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主要血管供应的研究(新)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5
Vol.41 No.6Dec. 2020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41卷 第6期2020年12月股骨头坏死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先丹丹,卢发强*(大连大学 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摘 要: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骨科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存在困难。
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因此,进一步探索ONFH 的工作迫在眉睫。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各个领域。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表现出巨大的作用。
因此,代谢组学技术在ONFH 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代谢组学在ONFH 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ONFH 的早期诊断、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0)06-0109-07收稿日期:2020-10-09第一作者:先丹丹(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
通讯作者:卢发强(1969-),男,博士,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与检验研究。
股骨头坏死即缺血性骨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 VNFH),是由于股骨头的血供受损或者中断,引发的骨细胞及其骨髓成分凋亡,随后组织进行修复,最终使股骨头的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塌陷和髋关节破坏,从而引发一连串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1,2]。
该病是骨科的常见疾病,美国有30万至60万人患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平均每年增加1万至2万的新病例[3-5]。
西医综合(骨科)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股骨颈骨折A.“餐叉”样畸形B.下肢短缩、外旋畸形C.腕下垂D.下肢短缩、内旋、内收畸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骨科2.桡神经损伤A.“餐叉”样畸形B.下肢短缩、外旋畸形C.腕下垂D.下肢短缩、内旋、内收畸形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骨科3.Colles骨折A.“餐叉”样畸形B.下肢短缩、外旋畸形C.腕下垂D.下肢短缩、内旋、内收畸形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骨科4.股骨颈骨折A.易发生肱动脉损伤B.易发生胭动脉损伤C.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D.易发生桡神经损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骨科5.髋关节后脱位A.易发生肱动脉损伤B.易发生胭动脉损伤C.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D.易发生桡神经损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骨科6.肱骨干骨折A.易发生肱动脉损伤B.易发生胭动脉损伤C.易发生坐骨神经损伤D.易发生桡神经损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骨科7.成人股骨头最主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A.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B.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C.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D.骺外侧动脉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骨科8.股骨头下骨折损伤的血管主要是A.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B.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C.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D.骺外侧动脉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骨科9.经股骨颈骨折损伤的血管主要是A.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B.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C.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D.骺外侧动脉正确答案:B解析: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有: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供应。
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因此经股骨颈骨折时,可损伤该动脉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这是股骨头、颈的最重要营养血管。
因此股骨头下骨折时,由于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可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导致股骨头因缺乏血液供应而发生缺血性无菌坏死。
旋股内侧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08-31T10:58:57.0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吕鑫[导读]吕鑫(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181)【摘要】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中老年人骨折的高危型。
目前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等。
