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6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辽宁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说明:1.乙肝疫苗:2002年7月1日开始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2年7月1日之前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免疫史可以为空白,如果要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到县疾控中心或户
口所在地的接种点自费接种。
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儿童必须接种3次。
2.卡介苗:出生时接种1剂即可。
3.脊灰疫苗:满4周岁及以上儿童接种4剂即可,包括强化免疫等。
4.百白破疫苗:满2周岁及以上儿童接种4剂即可。
5.白破二联:满6周岁及以上儿童接种1剂即可。
6.麻疹疫苗:满2周岁及以上儿童接种2剂即可,包括麻腮风三联疫苗、麻腮二联、麻风二联疫苗和麻疹强化免疫、查漏补种等。
7.乙脑灭活疫苗:6周岁及以上儿童接种4剂即可。
也可2剂灭活加1剂减毒或仅2剂减毒活疫苗即可。
8.A群流脑疫苗:2006年之前出生满6周岁儿童接种3剂即可,2006年及以后出生接种4剂,接种过A+C流脑疫苗的可替代相应针次。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婴儿在6—18月时接种第1、2剂,两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按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接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
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
儿童的免疫接种程序是根据成长阶段和不同的疫苗推荐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般的儿童
免疫接种程序:
1. 出生时:一般会接种乙肝疫苗。
2. 2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3. 3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 4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5. 6 个月龄时:接种五联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6. 7 个月龄时:接种A型流感疫苗。
7. 12 个月龄时: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和MMRV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
8. 15-18 个月龄时:接种甲肝疫苗。
9. 18 个月龄时:接种四联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
10. 4-6 岁时:接种百日咳疫苗。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疫苗需求进行调整,所以最好在儿童的健康档案中记录接种的疫苗并及时与医生交流。
同时,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免疫计划可能会有所不同,请咨询当地的卫生部门和医生获取最新的免疫接种程序。
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发布时间:2011-12-30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方法注: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1、为什么要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答:免疫规划是指为防治疾病,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
扩大免疫规划就是将免疫规划所涉及的疫苗种类和疾病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扩大覆盖人群。
实施免疫规划,开展疫苗接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我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疫规划30年来取得了极大成效,疫苗针对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下降98%以上,并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安全有效的疫苗得到开发应用。
因此,为提高全民素质,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避免受到相关传染病的侵害,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有能力逐步将一些对群众危害较大、且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中。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我省已于2003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了儿童免疫规划,2008年又将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纳入到儿童免疫规划。
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到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发病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江苏省从何时开始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答:我省定于2008年5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2008年初,卫生部出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之后,省和各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疫苗及注射器等物资的采购、分发;完善冷链设备的扩充和更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组织大众宣传动员等等。
目前,全省各地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5月1日起可以在全省组织实施。
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疫苗,属于免费疫苗。
除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推荐疫苗,也就是计在注射疫苗时应注意:要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进行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未完全恢复健康前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让孩子太疲劳。
属过敏体质者,应向医生反应极个别孩子可能会高烧,可请医生看看,给予对证治疗以下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有“羊癫疯”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免疫程序一类疫苗程序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二类疫苗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计划免疫程序_共10篇范文一:计划免疫程序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刚出生: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
1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
2个月:服食第一粒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3个月:服食第二粒脊髓灰质炎疫苗、注射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百日咳。
4个月:服食第三粒脊髓灰质炎疫苗、注射第二针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白喉、破伤风。
5个月:注射第三针百白破疫苗。
6个月: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
6-18月:注射两剂次A群流脑疫苗;可预防流脑。
8个月:注射含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脑疫苗;可预防麻疹、乙型肝炎。
1岁半~2岁:加强注射百白破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各一针;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
2岁:注射第二针乙脑疫苗,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
3岁:注射A+C群流脑疫苗;可预防流脑。
4岁:加强服食小儿麻痹糖丸一粒;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
6岁:白破和A+C流脑疫苗各一针;巩固对以上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
疫苗就是宝宝的盾牌,有了它宝宝可以少去很多被疾病折磨的痛苦,请妈妈们坚持为宝宝注射疫苗。
