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动物故事类型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82.74 KB
- 文档页数:22
《白象》泰国人封为圣物的动物故事集白象,即纯白色的亚洲象或者非洲象。
泰国人将白象为圣物,严禁役使,必须虔诚供奉。
所以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沈石溪动物的故事吧。
白象家族(1)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儿砸在屋顶的茅草上,哗哗直响山那边隐隐传来隆隆雷声,我写了封家信,看看小闹钟,已是半夜12点了,我打了个哈欠,准备上床睡。
就在这时嘭嘭嘭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我独自住在名叫橡胶坪的箐沟里,替曼广弄寨子看守100多亩橡胶园,四周都是原始森林,寨子在山外,离这儿有10里远深更半夜,又下着这么大的雨,谁会到我这儿来呢谁呀我大声问,没人回答嘭嘭嘭,的敲门声还在响,我耳朵贴在门缝谛听,透过雨声,听到了沉重的喘息声我想,也许是过路的地质队员或淘金的山民,雨夜行走时摔伤了,看见灯光,摸到我这儿来求救的我提着马灯,拉开门闩夹着雨雾的风迎面扑来,湿漉漉,凉冰冰的,冻得我鼻子发痒张嘴就想打喷嚏阿我刚张大嘴,还没来得及把喷嚏打出来,便吓得魂飞魄散,已窜到鼻孔的喷嚏被吓得缩了回去在马灯的照耀下,我看见门口站着一头象.准确地说,是站着一头和我差不多高的约两岁龄的小象.我是个知青,从小生活在上海,两年前下放到西双版纳来插队落户,小时候曾随父母到上海动物园看过大象,觉得长鼻子大耳朵挺好玩儿挺可爱的,可现在站在我面前的是野生象,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冒上来,顺着脊梁往上蹿脑子像被冰冻了一样,思维停滞,全身发麻,两腿抖得像在弹琵琶,着粗气完了,我想,小象后面必定跟着母象,我早听说过野生大象的厉害,长鼻子一卷,就可以把人拦腰提起,狠狠一蹄子就可把人踩扁,我算是活到头儿了.等了好几分钟,也不见母象跟进来,木门被风刮得乒乓响雨丝飘进来,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门边,身上被淋得透湿,冷得直打哆嗦,等脑子清醒了些,便大起胆子从门洞探出头去看,闪电把漆黑的夜照得如同白昼,院子里只有几株芭蕉两棵樱桃一副石碓,不见有什么母象,我的脑子这才转了个弯儿,心想,或许是一头与象群走散的小象,在雨夜迷了路,稀里糊涂跑到我这里来了,饥寒交迫的动物找地方躲雨,这是很平常的事.就在半个月前,老天下了一夜暴雨,早晨我开门一看,一对马鹿挤在我的小厨房里,正津津有味地舔食我堆在灶台上的锅盐,铁锅被掀翻脸盆被踩扁,把我的厨房弄得一塌糊涂,看见我,它们飞也似的逃走了我关上门。
泰国民间故事泰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许多精彩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泰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传承着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信仰的理解。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泰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坚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令人动容的泰国民间故事。
在泰国的一座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做“普密”的年轻人,他聪明机智,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它横行村庄,伤害了许多人。
村民们束手无策,只能望风而逃。
普密决定挺身而出,他深信自己能够战胜老虎。
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个陷阱,成功地将老虎诱捕了起来。
从此以后,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老虎的威胁而担忧了,普密也成为了村中的英雄。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泰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有一位名叫“苏玛拉”的女孩,她天生聪慧,深受村民们的爱戴。
然而,村子里却有一个邪恶的巫师,他嫉妒苏玛拉的聪明才智,决定用黑魔法降服她。
巫师施展黑魔法,让苏玛拉陷入了沉睡之中。
村民们无比伤心,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唤醒苏玛拉。
最后,一个善良的老人告诉村民们,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唤醒苏玛拉,那就是用一朵名为“天使之花”的花朵。
于是,村民们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找到了天使之花。
他们将花朵带回村子,放在苏玛拉的枕边。
奇迹出现了,苏玛拉醒了过来,村子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之情。
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泰国的不同地方,却都展现了泰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守护了自己的家园。
这些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在当代社会,这些故事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们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
泰国民间故事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记录着泰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他们的文化传统。
浅析泰国民间故事《卡维》作者:李娅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7期一、故事简介《卡维》也有翻译为《虎与牛》的,它讲述了牛犊与虎崽从出生后一起披荆斩棘的故事,小牛卡维和小虎宏威才共同生活在森林中,因为虎妈妈出远门了,小虎宏威才没有奶喝,因此小牛卡维就让牛妈妈给小虎喂奶,后来虎妈妈回家后小虎告诉妈妈牛妈妈给自己喂过奶,虎妈妈不许吃牛妈妈,但虎妈妈并没有听小虎的依然吃了牛妈妈,因此小牛和小虎就合力杀了虎妈妈。
