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历史人物
- 格式:pdf
- 大小:345.52 KB
- 文档页数:7
安徽100位文化名人安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省:徽山皖水孕育出来的徽派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是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
各朝各代的文学、学术以及科技名人对人类历史的前进,也曾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其中不乏曾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学者等等,历史上的安徽可谓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为您了解安徽的文化历史名人,加深对安徽的认识。
遴选出安徽历史上100位文化名人:1、管仲(?—前645)名夷吾,一称敬仲,颍上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今存有《管子》一书。
2、老子(生卒不详)传说为李氏,名耳,字伯阳,或称即老聃,涡阳人,一说河南鹿邑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今存有《老子》一书。
3、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人,一说河南商丘人。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著有《庄子》一书。
4、文翁(生卒不详)庐江人。
西汉教育家,曾任蜀郡守,创立官学,大兴教育,风气影响全国,垂范后世。
5、刘安(约前179—前122)寿县人。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袭封淮南王。
善鼓琴,尤工词赋,曾集宾客编写《淮南子》一书。
6、桓谭(约前20—56)字君山,淮北人。
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又好音律,善鼓琴。
著有《新论》29篇。
7、华佗(约141—208)又名旉,字元化,亳州人。
东汉医学家,精通诸科,以创“麻沸散”和“五禽戏”闻世。
8、曹操(155—220)字孟德,亳州人。
东汉末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有治才,精兵法,又善诗文,开启独具风骨的建安文风。
著有《魏武帝集》。
9、曹丕(187—226)字子桓,亳州人。
三国时期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善诗文,尤擅文学批评,所著《典论》开中国文学批评之先河。
10、曹植(192—232)字子建,亳州人。
三国时期文学家,诗文冠当世,尤工五言诗,与父操、兄丕并称“三曹”。
著有《陈思王曹植集》。
11、嵇康(223—262)字叔夜,濉溪人。
三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先秦两代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三国魏晋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恒温桓伊戴逵南北朝何尚之何敬容隋唐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五代十国朱温朱友贞杨行密宋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元明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清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汪莱近代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当代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严凤英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先秦:老子 (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
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
《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
“德”就是得到道。
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
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 (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安徽英雄人物的故事简要事迹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董存瑞炸碉堡。
2、黄继光:用胸膛堵机枪的英雄——黄继光挡机枪。
3、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英雄——邱少云守纪律。
4、刘胡兰: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刘胡兰不屈服。
5、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领导抗日。
6、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赵尚志领导抗日。
7、狼牙山五壮士: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五位英雄。
8、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9、焦裕禄:革命烈士,干部楷模。
10、孔繁森:全心全意为偏远少数民族群众谋利益的模范干部。
以上是部分安徽英雄人物的故事简要事迹,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担当起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洪学智(1913~2006)1913年2月2日生于河南商城县汤家汇(今属安徽省金寨县).1929年3月参加赤城县游击队。
同年5月参加商(城)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随起义军编入红军第一军独立旅第五团。
933年7月起历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九十三师和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作战。
1935年5月随部参加长征,之后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进入川康边。
1946年1月起历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四平保卫战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
1948年11月起历任第四十三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湘赣、广州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领导反"绞杀战"等斗争,出色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977年起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参与领导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又名稼蔷,泾县人。
1930年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和《红旗》、《实话》总编辑,苏区中央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参加长征。
遵义会议会后任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
1937年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代表。
次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席和军政学院院长。
建国后,曾首任驻苏联大使,后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七、十届中央委员,著述集为《王稼祥选集》。
安徽名人九年级语文类一、引言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安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物。
他们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九年级语文教材中专门设立了安徽名人单元,旨在让同学们了解这些杰出的安徽人,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
二、正文1.安徽历史名人的概述自古以来,安徽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从东周时期的范蠡、华佗,到唐宋年间的白居易、辛弃疾,再到明朝的胡大海、戚继光,以及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都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安徽文化名人的介绍安徽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老子、庄子两位道家始祖。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安徽还诞生了著名文学家陈抟、书法家颜真卿等文化巨匠。