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范文二:计划免疫程序计划免疫程序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
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计划内疫苗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年龄出生时1月龄2月龄3月龄疫苗名称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疫苗甲肝疫苗1.5岁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2岁3岁4岁6岁乙脑减毒疫苗甲肝疫苗(与前剂间隔6-12个月)A+C流脑疫苗脊灰疫苗麻风腮疫苗乙脑减毒疫苗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大一进京新生A+C流脑疫苗乙肝疫苗次数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三次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一次第四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加强第四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强第四次可防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4月龄5月龄6月龄8月龄9月龄1岁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麻疹疫苗第二次计划外疫苗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
儿童计划免疫一、概述儿童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和儿童免疫特点以及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抗病能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是指人体初次全程足量预防接种某种疫苗。
基础免疫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力随时间延长会逐渐减弱。
加强免疫则是在该免疫力减弱过程中再次接种相同疫苗,使机体免疫力很快增强并使其持续时间延长。
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及其要求称为免疫程序(immune procedure),也称为免疫计划(immune schedule)。
只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预防接种,才能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获得和维持高水平的免疫力,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并减少疫苗接种的副作用。
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计划免疫所用疫苗一般是通过将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毒或细菌灭活,或经多次传代以降低其毒力后制备而成。
这些灭活或减毒后病毒或细菌的侵袭力大大降低,而仍保持原致病病毒或细菌的抗原特性,经接种到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却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相应致病病毒或细菌的免疫力,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发挥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1978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为所有适龄儿童接种卡介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及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即“四苗防六病”。
1980年我国正式参加WHO的扩大免疫计划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所以在国际、国内交流中也常用EPI来表示计划免疫。
1982年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将普及儿童计划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
根据WHO推荐的免疫程序,1986年我国卫生部重新修订了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1),并在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82.11.29
•【文号】
•【施行日期】1982.11.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妇幼健康
正文
儿童基础免疫程序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为了提高计划免疫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有效地使用生物制品,便于实施,保证儿童在一岁半以内完成四种制品的基础免疫,可采取几种制品同时接种的方法,参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卡介苗:新生儿初种,七岁、十二岁各复种一次。
二、百白破混合制剂:出生后三个月初种,吸附制剂全程注射二针(非吸附制剂全程注射三针),每针间隔最短不少于一个月,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第二年加强一次。
以后可根据情况用百日咳菌苗或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或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进行加强免疫。
三、麻疹活疫苗:出生后八至十二个月初种,为了提高免疫成功率,第二年可考虑复种一次,以后适当时机进行加强免疫。
四、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出生后两个月初服,先服Ⅰ型,间隔一个月服Ⅱ、Ⅲ型,一岁、二岁、七岁各复服一次。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实施程序
1. 免疫程序简介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是指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为儿童接种一系列疫苗,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免费提供的重要公共卫生项目,对于保护儿童健康、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 免疫程序安排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按照以下时间节点进行安排:
- 出生时:卡介苗()
- 出生后2月龄:脊髓灰质炎苗(口服)
- 出生后3月龄:五联疫苗(第一针)
- 出生后4月龄:脊髓灰质炎苗(第二针,口服)
- 出生后5月龄:五联疫苗(第二针)
- 出生后8月龄:脊髓灰质炎苗(第三针,口服)
- 18-24月龄:麻疹疫苗、甲肝疫苗
- 3岁:甲肝疫苗复种
- 6岁:脊髓灰质炎苗(第四针,注射)
3. 接种要求
为确保接种质量和安全,需要遵守以下要求:
- 按时接种,不得延误
- 到指定的免疫门诊接种
- 出示准确的接种证明
-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接种
- 如实告知儿童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
- 接种后注意观察并遵医嘱
4. 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虽然安全有效,但也可能产生一些轻微不适反应,家长需要了解并正确应对。
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同时要加强儿童营养,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通过全面系统的免疫规划,我国有望进一步降低儿童疾病发病率,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省列入计划免疫内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
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
1个月龄:乙肝疫苗;
2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4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5个月龄:白百破三联针;
6个月龄: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8个月龄:麻疹疫苗;
1岁:白百破三联(加强)、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2岁: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乙脑疫苗;
12岁: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哪些疫苗宝宝不能错过
《年轻妈妈之友》
计划免疫内疫苗
带宝宝注射计划内疫苗最省心,反正规定要打,不打的话,幼儿园都没法上,所以不用考虑该不该打的问题。
再说,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另外,也不用担心错过时间,医院会及时通知你的。
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宝宝身体好不好,打完后不要有什么反应,就可以了。
不过,有些问题,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接种这些疫苗,都是免费的。
