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14-1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给水系统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水源方式属于地表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属于自流给水系统。
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不是。
大城市通常不设调节构筑物;地下水水质好可以省略水处理构筑物;水源处于适当高程,可以省去一级泵站或二级泵站或同时省去;城市附近山上有泉水时,可建泉室供水系统不设泵站。
4.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
分质给水:水源经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给水:根据水压要求不同而供水。
用得最多的是统一给水系统。
5.水源对给水系统布置有哪些影响?①当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在城市上游或给水区内开凿管井或大口井。
②水源处于适当高程,能重力输水,可省去泵站;有泉水的,可建泉室。
③地表水为水源时,上游取水,加以处理。
④水源丰富,随用水量增长而发展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⑤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时,采用跨流域、远距离取水方式。
6.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①循环给水系统,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冷却水用量大的企业中。
②复用给水系统,适用于在车间排出的水可不经过处理或略加处理就可供其它车间使用的情况。
7.工业用水量平衡图如何测定和绘制?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查明水源水质和取水量,各用水部门的工艺过程和设备,现有计量仪表的状况,测定每台设备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水温等,按厂区给水排水管网图核对,对于老的工业企业还应测定管道和阀门的漏水量。
了解工厂用水现状,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健全工业用水计量仪表,减少排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对厂区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都很有用处。
第四章设计用水量1.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①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第14章给水处理概论一、单项选择1、原水的含沙量或色度、有机物、致突变前体物等含量较高、臭味明显时,可在常规处理( C )增设预处理。
a、后b、中间c、前d、前或后2、当原水含沙量高时,宜采用( A )措施。
a、预沉b、降低流速c、投药d、增设格栅3、( D )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水的常用工艺。
a、沉淀b、过滤c、除臭、除味d、澄清和消毒4、4、澄清工艺通常不包括( A )。
a、加热b、混凝c、沉淀d、过滤5、( B )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a、消毒b、澄清c、沉淀d、过滤6、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 C )进行重力分离。
a、消毒池b、澄清池c、沉淀池d、过滤池7、( D )是利用粒状滤料截流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混浊度。
a、消毒b、澄清c、沉淀d、过滤8、完善而有效的( D ),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具有一定效果。
a、混凝b、沉淀c、过滤d、以上均正确9、( A )是为消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
a、消毒b、澄清c、沉淀d、过滤10、( C )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
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
a、沉淀b、过滤c、除臭、除味d、澄清和消毒11、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 B )a、性质b、来源c、浓度d、方向12、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 C )去除。
a、曝气法b、微滤机或气浮法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d、除盐措施13、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 A )去除。
a、曝气法b、微滤机或气浮法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d、除盐措施14、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 B )去除,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
a、曝气法b、微滤机或气浮法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d、除盐措施15、因溶解盐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 D )。
给水工程14-1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14----1. 某水样采用CMB反应器进行氯消毒实验,假定投氯量一定,经实验知:细菌被灭活速率为一级反应,且k,0.85min-1,求细菌灭活99.5%时所需时间为多少, 解:设原有细菌密度为C0,t时后尚存活的细菌密度为Ci,被杀死的细菌密度则为C0-Ci,根据题意,在t时刻,C0-Ci/C0=99.5%,Ci = 0.005C0,细菌被灭速率等于活细菌减少速率,于是,r(Ci),-k *Ci,-0.85 Ci,代入公式得,t,-ln(0.005C0/ C0)/0.85=-5.3/(-0.85)=6min14----2. 设物料分别通过CSTR型和PF型反应器进行反应后,进水和出水中物料浓度之比均为C0/Ci=10,且属一级反应,k,2h-1,求水流在CSTR型和PF型反应器内各需多少停留时间,解:采用CSTR型反应器,C0/Ci=10,k,2h-1,t,(C0/Ci-1)/2=4.5h=270min 采用PF型反应器,C0/Ci=10,k,2h-1,t,ln(C0/Ci)/2=1.15h=69min14----3. 在上题中若采用4个CSTR反应器串联,求所需要消毒时间为多少, 解:Cn /C0= 0.1, n=4, 0.1=[1/ (1+2×t )]4 t,0.39min; T,4t =1.36h 14-----4液体中物料i浓度为200mg/l,经过两个串联的CSTR型反应器,i浓度为20mg/l液体流量为5000m3/h,且属一级反应,k,0.8h-1,求每个反应器的体积和总反应时间。
解;经过两个反应器后,Cn /C0= 0.1,n=2 ,0.1=[1/(1+0.8×t )]2 , t,2.65h,T=2t=5.3h 每个反应器的体积v=qt=13250m3 15---1.河水总碱度0.1mmol/L(按CaO计),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加量为25mg/L。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加,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21、工业企业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企业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加,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21、工业企业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企业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水质工程学�上�例题、思考题、习题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类。