然而,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此次研究就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和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病机分析;治疗;进展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原因是股骨颈供血不足,由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严重的情况下,还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1.股骨颈骨折病因现状及病机分析据调查发现,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8%,老年人往往自身体能降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术后恢复较差,康复情况不佳。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高发疾病,老年患者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疾病往往会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迅速降低,常引起患者身体机能的迅速下降,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的安全。
股骨颈骨折是由创伤、超负荷、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的。
据研究发现,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间隙增加和骨强度下降,所以更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2]。
老年人常常伴有各种基本疾病,可导致老年人晕厥和跌倒以及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往往是由于髋部周围肌肉的退化,无法成功抵抗有害的应力,此外,髋关节本身需要承受上身的高应力,此少量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3]。
2.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2.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分期开展治疗,早期中药治疗主要强调祛瘀止痛和消肿活血,中期中药治疗强调补充气血和疏经通络,晚期中药治疗强调强筋壮骨和益肾补肝。
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最新年文档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引言众所周知,在新时期以来,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成为了潮流之一,曾经孙建江就在《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中提出了要切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融入游戏精神的论述。
并且在文学评论领域,人们也经常会引用了“游戏精神”这一概念,尤其在对童话文学评论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精神”这一术语引用,然而,什么才是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对其特征属性剖析,并对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的起源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中的“游戏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五四时期,饶上达曾经在文学领域中论述儿童文学的价值过程中说道,“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孩子们游戏精神的产生,甚至有时候能够作为他们的模仿游戏与化妆游戏的资源”。
在19922年11月7日出版的刊物《教育杂志》的第十四卷第七号刊登了作家严既澄撰写的散文《神仙在儿童读物上之位置》,严既澄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游戏性是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四大特征之一,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务必要具有游戏精神”的理念,然而到底何为“游戏精神”,诸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对其深入分析。
之后的历史阶段中,由于当时我国社会中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政治状态,使得人们并没有对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有着广泛的关注。
就像作家黄晨说的,“我们最为遗憾的就是,在落后社会状态中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并没有深刻掌握到游戏精神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
”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领域,班马最先对“游戏精神”的属性进行了解释,并且在著作《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中提到了所谓的游戏精神就是在“玩”的精神,而在同时期,刘绪源也对这种概念有着较高的认同,并且在其作品《儿童文学的三大母亲题》中提出了“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就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的观点。
我们细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两种观念从感性认识方面来说是趋于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是“玩”,但是两人并没有对其美学价值与意义进行阐述。
外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脑蛛网膜炎A、对颅内压增高影响最大的是B、最易引起弥漫性颅内压增高的是C、最常见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的原因D、引起局灶性颅内压增高的是E、少见的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是答案:C交通性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特点为颅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之间的压力均匀升高,不存在明显的压力差,所以交通性脑积水最易引起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第四脑室内肿瘤位于中线,极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故对颅内压增高影响最大。
颅内良性肿瘤为颅内局部的扩张性病变,病变部位压力首先增高,使附近的脑组织受压移位,将压力传向远处,因此,颅内良性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是局灶性的。
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它引起颅内静脉回流或脑脊液的吸收障碍,造成颅内压增高。
