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猪的杂交繁育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5
《养猪学》名词解释:1、温热环境:指直接影响猪体热调节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和热辐射。
2、口蹄疫:由小核糖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3、联合育种:通过一定组织方式,利用公共的性能测定站和人工受精站,在饲养相同猪种的选育场之间形成稳定的种质交流,从而把各独立种猪场的猪群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选育群,提高了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4、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的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群,具有较强的生活力,生产性能高于双亲均值的遗传现象。
5、争斗行为:指动物个体间在发生冲突时的反应,由“攻击”和“逃避”两个部分组成。
6、遗传相关:指一头种猪某两个性状的遗传潜力(育种值)之间的关联程度。
7、产业化经营: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按合同形式有机联合起来的经营模式。
8、功能关系:指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之间在管理和生产中的关系。
9、猪的杂交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主要由纯种的选育、种猪的扩繁和商品猪的杂交生产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由育种场(核心群)、繁殖场和商品场来承担相应的任务,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供种。
10、必需氨基酸:指那些在猪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猪体正常代谢的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1、必需脂肪酸:对幼猪来说,为了生长发育,必须从饲料中获得其机体不能合成的3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油酸(二十碳四烯酸)。
营养上称这3种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
12、哺乳仔猪: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
13、断奶仔猪:指出生4-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
14、繁育体系:指为了满足杂优商品猪的高效稳定生产而组织的一套供种体系。
15、反交:地方品种或培育品种作为父本,瘦肉型品种作为母本的杂交称为“反交”。
16、经济杂交:指采用遗传上有差异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专门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使之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猪,大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养殖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本试题卷共五大题,52道小题,共4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90分。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共120分)1.生物体的细胞形态多样,其接受刺激并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呈A.球形B.星形C.长梭形D.纤维状2.纤维软骨主要分布在A.关节面B.会厌C.椎间盘D.喉3.头骨的连接属于A.纤维连接B.软骨连接C.滑膜连接D.无缝连接4.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是A.胸腺B.脾C.法氏囊D.淋巴结5.当血液中的K+浓度过低时,可使A.心跳减慢B.传导阻滞C.心肌自律性增强D.心肌额外舒张6.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在A.延脑B.下丘脑C.小脑D.中脑7.三元杂交的杂交繁育体系是A.两级B.三级C.四级D.五级8.临床上可用于对公畜进行化学去势的激素是A.促黄体素B.雄激素C.雌激素D.孕激素9.具有子叶型胎盘的动物是A.猪B.牛C.犬D.马10.精液冷冻保存的常用冷源是A.冰水B.冰块C.液氮D.液氧11.母猪产后发情的时间一般为断奶后A.3~7天B.10~15天C.1个月左右D.2个月左右12.能早期对配种后母猪进行妊娠诊断的方法是A.外部观察法B.阴道检查法C.触诊法D.超声波诊断法13.猪场布局按全年风向及地势高低由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A.繁殖猪舍→分娩舍→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育肥舍B.分娩舍→繁殖猪舍→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育肥舍C.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育肥舍→繁殖猪舍→分娩舍D.分娩舍→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育肥舍→繁殖猪舍14.蛋鸡从开产到产蛋率达70%的这一阶段称为A.初产期B.高产期C.产蛋后期D.产蛋末期15.牛养殖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的青贮饲料是A.青草青贮B.玉米青贮C.小麦青贮D.燕麦青贮16.属于兼用型牛的是A.荷斯坦牛B.安格斯牛C.西门塔尔牛D.海福特牛17.属于裘皮羊的是A.美利奴羊B.湖羊C.蒙古羊D.滩羊18.羊的初配体重通常要达到成年体重的A.30%B.50%C.60%D.70%19.“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了A.水泡变性B.脂肪变性C.黏液变性D.淀粉样变性20.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和继发性肠炎,此属于A.副作用B.毒性作用C.过敏反应D.二重感染21.大叶性肺炎的热型是A.回归热B.驰张热C.稽留热D.间歇热22.