悬浮物�尺寸较大�1?m-1m m��可下沉或上浮�大颗粒的泥砂、矿碴下沉�大而轻的有机物上浮�。
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这类杂质由于尺寸较大�在水中不稳定�常常悬浮于水流中。
当水静臵时�相对密度小的会上浮与水面�相对密度大的会下沉�因此容易去除。
胶体�尺寸很小�10n m-100n m�,具有稳定性�长时静臵不沉。
主要是粘土、细菌和病毒、腐殖质和蛋白质等。
胶体通常带负电荷�少量的带正电荷的金属氧化物胶体。
一般可通过加入混凝剂进去去除。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 a2+、M g2+、C l-等离子�H C O3-、S O42-等酸根�O2、C O2、H2S、S O2、N H3等溶解气体分子。
溶解物与水成均相�透明。
但可能产生色、臭、味。
是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需要特殊处理。
有毒有害的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
2.各种典型水质特点。
�数值可不记�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浊度高于地下水。
江河水年内浊度变化大。
含盐量较低�一般在70�900m g/L之间。
硬度较低�通常在50�400m g/L(以C a C O3计�之间。
江河水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色、臭、味变化较大�水温不稳定。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补给�水质类似河水�但其流动性较小�浊度较低�湖水含藻类较多�易产生色、臭、味。
湖水容易受污染。
含盐量和硬度比河水高。
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海水�海水含盐量高�在7.5�43.0g/L之间�以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3.7%�硫化物次之�再次为碳酸盐�其它盐类含量极少。
海水须淡化后才可饮用。
地下水�悬浮物、胶体杂质在土壤渗流中已大部分被去除�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温度与水质都比较稳定�一般宜作生活饮用水和冷却水。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高层建筑供水系统常用的水源有哪些?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采用的主要管材有哪些?3.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室内给水分为哪几类?4.高层建筑下水系统中常用的排水材料有哪些?5.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哪些?6.请简述高层建筑压力容器的作用。
7.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常见的管道连接方式有哪些?8.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水泵种类有哪些?9.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管道应该如何安装?10.高层建筑中的排水系统应该如何保养和维修?答案1.高层建筑供水系统常用的水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等。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采用的主要管材有钢管、铜管、PPR管等。
3.高层建筑中,室内给水分为直饮水、普通自来水和一般工业用水三类。
4.高层建筑下水系统中常用的排水材料有铸铁管、钢管和PE管等。
5.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的分类方法有按用途分类、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式分类等。
6.高层建筑压力容器的作用是通过压力补充和稳定建筑的室内水压力,确保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7.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常见的管道连接方式有焊接连接、法兰连接和橡胶密封连接等。
8.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水泵种类有离心泵、背衬橡胶泥浆泵和柱塞泵等。
9.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管道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如水管的铺设应该符合规范要求,水管与电缆管的穿墙应该分开等。
10.高层建筑中的排水系统应该定期清理污水管道和检查排水系统的密封情况,维修和更换损坏或老化的排水管道和设备等。
结语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安装和维修的各个细节。
希望本文的练习题和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读者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守规范要求,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 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加,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21 、工业企业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企业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第1章习题1. 给水系统常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组成。
2. 给水系统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
3.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有(ABC )。
A.城市规划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用户的影响4. 给水系统通常可根据水源种类,供水方式,使用目的和服务对象分类。
5. 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高位水库可省去一级泵站,大城市通常不用水塔6. 在地下水源的给水系统中,请填写以下各阿拉伯数字的名称。
1—管井群,2—集水池,3—泵站,4—水塔,5—管网。
7. 给水系统的组成及各工程设施的作用是什么?取水构筑物(从选定的水源取水)、水处理构筑物(对来水进行处理,以期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泵站(将所需水量提升到要求高度)、输水管和管网(输水管渠将原水送到水厂,管网将吃力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调节构筑物(用于储存和调节水量)。
9. 给水系统需由(C )组成,这些组成部分是构成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缺一不可,但可强化或简化。
A.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泵站B.水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和管井C.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输配水系统D.输配水系统、取水系统和消毒设施10. 输配水系统通常由(B )组成。
该子系统在给水系统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最大,且布局分散。
A.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B.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C.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配水管网D.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输水管和配水管网11. 取水系统一般由(D )等组成。
A.取水构筑物、水泵及泵房B.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C.给水水源、取水泵房D.取水头部、水泵及泵房12. 给水系统根据( B )可分为重力、压力和混合给水系统。
