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和振动 振动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24.56 KB
- 文档页数:2
车间噪声测定引言概述:车间噪声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进行车间噪声测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车间噪声测定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测定方法、测定仪器、以及噪声控制措施。
一、测定方法:1.1 A声级测定方法:A声级是对人耳的听觉特性进行修正的声级,能更准确地反映人耳对声音的感受。
测定时,需要将测定设备放置在车间中心位置,并确保设备与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等。
然后,按照测定仪器的说明进行操作,记录A声级值。
1.2 C声级测定方法:C声级是对低频噪声的修正声级,适用于测定低频噪声的场合。
测定时,同样需要将测定设备放置在车间中心位置,并按照测定仪器的说明进行操作,记录C声级值。
1.3 峰值测定方法:峰值是指瞬时噪声的最大幅值,通常用于测定突发性噪声。
测定时,需要将测定设备设置为峰值测定模式,并放置在车间中心位置。
然后,记录峰值的大小及发生时间。
二、测定仪器:2.1 声级计:声级计是测定噪声的常用仪器,可以测量A声级、C声级以及峰值。
声级计通常包括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显示屏,通过麦克风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声级值显示在屏幕上。
2.2 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可以将噪声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用于分析噪声的频谱特性。
通过频谱分析仪,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噪声的频率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噪声源定位仪:噪声源定位仪可以用于确定噪声的来源位置,帮助工程师找到噪声的具体源头。
通过噪声源定位仪,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噪声控制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三、噪声控制措施:3.1 隔声措施:通过在车间内部或周围设置隔声墙、隔声窗等设施,减少噪声的传播和扩散,降低车间噪声水平。
3.2 减振措施:采用减振材料或减振装置,降低噪声源的振动,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3.3 替代措施:对于噪声源较为明确的情况,可以考虑替代噪声源或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的产生。
3.4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降低噪声水平的情况,应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设备的点检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性能,通过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某一规定部位(点)对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开展以点检为基础,以状态监测为手段的预知维修是设备维修方式改革的方向。
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克服预定周期修理的弊端,应采取状态维修,而状态维修的基础是对设备进行检查,掌握设备状态,为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一)点检的分类点检的分类方法很多,但通常分类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按点检种类分(1)良否点检:只检查设备的好坏,即设备劣化程度的检查,以判断设备的维修时间。
(2)倾向点检:通常用于突发故障型设备的点检,对这些设备进行劣化倾向性检查,并进行倾向管理,预测维修时间或更换周期。
2.按点检方法分(1)解体检查。
(2)非解体检查。
3.按点检周期分(1)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由操作工人进行的,主要是利用感官检查设备状态。
当发现异常现象后,经过简单调整、修理可以解决的,由操作工人自行处理,当操作工人不能处理时,反映给专业维修人员修理,排除故障,有些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缺陷劣化问题,待定期修理时解决。
(2)定期点检。
定期点检是一种计划检查,由维修人员或设备检查员进行,除利用感官外,还要采用一些专用测量仪器。
点检周期要与生产计划协调,并根据以往维修记录、生产情况、设备实际状态和经验修改点检周期,使其更加趋于合理。
定期点检中发现问题,可以处理的应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可列入计划预修或改造计划内。
(3)精密点检。
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应用诊断技术,即用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磨损、应力、温升、电流、电压等物理量,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倾向程度,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实验一水质监测1、pH(1)为什么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答:测量水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方法是,用试棒点取水样在pH试纸上,而不应直接将pH试纸插入待测水样中。
这是因为pH试纸的显色机理本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当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水样中时,大量的水样溶液将pH试纸本身所含的显色剂稀释了,冲淡了,从而影响显色的色度造成度数误差。