3.安徽科技名人的事迹安徽在科技领域也有着众多杰出人才。
如东汉时期的华佗,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师;明朝的徐霞客,他是中国旅游文学的奠基人,所著《徐霞客游记》被誉为“游记之冠”。
4.安徽政治名人的贡献在政治领域,安徽名人同样有着非凡的成就。
明朝的胡大海、戚继光分别是明朝开国元勋和大将,为巩固国家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
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则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5.安徽经济名人的成就在经济领域,安徽名人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北宋时期的商人胡雪岩,他创办的胡庆余堂是我国著名的老字号药店;当代企业家王健林,他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6.当代安徽名人的风采在当代,安徽名人继续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如航天员刘伯明,他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结论安徽名人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一群杰出的安徽人。
他们严谨治学、勤奋敬业、矢志创新,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历史专题一;安徽古代名人简介政治家军事家;官仲:春秋初期政治家,颖上人,齐国之相,提出“尊王攘夷”,辅佐齐恒公成为五霸之首。
朱元璋:濠洲(今风阳)人。
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以应天(今南京)为首都胡宗宪:。
明朝责溪人。
主持了7年东南沿海地区的抗倭斗争,写成《铸海图编》。
戚继光:明朝山东人。
抗倭名将.。
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荡平倭寇。
思想家;老子:李耳即老子,春秋末年楚国相邑(今安徽涡阳)人,道家创始人。
庄子战国时期宋过蒙(今蒙成)人。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先秦道家思想集大成者。
与老子并称“老庄”他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对立的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科技名流;程大位:明末徽州人,珠算家,学贯中西,著《指算法统宗》。
方以智:桐城浮山(今枞阳)人,明末清初科学家.思想家.著有《通雅》《物理小识》。
王贞仪:天长县人,清初女科学家。
著有《星象图解》《月食解》《地圆论》,批判“天园地方”,解释月食。
医学名流;汪机:新安医派,明代祁门人,著有《石山医案》。
吴坤:新安医派,明代歙县人。
著有《吴氏素问注》汪昂:新安医派,清代休宁人。
著有《本草备要》《汤头歌诀》。
二:安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大泽乡位于今宿州市)。
秦朝末年(公元前209年),以淮北农民军。
相关成语:“斩小为兵,揭竿为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曹操孙权战江淮:为了争夺江淮,曹操命刘馥为刺史,加强对合肥的统治。
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率领曹军在合肥大败孙权。
“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魏屯田:三国时期,曹魏特别重视江淮地区作为屯田重点。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87万人与东晋军队大战而失败。
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相关成语:“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安徽建省:1667年,康熙六年,安徽布政市司建立,从此安微省正式建立。
安徽名人故事安徽,位于中国东部,素有“徽州”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徽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为安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安徽名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提到安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朱熹。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他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家乡在安徽省境内的六安市,他的家庭背景十分优越,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朱熹潜心研习理学,对“致良知”、“格物致知”等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阐发,成为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次,我们要提到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出生在安徽绩溪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激烈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而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者,我们要提到安徽籍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被载入中国的科技史册,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航天史的丰碑上。
最后,我们要提到安徽著名的音乐家——黄自。
黄自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
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创作和教育成就,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安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为安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这些名人,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安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谁安徽历史上人才辈出,要论最著名的人物,实在难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
然而,若非要挑选一位,曹操或许是当之无愧的。
曹操,字孟德,出生于安徽亳州。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在政治方面,曹操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谋略。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稳定了局势,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善于用人,唯才是举,打破了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招揽了众多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效力。
在军事上,曹操更是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精通兵法,善于指挥作战。
从最初的讨伐董卓,到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再到北击乌桓,曹操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役。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实力强大的袁绍,展现出了他出色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使他在当时的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也为后世的军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曹操的文学成就同样不容忽视。
他的诗歌慷慨悲凉,气魄雄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他自己的政治抱负。
例如《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虽年事已高,但仍怀有雄心壮志的胸怀。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他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