A.建筑规模B.供水方式C.供水地形D.水源种类13. 给水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可分为(CD )等。
排水管网第一章排水系统理论一、名词解释排水体制:污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的排除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二、简答题1.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特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1)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晴天和初降雨时所有污水都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降雨的增加,雨水径流增加,当混合污水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的污染源,使水体遭受污染。
2)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21、工业企业的废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企业的废水不影响城市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满足次条件可以排入城市下水道。
22、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应考虑这些问题: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同用的方案。
给水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给水工程课后习题答案一、水质检测与处理题目1:什么是水质检测?为什么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答案:水质检测是通过对水中的各种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过程。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水质检测,可以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判断水是否适合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用途。
题目2:列举常见的水质检测指标有哪些?答案:常见的水质检测指标包括pH值、浊度、溶解氧、氨氮、总大肠菌群、重金属含量等。
pH值反映了水的酸碱性,浊度反映了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溶解氧表示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氨氮是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总大肠菌群是评估水中细菌污染的指标,重金属含量反映了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题目3:水质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答案: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包括pH值的测定、浊度的测定等;化学检测主要包括溶解氧的测定、氨氮的测定等;生物检测主要包括总大肠菌群的测定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仪器和试剂进行。
二、给水系统设计与运行题目1:什么是给水系统设计?答案:给水系统设计是指根据特定的供水需求和水源条件,确定供水系统的结构、布局、管道直径、泵站位置等参数,以满足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需求的过程。
题目2:给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给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供水需求、水源条件、管道材料、管道布局、泵站设置、水质要求、供水安全等。
供水需求是根据用户数量和用水量来确定的,水源条件包括水源的位置、水源的水质、水源的供水能力等,管道材料要选择耐腐蚀、耐压力的材料,管道布局要合理,泵站设置要满足供水系统的运行需求,水质要求要符合相关标准,供水安全要保证供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题目3:给水系统的运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案:给水系统的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供水压力的稳定性、供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供水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供水质量的监测等。
十四章 给水处理概论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答:杂质无外乎两种来源:一是自然过程,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亡残骸等;二是人为因素,即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三类:悬浮物: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
粒径大于0。
1mm 的泥砂去除较易,通常在水中很快下沉。
粒径较小的悬浮物,须投加混凝剂方可去除。
胶体杂质: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水中所存在的胶体通常有粘土、某些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
有机高分子物质通常也属于胶体一类。
天然水中的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有时也含有少量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须加混凝剂方可去除.溶解杂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它们与水所构成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
有的无机溶解物可使水产生色、臭、味。
2、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答:在《标准》中所列的水质项目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类属于感官性状方面的要求。
浊度、色度、臭和味以及肉眼可见物等。
第二类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希望过量的化学物质。
第三类是对人体健康无益但一般情况下毒性也很低的物质。
第四类有毒物质。
第五类细菌学指标,目前仅列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和余氯三项.3、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答:反应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在反应器中所进行的过程,既有化学反应过程,又有物理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在水处理方面引入反应器理论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物理过程等。
例如,水的氯化消毒池,除铁、除锰滤池、生物滤池、絮凝池、沉淀池等等,甚至一段河流自净过程都可应用反应器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4、试举出3种质量传递机理的实例.答:质量传递输可分为:主流传递;分子扩散传递;紊流扩散传递.1)主流传递:物质随水流主体而移动,它与液体中物质浓度分布无关,而与流速有关.实例:在平流池中,物质将随水流作水平迁移。
第17章过滤一、单项选择41、滤池按滤池冲洗的配水系统可分为( )。
a、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滤料以及混合滤料滤池b、单水冲洗滤池和气水反冲洗滤池c、低水头冲洗(小阻力)、中水头冲洗(中阻力)和高水头冲洗(大阻力)滤池d、下向流、上向流、双向流和辐向流(水平流)滤池答案:c42、滤池按水流方向可分为( )。
