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准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7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主要讲授工厂变配电所及供配电设备功能和使用,工厂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方案,工厂电力网络构成和特点,供电线路的导线和电缆使用及选择,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工厂电气照明,工厂供配电故障诊断及检修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及实际运行技术。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本课程与中职、本科、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需的供配电通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紧跟供配电技术发展的最新进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型号、新应用领域的有关内容。
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目标:1.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自我防范意识,能够自觉按规章操作;2.养成文明施工意识,能够自觉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3.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要求;4.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良好的查阅、整理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1.掌握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电气设备,如电力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低压开关电器,高低压熔断器和避雷器等的工作原理、性能、选择和校验。
2.掌握高低压线路的结构、敷设和截面的选择计算3.掌握负荷计算、供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电压质量、电气设备和导线的选择与校验,供电系统的保护等内容。
4.了解二次回路、自动装置、变电所的练合自动化,以及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等知识。
(四)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电源中性点的几种运行方式,能够根据电压等级和接地电流的大小,确定出接地方式的能力(如接地电流多大时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66KV 及以上和 220/380V 电压等级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起动控制【教案】【复习旧课】低压电器元件简介①配电电器——开关、熔断器②控制电器——接触器、继电器③主令电器——各类主令元器件【导入新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启动控制通过上次课程的讲解,我们从直观上对各分立元器件的外形、结构及动作原理做了简单了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想使被控对象能够满足预先设定的动作要求,光知道各分立元器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能够将这些组成部件联系起来,构成闭合回路,才能达到控制要求。
而如何构建电气控制线路正是本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的典型控制电路教学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相关保护【内容讲授】第二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起动控制一、点动控制1、线路设计思想点动,顾名思义,点一下,动一下,不点则不动。
即要求按下起动按钮后,电动机起动运转,松开按钮时,电动机就停止转动,点动控制也叫短车控制或点车控制。
2、典型电路设计主电路控制电路图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图3、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的动作流程:◆电机起动:◆电机停车:二、长动控制1、线路设计思想长动,又称连动。
即控制对象能够持续运转,即使松开起动按钮后,吸引线圈通过其辅助触点仍保持继续通电,维持吸合状态。
这个辅助触点常称为自锁触点。
2、典型电路设计主电路控制电路图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长动控制电路图3、点动控制与长动控制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自锁触点的设置。
点动控制电路没有自锁触点,同时点动按钮兼起停止按钮的作用;而长动控制电路,必须设有自锁触点,并另设停止按钮。
三、点动+长动复合控制1、线路设计思想在工程应用中,单一的点动控制电路或长动控制电路使用场合十分受限,实际的控制电路往往要求既能实现点动控制,又能实现连续运行的复合电路。
有鉴于此,在控制电路设计时,要想实现点动+长动复合控制,必须根据点动控制与长动控制线路的区别,着重强调对自锁触点的处理。
GONGCHANG DIANQI KONGZHI JISHU JIAOAN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项目任务单制作部门:编制人:编制日期:教学过程规划主要知识点、技能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项目任务单制作部门:编制人:编制日期:教学过程规划一、刀开关1.作用:主要用来手动接通与断开交、直流电路电器设备的工作电源。
2.分类:按刀的极数可分单极、双极和三极刀开关;按灭弧装置可分为不带灭弧罩的刀开关和带灭弧罩的刀开关;按操作方式可分远距离连杆式刀开关和直接手动式刀开关。
3.基本结构:如图1-2、1-3所示。
由操作手柄、动触头、静触头、进线座和出线座等组成。
4.选用:刀开关主要根据电源种类、电压等级、负荷容量、所需极数及使用场合等来选用。
5.图形及文字符号二、熔断器1.作用:熔断器应用于低压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中,主要起短路保护和严重过载保护作用。
2.分类:按其结构形式分瓷插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器、无填料密闭管式熔断器和有填料密闭管式熔断器。
3.基本结构:熔断器基本结构如图1-5、1-6所示。
4.图形及文字符号:5.选用6.熔断器的使用(1)安装熔断器除保证足够的电气距离外,还应保证足够的间距,以保证拆卸、更换熔体方便。
(2)安装前应检查熔断器的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分断能力等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安装熔体必须保证接触良好,不能有机械损伤。
(4)安装引线要有足够的截面积,而且必须拧紧接线螺钉,避免接触不良。
(5)在运行中应经常注意熔断器的指示器,以便及时发现一相熔断体熔断的情况,防止缺相运行。
如果检查发现熔体已经腐蚀、损伤或熔断,应更换同一型号规格的熔断器,不允许用其他型号的熔断器代用(除非已通过验证)。
(6)熔断器插入与拔出要用规定的把手,不要直接用手拔熔体(熔断后外壳温度很高,以免烫伤),也不可用不合适的工具插入与拔出。
更换时,必须在不带电的情况下进行。
(7)使用时应经常清除熔断器上及导电插座上的灰尘和污垢。
《机床电气控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2009-10-14 18:06 | 编稿:4《机床电气控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机床电气控制》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控制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电气控制线板安装的工艺要求。
由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电子电气制图》、《电工知识技能》、《电机拖动与控制实践》、《电子电气仪器仪表》。
后续课:《PLC原理及应用》、《工矿电气产品及实践》、《毕业设计》。
