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PPT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22
+-主要参考文献4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1993。
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々许再福,侯任环编。
2005。
普通昆虫学。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々郑乐怡,归鸿主编。
2000。
昆虫分类。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々彩万志,庞雄飞等编著。
2001。
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蔡邦华编著。
1956。
昆虫分类学(上册》。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蔡邦华著。
1973.昆虫分类学(中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々蔡邦华著。
1985。
昆虫分类学(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昆虫”释义彳“昆虫”这个名词起源于汉代《汉书丨成帝记》:君道得则草木昆虫成得其所。
颜师古注:昆,众也。
昆虫,言众虫也。
这时的“昆虫”是全体动物的代名词。
“刘安、董仲舒的“五虫说”和《大戴礼丨易本命》中“虫”为所有动物的总称。
羽虫,毛虫,甲虫,鳞虫和倮虫。
'“方旭《虫荟》(“卯)将动物分为5类:羽虫,毛虫,昆虫,鳞虫和介虫该书是我国动物分类专著,分5巷,毎类1泰。
在文献上首次将“小虫之动者曰昆虫”。
这时的“昆虫”基本接近现代意义上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槻念。
值仍包括其他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
筹一章-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及与近缘纲的关系第一节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成虫期的基本特征:(1)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含有大部份的内脏和生殖系统(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
其中,胸部具角是昆虫纲区别于其他节肢动物的最显著特征。
昆虫纲因有6条胸足,古希腊博物学一将其称为六足纲第二节昆虫纲与近缘纲区别节肢动物门分10个纲,种类较多的有4个纲。
1蛛形纲(1)体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段。
(2)头胸部小,无触角和复眼,有4对行动的足。
3)以书肺呼吸。
4)陆生。
已知约60 000种。
常见的有蜘蛛、蝎子、蜱和螨等。
第一章昆虫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1昆虫的形态构造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特性,掌握其基本结构,对于识别昆虫、了解习性、进而对益虫的利用和害虫的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体分头、胸、腹三段:头: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有2-3个单眼,极少数有1个或无。
胸:3对胸足、2对翅(多数)腹:外生殖器、1对尾须胸部:3对胸足、2对翅(多)腹部:外生殖器、1对尾须二、昆虫的头部感觉、取食中心(一)头部的构造p8图1—2(二)头部的感觉器官1、触角功能:感觉、触觉、嗅觉构造:柄节、梗节、鞭节分类意义:识别种类的依据,辨别雌雄类型:线状、刚毛状、念珠状、栉齿状、锯齿状、棒状、锤状、具芒状、鳃片状、羽毛状、膝状、环毛状2、眼功能:视觉类型:复眼:单眼:背单眼:一般成虫,不完全变态类幼虫侧单眼:完全变态类幼虫单眼的数目、位置和排列可作为分类特征3、口器功能:取食、味觉、嗅觉、防御结构:主要类型:咀嚼式、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咀嚼式构造: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及1对下颚须、下唇及1对下唇须、舌危害特点:取食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叶片缺刻、穿孔、蛀孔、隧道、卷叶刺吸式构造:上、下颚变为口针,下唇演变为喙危害特点:取食植物汁液,造成病理或生理伤害,植物呈褪色斑点、卷曲、皱缩、枯萎、畸形、虫瘿,且传播植物病毒锉吸式构造:右上颚退化,左上颚及1对下颚演化为口针。
危害特点:同刺吸式昆虫虹吸式构造:上颚缺,下颚发达,外颚叶延长并形成管状的喙。
危害:取食花蜜。
仅吸果夜蛾能危害果实。
舐吸式上、下颚大部分消失,下唇演化为喙,端部膨大为两个唇瓣,两唇瓣间有一小孔,为前口,上唇片状。