(2)测定溶液pH值时为什么要先用标准pH缓冲溶液进行定位?玻璃电极使用前为什么要处理?答:用pH缓冲溶液标定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的影响。
因为干玻璃电极不显示pH效应,只有经过水化的玻璃电极才显示pH效应,玻璃电极经浸泡24小时以上,就可形成稳定的水化层,使玻璃电极的膜电位在一定温度下与试液的pH值成线性关系,因此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或0.1N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3)为何测pH时要按从稀到浓的次序测定?答:因为后面一个始终浓度大于前面一个,所以要是用pH电极测试稀溶液后再放到浓的里,影响不大。
但要是从浓到稀,电极从浓溶液带出的残液进入稀溶液,电极上的残液将影响稀溶液的测试结果。
2、溶解氧:(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空气中氧的干扰?答:溶解氧采样时,应是水溢流,且碘量瓶上不能附有气泡,采样瓶需要水封。
在固定溶解氧、吸取溶液等的过程中,应将移液管插入水面下。
(2)在配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为何要先煮沸并冷却后才能使用?答:赶出水中溶解氧。
空白试验时有时空白值过大,正常的空白值为1-2滴,若超过此数表明蒸馏水制备过久,可能其中溶解了较多的氧,KI会与氧发生反应产生I2,同时蒸馏水中的氧本身也会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发生反应,这两方面都会增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使空白值过大:4I- + 4H+ + 4 O2 = 2 I2 + 2H2O2S2O32- + O2 = 2SO42- +2S↓因此每次标定时均应使用新鲜制备的蒸馏水或将蒸馏水重新煮沸10min,冷却后使用,这样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发动机台架振动噪声试验规范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缸径100mm以内,功率在150kW以内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
2.2 GB/T 6072.1-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标准基准状况,功率、燃油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
2.3 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
3.试验目的在发动机消声室试验台架上进行发动机振动噪声测试,评价发动机振动噪声水平。
4.测试设备4.1传声器应该符合GB/T3785规定的1级仪器要求,其测量装置必须至少覆盖20Hz~20000Hz的频率范围。
4.2加速度传感器应该符合GB/T3785规定的1级仪器要求,其测量仪器频率范围至少为10Hz~2000Hz,并应包括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到lO倍最高转速的激励频率。
4.3 传声器、加速度传感器在测量前必须进行标定。
4.4测量前后,仪器应该按照规定进行校准,两次校准值不应超过1dB。
4.5 发动机转速的测试仪器的准确度应优于1%。
5.安装条件和运转工况5.1发动机工作条件测试前确保发动机为工作正常且油位、水位正常。
在测量过程中,发动机的所有运行条件,应该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
测量开始前,发动机应该稳定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5.2 发动机状态发动机不带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引出进、排气噪声。
5.3发动机安装条件发动机试验台架应安装在单独的基础上,采用弹性支承。
动力总成安装状态:发动机支撑点均采用整车悬挂。
5.4 运转工况发动机在整个测试期内按照GB/T 6072.1规定的功率和转速运转,进气温度不得高于45℃。
噪声和振动城市声环境的测定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与评价城市声和环境质量状况所开展的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乡村地区声环境监测科参照执行。
2. 区域监测的点位设置2.1 参照GB3096附录B中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方法,将整个城市建成区划分成过个等大的正方形网格(如1000m×1000m),对于未连成片的建成区,正方形网格可以不衔接。
网格中水面面积或无法监测的区域(如:禁区)面积为100%及非建成区面积大于50%的网格为无效网格。
整个城市建成区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2.2 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布设1个监测点位。
若网格中心点不宜测量(如水面、禁区、马路行车道等),应将监测点位移动到距离中心最近的可测量点位置进行测量。
测点位置要符合GB3096中测点选择一般户外的要求。
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为1.2-4.0m。
3. 区域监测的频次、时间与测量量3.1 昼间监测每年1次,监测工作应当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进行,应覆盖整个工作时段。
3.2 夜间监测每五年1次,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3.3 监测工作应安排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每个城市监测日期应相对固定,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3.4每个监测点位测量10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简称:等效声级),记录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Lmax、Lmin和标准偏差(SD)。
