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中的判断(一)(优选)
- 格式:ppt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章判断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表达判断的语句叫命题。
不同的语言能够互译,就是因为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判断。
“我爱你”和“I LOVE YOU”,语言形式不同,含义相同。
二、性质判断即断定主项S是否具有P属性的判断。
是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是量项:全称量项——所有的(全部)特称量项——有的(至少一个)如“有同学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联项:肯定联项——是否定联项——不是在日常表达中,全称量项和肯定联项可以省略,但是,特称量项和否定联项不能省略。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命题既没有量项,又没有联项时,就可以肯定,它是全称肯定命题。
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性质判断的类型SAP:全称肯定判断,即“所有S是P”,北京S是首都B(单称)商品S是劳动产品B(全称)通常我们把所有主谓项之间具备“属种关系”的判断都归入“A”判断。
如,单称判断“这个S是P”也写成SAP。
这样,性质判断就划为AEIO四种。
A:SAP表示“全称肯定”或者“单称肯定”(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E:SEP表示“全称否定”或者“单称否定”(所有人都不能违反交通规则)I:SIP表示“特称肯定”(有的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至少一个)O:SOP表示“特称否定”(有的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四、性质判断的周延性问题“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主谓项的被断定情况。
A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例如:所有商品(全部)都是劳动产品(部分),但是不能说“所有劳动产品是商品”。
例:所有的植物都不是动物。
可以说I例:有的上海人是大学生O例:有的人不是大学生。
由此可以总结一个口诀:全称判断主项周延,特称判断主项不周延,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否定判断谓项周延。
在以后的推理中,我们会大量地用到“周延”这个概念。
例如:换位推理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从“有的人不是运动员”SOP——“有的运动员不是人”(错误)从“有的上海人是学生”SIP——“有的学生是上海人”(正确)五、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一个真另一必假,一个假,另一个必真)1)SAP——SOP2)SEP——SIP矛盾关系主要用于反驳。
逻辑判断知识点逻辑判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做出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逻辑判断知识点,帮助读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它关注的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是陈述句,可以是真或假。
在命题逻辑中,有一些重要的逻辑运算符,如非(¬)、合取(∧)、析取(∨)、蕴含(→)和等价(↔)。
1.非运算(¬):用来表示一个命题的否定。
例如,命题P的否定可以表示为¬P。
2.合取运算(∧):用来表示两个命题的同时成立。
例如,命题P和命题Q的合取可以表示为P∧Q。
3.析取运算(∨):用来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一个成立。
例如,命题P和命题Q的析取可以表示为P∨Q。
4.蕴含运算(→):用来表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如果P成立,则Q也成立,可以表示为P→Q。
5.等价运算(↔):用来表示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例如,命题P和命题Q等价可以表示为P↔Q。
二、推理方法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从已知信息中得出结论。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推理方法。
1.演绎推理:也称为直接推理,通过已知条件和逻辑规则,得出结论的过程。
例如,如果已知“A是B”和“B是C”,则可以推断出“A是C”。
2.归纳推理:通过观察已有事实或样本,推测出可能的普遍规律或结论。
例如,如果观察到一只猫是黑色的,另一只猫也是黑色的,那么可以归纳出“所有猫都是黑色的”。
3.类比推理:通过将已有的情况与新情况进行比较,得出新情况的结论。
例如,如果已知“鸟会飞”,则可以类比推断“蝙蝠也会飞”。
三、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了解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思考和表达中犯错。
1.偷换概念:将讨论中的概念替换成不相关的概念,从而导致结论错误。
2.诉诸情感:通过情感或感觉来证明一个论点,而不是基于事实和逻辑。
3.无中生有:在推理过程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使得结论不准确。
分享逻辑思维中的“判断”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人们对思维对象的性质或关系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判断一定要有所肯定或否定。
第二,判断具有真假值。
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判断是真的。
“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变的。
”这一判断是假的。
如果语句表达了对事物的肯定或者否定,并且可以检验其真假,那么它就是判断;否则,就不是判断。
例如:①谁在看电视?②难道一个人可以不遵守公共道德吗?③小王,不要吸烟!例①和例②虽然都是疑问句,但例①没有作出肯定或者否定,也没有真假,所以它不表示判断;例②实际上是以反问的形式表现出提问者对事物情况的明确断定(即肯定“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公共道德”),因而它是判断。
例③是个祈使句,它表达了对小王的一种要求,并未对事物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而且无法检验其真假,所以它不是判断。
二、几种主要判断类型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
本节着重讲性质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㈠性质判断性质判断是断定某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主项是所断定的对象。
谓项是说明所断定的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联项是说明主项和谓项之间关系的概念,只有肯定联项(是)与否定联项(不是)两种。
量项是表示主项数量的概念,分为全称量项(所有、一切),特称量项(有的、有些),单称量项(这个或那个)三种。
例如:有的打印机是喷墨打印机。
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是“打印机”,谓项是“喷墨打印机”,联项是肯定联项“是”,量项是特称量项“有的”。
性质判断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单称肯定判断:是反映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新加坡是个花园国家。
第二,单称否定判断:是反映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例如:纽约不是美国的首都。
第三,特称肯定判断:是反映某类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学第三章判断和推理第一节判断的概述一、判断的特征1.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
例如:(1)秘书工作要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2)张三不是杀人犯。
2.判断的逻辑特征:一是有所断定。
如果对对象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那不是判断。
二是有真假(把我们所讲的逻辑称为二位逻辑)。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情况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因此,存在着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例:(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2)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3,凡是判断都是命题,但不一定一切命题都是判断,只有当命题加上断定成分后才能成为判断。
如:把门打开。
这是一个祈使句。
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逻辑并不考虑思维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判断形式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各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至于判断本身的真假,是由实践来检验的。
二、判断与语句1.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
表达判断的语句在逻辑上也称作命题。
一个语句能否是判断,关键在于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
(1)一般来说,陈述句表达判断。
例如:“所有的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人民检察院不是审判机关”这些句子都表达判断。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物作出了判定。