a、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多层谑料以及混合滤料滤池b、单水冲洗滤池和气水反冲洗滤池c、低水头冲洗(小阻力),中水头冲洗(中阻力)和高水头冲洗(大阻力)滤池d、下向流、上向流、双向流和辐向流(水平流)滤池答案:d43、滤池按滤池在运行周期内的滤速变化可分为( )。
a、恒速过滤和变速(减速)过滤b、进水调节、出水调节、流量控制c、普通(四阀)滤池、双阀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d、重力式滤池和压力式滤池答案:a44、滤池按过滤时水量、水位调节方式可分为( )。
a、过滤和变速(减速)过滤b、调节、出水调节、流量控制c、(四阀)滤池、双阀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d、式滤池和压力式滤池答案:b45、滤池的布置可分为( )。
a、过滤和变速(减速)过滤b、调节、出水调节、流量控制c、(四阀)滤池,双阀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d、式滤池和压力式滤池答案:c46、滤池承压情况可分为( )a、恒速过滤和变速(减速)过滤b、进水调节、出水调节、流量控制c、普通(四阀)滤池、双阀摅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d、重力式滤池和压力式滤池答案:d47、普通快滤池的特点是( )。
①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妥可靠;②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③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④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⑤阀门多,价格贵,阀门易损坏;⑥必须设有全套冲洗设备。
a、①②④b、②③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d48、双阀滤池的适用条件是( )。
a、可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b、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100㎡c、有条件时尽量采用表面冲洗或空气助洗设备d、以上均正确答案:d49、均粒滤料滤池(V型滤泡)的特点不包括( )。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给水系统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水源方式属于地表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属于自流给水系统。
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不是。
大城市通常不设调节构筑物;地下水水质好可以省略水处理构筑物;水源处于适当高程,可以省去一级泵站或二级泵站或同时省去;城市附近山上有泉水时,可建泉室供水系统不设泵站。
4.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
分质给水:水源经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给水:根据水压要求不同而供水。
用得最多的是统一给水系统。
5.水源对给水系统布置有哪些影响?①当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在城市上游或给水区内开凿管井或大口井。
②水源处于适当高程,能重力输水,可省去泵站;有泉水的,可建泉室。
③地表水为水源时,上游取水,加以处理。
④水源丰富,随用水量增长而发展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⑤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时,采用跨流域、远距离取水方式。
6.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①循环给水系统,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冷却水用量大的企业中。
②复用给水系统,适用于在车间排出的水可不经过处理或略加处理就可供其它车间使用的情况。
7.工业用水量平衡图如何测定和绘制?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查明水源水质和取水量,各用水部门的工艺过程和设备,现有计量仪表的状况,测定每台设备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水温等,按厂区给水排水管网图核对,对于老的工业企业还应测定管道和阀门的漏水量。
了解工厂用水现状,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健全工业用水计量仪表,减少排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对厂区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都很有用处。
第四章设计用水量1.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①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第十四章给水处理概论14.1 水源水质14.1.1 原水中的杂质1、水源水中的杂质来源不外乎两种来源:一是自然过程;二是认为因素。
2、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类。
3、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上浮或下沉。
上浮或下沉主要与杂质自身密度有关。
4、水中所存在的胶体主要粘土、某些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
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会引入各式各样胶体或有机高分子物质。
5、悬浮物和胶体是使水体产生浑浊现状的根源。
6、溶解杂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溶解物是指水中所含的无机低分子和离子。
它们与水所构成的均匀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
有的无机溶解物可使水产生色、臭、味。
7、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氮、二氧化碳,有时也含有少量的硫化氢。
8、天然水中的氧主要来源于空气中氧的溶解、部分来自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
9、地表水中溶解氧的量与水温、水压及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关。
10、地表水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
地下水中二氧化碳除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外,还有在地层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
11、水中氮主要来自空气中氮的溶解,部分有机物的分解及含氮化合物的细菌还原等生化过程的产物。
12、水中硫化氢的存在与某些含硫矿物的还原及水中有机物腐烂有关。
13、天然水中所含主要阳离子有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主要阴离子有碳酸氢根、硫酸根、氯离子。
14.1.2 各种天然水源的水质特点14、地下水:1)水质清澈,且水源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影响;2)水质、水温较稳定;3)含盐量高于地表水;4)硬度高于地表水;5)地下水中的铁、锰含量较高,但铁比锰少。
15、江河水:1)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水中悬浮物和胶态杂质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2)含盐量和硬度较低;3)水质、水温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16、湖泊水及水库水:1)主要由河水供给,水质与河水类似;2)水流动性小,贮存时间长,经长期自然沉淀,浊度低;3)一般含有较多藻类;4)水生物残骸沉积于湖底,产生腐殖,使水质恶化,湖水也易受废水污染;5)含盐量比河水高。
14----1.某水样采用CMB反应器进行氯消毒实验,假定投氯量一定,经实验知:细菌被灭活速率为一级反应,且k=0.85min-1,求细菌灭活99.5%时所需时间为多少?
