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与支出(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8.13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财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国家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
(3)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关心社会民生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国家财政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财政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国家财政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国家财政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影响,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
(2)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改革,如税收制度改革、预算管理改革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国家财政的看法和建议。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授课人:嵊州市黄泽中学李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的渠道和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收支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财政的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的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辩证地的认识这些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的原则,增强我们爱国主义情感。
关心国家的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重要作用。
难点:财政促进国家经济平稳运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播放“国家天宫一号与神舟8号对接成功”视频导入国家财政。
新课教学:1、财政的含义(1)财政的含义通过视频导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财政的概念及其本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财政的实施渠道)设问:国家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那么是否可能随便收取,随便支出呢?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分析:得出国家预算和决算概念。
视频播放:对我国财政部长——谢旭人的“为国理财,为民服务”采访。
并思考“财从何来?”2、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A.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出示图片《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结构》,指导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得出结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非税收入包括哪些渠道?B.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让学生简单讲解利、债、其他收入渠道,并适当举例证明。
教师归纳过渡:财政为国理财,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财政收入呢?C.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出示图片:《改革开放30年财政收入增长》、《2011年1—10月份财政收入情况》。
指导学生思考,财政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是什么?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的结论。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共7篇)国家财政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金佩燕一、备课说明从教学的目标看,教学应该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悟与认同,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自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思索中认同、发展我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从国家财政这一堂课的内容看,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因此一方面要能让学生了解关于财政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懂得财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财政的关心和理解。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从家庭财务收支出发,拉近国家财政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同时本课设计采用倒叙的方式,先通过家庭收支情况让学生知道财政收支有三种结果,同时通过今年财政预算收支数据让学生知道目前国家的收支结果:财政赤字。
由此引发设问:财政赤字能否用多收点或少支点来解决。
本课就围绕这二个问题展开,通过时政实例让学生在这二个问题的探讨中自然明白,财政收支不能任意多收或少支,财政收支多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政作用的发挥。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p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p 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p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p 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p 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 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堂小调查:了解家庭的收入来,支出方向?过渡:由此可见,一个家庭往往需要理财,来合理规划家庭收支,从而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各项要求,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财政的概念、内容和功能。
3.掌握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4.了解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财政意识和财政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国家财政的概念和功能2.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3.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原则和方法4.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国家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方法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4.视听法:使用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国家财政问题或权威人士的观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习国家财政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国家财政的概念和功能。
3.国家财政支出的种类和结构。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分析一宗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财政收支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2.分析一宗国家财政政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四、小组讨论:(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做出国家财政收支平衡?2.国家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五、总结和归纳:(2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让学生自主总结国家财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国家财政的短文。
五、教学资源1.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相关阅读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国家财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查看学生对国家财政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国家财政的概念、内容和功能,并掌握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财政意识和财政管理能力。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阜新市育才中学马云峰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自主性强、个性张扬,但是对国家事务缺乏应有的了解,对理论性强的知识兴趣不浓。
因而本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获取渠道。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讨论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财政作用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一)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二)财政的作用五、教学难点(一)财政政策。
(二)预算与决算六、教法分析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七、学法分析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辽宁号航母相关资料(2)搜集十八大相关资料、2012两会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对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等有关知识掌握情况。
2、搜集有关财政作用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二)设计思路1.以教师抛砖引玉,学生发起讨论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理论结论的生成性。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自主探究”理念。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关注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
8.1《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教学内容】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及其作用【内容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财政与税收”是承接上一课的,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人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地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
在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后,这一课教材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即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一般知识,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本框教学的重点是财政收入的这个知识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细致讲解让学生把握好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结算的含义3、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4、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5、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6、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7、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8、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9、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港珠澳大桥[问题] 思考:(1)仅仅靠个人出资能以上工程吗?为什么?(2)修建以上工程应该由谁来办?提示:耗资巨大,工期较长,成本回收周期长,个人不愿意投资,只能由国家来投资兴办。
[过渡]除了公立学校,城市道路交通外,政府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服务,如城市卫生、医院、国防、安全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
而国家提供这些服务就要求它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因此国家必须参与社会分配。
那么,国家如何取得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呢,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国家财政的内容。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即一方面国家参与社会总财富分配得到收入,另一方面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行业或地区进行支出,总起来称为财政,所以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两个方面。
通过国家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配,来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国家财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知道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2.理解财政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3. 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具体的获取渠道和途径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作用5.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二)能力目标1.初步的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财政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我国的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式教学等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国家大剧院和国家体育馆的图片,然后提问:老师能投资兴这些建筑吗?得出这些建筑都来自国家收入,这些投资属于国家支出,从而引出国家财政的概念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讲授新课(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在导入时已经得出:国家的收入与支出2.财政的本质: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所以它体现了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实现: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请学生联系家庭的收支情况思考国家财政的实施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学生回答:制定收支计划,从而引出国家预算和决算的概念。
在此时展示展示图片: 全国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长作预决算报告说明预算和决算都要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即全国人大代表会议的审核批准。
4.财政的作用(1)合作探究一:财政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时间为3分钟,接着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讲述财政的作用,可以通过列举事例来具体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说教材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是第三单元财政的内容。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教材着重分析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财政收入与支出,属识记层次;第二实际财政的支出带来的作用,属理解层次;第三是财政收支关系,属分析,理解层次。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财政支出和财政的作用。
把这两个内容作为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在正确认识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基础上,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培养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把这个内容确定为难点的依据是涉及的观点多,易混淆;涉及辩证联系多,难把握。
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说,要很好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无疑很难。
五、说教学方法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讨论、练习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学生自学主要运用于内容较浅,学生容易读懂,《教学大刚》只要求识记的知识,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快速达到学习要求,为重、难点教学留有余地。
教师的“讲”对于把握概念、理清思路、弄清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抽象的理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使其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有赖教师的“讲”。
学生的“议”适用于对知识要求难以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