二、学习目标: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机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自动化电气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目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作为机电系的重点建设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立足于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方式,重点突出技能培养,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具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示范作用。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05 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3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学时:72 后续课:《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综合实训》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3年9月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
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三、课程设计(1)能力目标1.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2.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能力;3.具有典型控制设备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授课过程中注重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具体目标: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调试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线路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6、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7、电气控制线路识读与设计8、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2)知识目标1.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器;2.掌握识读和设计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基本模块)(1)设计的整体思路: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工厂供电》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对工厂供电能力要求为课程核心,以学生成为工厂电业工作人员为目标,以变电站站检修中级工考工为内容,基于工厂供、配电设备和系统设计来设计课程结构,融入工厂供电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进入课程内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有关基础知识的了解。
(2)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供电系统方案的确定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电力变压器和供电系统的相关开关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能力(5)培养学生对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与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供电系统的保护等方面的计算能力、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电系统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7)培养学生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智能式电能表和环网供电单元等的了解(8)培养学生对决定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电压及其偏差、波动和抑制的了解。
(9)培养学生对电气照明的了解。
(10)培养学生对防雷与接地的基本原理的了解。
2、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电力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线与电气设备选择计算(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4)培养学生掌握常用零部件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查阅理解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规划、安装、改造及服务能力,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6)培养学生具备设备及装置说明书手册等的阅读(翻译)能力3、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效率观念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培养学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7)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8)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本课程用于培养学生成为较高素养的供配电人员,让他们能够掌握设备选型、设计、设备安装与测试,二次设备的接线等,能分析变配电所的主接线图,熟练操作高低压开关设备,可设计中小型工厂车间变电所,并具有较强的电气安全、团队合作等意识(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0722027 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学分:6 先修课:《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基础》
学时:108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电气综合实训》
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5年3月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
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三、课程设计
(1)能力目标
1.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
2.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典型控制设备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授课过程中注重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调试
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线路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
6、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7、电气控制线路识读与设计
8、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知识目标
1.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器;
2.掌握识读和设计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基本模块)
(1)设计的整体思路: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2)模块设计表: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根据模块内容,可将多个单元的训练要求综合考虑,设计内含多个训练任务的、具有平行、递进关系或包含关系的一级训练项目
4、进度表设计
四、教材、资料
教材:《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邱俊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6月第二版参考资料:1、《电气控制技术》,史军刚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版社,2006年7月
2、《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黄永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教学评价与考核
基本知识闭卷考试,占60%。
平时作业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10%。
2、教学设施要求: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实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