4.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4.1 道路交通监测的目的:反映道路交通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分析道路交通噪声声级与车流量、路况等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4.2 选点原则;4.2.1 能反映城市建成区各类道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含轨道交通走廊的道路及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等)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噪声测定方法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规律;了解各类噪声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为城市噪声管理、治理和科学研究提供系统的监测资料。
一.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包括: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城市环境噪声长期监测和城市环境中扰民噪声源的调查测试等。
基本测量仪器为精密声级计或普通声级计。
仪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校准,检查电池电压,测量后要求复校一次,前后灵敏度不大于2dB,如有条件,可使用录音机、记录器等。
(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将要普查测量的城市分成等距离网格(例如500m×500m),测量点设在每个网格中心,若中心点的位置不宜测量(如房顶、污沟、禁区等),可移到旁边能够测量的位置。
网格数不应少于100个。
测量: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特殊情况除外),声级计应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同时也可保持传声器清洁。
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
声级计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
传声器离地面高1.2米。
放在车内的,要求传声器伸出车外一定距离,尽量避免车体反射的影响,与地面距离仍保持1.2米左右。
如固定在车顶上要加以注明,手持声级计应使人体与传声器距离0.5米以上。
测量的量是一定时间间隔(通常为5秒)的A声级瞬时值,动态特性选择慢响应。
测量时间:分为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6:00)两部分。
白天测量一般选在8:00-12:00时或14:00-18:00时,夜间一般选在22:00-5:00时,随地区和季节不同,上述时间可稍作更改。
测点选择:测点选在受影响者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米,传声器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影响敏感处。
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附近应没有别的障碍物或反射体,无法避免时应背向反射体,应避免围观人群的干扰。
测点附近有什么固定声源或交通噪声干扰时,应加以说明。
按上述规定在每一个测量点,连续读取100个数据(当噪声涨落较大时应取200个数据)代表该点的噪声分布,白天和夜间分别测量,测量的同时要判断和记录周围声学环境,如主要噪声来源等。
发动机台架振动噪声试验规范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缸径100mm以内,功率在150kW以内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
2.2 GB/T 6072.1-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标准基准状况,功率、燃油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
2.3 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
3.试验目的在发动机消声室试验台架上进行发动机振动噪声测试,评价发动机振动噪声水平。
4.测试设备4.1传声器应该符合GB/T3785规定的1级仪器要求,其测量装置必须至少覆盖20Hz~20000Hz的频率范围。
4.2加速度传感器应该符合GB/T3785规定的1级仪器要求,其测量仪器频率范围至少为10Hz~2000Hz,并应包括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到lO倍最高转速的激励频率。
4.3 传声器、加速度传感器在测量前必须进行标定。
4.4测量前后,仪器应该按照规定进行校准,两次校准值不应超过1dB。
4.5 发动机转速的测试仪器的准确度应优于1%。
5.安装条件和运转工况5.1发动机工作条件测试前确保发动机为工作正常且油位、水位正常。
在测量过程中,发动机的所有运行条件,应该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
测量开始前,发动机应该稳定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5.2 发动机状态发动机不带空气滤清器和排气消声器,引出进、排气噪声。
5.3发动机安装条件发动机试验台架应安装在单独的基础上,采用弹性支承。
动力总成安装状态:发动机支撑点均采用整车悬挂。
5.4 运转工况发动机在整个测试期内按照GB/T 6072.1规定的功率和转速运转,进气温度不得高于45℃。
噪声测量三种方法
噪声测量是评估环境或设备所产生的噪音水平和特征的一种方法。
噪声测量可以用于工业环境、建筑工地、交通道路和居民区等场所,以评估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噪声测量方法:
1.等效声级测量法(L_eq)
等效声级测量法是评估噪声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等效声级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声级计进行测量。
测量时,声级计将收集到的声压值转换为分贝(dB)。