危害特点:有些蝇类在前口附近的环沟间长有短小刺状的前口齿,取食时,唇瓣上翻,前口齿外露,以齿锉刮食物。
了解昆虫口器构造、类型的意义:知道害虫的危害方式,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施药病害a蝶虹吸式b.跳蚤刺吸式c.家蝇舐吸式d.工蜂嚼吸式e.虎甲咀嚼式f.蚜虫刺吸式g.蚊子刺吸式h.蓟马锉吸式三、昆虫的胸部分3节,每节4个板块运动功能(一)胸足1、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2、胸足的类型和功能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a、龙虱b、豉甲c、蜜蜂d、螳螂e、粪金龟f、蝼蛄g、蝗虫(二)翅1、基本构造三边:前缘,外缘,后缘三角:肩角、顶角、臀角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2、假想脉序:翅脉、翅室;脉序或脉相3、翅的连锁4、翅的类型(ppt):膜翅,缨翅,毛翅,鞘翅,鳞翅,覆翅,半鞘翅,四、昆虫的腹部代谢、生殖分9-11节,每节2块板,附肢有尾须、外生殖器,1-8对气门1、腹部的附肢1)外生殖器♀:产卵器第8、9节附肢,为3对产卵瓣。
位于第八腹节的为腹产卵瓣,第九腹节的为内产卵瓣和背产卵瓣形状不同,产卵方式、部位不同♂:交配器(交配器)阳茎(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抱握器(第九腹节的突出物)2)尾须3)幼虫腹足鳞翅目:5对,或2、3对,第3-6腹节、10节膜翅目:6-8对,10对五、昆虫的体壁功能:着生肌肉皮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免于机械损伤,防止微生物、有害生物入侵,感觉器官与外界取得联系(一)体壁的结构与特性里:1)底膜:2)皮细胞层:分泌非细胞物质刚毛、鳞片、腺体3)表皮层内表皮:柔软,延展性外表皮:坚硬,坚韧性上表皮:角质精层(多元酚);蜡层(蜡质,不透性);护蜡层外:蜡质,保护体内水分免于过量蒸发,防止水溶性物质侵入(二)体壁的衍生物外突:刻点、脊纹、小棘、毒毛、刺、鳞片内陷物:内脊、内突、内骨腺体(三)体壁的色彩色素色、结构色、混合色§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年生活史一、昆虫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性两性生殖寄蝇孤雌生殖蚜虫多胚生殖茧蜂寄生蛱蝶幼虫卵胎生蓟马、介壳虫、家蝇二、昆虫的个体发育和变态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幼虫孵化胚后发育:从幼虫孵化到成虫羽化(一)变态及其类型1、变态2、主要类型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渐变态:蝉过渐变态:有类似蛹的时期,如缨翅目、粉虱、雄性介壳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蝇科)复变态:1龄-衣鱼式;2,3,4龄-蛴螬式;5龄-拟蛹;6龄-蛴螬式(锯角豆芫菁)(二)各虫期的特征1、卵期卵的大小:0.02mm,9-10mm,一般0.5-2mm形状:各异草蛉、茶翅蝽、蝉、舞毒蛾产卵方式产卵场所利于识别害虫种类、害虫调查与防治2、幼虫期孵化、龄期、蜕皮与生长1)特点及意义大量取食,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大量获取并积累营养,以完成胚胎发育所未能完成的发育过程,为发育成性成熟的、能生殖的成虫创造条件。
幼虫期大量取食,是很多农林作物的害虫,是防治的重点虫期;或为农林害虫的捕食或寄生天敌。
2)幼虫类型:多足型:鳞翅目、叶蜂幼虫如:柑桔凤蝶、黄斑天社蛾、麦叶蜂、棉大造桥虫寡足型:蛴螬,天牛等甲虫幼虫无足型:蚊、蝇、蜜蜂幼虫青蜂幼虫、花蝇幼虫、潜蝇幼虫、孑孓3、蛹期预蛹期、化蛹1)特点及意义不食不动,表面静止,但内部进行着激烈的变化,幼虫的一些器官降解,成虫的器官形成。
不能活动,易遭受敌害,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
是防治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2)蛹的类型:被蛹黑脉蛱蝶蛹、金凤蝶蛹、舞毒蛾蛹、蛾被蛹和茧中蛹裸蛹小蜂蛹、蛇蝇、蜜蜂蛹围蛹蝇类蛹如:南美斑潜蝇4、成虫期羽化、补充营养、交配前期、产卵前期、多型现象、雌雄二型(尾须,♂下)实践意义:补充营养:预测预报、设置诱集方法等三、昆虫的季节发育(一)昆虫的年生活史世代生活史化性voltism: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固定时间的特性。
世代重叠:二化性或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长等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的化性的现象。
世代交替:一些多化性昆虫在一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常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
