命。
据报道,我国目前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5%[1]。
因此,研究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加强对早剥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十分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1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58例,孕妇年龄20.4~42.5岁,平均28岁;初产妇46例(79.3%),经产妇12例(20.7%);发病时孕周29~40周,其中发病时妊娠38周42例(72.4%),平均孕周37.5周。
有过产前正规检查经历52例,另外6例未行产前检查(均为外地流动人口)。
胎盘早剥4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临床特点及对母体和围产儿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救治的45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重型11例、轻型34例。
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b超检查等确诊28例;产后检查确诊17例。
结果: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为血管病变、机械因素、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史及剖宫产、多胎妊娠、孕妇年龄及孕产次、吸烟、可卡因药物的使用,各种继发的高凝状态等。
可致胎儿窘迫、死胎、孕产妇死亡等。
结论:胎盘早剥对围产儿和母体生命构成巨大威胁,早期诊断、适当处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同时要注意重型胎盘早剥对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的影响。
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特别注意胎心监护异常,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病死率;分娩方式;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 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26- 01例如汽车的撞击、乘公交车时突然刹车的碰撞、跌跤时腹壁首先着地、殴打等都可导致胎盘早期剥离。
外倒转纠正胎位时受阻而用力过大,亦可发生胎盘早期剥离。
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时,羊膜腔穿刺术也可能导致胎盘早期剥离。
其他一些间接因素如羊水过多突然胚膜破裂时羊水骤然流出,或双胎妊娠时第一个胎儿娩出过快,这都可使宫腔内压力骤降,而发生胎盘早期剥离。
美国研究资料报道因孕妇外伤所引起的胎盘早期剥离占1%~2%.3.3 吸烟近10年的研究证实了吸烟与胎盘早期剥离的相关性,有报道吸烟使胎盘早期剥离发生危险增加90%,并随着每天吸烟数量的增加胎盘早期剥离发生的危险性也增加。
吸烟使血管发生退行性变而增加了毛细血管的脆性,并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影响以及血清中一氧化碳结合蛋白浓度升高均可导致血管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胎盘早期剥离。
3.4 胎膜早破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了胎膜早破与胎盘早期剥离的相关性。
胎膜早破孕妇发生胎盘早期剥离的危险性较无胎膜早破者增加3倍。
一例陈旧性胎盘早剥的诊治分析【关键词】陈旧性胎盘早剥;诊治分析1病例资料孕妇,30岁,已婚,2007年剖宫产一次,孕6月余因阴道大量出血住院保胎治疗半月出血停止出院,出院后阴道少量出血2次,未治疗。
因“停经38周,下腹不规则疼痛伴阴道流水3天”于2012年4月22日22时入院。
查体温36.8℃,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55/100mmhg,心肺肝脾均正常,腹部妊娠隆起,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耻上有一横行手术疤痕,双下肢水肿(+)。
产检:腹围96cm,宫高34cm,胎位roa,胎心116次/分,头,已定,宫缩不规则,宫颈近展平,可容一指松,s“-1”,胎膜已破,羊水ⅱ度污染,骨盆外测量正常。
彩超示:单活胎头位,羊水少,平段2.5cm,指数7.1cm,脐带绕颈一周,s/d值2.52,心电图、血常规正常,pt、aptt正常,小便常规蛋白(—)。
入院诊断:孕2产1孕38周头位待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疤痕子宫、脐带异常。
入院后因“胎儿窘迫”、“疤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立即在腰麻+连硬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出一活女婴,阿氏评分9分。
术中见羊水ⅱ度污染,约200ml,胎盘自然剥离娩出完整,胎膜已部分黄染,胎盘边缘有一面积为12cm×3cm大小的胎盘组织坏死机化,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于防感染、促宫缩治疗,术后第10天治愈出院。
新生儿出生后转儿科治疗,38小时后因“败血症”死亡。
2讨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
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
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孕中晚期发生部分性胎盘早剥经保守治疗妊娠致足月分娩者临床上罕见,至今少有报道。
2.1病因该孕妇孕6月余阴道出血时虽未发现妊娠期高血压,但此次入院时血压155/100mmhg,阴道出血系血压升高致使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破裂出血,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所致。
临床上胎盘早剥主要靠医师临床经验和超声检查诊断。
胎盘早剥论文:胎盘早剥5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发生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治和预防的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3500例分娩患者中5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发病率为114%。
与国内报道的发生率相符。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400%,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 cm,胎头>s+2,缩短产程行人工剥膜,会阴侧彻加腹压助娩,30例阴道分娩患者早剥面积小于1/3,出血300~500 ml,发生新生儿窒息12例均为轻度窒息。
剖宫产中20例,其中重度胎盘早剥10例,轻度胎盘早剥10例。
术中出血600~800 ml 12例,发生子宫卒中2例,剥离面积均大于1/2,出血800~1500 ml。
2例均经热敷及按摩子宫后收缩良好,保留子宫,无子宫切出。
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均抢救成功。
无新生儿死亡。
1 4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围产儿歹巳亡,产妇均痊愈出院。
10例产后出血者经宫体肌内注射和静脉给缩宫素,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等处理后宫缩转好。
剖宫产中2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经宫体肌内注射和静脉给缩宫素,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按摩子宫和热盐水湿敷子宫等处理后宫缩转好保留子宫,无子宫切出。