之后小牛和小虎就结伴出去流浪,途中遇到了一个神仙,在仙人的帮助下他们变成了人,并且卡维将心脏隐藏在随身佩戴的短剑之中。
有一次他们帮助了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公主喜欢上了小虎宏威才,因此小虎便留下了,而小牛继续踏上了旅途,小虎和小牛二人在分别时互赠了莲花,约定当一方遇难时莲花就会枯萎,以此告诉另外一人来救自己。
小牛在后来的旅程中也遇上了自己心爱的姑娘香发公主,并结为夫妻。
但好景不长卡卡维因汕努叻王喜欢自己的妻子香发公主而被一个老太婆将藏有自己心脏的短剑偷走丢入火中后杀死,宏威才通过莲花感受到卡维有难后将短剑从火中拾起救了卡维的命,并设计陷阱让汕努叻王调入陷阱内摔死,最后两人又携手除掉了杀死卡维的老太婆、汕努叻王的王后坎她玛丽。
二、《卡维》的文学特点以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可以被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卡维》一文应该归为小说一类,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虽然《卡维》的整个故事情节并不是很长,但它着重描写了虎崽宏威才和牛犊卡维的性格思想,通过对二人同心协力除掉母虎等情节的描写更加清晰的烘托出了二人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和佛教思想中“善恶有报”的观念。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而《卡维》这个故事便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泰国民间故事读后感泰国民间故事就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魔法盒子,每打开一个故事,都像是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泰国。
那里有聪明狡黠的小猴子,它就像村子里的小机灵鬼,总能用它的智慧捉弄那些贪婪的坏人。
比如在某个故事里,小猴子巧妙地把想要抢夺村民果实的坏蛋引入了满是陷阱的森林,最后坏蛋灰溜溜地逃跑了。
这小猴子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不过是那种特别灵动又有点调皮捣蛋的超级英雄。
还有那些善良的神仙,他们可不像有些故事里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泰国民间故事里的神仙更像是住在隔壁村的好心大叔大妈。
他们会因为凡人的一个小小善举而给予大大的回报,也会因为坏人的恶行给予惩戒。
有个故事里,一位贫苦的渔夫因为放走了一条神奇的鱼,结果神仙就送给他一个永远也不会空的鱼篓。
这就好像在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这个世界的一种奇妙法则呢。
而且这些故事的情节常常充满了反转。
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你以为故事会按照这个方向发展,突然“哐当”一下,就拐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有时候一个看似弱小的角色,最后却成为了拯救大家的关键人物。
这种反转让故事充满了惊喜,就像你在盒子里摸到了一块你以为是石头,结果却是闪闪发光的宝石的感觉。
泰国民间故事也充满了浓郁的泰国文化特色。
从故事里能看到泰国人对自然的敬畏,那些参天的大树、奔腾的河流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
还能感受到泰国的宗教影响,善与恶的分明界限就像是宗教教义在故事里的投影。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的东西,更像是一本本生动的文化手册,把泰国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都悄悄传递给读者。
读完这些泰国民间故事,我就像是参加了一场泰国文化的盛大派对,又像是和一群泰国的老爷爷老奶奶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那些古老又迷人的传说。
这些故事虽然来自泰国,但其中蕴含的关于人性、善良、智慧等道理却是全世界通用的宝藏。
泰国民间故事中的复生母题文化内涵□张啟薇/文复生母题在泰国民间故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深深根植于泰国人民的生活土壤上,是泰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与泰国的民族文化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文将运用故事学的类型及母题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泰国复生故事的归类,对复生母题进行分类研究,同时考虑泰国复生母题的特性,从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等方面来阐释其中的意义。
1 泰国民间故事与复生母题母题研究是文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母题,泰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母题有:“异常诞生”母题、“难题求婚”母题、“弃子”母题等,泰国复生母题多与初民对生死的朴素认识、原始信仰和万物有灵信仰有关,与泰国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无不体现泰国的本土特征,时时流露着印度文化影响的痕迹。
如:故事中敌对者或加害者多为夜叉、罗刹,相助者则经常是因陀罗神或隐士修行者。
并且在故事中穿插着佛教思想,添加了佛教训诫的内容。
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泰国民间故事,翻译整理出了20余则有关复生母题的故事文本,其中大多是关于人的复生,只有两则是动物或其他自然物的复生。
而就故事类型来说,在这20余则复生故事中有14则属于泰国魔法故事,即故事融合爱情、冒险、鬼神等文化元素,出现一些超自然的因素。
《卡维》便是此类型,其情节可概括为:Ⅰ虎崽和牛犊一起出行冒险,仙人被他们友情感动将他们变成人并教授文武。
Ⅱ虎崽与国王女儿成婚,牛犊独自出行,离别时互赠莲花显示生死。
Ⅲ牛犊被杀,莲花枯萎。
虎崽动身相救,将藏有牛犊心脏的短剑从火中取出,牛犊复活[1]。
魔法故事中幻想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幻想出这些魔法器物或具备超自然技能的人来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事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赋予故事无限的发展可能。