除了曹操,安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著名人物。
比如包拯,他被誉为“包青天”,以清正廉洁、公正执法而闻名于世。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百姓伸张正义。
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正义的象征。
再如李鸿章,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李鸿章致力于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虽然他的努力未能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还有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于安徽凤阳。
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出身,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明朝。
安徽历史著名人物管仲,安徽颖上人,春秋时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在齐国主持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他与鲍叔牙的真诚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
老子,今安徽涡阳人;庄子,今安徽蒙城人;二人合称“老庄”。
华佗,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神医”。
曹操,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周瑜,今安徽舒城人,东汉末年孙吴著名将领。
嵇康,今宿州市人。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包拯,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历史上著名清官。
李公麟,北宋舒州(今桐城)人,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天下绝艺”。
朱元璋,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
戚继光,安徽定远人。
胡宗宪,安徽绩溪人。
都是抗倭名将。
戴震(思想家),今安徽屯溪人,反对程朱理学,对清初学术上空谈“义理”之风,提倡考据实证,影响很大。
吴敬梓,安徽全椒人。
清初著名小说家,讽刺小说的鼻祖,代表作《儒林外史》。
鸦片战争前后,安徽出现了姚莹、包世臣、王茂荫等著名的进步思想家。
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刘铭传,安徽肥西人。
1885年台湾设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省首任巡抚。
他开发台湾颇有建树,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光耀神州的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安徽巢湖人)、方振武(安徽寿县人)、戴安澜(安徽无为人)。
1942年,戴安澜帅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攻,成功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使中国远征军声威大振。
5月初,在朗科突围战中身负重伤殉职。
周恩来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和平将军张治中,安徽巢湖市人。
1945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了重庆谈判,积极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内问题。
1949年4月,作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与国民党反动派划清界线,留在北平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安徽历史名人故事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安徽历史名人的风采。
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记载,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言》,也被称为《道德经》,全书博大精深,充满着深奥的哲理和智慧。
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曹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推动了汉末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他知兵法,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开建安文学之风。
曹操亦工书法,其书被《书断》评为“妙品”。
3.包拯包拯,字希仁,男,汉族,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
他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清官,民间素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
包拯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威望。
他一生清廉正直,执法如山,对权贵贪赃枉法之徒毫不留情。
他的清廉形象深入人心,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
他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象征。
安徽历史名人全集先秦两代管仲庄子甘罗陈胜范增英布张良文翁桓谭桓荣范滂华陀左慈刘馥三国魏晋曹操周瑜小乔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恒温桓伊戴逵南北朝何尚之何敬容隋唐耿询汪华汪伦张籍李绅杜荀鹤陈抟曹霸五代十国朱温朱友贞杨行密宋陈翥包拯高太后李公麟方腊吕本中宗杲张孝祥罗愿吕祖谦吴潜胡仔胡舜陟毕昇梅尧臣鲁宗道元明朱升李善长汤和朱元璋常遇春徐达胡惟庸蓝玉沐英朱棣朱权程繁政汪机傅友德邓愈何震胡宗宪朱有汪道昆许国程大位戚继光注迁讷左光斗胡正言阮大铖吴应箕清萧云从汤鹏杨光先弘仁方以智钱澄之查士标汪昂施闰章梅清梅文鼎张英戴名世方苞方观承张廷玉汪士慎程兰如刘大戴震鲍廷博姚鼐罗聘邓石如曹振镛王贞仪高朗亭包世臣郑复光姚莹王茂荫张乐行张守禹程长庚胡光墉年羹尧李鸿章张树声刘瑞芬孙家鼐丁汝昌刘铭传汪莱近代杨文会周馥吴汝纶杨月楼孙多森程家柽吴樾范传甲施从云吴谷宋玉琳张汇滔倪映典韩伯棠詹天佑李经方段祺瑞周学熙倪嗣冲徐谦许世英叶春善柏文蔚杨小楼王揖唐张敬尧陈独秀冯玉祥孙多钰方振武朱蕴山刘文典梅光迪当代黄宾虹柏文蔚汪孟邹方振武王亚樵张治中陶行知胡适张恨水朱光潜陈延年王步文林散之李克农阿英田间蒋光慈乔年刘开渠戴安澜王稼祥赵朴初吴作人张曙黄镇侯学煜姚依林杨振宁邓稼先严凤英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先秦:老子(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曾出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图书馆馆长),后弃官归隐。
传说老子归隐时骑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请求老子著书,于是有《老子》五千多言留于后世。
《老子》即《道德经》,分“道”与“德”两部分,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无”,但这个“无”并非不存在,道是“虚”,因其有巨大的包涵性。
“德”就是得到道。
小国寡民是老子道在社会的再现。
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内涵。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1、(老)老子生卒年不详。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
生活于春秋后期,楚国相县曲仁里人(今涡阳人,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史(为管理藏书的史官)。
后辞官返里,修《道德经》,提出无为、公平、简政、反战的政治主张。
由于他学识渊博,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老子周游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留其著书,遂著《道德经》上下篇,其后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世称庄子,蒙城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主张“任天然,去人为”。
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
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
庄子还是杰出的散文家,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良)张良(?~前186)字子房,传为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东南)人。
原为韩国贵族。