然后,根据噪声在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程度,通过时间加权平均计算出等效声级。
等效声级是将短时间内的噪声测量结果综合为一个长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声级。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估工业厂房、机械设备和交通噪音等源。
2. 峰值声级测量法(L_peak)
峰值声级测量法是衡量短时间内噪声突变和尖峰的声级的方法。
峰值声级常用于评估突发性噪声、爆炸声、声音冲击和机械振动等情况。
该方法通过测量噪声源瞬间最大峰值来评估噪声的最大音压水平。
峰值声级是测量瞬时噪声峰值的分贝值,通常用于工作安全和噪声事件的监测。
3.频谱分析测量法
综上所述,等效声级测量法、峰值声级测量法和频谱分析测量法是三种常见的噪声测量方法。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评估噪声源的噪声水平和特征,为噪声控制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噪声振动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振动测量通常使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来感应和拾取物体的振动信号。
噪声测量则主要采用声压传感器(也称为传声器或麦克风)来感应和拾取噪声信号。
信号采集和记录:通过信号调理器将传感器拾取到的振动或噪声信号输入到信号采集记录器中。
信号处理和分析:使用计算机和专用软件对振动或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信号的量级、频率成分和统计特性等信息。
结果解读:根据测量和分析的结果,可以了解和掌握表征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参数的具体数据。
机械故障诊断考试--题库〔局部内容可变为填空题〕第一章:1、试分析一般机械设备的劣化进程。
答:1〕早期故障期阶段特点:开始故障率高,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故障率很快减小,且恒定。
早期故障率高的原因在于:设计疏忽,制造、安装的缺陷,操作使用过失。
2〕偶发故障期阶段特点:故障率恒定且最低,为产品的最正确工作期。
故障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操作失误或其它意外原因。
3〕耗损故障期阶段特点:故障率再度快速上升。
故障原因:零件的正常磨损、化学腐蚀、物理性质变化以及材料的疲劳等老化过程。
2、根据机械故障诊断测试手段的不同,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有哪些?答:1′直接观察法-传统的直接观察法如“听、摸、看、闻〞是最早的诊断方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在一些情况下仍然十分有效。
2′振动噪声测定法-机械设备在动态下(包括正常和异常状态)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进一步的研究还说明,振动和噪声的强弱及其包含的主要频率成分和故障的类型、程度、部位和原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3′无损检验-无损检验是一种从材料和产品的无损检验技术中开展起来的方法4′磨损剩余物测定法〔污染诊断法5′机器性能参数测定法-机器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显示机器主要功能的一些数据3、设备维修制度有哪几种?试对各种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答:1º事后维修特点是“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现仍用于大批量的非重要设备。
2º预防维修〔定期维修〕在规定时间根底上执行的周期性维修3º预知维修在状态监测的根底上,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劣化的程度决定维修时间和规模。
预知维修既防止了“过剩维修〞,又防止了“维修缺乏〞;既减少了材料消耗和维修工作量,又防止了因修理不当而引起的人为故障,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有效性。
第二章:1、什么是故障机理?答:机械故障的内因,即导致故障的物理、化学或机械过程,称为故障机理。
2、什么是机械的可靠性?机械可靠性的数量指标有哪两个?他们之间互为什么关系?答:1 机械的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噪音检测方法有哪些室内的噪声检测标准是如何规定的?二、测点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以上。
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
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
2、1.2 m 以上。
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 m,距窗约1.5 m 处,距地面1.2 m~1.5 m高。
开窗情况下测量。
三、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 m/s以下时进行。
四、监测类型与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环境噪声监测分为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两种类型。
1、声环境功能区监测(1) 监测目的评价不同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的声环境质量,了解功能区环境噪声时空分布特征。
(2)定点监测法监测要求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
3、普查监测法(1)监测要求将要普查监测的某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且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测点应设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测点条件为一般户外条件。