这一类型的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即不同故事中的情节结构存在很多相似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例如《奥频姑娘》和《魔法棍》中都出现了大致一样的情节结构:Ⅰ主人公的伴侣、亲人或路上偶遇的人死亡。
《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刘魁立一、编纂索引的缘起和最初尝试格林兄弟于1812--1814年发表以《格林童话集》闻名于世的德国民间故事记录(《Kinder-und Haus-marchen》-《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在民间故事搜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阶段。
从此,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民间故事搜集工作,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相继开展起来,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上半期在欧洲搜集和印行了不可胜数的故事资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一项工作至今仍方兴未艾。
① 除掉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之外,还在学术单位的档案馆里和有关的私人手中积累、保存了难以统计的民间故事资料。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地程来看,这一百余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民间故事搜集工作的“黄金时代”。
19世纪前半期格林兄弟除以科学的方法搜集和出版民间故事之外,还著书立说,研究民间文学问题,使民间文艺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如果把他们以及其追随者的活动算作是欧美民间文艺学史的第一章的话,那么民间故事研究作为民间文艺学的一个部分已经存在近两个世纪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的为数众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就民间故事的各个方面,从理论角度,提出并探讨了大量的课题。
在整个民间文学领域中没有哪一个门类像民间故事研究这样景象繁荣。
①关于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的出版情况可参见:1. Bolte J. und Polivka G. Anmerkungen zu den Kinder-und Haus-marchen der Bruder Grimm, Bd.V. Leipzig, 1932;2.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Translated and enlarged by Stith Thompson Second revision, Helsinki, 1964, p.10-18.几乎从第一次尝试对民间故事进行科学探索时开始,人们就发现,每一个国家所搜集的故事资料都有成千上万,而就全世界而言,这个数目更会大得惊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目还在不断增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情节或类型也有这样多。
浅谈泰国异类婚故事产生的原因白琴芳苏文苹李明辉张艳磊顾泽鑫吴晓丽(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摘要:泰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
异类婚故事是泰国众多文学艺术的构成之一,也是泰国人民喜闻乐好的故事题材。
本文结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知识浅谈泰国民间异类婚故事产生的几个原因。
关键词:异类婚;故事;影响;因素所谓异类婚就是指人和动物、植物、神仙妖魔鬼怪幻化成的人恋爱、结合的婚姻。
异类婚故事是泰国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故事虽是泰国人民凭想象用幻想手法虚构出来的一种精神产物,但这种虚构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它们是以当时当地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创作背景。
笔者认为泰国异类婚故事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一、现实生活因素泰国是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
讲究等级制度已成为泰国的普世观念。
在泰国,人们根据一个人的出身、现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等把社会成员分成八个等级,皇室人员、名门贵族居于八级之首,而农民处于第八级。
如此具体的等级划分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们的社交、恋爱、婚姻都受到等级观念的束缚。
泰国通常实行等级内婚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高门、皇室一般不屑与寒门、贫苦农民通婚。
娶妻生子本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出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来说,娶妻生子是件很可望不可及的事。
同时由于一夫多妻现象的普遍存在,让贫民娶妻难上加难。
贫苦的单身汉们热切期望有个妻子照顾他们的生活,有一天能够吃上妻子做的饭菜,穿上妻子为他们做的衣物,如此简单的追求终究难以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并希望他们能冲破门第等级观念的障碍而获得幸福。
因此他们根据自己的愿望编织了一个个人与异类(动物、植物、神仙妖魔鬼怪幻化成的人)婚配的故事。
这是他们摆脱现实的束缚、缓解自己的苦闷、压抑,让自己生活在充满幸福和希望的世界里的唯一途径。
二、本土文化环境因素泰国异类婚故事的出现除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之外,还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