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
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留侯。
4、(增)范增(公元前227-前204年),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
秦末农民战争时,成为项羽主要谋士,封历阳侯,尊为亚父。
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弱其权力,他愤而离去,死于途中。
5、(曹)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沛国谯(今亳州市)人。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
安徽历史1、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P9—11):在四五千年以前安徽就种植水稻了,在西周时期安徽已栽培小麦,战国事情安徽处于楚国的管辖。
2、明相管仲(P11-12):齐国颖上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外交采取“尊王攘夷”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
3、老子和庄子(P12-13):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著《道德经》,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伏”庄子,战国时期蒙城人,继承并发扬老子的观点,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思想悲观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著《庄子》,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散文典范。
4、名医华佗(P21):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民间医生,淡泊名利,立志“以医济民”发明“麻醉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000多年,创制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5、淝水之战(P25-26):383年,前秦苻坚攻打东晋,八公山草木皆兵,是古代一次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
成语“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皆源于此战。
6、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P26-28):魏吴为争夺江淮地区,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大兴屯田(军屯民屯),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孙吴政权强迁山越人共同开发皖南,以水稻为主,后来小麦得到推广,手工业:今池州贵池是当时全国最到的冶铸中心。
7、“文房四宝”(P34-35):笔墨纸砚。
宣纸产于泾县,有“千年寿纸”之誉,歙州“澄心堂”是宣纸中的珍品。
徽墨,产于歙州。
宋徽宗时改歙州称徽州,“徽墨”自此定名。
宣笔,产于宣城,王羲之曾写过“求笔贴”。
柳公权也去求笔。
歙砚产于唐代的歙州,材料取自江西婺源龙尾山,又名龙尾砚。
评价安徽历史人物的作文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安徽这片土地孕育出了众多璀璨的人物,他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咱就来聊聊其中几位,感受一下他们的魅力。
先说包拯,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故事那真是家喻户晓。
他那张黑脸,仿佛就是正义的象征。
小时候听评书,一说到包拯,脑海里就浮现出他那严肃又刚正不阿的模样。
包拯当官,那是一心为了老百姓。
不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只要犯了事,在他这儿都讨不到好。
记得有一回,包拯要办一个权贵的案子。
那权贵平日里嚣张跋扈,觉得没人敢动他。
可包拯不吃这一套,亲自去调查取证,一点细节都不放过。
那权贵派人来送礼、说情,包拯统统拒之门外,还把送礼的人狠狠训斥了一顿。
查案的过程那叫一个艰辛,权贵到处使绊子,想把证据销毁。
可包拯多精明啊,他早料到这一招,派人暗中保护证人,自己也日夜研究案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最终,在包拯的努力下,那权贵被绳之以法,老百姓拍手称快。
包拯审案的时候,那眼神,犀利得能把人看穿。
他坐在大堂上,不怒自威,下面的犯人心里直发毛。
他问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犯人想狡辩都找不到机会。
而且包拯断案公正,从不偏袒一方,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绝不徇私舞弊。
再说曹操,这位可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一提到曹操,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的才能那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出生在安徽亳州,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抱负。
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打下了一片江山。
曹操打仗可有一套了。
有一次,他和敌军对阵,兵力悬殊。
大家都觉得这仗没法打,可曹操不慌不忙。
他先是观察地形,发现敌军的营地旁边有一条小道。
于是,他派了一支奇兵,趁着夜色从小道绕到敌军后方。
正面战场上,曹操故意示弱,引得敌军追击。
就在敌军追得正起劲的时候,后方传来了喊杀声,原来是那支奇兵发起了攻击。
敌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曹操趁机反攻,打得敌军落花流水。
曹操用人也很有一手。
1、安徽的历史人物1、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
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欣然为亳州亲笔写下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
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
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姓,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
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
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
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
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
曹操益怒,欲杀华佗。
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
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
”狱吏畏罪,不敢受书。
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
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
”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2、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
出身于官僚家庭。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
3、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排行第四。
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
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葬于明孝陵。
4、程长庚(1811~1880),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清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他为人正直,戏德高尚,技艺精湛,备受同行的推崇,并能以身作则,班规严整。
5、陈独秀(1879~1942年),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一大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陶行知: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 周恩来万世师表。
—— 宋庆龄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6、杨振宁 (1922~) 合肥人。
民国33年(1944)获西南联大硕士,次年留美。