解:设原有细菌密度为C0,t时后尚存活的细菌密度为Ci,被杀死的细菌密度则为C0-Ci,根据题意,在t时刻,C0-Ci/C0=99.5%,Ci = 0.005C0,细菌被灭速率等于活细菌减少速率,于是,r(Ci)=-k *Ci=-0.85 Ci,代入公式得,t=-ln(0.005C0/ C0)/0.85=-5.3/(-0.85)=6min
14----2.设物料分别通过CSTR型和PF型反应器进行反应后,进水和出水中物料浓度之比均为C0/Ci=10,且属一级反应,k=2h-1,求水流在CSTR型和PF型反应器内各需多少停留时间?
解:采用CSTR型反应器,C0/Ci=10,k=2h-1,t=(C0/Ci-1)/2=4.5h=270min 采用PF型反应器,C0/Ci=10,k=2h-1,t=ln(C0/Ci)/2=1.15h=69min
14----3.在上题中若采用4个CSTR反应器串联,求所需要消毒时间为多少?
解:Cn /C0= 0.1, n=4, 0.1=[1/ (1+2×t )]4 t=0.39min;T=4t =1.36h
14-----4液体中物料i浓度为200mg/l,经过两个串联的CSTR型反应器,i浓度为20mg/l 液体流量为5000m3/h,且属一级反应,k=0.8h-1,求每个反应器的体积和总反应时间。
解;经过两个反应器后,Cn /C0= 0.1,n=2 ,0.1=[1/ (1+0.8×t )]2 ,t=2.65h,T=2t=5.3h 每个反应器的体积v=qt=13250m3
15---1.河水总碱度0.1mmol/L(按CaO计),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加量为25mg/L。
问是否需要投加石灰以保证硫酸铝顺利水解?设水厂每日生产水量50000m3,试问水厂每天约需要多少千克石灰(石灰纯度按50%计)?
解:(1)由于要保证硫酸铝顺利水解需要0.25~0.50 mmol/L的剩余碱度。
而河水中只有0.1 mmol/L的碱度,故需要投加石灰以保证硫酸铝顺利水解。
(2)投药量折合Al2O3为 25mg/L×16%=4mg/L,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4/102=0.039 mmol/L,剩余碱度取0.35mmol/L,则得:
[CaO]=3×0.039-0.1+0.35=0.37 mmol/L
CaO分子量为56,则市售石灰投量为:0.37×56×50000/0.5×1000=2072kg。
15-----2设聚合铝[A12(OH)n?Cl6-n]m在制备过程中,控制m=5,n=4,试求该聚合铝的碱化度为多少?
解:B=【OH】/3*【AL】×100%=20/30=66.7%
15----3某水厂采用精制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其最大投量为35 mg/L。
水厂设计水量100000m3/d。
混凝剂每日调制3次,溶液浓度按10%计,试求溶解池和溶液池体积各为多少?
解:溶液池体积为
W2=24×100aQ/1000×1000cn=aQ/417cn=35×100000/417×10×3×24=11.66m3溶解池体积为W1=0.3W2=3.5m3
15------4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为75000m3/d。
絮凝池有效容积为1100m3,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0.26m。
求絮凝池总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和GT值各为多少?(水厂自用水量为5%)
解:Q=75000×1.05=0.9115m3/s T=V/Q=1100/0.9115=1206.8S
rh /=45.76S-1 GT=45.76×1206.8=55220.58
G=T
20S-1<G<70S-1,10000<GT<100000
15----6设原水悬浮物体积浓度ф=5×10-5。
假定悬浮颗粒粒径均匀,有效碰撞系数α=1,水温按15℃计。
设计流量Q=360m3/h。
搅拌功率(或功率消耗)P=195W。
试求:(1)絮凝池按PF型反应器考虑,经15min絮凝后,水中颗粒数量浓度将降低百分之几?