脑蛛网膜炎造成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是最常见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股骨颈骨折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是A、骨质疏松B、骨折畸形愈合C、病人年龄大D、股骨头血供受损E、长期卧床答案:D股骨颈骨折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血供受损。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是:①股骨滋养血管升支经股骨颈至股骨头;②旋骨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关节囊滑膜返折处进入股骨头;③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
股骨颈骨折时损伤了①和②,股骨头仅靠供血量很少的小凹动脉供应,故易发生股骨头坏死,也易发生骨折不愈合。
3、全关节结核是指A、关节内积液增多B、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C、血沉明显增快D、关节疼痛严重E、病变累及骨、软骨及滑膜答案:E结核病变累及骨、软骨和滑膜关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核为全关节结核。
4、关于腹主动脉瘤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直径2cm以上的动脉瘤可以用超声多普勒检查出来B、CT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瘤体的三维形态体征C、MRl在造影剂的帮助下可以充分显示瘤体的大小D、外科手术是根本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唯一方法E、腹主动脉瘤病人出现腹痛或腰背痛时意味着动脉瘤的破裂答案:E在腹主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以作为初筛手段,它可检测出直径在3cm以上的主动脉瘤。
股骨头动脉供应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1-25T01:02:24.99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耿宽1 周逸轩1 申晓阳1 张佳豪1 张立峰2 王志强1,3[导读] 关于股骨头的血供的报道从不缺少,但至今人们对股骨头的血运认识仍不够全面。
上耿宽1 周逸轩1 申晓阳1 张佳豪1 张立峰2 王志强1,31.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河北唐山 063000)2.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河北唐山 063000)3. 河北省创伤研究所(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关于股骨头的血供的报道从不缺少,但至今人们对股骨头的血运认识仍不够全面。
上世纪中叶Trueta对股骨头动脉供应的报道至今仍被视为经典。
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一些主流观点正慢慢被质疑。
支持带动脉系统承担着大部分股骨头的血供,其中上支持带动脉又在此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近有学者利用血管造影却发现既往容易被忽略的下支持动脉似乎在为股骨头提供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直饱受争议的圆韧带动脉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兴趣,研究发现,圆韧带动脉不仅从组织学层面上被证明存在血管结构,在多项离体灌注标本上圆韧带动脉与上支持带动脉的终末分支在中心凹下存在着吻合。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臀下动脉参与股骨头的血供也被发现。
现将就近年来有关股骨头的血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使临床工作者对股骨头的血供有一更加全面地了解。
【关键词】股骨头血供;支持带动脉;圆韧带动脉;臀下动脉股骨近端的血管已经被研究了几个世纪,但目前为止对髋部血管的名称仍然没有一个规范的使用共识。
在英语国家,被引用最多的是Trueta在1953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关于人类股骨头动脉供应的描述[1]。
对于知名动脉大多数作者认同旋股内侧动脉(Medi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MFCA)、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LFCA)、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术语,但用来描述近端血管的术语各不相同。
外科主治医师(骨外科学)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A2型题 2. A1型题 3. A2型题 4. 案例分析题 5. A3/A4型题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是A.骨筋膜室综合征B.关节僵硬C.骨化性肌炎D.创伤性关节炎E.缺血性骨坏死正确答案:A解析: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晚期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痉挛等。
2.下述哪项不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因素A.感染B.软组织嵌插C.反复多次复位D.低蛋白血症,甲亢E.没有达到解剖复位正确答案:E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正确的是A.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B.骨折附近软组织轻度淤血C.牵引过度及固定不确实D.骨折有骨缺损E.骨折周围软组织广泛损伤正确答案:B4.6岁,女孩,外伤致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小时后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此时的治疗,应采取A.立即拆除石膏,改用骨牵引治疗B.观察2天,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C.手术探查,手术治疗D.应用血管扩张剂E.臂丛麻醉正确答案:A解析: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近骨折端可压迫肱动脉,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应立即解除压迫,用骨牵引。
5.处理开放性骨折的最关键性步骤为A.应用抗生素B.彻底清创C.修复软组织缺损D.及早闭合伤口E.固定骨折正确答案:B解析:彻底清创为所有开放性损伤第一重要的步骤。
6.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A.老年女性B.老年男性C.中年女性D.中年男性E.小儿正确答案:E解析:伸直型肱骨髁髁上骨折较常见,以儿童多发。
7.骨肉瘤可采取的治疗方法为A.放射治疗B.化学治疗C.手术治疗D.放射治疗+手术治疗E.化学治疗+手术治疗正确答案:E解析:一般骨肉瘤的治疗采取化学治疗后再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化学治疗,因而答案选E。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下肢的结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关节、血管和神经等,掌握下肢的运动功能及其解剖学特点,为今后临床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下肢关节标本2. 骨骼模型3. 肌肉模型4. 血管模型5. 神经模型6.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方法1. 观察下肢骨骼结构,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跖骨等,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2. 观察下肢肌肉结构,包括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足部肌肉等,了解其起止点、走向和功能。