民国3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历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爱因斯坦”物理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多所国际著名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粒子理论、统计力学及场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后又开创规范场理论的研究。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今亳州市)人。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以骑都尉参与镇压,迁为济南相。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县(今河南许县东),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
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与其子曹丕、曹皆为先秦文学之后又一个辉煌期——建安文学时期。
曹操的遗著有《魏武帝集》。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世称庄子,蒙城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根据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主张“任天然,去人为”。
其哲学思想对玄学、佛学、理学影响极大。
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笔锋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赐号为“南华真人”。
其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真经》。
庄子还是杰出的散文家,名著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胡适 (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早在民国6年(1917)就积极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革,参与编辑《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后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反对马列主义。
民国27年出任驻美国大使。
民国31年任行政院最高顾问。
民国3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后侨居美国。
一生曾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著作等身。
朱元璋 (1328~1398) 濠州钟离(今凤阳)人。
明朝开国皇帝。
又名兴宗,字国瑞。
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出身贫苦,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
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
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今南京),自称吴国公。
后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壮大军力。
至正二十八年建都应天(今南京),定国号为明。
年号洪武。
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
他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均平赋役;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并减轻对工匠的奴役;抑制豪强贪吏,制订《大明律》,废中书省及左右丞相,加强皇权。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合肥人。
道光进士。
咸丰八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
咸丰十一年奉命编练淮军,率淮军赴上海,在英、美、法支持下镇压太平军,升任江苏巡抚。
同治四年,署两江总督,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对捻军作战。
同治九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
成为洋务派领袖。
先后开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创立北洋水师学堂,建立北洋海军,对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先后代表清廷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卒谥文忠。
有《李文忠公全集》。
包拯 (999~1062) 字希仁,天圣进士,北宋庐州合肥人。
历任广东端州知郡事,西北转运使、江宁庐州知府,开封府尹,监察御史,大理寺评事,天章阁侍制,龙图阁学士,大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死后谥为孝肃,人称包公。
他任开封府尹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开一代清官之风范。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10卷。
事迹长期流传民间,多作为小说、戏剧题材。
元杂剧有《陈州粜米》等剧目。
今合肥有包公祠、包公墓园。
周瑜 (175~210) 字公瑾,三国时庐江舒县(今舒城)人。
东吴名将。
出身士族。
少年时与孙策结为至交,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屡建战功,先后被授予中护军、江夏太守等职。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助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
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率军屯据江陵,后病死。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陈独秀(1879~1942),安庆人。
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安庆组织爱国会,次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
民国4年(1915)主编《新青年》杂志,次年任北大教授。
民国7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民国9年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民国10年7月在中共一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并连任两任。
7、李白与安徽据有关史料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先后5次来到安徽,并在这里创作了200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五游安徽驾鹤西去李白第五次来到安徽,是在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此时他已61岁了。
在流放遇赦后,李白掉头东归,回到了皖南,投靠了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并定居在当涂县的采石叽。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诗——《临终歌》。
这首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两句,概括了李白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和得来的遗憾。
李白死后,原葬于当涂县的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1月,他生前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将李白墓迁往青山,与李白生前所崇拜的南齐诗人谢朓故宅为邻,实现了他“悦谢家青山”的遗愿。
8、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戴震(1724-1777)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进士出身,曾任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身高190cm;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冯玉祥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
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
戴安澜: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
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黄埔系骨干将领。
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
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