“观星状”鸡是因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B2D.维生素D23.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膜通透性C.抑制核酸合成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24.作为传染病早期诊断或胎儿宫内感染检测的抗体指标是A.IgMB.IgGC.IgED.IgA25.适于病毒复制的条件是A.营养琼脂培养基B.血液琼脂培养基C.肉汤培养基D.活细胞26.家鱼亲鱼池的池深要求是A.0.5~1.0mB.1.5~2.0mC.2.5~3.5mD.4.0~5.0m27.孵化桶纱罩上的尼龙纱网是A.20目B.40目C.60目D.80目28.鲢鱼胚盘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细胞的时期称为A.1细胞期B.2细胞期C.4细胞期D.8细胞期29.鱼苗下塘的安全水温不能低于A.12.0℃B.12.5℃C.13.0℃D.13.5℃30.属于肥水鱼的是A.青鱼B.草鱼C.鲤鱼D.鲢鱼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给分。
猪养殖技术试题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1、窝产仔数与断奶窝重2、三元杂交3、繁育体系4、直线肥育法5、双重配种二、选择题(10分)1、猪的妊娠期平均为()A.30天B.114天C.150天D.280天E.330天2、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A.17天B。
114天C。
2—5天D.21天E。
24—36小时3、猪用重复配种方式,两次间隔最好为()A.10—20分钟B。
8—24小时C。
2—4小时D.24小时以上E。
1—2天4、母猪最后一次配种日期为五月十三日,则其预产期为()A.9月7日B.9月4日C.8月7日D。
9月19日E.8月19日5、寄养时两窝仔猪产期最好相差不超过()A。
1—2时B。
12小时C。
2—3天D。
4—5天E.1周6、最佳的补料时间为()A.3—5日龄B.7日龄C。
10-15日龄D.3周龄E.1月龄7、肥育期间应驱虫()次A.1 B、2 C.3 D.4 E.58、合理分群的原则是()A.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昼合夜不合B。
留强不留弱,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C. 留弱不留强,拆少不拆多,夜合昼不合D。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E.留强不留弱,拆少不拆多,昼合夜不合9、仔猪断奶后,多数母猪在()内发情A.1-3天B。
3-10天C.14—20天D.25—30天E。
33-40天10、生泡料水料比例为()A.1:2-4 B.1:1 C.1:5D.2:1E.3:1(11—16题共用备选答案)A.长白猪B.约克夏猪C.杜洛克猪D.汉普夏猪E.皮特兰猪11()原产于英国12。
()被毛黑色,肩颈结合部有一条宽白带13。
()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全身被毛红色14.()缺点是抗寒性较差,皮肤病与腰肢病较多,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15.()缺点是90kg后生长显著减慢,肌纤维较粗,应激性强16。
()是原产于丹麦的世界著名瘦肉型猪品种猪养殖技术试题三、比较区别(20分)1、单次配种与重复配种(5分)2、寄养与并窝(5分)3、出栏率与商品率(5分)4、常规断奶与早期断奶(5分)四、简答题(19分)1、仔猪的生理特点(6分)2、药物预防用药的原则(7分)3、母猪发情鉴定的方法(3分)4、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3分)五、论述题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20分)猪养殖技术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25分)1、窝产仔数与断奶窝重前者指母猪每胎生产的产仔总数,包括产活仔数、死产、死胎与木乃伊数。
1.生长:是指当家畜的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增多和各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是细胞分裂增殖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家畜达到体成熟前的体态结构的发育和各种机能的完善,即各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是生长的发展与转化,是细胞分化的质变过程2.生长波:生长强度有顺序的依次移行的现象生长中心:生长波汇合部位3.选种:根据预定目标,采用适当选择方法,从畜群中选出优良个体作种用,同时淘汰不良个体选配:根据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优秀种公母畜配种方案,使其产生优良后代的工作4.纯种繁育:品种内的个体相配,达到保持品种纯度,增加整个品种质量的目的杂交繁育:品种间的个体相配,促使各对基因杂合性增加5.日粮:指一个个体饲养动物在一昼夜(24h)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组分的总量饲粮:指按日粮中各种饲料组分的比例配制的饲料7.近交衰退:由于近交而表现的繁殖力减退,死胎和畸形增多,生活力下降,适应性变差,体质变弱,生长较慢,生产力降低等。
杂种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动物相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一定程度上的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8.消化:动物把进入消化道的食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其由大块变成细粒、固体溶解成液体,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养分变成能够被消化管吸收的物质吸收:指被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中,随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供组织利用的过程9.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的的体重和体尺,都代表该动物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绝对生长:指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动物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10.