给泰国国王送鱼的书
摘要:
1.泰国国王与鱼的故事
2.送鱼的书的背景和意义
3.书籍的内容和特点
4.对泰国国王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泰国国王与鱼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泰国,鱼的形象被视为象征着幸运和繁荣,因此,泰国国王非常喜欢鱼,并且乐于将这种喜爱分享给泰国人民。
为了表达对泰国国王的敬意,一本名为《给泰国国王送鱼的书》的特别书籍应运而生。
这本书的背景和意义在于,它旨在向泰国国王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泰国国王的独特魅力和领导才能。
这本书的内容和特点非常独特。
它以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讲述鱼的故事,引申出泰国国王的治国理念和实践。
书中所讲述的鱼的故事丰富多彩,既有关于鱼的神话传说,也有关于鱼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巧,更有关于鱼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泰国国王的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泰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爱。
这本书对泰国国王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它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实践,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鱼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本
书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国王,不仅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更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爱。
总的来说,《给泰国国王送鱼的书》是一本独具匠心和深具意义的书籍。
它以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讲述鱼的故事,展现了泰国国王的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以及他对泰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爱。
泰国动物故事类型研究前言泰国(Thailand,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或者เมืองไทย)全称泰王国(Kingdom of Thailand),旧称暹罗(Siam,สยาม)。
十三世纪前,在今泰国境内也曾出现过一些文明程度较高的古国,如伏南、真腊、堕罗钵底等,但之后中部泰族势力逐渐强大,于公元 1257 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统一的国家,之后历经了清迈王朝、阿瑜陀耶王朝、曼谷王朝,直至1932 年,泰国由君主专制国家转变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暹罗(สยาม)是Siam一词的泰译,来自马来语,1956年4月5日曼谷王朝批准《英暹条约》时,首次使用泰语สยาม一词。
1939年,銮披汶政府将国名从暹罗改为泰国,1945年2月总理换届时一度改回暹罗,1949年5月銮披汶重新上台后又改名为泰国,并一直沿用至今。
动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最为古老的一种。
早在各民族的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动物,神话中的英雄往往有动物的形象,或者能够和动物交流、交往,而那些动物也会有着人一样的行为思想,有时甚至还会幻化成人形。
动物还与图腾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上古先民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很多民族而言,动物故事都是其最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
泰国动物故事中,动物们大都具有人的特质或性格,虽然泰国受印度文化影响很深,但印度化文化并不等于印度文化,受印度影响也不意味着照搬印度的一切,而是将印度文化引进泰国之后,进行一定的本土化修改,剔除或更换不适合泰国人观念的物象,再传播和发展,作为印度文化最主要宗教信仰在泰国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借助诵经讲故事的手段,引导泰国人相信佛教教义,向善做人,经文的内容多为含有大量动物故事的佛本生故事,除此之外,泰国的民间故事中那些篇幅短小的动物故事也与佛本生经故事一样,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在以往对泰国民间故事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具有丰富情节的“生活故事的”第一章泰国动物故事类型分类民间故事的“类型”并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们为了认识和研究方便而设定的,故事学家将情节相似或相同的故事文本群,称为一个故事“类型”。
泰国泰族蛙崇拜文化探讨□周小敏黄文菲/文泰国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人口4000多万,占泰国人口的70%左右。
泰国泰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蛙崇拜文化。
他们崇拜青蛙,希望获得青蛙的帮助,保佑雨水丰沛和五谷丰登。
泰国泰族的青蛙神故事也展现了泰族与青蛙之间的关系。
泰国泰族蛙崇拜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文化现象,学术界却缺乏对其深入的研究,十分令人遗憾。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泰国泰族蛙崇拜文化进行概述、分析与研究,探讨该文化现象的形成与演化,理解其在泰国泰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1]。
