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85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2个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定义,并能够辨别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和溶液的体积浓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经常听到“溶液”的这个词,你们知道溶液是什么吗?溶液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用黑板和彩色粉笔绘制溶液的示意图,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介绍溶液的定义,并与实际例子结合进行解释,以增强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3. 计算溶质质量浓度(2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制备一个质量浓度为20%的盐溶液,应该如何计算所需的盐的质量?•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公式:溶质质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计算练习。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溶质质量浓度。
4.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溶质质量浓度的计算方法,以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2. 计算溶液体积浓度(2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制备一个体积浓度为30%的盐溶液,应该如何计算所需的溶质的体积?•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公式:溶质体积浓度 = 溶质体积 / 溶液体积,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计算练习。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溶液体积浓度。
3. 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溶液浓度与物质溶解速度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溶液的浓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计算浓度的方法及浓度的应用。
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涉及的主要概念有溶液、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浓度。
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以及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物体的影响。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液体的基本特性和溶解的基本概念,对溶液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认识了溶解的条件和化学反应速率与表面积、浓度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本课的知识点,并能通过计算练习来巩固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探究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课:某饮料店调制了两杯相同口感的柠檬水,但一杯柠檬水的酸味更浓烈。
请思考一下,这两杯柠檬水哪一杯的溶液浓度更高?2. 学习新知(1) 概念解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溶剂: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2) 浓度的定义与计算•溶液的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公式:浓度(C) = 溶质的质量(m) / 溶液的体积(V)。
(3) 浓度的应用•浓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大,浓度较高。
•稀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小,浓度较低。
3. 计算练习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课题3.溶液的浓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克、0.5克、2克无水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
使硫酸铜完全溶解,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可以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
2.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变形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100g 100⨯+=s s 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注意:①这里的溶质质量指的是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者结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
②代入公式计算的一定是质量,必要时用密度公式换算成质量③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④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例如:用做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溶质质量体积分数为75%,就是指100ml的医用酒精中含75ml 的乙醇。
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二、有关溶液的计算1.溶液的稀释(1)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2)稀释方法:加溶剂稀释或加稀溶液稀释(3)关系式:加水稀释:m浓×a%=(m 浓+m水)×b%稀加稀溶液稀释: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表示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的增浓(1)增加溶质(注意:温度不变,向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即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g,溶液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为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即:Ag×a%+Bg=(Ag+Bg)×b%(2)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根据溶液蒸发溶剂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相关知识链接】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俯视液面读数,则读数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则读数偏小.3.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固体药品时,应放在滤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等)中称量,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原则.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实验9-7】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实验内容]在常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无水CuSO4固体,用玻璃棒搅拌,使CuSO4全部溶解,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与分析]烧杯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1 淡蓝色20 0.1 20.12 蓝色20 0.5 20.53 深蓝色20 2 22[实验结论]CuSO4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可以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2)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使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一般与温度无关.③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内.溶液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之和(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④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增加增加减小不变减少减少增大增加不变增加增大减少不变减少减小成比例增减成比例增减 增加或减少 不变说明:①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样的.②溶液具有稳定性,一种溶液无论放置多久,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知识点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计算公式:%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变形公式:;%100.a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b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c 注意:①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各种量都是以质量表示的,不得以体积数据代替.在计算中如果需把体积换算成质量,可以通过密度来计算:溶液质量[m (溶液)]=溶液的体积(V)×溶液的密度(p );若要将溶液质量换算为溶液体积,则可代入以下公式中:)()]([)(p m V 溶液密度溶液溶液质量溶液体积=②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最大值,为溶液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溶解度溶解度③溶质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比如20℃时,20 gNaCl 固体投入到50 g 水中(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 g),50 g 水最多只能溶解18 gNaCl 固体,故溶质的质量为18 g,而非20 g.知识点3:溶液的稀释(1)稀释方法: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2)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关系式:①加水稀释:A a%=B b%或A a%=(A +m 水)b%,其中B =A +m 水(A 代表浓溶液的质量,a%是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B 代表稀释后溶液的质量,b%代表稀释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m 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②加入低浓度溶液:A a%+B b%=(A +B )c%(c%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4:溶液的增浓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根据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 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其公式为A a%+B=(A+B)b%.