猪饲料中粗纤维不能超过9%,鸡不能超过6%11.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母体大小,饲养因素,性别因素,环境因素12.反刍动物日粮配方设计方法:试差法,对角线法,联立方程法13.饲料的加工调制:物理调制,化学调制,发酵处理,晒制干草,青贮14.牧区畜牧生产:放牧饲养为主,属分散经营的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生产:以饲养猪禽羊兔为主,牛驴骡主要作役畜,多以舍饲为主,属集约式畜牧生产15.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条件:①科学技术是先决条件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③要有相对稳定的产品销路渠道或加工体系主要环节:品种(良种及良种繁育),饲料,环境,疫病,管理饲料中的6大营养物质:水分,粗灰分,蛋白质,维生素,粗脂肪,碳水化合物16.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及数量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需要,不需由饲料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对猪禽来说,胱氨酸可代替50%的蛋氨基酸,酪氨酸可代替30%的苯丙氨基酸,丝氨酸可代替甘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丝氨酸有时也叫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这种氨基酸称作17.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非营养性添加剂:生长促进剂,动物保健剂,助消化剂,代谢调节剂,动物产品品质改进剂,饲料保护剂18.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科学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市场性,合法性,安全性22.氨基酸平衡:指所供给的日粮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与比例符合动物体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与比例要求氨基酸互补: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有些饲料中含甲种aa多,乙种少,而另一种的相反,如果在配合饲粮是有意识的按适当比例将2种或2中以上饲料配合使用,相互间则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以提高整个饲粮的价值9.饲料编码的分类体系我国现行饲料分类和编码系统是按照国际管用分类原则将所有饲料分为8大类,选用七位数字进行编码。
甘南职教中心学校2011年冬高二生产知识点复习一、名词解释1、有效繁殖力每次产仔最终都能提供9—13头成活仔猪,称之为有效繁殖力。
2、潜在繁殖力猪为多胎动物,每次母猪发情时,都要从卵巢中排放20—30枚卵子,称之为潜在繁殖力。
3、实际繁殖力母猪每胎能生产10—15头仔猪,称之为猪的实际繁殖力。
4、群居性猪群居时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5、两重性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大猪,100Kg以上的猪对环境温度要求比较低。
6、三点定位当猪舍面积允许时,猪只能够明显的将其划分出几个不同的地带,分别为吃域、睡域、和排域。
7、拱地性猪在觅食时,首先用吻突来拱掘,然后才是啃咬和咀嚼的性质。
8、产仔数一般是指母猪一窝的产仔总数(包括死的、活的)9、初生重包括出生个体重和出生窝重,前者是指仔猪出生后12小时以内,未吃初乳前的重量,后者指各个个体重的总和。
10、泌乳力20日龄仔猪窝重表示母猪的泌乳力。
11、育成率仔猪断乳时存活的个数占出生时活仔猪个数的百分数。
12、日增重单位时间内猪的平均日增重。
13、饲料利用率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14、胴体活体猪经过宰杀放血,脱毛,去掉内脏(保留肾脏和柏油),去掉头蹄尾所余下的部分。
15、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数。
16、瘦肉率将半片胴体进行剥离,分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四中组织,并分别称重,然后计算肌肉占四中组织总量的百分数。
17、眼肌面积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
18、选配在选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有计划的为母猪选择适宜的交配公猪,目的是使个体间获得更好的交配机会,促使有益基因结合起来,产生大量品质优良的后代。
19、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的优秀公母猪交配。
20、异质选配选择性状不同或同一性状而性能表现不一致的公母猪交配。
21、亲缘选配根据配对双方亲缘关系的远近和程度的高低进行的选配。
22、表型选配根据双方个体品质的选配。
23、杂交不同品系、品种间个体的交配。
畜牧学模拟试题(A)一、是非题(20分)1、华南黄牛包括家畜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
()2、娟姗牛的乳脂率比黑白奶牛的高。
()3、肉用牛的四肢相对高度比役用牛的四肢相对高度矮。
()4、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利用氨来合成微生物体蛋白。
()5、牛的日粮一般粗纤维含量以达到全部饲料干物质的17%以上为易。
()6、奶牛产犊后10周内,产奶量一般达到最高峰。
()7、长白猪属于腌肉型猪种,陆川猪属于脂肪型猪种。
()8、种幼猪的选择工作基本上包括断乳、4月龄和6月龄三个阶段。
()9、猪的发情一般受季节性的限制。
()10、老龄母猪的发情持续期一般比后备母猪的短。
()11、母猪妊娠头4天左右,除了注意饲料品质,还要求给予较高的营养水平。
()12、母猪前中部的奶头比后面的奶头产奶量少。
()13、母猪乳中铁的含量不足,所以必须给仔猪补铁。
()14、在基本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后备母猪日粮宜多喂青粗料。
()15、现代商品杂交禽的繁殖体系包括了育种和制种两个部分。
()16、为了减少胚胎死亡,必须阻止蛋的锐端朝上放置。
()17、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高3℃。
()18、育雏鸡密度过大,往往诱发啄癖。
()19、肉用鹅一般均采用自由采食法。