1 泰族介绍泰族(Thai),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泰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目前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都有分布。
泰族在中国史籍中,先后被称为“哀牢”“掸”“金齿”“黑齿”“白夷”“僰夷”“摆夷”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把分布于各国的泰族统称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泰族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泰族”(Thai),在老挝被称为“佬族”(Lao),在缅甸被称为“掸族”(Shan),在印度被称为“阿萨姆族”(Assam),在中国被称为“傣族”(Dai)。
2 蛙文化2.1 世界的蛙崇拜蛙崇拜,自古有之,在世界各国范围内,都有蛙崇拜文化的遗留。
但蛙文化还是与农耕文明最为联系紧密。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多个民族都曾有过“蛙”图腾崇拜,考古出土的陶器中有非常著名的“蛙纹”,是彩陶的“母题”之一,从公元前五千年就已经开始出现。
古典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母被尊称为“女娲”,学界普遍认为女娲的形象是蛙图腾演化而来。
《说文》“娲,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从女呙声,古蛙切。
”距今约7600年,发现于辽河流域的辽宁阜新的一件古陶器,是研究我国蛙文化的代表实物史料。
泰国的“王家鸟”作者:杜孟唐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16年第08期游走于泰国的大街小巷,穿梭于车水马龙的水泥丛林里感受泰国风情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银行大楼、企业大厦的上方装饰着一只金翅膀的神鸟——大鹏金翅鸟。
老一代华侨称之为“王家鸟”,它的来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是泰国国王的象征,也是泰王国的国徽,在泰国具有崇高的地位。
但是,私自在办公场地挂起金翅鸟,则是非法的。
根据泰国素可泰王朝《鑾王三界说》的记载: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统管天上人间的帝释天尊就住在山顶。
四大天王住在山腰间的四个方向处,很多天神也都住在山上。
须弥山下则是大鹏金翅鸟、巨龙、巨蟒、地狱、饿鬼等众生生活之处。
其山下有一棵究罗睒摩罗树,金翅鸟就住在这棵树上。
因为它神通广大、喜欢搏斗,以龙为食,所以成为龙的劲敌。
大鹏金翅鸟除了跟巨龙搏斗,捕食幼龙之外,有一次还向婆罗门教三大天王之一的那罗延天王挑战。
双方各显神通,斗得星月无光、天昏地暗,一连数日,难分胜负。
于是双方只好进行谈判,终于达成和解:当那罗延天王圣驾出巡时,金翅鸟就当天王的乘骑;除此以外,金翅鸟要停歇在天王起居之处的上方。
因此,只要人们看到金翅鸟在上方,就知道那罗延天王在下边了。
那罗延天王又称遍净天王,是负责保护世界,拯救人民于苦难的天王。
当人间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那罗延天王为了拯救世人,就会化身到人间来。
一次,那罗延天王为了惩治十颈夜叉王,投胎转世为阿育陀耶国的王子,也就是泰国人民都非常熟知的“罗摩王”。
泰国人民把罗摩王当作一位英勇、贤明、爱民如子的圣君。
因此,在大城时代,第一个王朝的诸多君王的封号中多有“罗摩”的字样。
“罗摩”又译作“拉玛”,故有了现代大家非常熟悉的“拉玛一世”、“拉玛二世”等称呼。
一直到曼谷时代的节基王朝时,君王的称号中就不再有“罗摩”或“拉玛”字样了。
只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还是习惯称泰国节基王朝的历代国王为:“拉玛一世”、“拉玛二世”、“拉玛五世”等。
泰国的象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作者:宋帆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2期宋帆泰国的旅游业自六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对泰国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
泰国旅游素来以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而闻名。
亚洲象是泰国闻名的动物资源,围绕大象的旅游开发已使它成为泰国旅游支柱产业之一,它植根于泰国文化,同时依赖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多方位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深入谈讨泰国大象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要素,对我国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泰国的象文化有着深厚的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底蕴。
世界各国都有丰富的动物旅游资源,但很多动物旅游资源主要依赖其稀有性和独有性来吸引游客,本国的历史文化并无深刻联系,主要限于动物园里的参观项目和一定范围内的旅游商品开发等。
而泰国的大象则在泰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上都有着深刻影响,使得深入多层次多方位的相关旅游产品开发成为可能。
(一)泰国历史与象文化泰国大象的驯养历史已经有近千年。
历史上大象就一直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林业运输的工具,除此还在战争中使用。
泰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象战发生在1592年1 月 25 日,是泰王纳黎萱同缅甸王子的一次战斗。
纳黎萱王骑着战象大获全胜,名声大振,在以后的150年内,缅甸没有再进犯泰国。
公元15世纪时,暹缅两国曾为两头稀有白象而发生战争。
泰国古代君主以白象作为御坐骑,珍贵的白象是国家昌盛的吉兆,是国王英明和权威的象征。
当王室的鉴定专家通过特殊的鉴定标准确认一头白象后,泰国人会举办一个大型庆典来庆祝,宣布一头新的白象归属于国王陛下。
从暹罗时期开始泰国国旗上就有白象的图案,直到六世王时期才予以弃用。
(二)泰国的大象与宗教文化泰国文化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
据印度教的信仰,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因陀罗,有三头象为坐骑。