(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质没有析出)根据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掉B 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其公式为A a%=(A-B)b%.(3)与浓溶液混合根据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其公式为A a%+B b%=(A+B)c%.知识点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1)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而不能用溶液质量或体积.比如:现有足量的Zn粒与50 g 10%的稀盐酸反应,问能生成多少g的氢气?此题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不能将50 g稀盐酸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先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50 g×10%=5 g,将5 g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计算.(2)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计算中应注意:有些反应中不生成水时,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若反应后有水生成,则还需要加上生成的水的质量.②质量守恒法:溶液的质量=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知识点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目的:①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2)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钥匙、NaCl固体、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3)实验准备:实验前要认真按要求写好实验准备报告,核对各物质的实验用量是否准确,复习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实验步骤①用固体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如图所示.a.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所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50 g×6%=3 g,所需水的质量为(50-3)g=47 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 g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c.量取: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用50 mL的量筒量取47 mL水.d.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NaCl 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 固体完全溶解.e.装瓶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②用浓溶液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 溶液用已经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 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 3)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3%的NaCl 溶液.a.计算: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3%的NaCl 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NaCl 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NaCl 溶液25 g(体积为24 mL);水25 g(体积为25 mL).b.量取:用量筒分别量取质量分数为6%的NaCl 溶液24 mL 和水25 mL,倒入烧杯中.c.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和水混合均匀.d.装瓶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规律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误差分析 ①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与砝码放反(称量时使用游码),使药品质量偏小;b.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使水量取多了;c.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d.固体药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等;e.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向烧杯内转移时,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烧杯外面了; ②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天平使用不正确,如称量前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偏多;b.砝码已生锈;c.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 【易误易混警示】误区一:误认为从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正确解释: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不论从一瓶溶液中取出多少溶液,取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误区二:误认为恒温蒸发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正确解释: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液中溶剂减少,而溶质的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蒸发后溶剂减少的同时,溶质也在相应地减少,所得溶液仍然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0100⨯+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的溶解度g 误区三:误认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正确解释: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比如Ca(OH)2,其饱和溶液降温,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误区四:误将未溶解的溶质计入溶液和溶质的质量正确解释:在已知溶解度,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先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误区五:将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时,误认为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即为混合溶液的体积. 正确解释:正确的方法是利用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V m p 混合溶液的体积混合溶液的质量混合溶液的密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各参加10 mL 水,然后分别参加约0.5 g 、1 g 、2 g 无水硫酸铜,搅拌使其溶解,观察比拟三种溶液的颜色。
根据颜色判断浓稀。
结论:①对于有颜色的溶液来说,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区分溶液的浓与稀,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②一样质量的溶剂中,所溶的溶质越多,溶液越浓。
③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越大,溶液越浓。
对于没有颜色的溶液,无法根据颜色判断溶液的浓与稀。
而且有时候,仅知道溶液的浓与稀是不够的,还必须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说明:〔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
公式中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可通过变形公式,求出第三个量。
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状元笔记在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注意:〔1〕溶质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局部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2〕溶液质量是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全部溶解的溶质质量〔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的和。
〔3〕假设告诉溶液体积时,要换算成质量,换算公式为:m=ρ×V,即质量=密度×体积。
〔4〕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四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B.100 g食盐溶液溶解有10 g食盐C.将10 g食盐溶解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解析:“10%〞的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食盐,10 g 食盐溶解于90 g水中得到的溶液为100 g。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课题3溶液的浓度【相关知识链接】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若俯视液面读数,则读数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则读数偏小.3.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固体药品时,应放在滤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等)中称量,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原则.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实验9-7】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浓度的关系[实验内容]在常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g、0.5g、2g无水CuSO4固体,用玻璃棒搅拌使CuSO4全部溶解,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论]CuSO4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可以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2)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使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一般与温度无关.③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内•溶液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剂质量与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之和(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④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X 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X 100%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 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体积(V )=溶液质量[m (溶液)]溶液密度(p )① 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样的.