()20、公、母鹅的配种比例为1:5-6。
()二、填空题(20分)1、黄牛依其产地和外形特征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
2、农作物杆容积大、营养价值低、质地粗硬、适口性差,经过切短、浸泡和处理可以得到改善。
3、乳牛如果产后1-4天,就将乳房中全部乳汁挤干特别是高产牛,常易发生。
4、乳牛的日粮必须要有一定容积,所以日粮应以为主。
5、影响犊牛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6、肉用牛如果饲料水平超过种用需要,易沉积脂肪,种公牛的。
7、农忙时期的役用牛一般分早、中、晚三次饲喂后,都应给予1-2h的休息,以便进行。
8、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
9、一般来说本地种公猪于月龄,体重50-60㎏,开始进行配种为宜。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内容:主要介绍猪的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本章共分三节:一、性状的遗传与选择二、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三、专门化品系目的要求:通过理论学习,要求掌握猪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性状的遗传与育种的关系,了解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生产意义。
重难点: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学时与教法:课堂理论讲授4学时。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纯种选育提高、新品种、品系的育成以及猪的杂种优势利用等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和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种猪、饲料、猪舍环境控制、疾病防治和经营管理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
优良的种猪是养猪的先决条件,猪的育种实际上是利用猪丰富的遗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选育方法,培育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养猪生产,这是猪育种工作的根本目标。
生产性状的遗传改良:内在因素,需时间长、提高猪生产(基本途径)性能影响长久和稳定。
性状发育的环境控制:外在条件,时间短、影响是暂时而可逆的。
第一节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猪育种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
过去的30年,选择主要集中在中等遗传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80年代中期以后BLUP育种值的应用,更加速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进。
近几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育种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然后按照一定的杂交模式进行杂优猪的生产。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1年38卷第11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拥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在2021年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地方猪种83个,培育品种及配套系39个[1]。
地方品种中,有42个为国家级保护品种,39个为省级保护品种。
为这些地方猪品种共建立62个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以及1个基因库(家畜)[2]。
地方猪种及培育品种在优质肉猪多元化生产中作用重大,充分满足我国优质特色肉猪产业健康发展。
地方猪种虽然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品质及营养组成好的优点,但是其生长周期长、饲料报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其中的应用李 娜 1,于永生 1,张 琪 1,张树敏 1,樊新忠 2(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摘 要:文章将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特点、杂交利用方式以及轮回杂交在地方猪种中的利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关键词:地方猪种;杂交利用;轮回杂交;轮回—终端杂交体系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of native pig breeds and application of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Na Li 1; Yongsheng Yu 1; Qi Zhang 1; Shumin Zhang 1; Xinzhong Fan 2(1.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chun, Jilin 130124, China ;2.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 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breeding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pig bree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 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 in native pig breeds.Keywords: Native pig breeds; Crossbreeding utilization; Rotational crossbreeding; Rotational -terminal crossbreeding酬低、肥肉率过高也是不容忽略的缺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