婆罗门时期还有专门叫做象学的学科,研究象的习性和象的驯养术。
根据佛教的信仰,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其母亲梦见白象后诞生的。
《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刘魁立一、编纂索引的缘起和最初尝试格林兄弟于1812--1814年发表以《格林童话集》闻名于世的德国民间故事记录(《Kinder-und Haus-marchen》-《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在民间故事搜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阶段。
从此,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民间故事搜集工作,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相继开展起来,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上半期在欧洲搜集和印行了不可胜数的故事资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一项工作至今仍方兴未艾。
① 除掉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之外,还在学术单位的档案馆里和有关的私人手中积累、保存了难以统计的民间故事资料。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地程来看,这一百余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民间故事搜集工作的“黄金时代”。
19世纪前半期格林兄弟除以科学的方法搜集和出版民间故事之外,还著书立说,研究民间文学问题,使民间文艺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如果把他们以及其追随者的活动算作是欧美民间文艺学史的第一章的话,那么民间故事研究作为民间文艺学的一个部分已经存在近两个世纪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的为数众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就民间故事的各个方面,从理论角度,提出并探讨了大量的课题。
在整个民间文学领域中没有哪一个门类像民间故事研究这样景象繁荣。
①关于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的出版情况可参见:1. Bolte J. und Polivka G. Anmerkungen zu den Kinder-und Haus-marchen der Bruder Grimm, Bd.V. Leipzig, 1932;2. The types of the folktale.Translated and enlarged by Stith Thompson Second revision, Helsinki, 1964, p.10-18.几乎从第一次尝试对民间故事进行科学探索时开始,人们就发现,每一个国家所搜集的故事资料都有成千上万,而就全世界而言,这个数目更会大得惊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目还在不断增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故事的情节或类型也有这样多。
泰国民间故事
泰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宗教底蕴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在泰国人民的口口相传中代代相传,成为了泰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泰国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神灵和鬼怪的传说。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拉玛雅纳》。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王子,他在充满挑战和险阻的旅途中,与各种神灵和鬼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最终,他成功地解救了被困的公主,并获得了美满的结局。
这个故事不仅在泰国广为流传,也成为了泰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神灵和鬼怪的传说外,泰国民间故事中还有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
比如,有一则关于大象的故事,讲述了一只聪明的大象如何帮助人类解决了一场危机。
还有一则关于老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猎人如何与老虎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泰国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此外,泰国民间故事中还有许多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故事。
比如,有一则关于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还有一则关于两个好朋友如何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温暖人心,也传递着对爱和友情的美好向往。
总的来说,泰国民间故事是泰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泰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在泰国国内广为流传,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探寻。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泰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也为世人展现了泰国这个神秘国度的多姿多彩。
泰国动物故事类型研究前言泰国(Thailand,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或者เมืองไทย)全称泰王国(Kingdom ofThailand),旧称暹罗(Siam,สยาม)。