监测分别在昼间工作时间和夜间22:00-24:00(时间不足可顺延)进行。
在前述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测量10min的等效声级Leq,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2)监测结果评价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的10min的等效声级Leq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某一声环境功能区的总体环境噪声水平,并计算标准偏差。
根据每个网格中心的噪声值及对应的网格面积,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面积比例。
有条件可估算受影响人口。
(3)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四、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包括以下事项:1、日期、时间、地点及测定人员;2、使用仪器型号、编号及其校准记录;3、测定时间内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雨雪等天气状况);4、测量项目及测定结果;5、测量依据的标准;6、测点示意图;7、其他应记录的事项。
电机的振动及噪声1、概述噪声干扰人们正常谈话,降低人的思维能力,使人疲劳,并影响人睡眠、休息和工作,长期生活在大噪声的环境中,不仅可使人耳朵由痛感,还使人的听觉受到损害,甚至会发生昏厥和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而振动是噪声的来源,我们在控制噪声的同时也同样抑制了振动,所以在分析电机的噪声时,总是结合电机的振动一起来描述。
为了保证人们有一个合理的生活、工作环境,各国都制定了法规以限制噪声的污染。
我国在1988年参照国际标准ISO1680.2(1986)《声学——旋转电机辐射空气噪声的测定之第二部分简易法》和ISO 3746(1980)《声学——噪声源的声功率级测定:简易法》制定了GB10069.2-88《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噪声简易测定方法》。
电机噪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空气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但有时也会将电路内部噪声列入噪声源之一。
电路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电路自励、电源哼声以及电路元件中的电子流起伏变化和自由电子的热运动。
2、电机噪声和振动及抑制措施(1)空气噪声空气噪声主要由于风扇转动,使空气流动、撞击、摩擦而产生。
噪声大小决定于风扇大小、形状、电机转速高低和风阻风路等情况。
空气噪声的基本频率f v:f v=Nn/60(H Z)其中,N——风扇叶片数n——电机转速(RPM)风扇直径越大,噪声越大,减小风扇直径10%,可以减小噪声2—3dB。
但随之冷量也会减少。
当风叶边缘与通风室的间隙过小,就会产生笛声(似吹笛声)。
如果风叶形状与风扇的结构不合理,造成涡流,同样也会产生噪声。
由于风扇刚度不够,受气流撞击时发生振动,也会增加噪声。
此外,转于有凸出部分,也会引起噪声。
针对以上产生空气噪声的原因,则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小空气噪声:合理地设计风扇结构和风叶形状,避免产生涡流;保证风叶边缘与通风室有足够的间隙,在许可情况下,尽量缩小风扇直径;在许可情况下,将气流转向后再吹(吸)出,可明显降低噪声,此在吸尘器中已有采用;保证风路通畅,减小空气的撞击和摩擦。
噪声和振动振动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城市环境振动污染而制定。
本方法规定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方法。
本方法仅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
2. 测量方法
2.1 测量仪器
用于测量环境振动的仪器,其性能必须符合ISO/DP 8041-1984有关条款的规定.测量系统每年至少送计量部门校准一次。
2.2 测量量
测量量为铅垂向Z振级。
2.3 读数方法与评价量
2.3.1 本测量方法采用的仪器时间计权常数为1s。
2.3.2 稳态振动:每个测点测量一次,取5s内的平均示数作为评价量。
2.3.3 冲击振动: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
对于重复出现的冲击振动,以1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
2.3.4 无规振动:每个测点等间隔地读取瞬时示数,采样间隔不大于5s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1000s以测量数据的VL10值为评价量。
2.3.5 铁路振动:读取每次列车通过过程中的最大示数,每个测点连续测量10次列车)以20次读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
2.4 测点位置及拾振器的安装
2.4.1 测量位置:测点置于各类区域建筑物室外0.5m以内振动敏感处。
必要时,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
2.4.2 拾振器的安装
2.4.2.1 确保拾振器平稳地安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
避免置于如地毯、草地、砂地或雪地等松软的地面上。
2.4.2.2 拾振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与测量方向一致。
2.5 测量条件
2.5.1 测量时振源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5.2 测量应避免足以影响环境振动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素,如剧烈的温度梯度变化、强电磁场、强风、地震或其他非振动污染源引起的干扰。
2.6 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
环境振动测量按待测振源的类别,选择对应表格逐项记录,测量交通振动必要时应记录车流量。
3. 参考文献
GB/T10071-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