卡介苗——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
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及时接种卡介苗。
禁忌:
当新生儿患有高烧、严重急性症状、免疫不全、出生时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低体重、严重湿疹以及可疑的结核病时,不应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结节,伴有痛痒感,结节会变成脓包或溃烂。
此类现象属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2-3个月自行愈合。
如果宝宝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门诊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吃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它是白色颗粒状糖丸。
宝宝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注意事项:
1、婴儿服用糖丸时,可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
这个疫苗是活病毒制品,如果用热开水溶解,活疫苗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吃了也没有作用,在宝宝体内不会产生抗体。
2、30分钟内不能吃热的东西(包括母乳)。
3、服用后如果因吐奶或呕吐等导致疫苗服用剂量不足,可重新补服。
百白破疫苗——三联针
百白破疫苗是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是3个月以上宝宝。
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
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
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终生免疫,所以在一段时期后还要打加强针。
由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对百日咳菌苗的副反应较大,故7岁起加强用疫苗不再含有百日咳细菌成分,而改用白破二联制剂。
注意事项: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硬结、发热等副反应,一般反应2~3天内消失。
接种后如果体温在38.5℃以上,可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治疗;局部红肿、硬结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应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治疗和定期观察,硬结尽量不予切开。
一旦发生发高热、局部硬结等症状较为严重的副反应,不要再注射百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小,抗体产生快,免疫持久性好。
6个月以内宝宝由于有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一般不会得麻疹。
所以第一次接种应在宝宝满8个月,4岁时再复种。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让宝宝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于2002年11月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所有的管理程序都和计划免疫内疫苗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疫苗不是免费的。
不过,在有些省市,如上海,把它们也纳入了计划免疫,所以也是不收费的。
乙脑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的宝宝。
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宝宝均予以接种。
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集中进行,如上海的乙脑疫苗安排在4-5月份接种。
流脑疫苗
国内目前应用的是用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3岁以上的宝宝。
流脑疫苗一般也是安排在流行季节前集中注射,如上海是在11-12月份。
接种这两种疫苗,不用你操心,医院会通知你的。
只是有些地区是免费的,有些地区是收费的。
计划免疫外疫苗
一种疫苗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检验程序,最终被证实安全有效后,才会推广使用。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疫苗暂时没有被纳入计划免疫,但从预防疾病角度出发,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
麻风腮三联疫苗均为进口疫苗,接种后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这种疫苗已经在国内外使用多年,并被家长接受。
一般在宝宝满1周岁就可接种第一针。
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中。
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水痘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流行。
对感染水痘的宝宝,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宝宝满2周岁时,可接种水痘疫苗。
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常规接种水痘疫苗。
Hib疫苗——小儿脑膜炎、肺炎的克星
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
由于国内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感染后比较难诊治。
所以,避免宝宝患病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免疫预防,所用的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又叫Hib疫苗。
宝宝满两个月就可以接种Hib疫苗,疫苗的接种次数根据宝宝的年龄来定。
以上三种疫苗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预防的五种传染病都能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
因此,建议宝宝注射这三种疫苗。
不过,有些疫苗是进口的,价格相当贵。
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
目前主要采用国产的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灭活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酌情接种。
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一般用于2岁以上、体弱多病的宝宝。
流感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1岁以上、身体抵抗力差、体弱多病的宝宝可以接种。
近年来,流感疫苗被炒得很热。
但由于病毒变异快,每年病毒株都会有变异,因此不适于列入计划免疫。
对于宝宝是否需要接种流感疫苗,有些专家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得流感并不都是坏事。
因为流感不是严重疾病,得病后一般7-10天就会自愈,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所以,并不提倡所有的宝宝每年都打流感疫苗。
以上三种疫苗,专家建议重点人群接种,儿童中抵抗力差、体弱多病、长期集体生活,为了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可以选择接种疫苗。
所有用于儿童的疫苗都是安全和有效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药品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通过国家统一供货渠道到达免疫接种门诊,由专业人员注射或接种于人体。
如果你是到正规的免疫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话,那么你得到的疫苗就是合格的,并且也是安全和有效的。
但是每人对疫苗的应答、反应不同,可能也会发生免疫失败或疫苗副反应等不尽如人意的事。
如果你对接种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直接向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咨询。
(马迁)
儿童常规计划免疫有哪些?
儿童出生后就要开始进行预防接种,那么儿童需要打哪些预防针呢?下面列出的是按年龄进行的预防接种: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
1月:乙肝疫苗
2月:骨髓灰质炎疫苗
3月:骨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针
4月:骨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针
5月:百白破三联针
6月: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8月:麻疹疫苗1岁:百白破三联、乙脑疫苗
2岁: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
4岁:骨髓灰质炎疫苗
7岁: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破二联疫苗、乙脑疫苗12岁: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刘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