十三世纪前,在今泰国境内也曾出现过一些文明程度较高的古国,如伏南、真腊、堕罗钵底等,但之后中部泰族势力逐渐强大,于公元 1257 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统一的国家,之后历经了清迈王朝、阿瑜陀耶王朝、曼谷王朝,直至1932 年,泰国由君主专制国家转变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暹罗(สยาม)是Siam一词的泰译,来自马来语,1956年4月5日曼谷王朝批准《英暹条约》时,首次使用泰语สยาม一词。
1939年,銮披汶政府将国名从暹罗改为泰国,1945年2月总理换届时一度改回暹罗,1949年5月銮披汶重新上台后又改名为泰国,并一直沿用至今。
动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最为古老的一种。
早在各民族的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动物,神话中的英雄往往有动物的形象,或者能够和动物交流、交往,而那些动物也会有着人一样的行为思想,有时甚至还会幻化成人形。
动物还与图腾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上古先民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很多民族而言,动物故事都是其最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之一。
泰国动物故事中,动物们大都具有人的特质或性格,虽然泰国受印度文化影响很深,但印度化文化并不等于印度文化,受印度影响也不意味着照搬印度的一切,而是将印度文化引进泰国之后,进行一定的本土化修改,剔除或更换不适合泰国人观念的物象,再传播和发展,作为印度文化最主要宗教信仰在泰国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借助诵经讲故事的手段,引导泰国人相信佛教教义,向善做人,经文的内容多为含有大量动物故事的佛本生故事,除此之外,泰国的民间故事中那些篇幅短小的动物故事也与佛本生经故事一样,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在以往对泰国民间故事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具有丰富情节的“生活故事的”第一章泰国动物故事类型分类民间故事的“类型”并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人们为了认识和研究方便而设定的,故事学家将情节相似或相同的故事文本群,称为一个故事“类型”。
芬兰学者安蒂·阿尔图斯·阿奈尔(Antti Aarne,1867-1925)在《民间故事类型》(The Type of the folklore,1910)一书中对各民族民间故事作比较研究时使用“Type”一词,1932年,美国学者斯蒂·汤普森(Stith Thompson)将“母题(motif)”一词引进故事研究,并在阿尔奈研究的成果上进行了补充,由此形成“阿尔奈-汤普森体系”或“AT分类法”,成为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间,故事类型研究中接受度最高,运用最广的故事分类法。
在以类型索引为基础的民间类型研究中,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类型研究方法。
1928年,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从“功能(function)”的角度定义类型,普洛普认为“功能”是故事构成的而不变或基本因素。
故事功能是由角色的行为构成的,功能可被理解为人物的行动,而功能的界定需视其在行动过程中的意义而定;1955年,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提出“神话素(mytheme)”理论,将其定义为神话的最小单位,并认为神话是由许多神话素构成的,如同词是由音位构成的一样;1962年,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1934-2005)提出“母题素(motifeme)”分析方法等。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故事数量是无法穷尽的,在本文中笔者所选的故事属于泰国社会中广泛被人们所熟知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文本,对于分类方法的选取,笔者参考借鉴了“AT 分类法”及普洛普“结构功能”的观点,以故事中动物们的行为,故事中出现的主要母题和故事的功能三项标准作为分类依据,故将泰国动物故事分为以下四类:一动物与人的恩怨型故事在动物与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发生围绕“恩怨”展开的故事,属于动物故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泰国动物故事中文本数量较为丰富的类型之一。
笔者根据“施恩对象及受恩者”“是否报恩”为标准,将泰国该类型故事分为“动物施恩,人忘恩型”、“动物报恩,人负义型”和“施恩的人和忘恩负义的动物”三种类型。
(一) 动物施恩型,人忘恩型在笔者所收集的故事中,该类型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仅在1997年由泰国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泰国文化推广部民间文化组织编写的《泰国民间故事》一书中,就已收录了两篇内容相似,但篇名不同的故事。
主要情节是:故事主要由“母狗受孕生女”“母狗寻女”“儿女对母狗态度迥异”“善女受赏恶女被惩”几个情节单元组成。
两篇异文情节大同小异,只在细枝末节上稍有差异:对于母狗的死亡,《孤儿莲》(ก าพร้าบัวดอง)1(文本一)中是(a)为保护母亲,二女儿错手杀死了母狗,但在《黑狗》(หมาขนด า)2(文本二)中,则是(b)大女儿将母狗虐待致死。
类似这样的细微差异,还有在对母狗怀孕这一情节的处理上,文本一中并没有交代母狗怀孕的原因,但在文本二中,则运用“神奇受孕”的母题说出了母狗怀孕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差异并没有影响故事表达“为人子女者,不应嫌弃父母,无论父母身份如何,都应该对其尽孝感恩”的道理。
这样的差异可以解释为:这是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人们采取这样的演绎方式,为了更好的表达它的中心思想,即给善良的角色赋予各种美好的品质,给邪恶的坏人添加上各种的坏品质,用这样强烈且鲜明的对比手法,希望听众在听到故事的结尾时,因为得知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产生由衷的共鸣感,从而增加故事的艺术价值,。
(二)动物报恩,人负义型该故事类型并非泰国特有的故事类型,而是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在世界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斯蒂·汤普森将该故事归于AT160感恩的动物型,忘恩负义的人。