本组无孕产妇死亡。
2 结果2 1 胎盘早剥主要原因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妊高征是主要原因,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外伤,胎膜早破等其他因素。
2 2 分娩方式及并发症 50例患者中。
剖宫产中20例,占40%,其中重型胎盘早剥行剖宫产几率高,产妇并发症也高,多见dic与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等。
本组病例中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例占4%,产后出血20例占40%新生儿窒息26例占52%。
3 讨论3 1 病因胎盘早剥病因尚未明了其病理生理表现为胎盘后血肿的形成,胎盘早期剥离始自底脱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于底脱膜层内形成血肿,致使该处胎盘与子宫壁分离。
胎盘早剥60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和处理中终止时间、方法和愈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60例。
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4%。
妊高征、妊娠期蛋白尿、外伤、双胎、不明原因、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阵发性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
产前诊断率为46.66%,b 超检出率为50%。
围产儿死亡率为6.67%,孕产妇死亡率为0。
患者易并发产后出血(46.67%)、dic(8.3%)、子宫胎盘卒中(6.67%)。
结论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需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以及b 超等辅助检查全面考虑,确诊后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关键词】胎盘早剥产前诊断围产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28-01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为了探讨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及处理方式与愈后的关系,以期改善母婴围产结局,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胎盘早剥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数21148例,发生胎盘早剥60例,发生率为0.54%。
初产妇49例,经产妇11例。
平均年龄27岁(18~41岁),其中孕30~36周21例,孕37~41周39例。
单胎57例,双胎3例(其中2例试管婴儿)。
1.2 分类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 [1] 。
根据胎盘剥离面积将胎盘早剥分为轻、重两型。
胎盘剥离面积≤1/3为轻型,>1/3为重型。
本组资料轻型41例(68.33%),重型19例(31.66%)。
2 结果2.1 发病诱因妊娠期高血压19例,妊娠期蛋白尿11例,机械性因素8例,胎膜早破8例,其它不明原因14例。
胎盘早剥3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和预防。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八年胎盘早剥的发病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和母婴结局。
结果:在8666例住院分娩产妇中,胎盘早剥30例,发生率为0.36%。
30例病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占50 %,为胎盘早剥的首发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脐带过短、外伤等胎盘早剥多发生于无产前检查者。
讨论:预防胎盘早剥发病的关键是加强产前检查及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关键词】胎盘早剥;高危因素;产前检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
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
重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为产科急症,对母婴均可产生严重危害。
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特对我院8年来收治的30例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分析,以供临床诊治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我院2005-2012年间共有8666例住院分娩产妇,发生胎盘早剥30例,发生率为0.36 %。
30例胎盘早剥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4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早剥发病时间均在怀孕32周以后。
30例中16例为产前阴道流血,同时伴有腹痛或腰痛明显,其中9例腹部检查为板状腹;2例不规律下腹痛、子宫敏感不放松、压痛阳性;3例无明显症状,产时为人工破膜发现血性羊水;2例胎死宫内,B超检查提示胎盘后血肿,胎盘早剥;7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产后发现有胎盘早剥。
30例中15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8例,脐带缠绕2例,脐带过短2例,外伤所致3例。
30例中18例未进行产前检查、占60.0 %,其中包括1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占49.96 %,2例胎膜早破患者,1例为外伤患者。
1.2 结果
盘边缘与子宫壁剥离,出血为显性,胎盘后血肿未形成或血肿小易漏诊,B 超有一定的局限性。
2.4胎盘早剥外症一旦确诊,立即终止妊娠,争取胎儿存活。
本文15例重度胎盘早剥均行剖宫产,新生儿虽窒息经抢救均存活。
但如果产妇宫口已开全或近开全,产妇一般状况可,估计短时间内可进行阴道分娩,可以在阴道助产的情况下尽快分娩,胎盘早剥发生子宫卒中为6.6 %,本资料30例中2例重度卒中,其剥离面均大于50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可降低其发生率,术中发生卒中可以用温盐水纱布按摩子宫,如果子宫收缩,色泽变红、出血不多可以保留子宫,本文9例经上述处理,术后无并发症,2例经上述处理无效,子宫仍紫黑色不好转,行子宫次全切术,因为此2例患者均为DIC,术后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
2.5.胎盘早剥为产科急症,对母婴危害极大,产科医生应密切观察每一名产妇,不是每一例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早诊断、及早处理可减少母儿的危险,否则此病将严重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
城乡结合部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差,不做孕前检查[2],本文18例患者未进行孕期检查,其中就有1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以至发生胎盘早剥,入院已为时较晚造成母儿的不良结局。
因此临床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应积极规范地治疗以减少此病的发生,提高产科的质量。
同时作为基层更应该加强对产妇的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8.
[2] 李爱红.6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