② 溶液具有稳定性,一种溶液无论放置多久,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知识点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 计算公式:(2) 变形公式:①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各种量都是以质量表示的,不得以体积数据代替•在计算中如果需把体积换算成质量,可以通过密度来计算:溶液质量m 溶液)]=溶液的体积(v )x 溶液的密度⑦)若要将溶液质量换算为溶液体积,则可代入以下公式中:②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最大值,为溶液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無溶溶解度0g x100%.③ 溶质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上匕如20r 时,20gNaCl固体投入到50g 水中(20°C 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50g 水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 固体,故溶质的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18g,而非20g.知识点3:溶液的稀释(1)稀释方法: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2)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3)关系式:①加水稀释:A•a%=B•b%或A•a%=(A+m水)•b%,其中B=A+m水(A代表浓溶液的质量,a%是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B代表稀释后溶液的质量,b%代表稀释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m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②加入低浓度溶液:A•a%+B•b%=(A+B)•c%(c%代表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4:溶液的增浓(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根据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 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其公式为A•a%+B=(A+B)•b%.(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质没有析出)根据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掉B 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其公式为A•a%=(A-B)•b%.(3)与浓溶液混合根据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的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其公式为A•a%+B•b%=(A+B)•c%.知识点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十算★★★★(1)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而不能用溶液质量或体积.比如:现有足量的Zn粒与50g10%的稀盐酸反应,问能生成多少g的氢气?此题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不能将50g稀盐酸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先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HC1)的质量:50g X10%=5g,将5g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计算.(2)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计算中应注意:有些反应中不生成水时,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若反应后有水生成,则还需要加上生成的水的质量.金榜题名3前程似锦②质量守恒法:溶液的质量=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知识点5:配制一定溶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目的:①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⑵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钥匙、NaCl固体、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⑶实验准备:实验前要认真按要求写好实验准备报告核对各物质的实验用量是否准确,复习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用固体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如图所示.a.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所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50g x6%=3g,所需水的质量为(50-3)g=47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g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c.量取: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d.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e.装瓶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②用浓溶液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用已经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a.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NaCl溶液25g(体积为24mL);水25g(体积为25mL).b.量取:用量筒分别量取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24mL和水25mL,倒入烧杯中.c.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和水混合均匀.d.装瓶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规律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误差分析①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100g+该温度下的溶解度x100%a.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与袪码放反(称量时使用游码),使药品质量偏小;b.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使水量取多了;c.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d.固体药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等;e.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向烧杯内转移时,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烧杯外面了;②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天平使用不正确,如称量前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偏多;b.袪码已生锈;c.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易误易混警示】误区一:误认为从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正确解释: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不论从一瓶溶液中取出多少溶液,取出的溶液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误区二:误认为恒温蒸发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正确解释: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液中溶剂减少,而溶质的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蒸发后溶剂减少的同时,溶质也在相应地减少,所得溶液仍然为该温误区三:误认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正确解释: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比如Ca(OH)2,其饱和溶液降温,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误区四:误将未溶解的溶质计入溶液和溶质的质量正确解释:在已知溶解度,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应先根据溶解度计算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误区五:将不同密度(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时,误认为两溶液的体积之和即为混合溶液的体积.正确解释:正确的方法是利用混合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混合溶液的密度(p)混合溶液的质量(m)混合溶液的体积(V)。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掌握计算溶液的浓度的方法;•能够应用浓度计算相关问题。
2. 教学重点•溶液的浓度概念的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难点•复杂情况下的溶液浓度计算;•计算中的单位换算。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溶液的浓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例如:什么是溶液的浓度?浓溶液与稀溶液有何区别?4.2 提出问题(10分钟)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将10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求溶液的浓度。
4.3 计算方法(15分钟)•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根据问题中的数据,计算出溶质的质量为10克,溶液的体积为100毫升;•将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的比值带入浓度的计算公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10克/100毫升。
4.4 单位换算(10分钟)•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1克 = 1000毫克;•将溶质质量换算成毫克:10克 = 10 * 1000毫克 = 10000毫克;•将体积单位换算成升:100毫升 = 100 / 1000升 = 0.1升;•根据换算后的数据,重新计算溶液的浓度:浓度 = 10000毫克 / 0.1升 = 100000毫克/升。
4.5 实际应用(10分钟)提出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如果需要制备0.05克/毫升的盐酸溶液,需要多少克的盐酸溶解在100毫升水中?通过引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需求,使用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所需溶质质量。
4.6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更复杂的溶液浓度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于溶液浓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下列溶液的浓度:–将5克NaOH溶解在200毫升水中;–将20克蔗糖溶解在400毫升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