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的故事异文中大都是常见的动物是蛇或乌龟。
这一故事类型在泰国、老挝等地区均有1[泰]《ก าพร้าบัวดอง》,见《泰国民间故事选译》,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269页;《เต่าทอง》,见泰国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泰国文化推广部民间文化组编选《泰国民间故事》(泰文),曼谷:教师委员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2[泰]《หมาขนด า》见《泰国民间故事选译》,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269页;《เต่าทอง》,见泰国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泰国文化推广部民间文化组编选《泰国民间故事》(泰文),曼谷:教师委员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186页。
流传,在笔者所收集到的异文中,《义蛇》3应该是该故事类型中较早的文本,其主要情节是:故事主要由“人施恩”“人落难”“动物施计救恩人”几个情节单元构成,但是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更加贴合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故事内容开始被改造,即将一些原本模糊的地方进行了细节处理,额外添加了一些原先故事所没有的母题,从而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的不同异文故事,《金龟》(เต่าทอง)4:改编后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也更引人入胜,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更加丰富,但是依然不变的中心母题“动物报恩”仍然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动物报恩”是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母题,它表现出在古朴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人与周围动物互相依存、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5但在《金龟》中,重要的母题除了“动物报恩”之外,还添加了“灾难后救人”“坏人用计陷害好人”“恶人终被惩罚”的其他母题。
多个母题的叠加,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有趣,因素将兽性与人性做了直观的对比,让故事要表达的“知恩图报”的道理更加突出。
实际上这一故事类型源于佛经中的“佛本生故事”,其最初形态是一则古老的印度民间故事,同时该故事亦被收录在“泰国清迈五十本生故事”中。
流传于泰国的这一类型的故事文本与流传于世界其他各地的故事文本不同之处在于:在《义蛇》的故事文本中,故事以樵夫对男人的原谅作为结尾;《金龟》故事文本中,在结尾处时附加上的因陀罗神托梦提问,借金龟回答问题讲道的情节,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泰国人所信的“善有善报”“宽容待人”的佛教思想。
该故事类型并非泰国本土原有的故事类型,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泰国的,但是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泰国人所广泛接受并喜爱,是因为泰国僧侣为了更方便有效地宣传佛教的教义教规,便让原本枯燥难懂的佛法教义穿上故事的外衣,使其更适合当地人接受理解,并在适合的场合讲述这样的经文故事来教导信徒,因此说这一类型故事的流传和发展是与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同步的。
(三)施恩的人和忘恩负义的动物该故事类型是一种世界性的民间故事类型,中国家喻户晓的“东郭先生”故事就可以归入该类。
许多学者对这一故事类型都有相应研究:斯蒂·汤普森将该类型命名为AT155忘恩负义的蛇重新被捉住;德国学者艾伯华在对流传于中国的异文研究后,将该故事类型命名为“中山狼型”,其故事可以概括为:(1)书生救了一只要死的狼。
(2)这只狼获救后,想要吃掉它的救命恩人。
(3)狼被打死。
3《义蛇》,见《东方民间故事精品评注丛书:泰国民间故事》,辽宁少儿出版社,2012年版,第63~66页。
4《金龟》,见《泰国民间故事选译》,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269页;[泰]《เต่าทอง》,见泰国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泰国文化推广部民间文化组编选《泰国民间故事》(泰文),曼谷:教师委员会出版社,1997年版,第81~84页。
相关异文《忘恩负义的人》,见《东南亚民间故事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37~39页。
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1978年出版的由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列举了20余篇异文,并对该类型的情节再次进行了概括,但其所归纳的结果与艾伯华所归纳的相差不大,只是在部分细节上呈现出了民族性和区域性的差异。
在泰国也有该类型的故事异文存在,且拥有“多个仲裁者”和“独个仲裁者”的亚型存在。
其中多个仲裁者《恩将仇报》6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I 一只(a)老虎、(b)鳄鱼陷入了猎人的陷阱。
II (c)路人(d)僧侣因起怜悯之心而救了它。
III 猛兽获救后,向救命恩人提出要吃了他的要求。
人觉得委屈,与猛兽约定,请来三个裁判评理。
IV 前两个回合的裁判(小桥、大树)都站在鳄鱼一方,埋怨人类平日对自己的不好。
第三回合的裁判(e)猎人、(f)兔子、(g)麋鹿用计将这一猛兽(h)重新诱回陷阱(i)弄死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另一亚型“独个仲裁者”的代表性文本《聪明的兔子》7:I一位阿公和阿婆在打柴途中遇到一只小鳄鱼,因为害怕小鳄鱼被饿死而把它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