例如:①美丽的杭州啊!②年轻人,不要吸烟!③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吗?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例如:①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②没有一个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③难道有可以不遵守法律的公民吗?以上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2)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判断。
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复杂判断的逻辑关系,是我们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的重要工具。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1. 命题命题是一个语句,它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命题的逻辑关系是我们进行推理和论证的基础。
常见的命题有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是不能再分解的命题,如“今天下雨了。
” 复合命题由几个简单命题用逻辑联结词(如并且、或者、如果...就、非...)连接而成。
2. 逻辑运算逻辑运算是指用逻辑联结词(如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和双条件等)对命题进行组合运算。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有非(否定)、合(合取)、或(析取)、如果...就(条件)、当且仅当(双条件)等。
3. 逻辑等值在命题逻辑中,逻辑等值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当两个命题的真值表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命题是逻辑等值的。
4.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指在命题逻辑中根据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结论的方法。
常见的推理规则有化简、合取演算、析取演算、假言蕴涵、双条件蕴涵等。
二、谬误谬误是指推理过程中产生的逻辑错误。
谬误有很多种类,常见的谬误有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
1. 形式谬误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逻辑结构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形式谬误是由于推理中的逻辑规则错误,而导致结论错误。
常见的形式谬误有偷换概念、非黑即白、因果混淆等。
2. 实质谬误实质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判断的前提错误而导致的错误结论。
实质谬误是由于推理前提的真实性错误,而导致结论错误。
常见的实质谬误有虚假假设、漏判、过度概括等。
三、推理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一些前提,得到一个新的结论的过程。
推理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的重要手段,也是逻辑判断的一个核心内容。
1.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指根据个别事实推断出普遍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常用于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领域。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指根据一般规律推断特殊情况,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
考研逻辑基础之判断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
以下,老师为大家详解逻辑中判断的基本知识。
一. 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对象无不具有一定的属性。
判断对对象有所断定,就是肯定或否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因而判断都有真假。
由此,作为判断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性质。
第一,必须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第二,必须有真和假的区分。
例:(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两个都是判断。
前者有所肯定,后者有所否定。
而且两者都有真假。
二. 判断与语句第一,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一般的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判断。
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通常不表达判断。
因为他们一般对事物情况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
如:“您老身体好吗?”。
第二,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判断来表达。
例如:“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因之果”,“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表达的就是同一判断。
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无歧义语句,一种是歧义语句。
歧义语句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例如:“他走了”。
可以理解为“离开了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他去世了”。
三.判断的真假判断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真假。
任何判断,或者真,或者假,但不能既真又假。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则真;否则,该判断就是假的。
如:“有些犬是牧羊犬”真,因为,他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判断“所有牧羊犬不是牧羊犬”为假,因为它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判断“某条犬重124磅”可能真,也可能假,它是一个具体判断,需要根据该条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真假。
四.判断的分类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判断进行分类。
像“必然”、“可能”这样的表示事物必然性或可能性的词称为模态词。
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模态词,判断可以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就是包含有模态词的判断。
如:“不可能所有的奶粉都是合格的”,“今天必然会下雨”等都是模态判断。
而“地球是圆的”、“2是偶数”等则不包含模态词,因此是非模态判断。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学点逻辑知识之二—判断相关知识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就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
“苹果是水果”“钢笔是笔”都是真判断,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上帝创造了一切”都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
有一些判断的真假,一时难以下结论。
如“外星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星人的飞行器”“光速是速度的极限”。
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
判断与语句,两者关系比较密切: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不同判断也可以用同一语句表达。
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有歧义的问题,还应注意句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就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逻辑错误;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
判断的分类有很多种,非常复杂,这里仅就其中的性质判断作简单介绍。
性质判断,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即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如: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
/有的秘书不是本地人。
性质判断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
如:所有的天体都在运动。
2.全称否定判断。
如:所有的鲸都不是鱼。
3.特称肯定判断。
如:有的动物有尾巴。
4.特称否定判断。
如:有的动物没有尾巴。
知道了判断的种类,使用判断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清判断的类型。
如:①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无时无刻”意为“没有任何时刻”,“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意为“我没有任何时刻在怀念我的父亲”,表示了一个否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