3. 观察下肢关节结构,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了解其组成、运动形式和特点。
4. 观察下肢血管和神经结构,了解其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骨骼结构(1)股骨:股骨是下肢最长的一块骨,上端与髋骨相连,下端与髌骨、胫骨相连。
股骨呈长圆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股骨头,中段有股骨颈,下段有股骨粗隆。
(2)髌骨:髌骨是下肢唯一一块籽骨,位于股骨髌面和胫骨髌骨之间的关节囊内。
髌骨呈扁圆形,具有保护膝关节和增加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3)胫骨:胫骨是下肢较粗的一块骨,上端与股骨相连,下端与踝骨相连。
胫骨呈三棱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胫骨粗隆,中段有胫骨平台,下段有胫骨结节。
(4)腓骨:腓骨是下肢较细的一块骨,上端与股骨相连,下端与踝骨相连。
腓骨呈三棱柱形,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有腓骨小头,中段有腓骨平台,下段有腓骨下端。
(5)跖骨:跖骨是足部的一块骨,分为跖骨底、跖骨体和跖骨头三部分。
2. 肌肉结构(1)大腿肌肉:大腿肌肉包括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等,负责膝关节的屈伸和髋关节的屈伸。
(2)小腿肌肉:小腿肌肉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等,负责踝关节的屈伸和足部的内翻、外翻。
(3)足部肌肉:足部肌肉包括足底短肌、足背短肌等,负责足部的屈伸和足趾的运动。
3. 关节结构(1)髋关节: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具有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等运动功能。
-综述•骨源性细胞因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蒋捷,黄林科,胡峰△(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股骨头坏死是骨外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机制仍有待研究。
目前为止,医源性糖皮质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激素的长期使用可导致股骨头骨细胞凋亡、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与骨组织中细胞直接接触和其间接分泌的细胞因子调控相关。
本文综述了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分泌的核因子k B受体结合配体,骨保护素,骨碱性磷酸酶,骨细胞表达硬化素,破骨细胞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等因子在SONFH的研究进展,骨源性细胞因子在SONFH中扮演重要作用。
[关键词]骨源性细胞因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分型;病理表现;综述[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61-5639(2621)61-482-04doi:16.3969/E R w x961-5639.402000025Resevrch prggress of bone derived cytokines in developmenS of steaid induced osteynecrgsis of the femorai hecdJIANG Jia,HUANG Lia-Ue,HU Feng'(Department of OrtUopebic trauma,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yp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Citp,Guangpi Zhuang Autonomous Repiox530007,China)J Abstrach]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h is a common refracton disease in ortUopebic shraeru/whose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studied.So far,iatngenic glucocorncoids are the main cause of nox-EaumaWe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h.Long term treatment of glucocorncoids leafs to osteocyte apoptosis of femoral heah,ischemia and hypoxia caused bp blood cinulaWon OisorUer,and eventuaLy leafs to coXapse of femoral heah.The occurrence and Oevelopment of steroid 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h are related to the direct contact of cells in bone tissue and the repulaLox of cypdines secreted indirectly.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uclear factor kaypa B receptor binding ligand,RANKL,OsPoproPpeEn;OPG and Bone aldaLne phosphamse;BAP secreted bp osteoblasts, eceeeohnt(SOST)peoducedbsoeheocsheeatdBotemoepeogetehncpeohent-2BMP-2eeceehedbsoeheoceaehenteheeondntducedoeheote-eeoeneoeheeeemoeaeeead0Botedeeneedeshoenteepeasatnmpoehatheoeenteheeondntdueedoeheoteeeoeneoeheeeemoeaeeead0J Key woras]Bone PeEved cytodines;2proid 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h;Clinical classification;PatUologicai manifestation;Reenew股骨头坏死(OWewecrwis of femoral heah,ONFH)是骨外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确数值。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完善和CT机的发展,出现了螺旋CT和完备的三维成像软件,CT图像质量可靠,通过薄层连续扫描,所得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工作站,由相应的软年进行三维影像的重建,由于三维图像结构在计算机里是由三维矩阵表达,任一点的三维座标是确定的,这样任意两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无论影像怎样旋转或放大、缩小,这种相对位置关系如实地反映了颅面骨客观的位置关系。