(2)采用3座同体积机械絮凝池串联(机械絮凝池按CSTR型反应器考虑),絮凝池总体积与(1)相同。
搅拌功率仍为195W,设3座絮凝池搅拌功率分别为:P1=100W,P2=60W,P3=35W,试问颗粒数量浓度最后降低百分之几?
16---1已知颗粒密度ρ=2.65g/cm3,粒径d=0.45mm(按球形颗粒考虑),求该颗粒在20℃水中沉降速度为多少?
解:
16---2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 m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的颗粒全部去除。
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1)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2?(2)沉速为0.1mm/s 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
解:所需沉淀池面积为;A=Q/U=7200/(3600*0.4/1000)=500m2
沉速为0.1mm/s的颗粒的去除率为E=u/U=25%
16----3原水泥沙沉降试验数据见下表。
取样口在水面下180cm处。
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900 m3/h,表面积500 m2。
试按理想沉淀池条件,求该池可去除泥沙颗粒约百分之几?(C0表示泥沙初始浓度,C表示取样浓度)。
沉降试验数据
取样时间(min) 0 15 20 30 60 120 180
C/C0 1 0.98 0.88 0.70 0.30 0.12 0.08
解:
17---1某天然海砂筛分结果见下表,根据设计要求,d10=0.54mm,K80=2.0。
试问筛选滤料时,共需筛除百分之几天然砂粒(分析砂样200g)。
筛分试验记录
筛孔(mm)留在筛上砂量通过该筛号的砂量
质量(g)%质量(g)%
2.36 0.8 0.4 199.2 99.6
1.65 18.4 9.2 180.8 90.4
1.00 40.6 20.3 140.2 70.1
0.59 85.0 42.5 55.2 27.6
0.25 43.4 21.7 11.8 5.9
0.21 9.2 4.6 2.6
1.3
筛底盘 2.6 1.3 0 0
合计200 100
做好滤料筛分曲线后所做步骤
1.已知:d10 0.54mm, K80=
2.0,求得:d80=1.08mm
2. 从前面图1上查出d10=0.54mm在曲线上的点,拉直线到右边纵坐标轴为10%
3. 再从前面图1上查出d80=1.08mm在曲线上的点,拉直线到右边纵坐标轴为80%
4. 将右边纵坐标轴10%~80%之间分为7等分,确定右边坐标轴原点、20%、30%、40%、50%、60%、70%、90%和100%的点。
5. 从前面图1中右边坐标轴原点拉直线到筛分曲线,找到与曲线交点,确定所对应的横
坐标上的筛孔孔径为0.43 mm左右。
6. 从前面图1中右边纵坐标轴80%点拉直线到筛分曲线,找到与曲线交点,确定所对应
的横坐标上的筛孔孔径为1.52 mm左右。
7.从图1中查出粒径<0.43 mm部分占左边纵坐标的17.4%。
8.从图1中查出粒径>1.52 mm部分占左边纵坐标的13.7%。
9. 总共去除17.4%+13.7%=31.1%
17----2根据上题所选砂滤料,求滤速为10m/h的过虑起始水头损失为多少cm?已知:砂粒球度系数ф=0.94;砂层孔隙率m0=0.4;砂层总厚度l0=70cm;水温按15℃计。
解:
17---4设大阻力配水系统干管起端流速为1m/s;支管起端流速为2m/s;孔口流速为3m/s。
试通过计算说明该配水系统的配水均匀性是否达到95%以上。
解:
17--5设滤池平面尺寸为5.4m(长)×4m(宽)。
滤层厚70cm。
冲洗强度q=14 L/(s ? m2),滤层膨胀度e=40%。
采用3条排水槽,槽长4m,中心距1.8m。
求:
(1)标准排水槽断面尺寸;
(2)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3)校核排水槽在水平面上总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解:(1).采用3条排水槽,则槽长:
中心距
每槽排水流量:
17--6滤池平面尺寸、冲洗强度及砂滤层厚度同上题,并已知:冲洗时间6min;承托层厚0.45m;大阻力配水系统开孔比α=0.25%;滤料密度为2.62g/cm3;滤层孔隙率为0.4;冲洗水箱至滤池的管道中水头损失按0.6m计。
求:(1)冲洗水箱容积;(2)冲洗水箱底至滤池排水冲洗槽高度
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