重建后的颅面骨图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作任意角度的旋转,可以显示图像的任何一个侧面,可以测量该三维影像中任何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任意三点间的角度,多点间的面积和容积,可以“切除”一部分骨而显露深部骨结构。
三维CT重建测量与实体解剖测量所得各项数据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三维CT完全可以代替其它方法,对下颌骨进行三维立体观察测量。
我们应用三维CT技术,获得了个体较为准确的。
卜.颌骨厚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下颌角截骨线的骨质厚度于第2、3磨牙下方最厚,向前向后逐渐减小,升值区最小。
这样手术操作时摆动锯或骨凿在第2、3磨牙下方干预最深,向前向后逐渐减小。
本研究的测量对象为寻求‘卜.颌角整形手术的青年女性患者,测量结果对截骨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维CT活体测萤提供准确的解剖学数据,可指导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截骨器械的干预深度,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可指导截骨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减小器械的干预深度,从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股骨头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许本柯1徐迭传2舒先涛1刘洪涛1周文明’l长江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002南方医科大学解剖研究所广州510515【摘要】目的: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用巨微解剖法,观测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吻合并测量有关数据。
结果:股骨头早球状,直径约(4.Ol±0.34)cm、颈最小径约(2.08±O.3)Cm;其血供来源主要是闭孔动脉的股骨头韧带动脉和囊外动脉环的分支。
广西医科大学“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基础医学解剖学A类立项课题成果论文股骨头主要血管供应的测量与研究作者:李堂 邹异武 梁霏 黎振日(广西南宁市 530021)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07级班别:07级6班指导老师及所在部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黄绍明 龚古建摘要:髋关节的血管供应是股骨头的骨外血供来源,股骨头的坏死经常是缺血性坏死。
目的:本为通过测量髋关节的主要血管的大小,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直接的血管形态学基础。
方法:用杭州测量工具厂生产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 )进行测量。
结论:有五条较大的主要血管来源.关键词 髋关节 主要血管 测量【引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最终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破坏。
1957年,Forestier 首次描述了这种不常见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此后一些文献将其命名为突发性髋关节坏死、Postel 病、突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病等。
目前已知该病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素相关,如创伤、长期使用激素、酗酒、减压病、血液系统疾病、动静脉源性疾病、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髋关节发育不良、痛风、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等。
尽管引起的原因众多,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存在较大争议,如:Tachjian (1968)提出“关节内压增高”理论,认为由于关节内压升高,导致血运困难,供血量减少,致使股骨头坏死; Gershuni (1979)报告了“股骨头过度增长”理论,提出股骨头因供血多而增大,使增大的股骨头承受着超出正常负荷的应力,受压而导致坏死和半脱位; Green 和Greff (1982)报告了本病有“骨内压增高”,且骨内静脉造影也有异常;Kleinman 和Bleck 提出“血液粘度”学说,认为血粘度高可使供给股骨头的血管发生栓塞和缺血导致头坏死。
①还有诸如“生长停滞”学说等等,众说纷纭,但这些都还缺乏权威性论断,虽如此,但各种学说里所述的股骨头坏死的共同特征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
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局部血管分布的调查、激光多普勒血流计速仪检测局部血流的改变、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股骨头血供和动态 MRI测量股骨头血供等。
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供受损的原因尚未最终阐明,尚需更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髋关节的血管供应来源的分布特点进行解剖观察,为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早期的治疗提供直接的形态学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年尸体5具, 左、右下肢合计10例, 对股骨头的血供进行细致解剖和测量, 测量工具采用杭州测量工具厂生产的游标卡尺, 精确度为0.02mm。
2 结果动脉名称大小范围标准值后上支持动脉0.40~1.20 0.60±0.25后支持动脉0.30~1.20 0.72±0.27后下支持动脉0.50~1.38 0.89±0.29旋股外侧动脉0.30~1.26 0.76±0.25闭孔动脉髋臼支 1.10~1.50 1.23±0.16臀下动脉分支0.50~0.82 0.61±0.13各组支持动脉口径测量单位:mm3讨论3.1股骨头的血管供应新生儿期,股骨近端几乎全是软骨,随着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股骨头逐步骨化,血管亦逐渐向股骨头生长,所以股骨头的血供系统变异较多,个体差异也较大。
成人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主要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和股骨滋养动脉。
旋股内、外侧动脉在股骨颈基部互相吻合形成关节囊外动脉环,但此动脉环多数不完整。
旋股外侧动脉组成动脉环的前部,旋股内侧动脉组成动脉环的内、后和外侧部。
从囊外动脉环发出的进入股骨颈的分支称支持带动脉,为股骨头血供的主要来源。
支持带动脉成组排列,分别称前支持带动脉、后支持带动脉、后上支持带动脉和后下支持带动脉。
其中后上支持带动脉最粗,源自旋股内侧动脉,供给股骨头外侧2/3-3/4;后下支持带动脉供给股骨头内下1/4-1/3;前支持动脉(发自旋股外侧动脉)供应股骨颈的前部,不是主要的供血动脉。
②股骨头韧带动脉多数来源的于闭孔动脉的分支。
这是一条变异最多的血管,其对股骨头的血供个体差异极大。
有人认为可供应股骨头的2/3区域;亦有人认为其对股骨头的营养无多大作用。
一般认为,除少数例外之外,与后上、下支持带动脉相比,其不是营养股骨头的重要血管。
骨滋养动脉对于股骨头、颈部来讲,其血液供应不占重要地位。
3.2 髋关节各供养支的观察3.2.1 旋股内侧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行程较长,穿行于髂腰肌与耻骨肌或耻骨肌与长收肌之间,并且部分终支行于闭孔外肌腱深面与关节囊之间,这些软组织的收缩痉挛易使其受到压迫而影响股骨头的血运。
本文观察到旋股内侧动脉的深支和浅支的分支数量各异,从0-3支不等,同时,由于该动脉及其分支布于坐骨支和股骨小转子之间,据此本文提出推想:长期不正确的体位造成该动脉受软组织压迫,导致旋股内动脉对髋关节的血供减少甚至停止,可能是诱发股骨头的坏死的原因之一。
旋股外侧动脉发出后向外行,至髂腰肌外侧缘与股直肌深面发出分支。
对于分支的说法则因无统一的规定而众说纷纭,在此按升、横、降三支分类法。
升支主要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主干横过股直肌深面后转向上方,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是血液供障碍而造成的股骨头骨骺坏死,这一观点至今无异议。
本文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升支有3-5个分支,大小及位置存在着一些差异,其可能原因本文认为是由于个人体质造成的,即是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运动方式和也能动量大小不一样。
经常大量跑步运动的人下肢及髋关节的肌肉和骨骼需营养量增加,血管的分支及直径势必会较一般人的多且大,髋关节功能性障碍的可能性则较一般人的小。
本文同时认为长期的过量运动也会引起影响髋关节的血供。
以上分析本文没有做出最后的结论,但是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是治疗的关键.①3.2.2 臀下动脉臀下动脉在梨状肌之下及坐骨神经内侧,除了发出众多的分支至臀大肌外,尚向后发出两个主支至关节的深部结构。
横支越过坐骨神经并发出分支,其中一支供应髋臼缘的下部、后部及邻近纤维性关节囊,本干继续向外在闭孔内肌及梨状肌之间,有众多的小分支分布于这些肌肉的附着点、臀中肌及大转子的上后缘。
在坐骨神经内侧,1支至深部,突然向下,在神经及髋臼后部之间,该支以后朝前围绕坐骨,在髋臼下部及坐骨结节的切迹中,在闭孔动脉相吻合,供应髋臼的下部。
③④臀下动脉的分支较少且细,当发生栓塞时易造成髋臼缘的上内侧及邻近纤维性关节囊的缺血,引起纤维性修复而硬化,最终可能导致髋关节外侧血供减少及运动障碍,促进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3.2.3 闭孔动脉闭孔动脉常起于髂内动脉的前干,经闭膜管出骨盆,分为前后两终支。
后支发出一支髋臼支经髋臼切迹进入髋臼内分布于臼内软组织,其中有一支通过股骨头韧带到达股骨头凹,进入股骨头称股骨头韧带动脉。
我们在观察标本时,发现有闭孔动脉的异常增大现象,上行支和下行支都表现出大于其分支前的干支,这种变化可使分支后的动脉压力下降,当囊内压升高时,可导致该分支的血流受阻,影响髋关节的血液供应。
同时,闭孔动脉是经闭孔管处骨盆出闭孔,管径较小,当骨盆内压升高时,也可能造成闭孔动脉的受压,供血障碍,影响髋关节正常的功能。
3.3 股骨头的防治原则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中,滥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已占首位。
一般认为,激素可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可能诱发静脉血栓,损坏血液循环和供应,进而发展为骨坏死;长期大量饮酒同样可因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脂肪栓子,造成股骨头坏死。
因此,凡大量使用激素以及酗酒者,都应该关注股骨头的变化,一旦发现髋部、双腿有持续的疼痛感,一定要尽早就医。
⑥⑦⑧另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往往已经发生了塌陷,预防已不可能。
但目前由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双侧患病率高,因此对很有可能发生坏死的另一侧必须立即作相关检查并全面评估塌陷的风险,决定采取何种方法预防塌陷。
对坏死范围小、坏死部位位于股骨头非负重区为主等轻度症状患者,建议允许正常行走活动,积极辨证治疗,同时严格定期随访;对坏死范围比较大、坏死部位位于股骨头负重区等中度症状患者,建议适当限制行走活动,积极治疗的同时严格定期复查;对坏死范围比较大、坏死部位位于股骨头负重区等的症状较重者,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术后配合中药辨证治疗的同时限制负重行走。
根据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多数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很细,适当足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丰富髋关节的血供及,因此也建议进行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不仅可达到上述效果,同时也可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缓解精神刺激和过度紧张状态下血液的高凝,减少血管栓塞可能性。
此外,医学专家还向建筑安装等行业的强体力劳动者提出建议,不能超负荷背负重物以免给股骨造成长期损害;老年人在生活中要注意防止跌倒,多饮水。
参考文献:1.黄克勤.实用股骨头坏死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 115—1183刘林英.股骨头坏死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07年7月第16卷第7期 0661042.孙建庞清江.股骨头血供及股骨颈骨折血管破坏研究进展 1671—0800(20O6)一03—0203—043.宋一同尤全喜等.中西医结合骨病诊治系列丛书.股骨头坏死.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7 43—56尹智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2-26董天华卢世碧等.髋关节外科学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84.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Surgery of the Hip Join.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6 69-78张凤山王静髋关节主要血管的测量.大同医专解剖学教研室2003—10—29 文章编号:1OO6—740X(2003)04-0267-025.格氏解剖学(38th ed,1999)(PDF)1584—15896. 殷维刚张艳清(山东省荣城市滕家镇医院). 浅析成人股骨头坏死7.赵万军周辉肖鲁伟(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杭州 310007).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凝血学说研究进展8.邹篪韦文武陶志虎(广西中医学院2001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激素源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进展9.赵炬才等主编 1992年05月第1版《髋关节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