(二)昆虫的休眠和滞育在昆虫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因遇到不良环境条件而出现停滞生命活动的现象以度过不良环境阶段。
休眠:由不良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解除不良条件后昆虫可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
可以任何虫态或虫龄滞育:由环境条件引起,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解除不良条件昆虫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
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光周期、温、湿度、食物、激素兼性滞育专性滞育实践意义:掌握昆虫个体的个体发育史和季节发育的规律,即掌握昆虫的繁殖、变态、生活史、休眠和滞育特性,可帮助我们从各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中,找出它们的薄弱环节,采用适当的防治措施,达到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危害的目的。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习性habits: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
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
(一)活动的昼夜节律昼出性、夜出性;弱光性、生物钟(二)假死性昆虫因接触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死亡的现象。
(三)趋性朝向(正趋性)或离开(负趋性)刺激源的运动趋光性phototaxis:向光源移动或背离光源趋化性chemotaxis:趋向或背向化学刺激源方向移动趋湿性hydrotaxis:向较高湿度或水气区移动的现象趋温性thermotaxis:向最适温区移动的现象趋热性趋声性phonotaxis:种内因异性鸣声或人工模拟声信号引起的定向反应和运动意义:管理昆虫,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害虫、预测预报、诱杀害虫(四)群集和迁移1、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临时性聚集、永久性聚集2、扩散:昆虫群体因密度效应或,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原发地向周边地区转移、分散的过程。
影响害虫的传播、蔓延、分布、扩散的因子3、迁飞: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
迁飞规律的研究、预测害虫的发生、制定防治策略(五)食性foodhabit食物性质:植食性phytophagousorherbivorous:植物肉食性sarcophagousorcarnivorous:动物腐食性saprophagousomn:已死亡或腐烂的动物或植物杂食性omnivorous:植物、动物食真菌的fungivorous、coprophagous食物范围:多食性polyphagous:不同科的动、植物寡食性oligophagous:同一科的动、植物单食性monophagous:一种或近缘的几种动、植物§3昆虫的分类分类的意义:识别害虫、利用益虫、防治害虫主要任务:研究昆虫种类的鉴别和亲缘关系一、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系统以形态学为依据,结合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地质学、地理学,以正确鉴别相似种和揭示昆虫的亲缘关系。
(一)种的概念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它们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从而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它类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二)昆虫的学名拉丁名:Linnaeus(1758年)创立的双名法(三)昆虫纲的分类系统34目2亚纲:无翅亚纲 5有翅亚纲外翅部18目螳xiu目(2002年新建)内翅部11目二、园艺昆虫主要目概说一)、等翅目1、分类概况:全球已知2500多种,分属5—9科。
我国目前已记录4科43属323种,估计可达到400种或更多。
2、形态特征小到中型,白色柔软;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触角念珠状;无复眼,或发达、痕迹状,单眼无或1对;后翅相似,膜质;多态。
3、生物学两性卵生;社会性;不完全变态;生活于土中,取食活或死的植物质,或生活于木材中,为家具、建筑物、树木的害虫。
4、主要科:白蚁科、(鼻)犀白蚁科二)、直翅目1、分类概况:三亚目、12总科、26科,全世界记载的在12,000种以上。
2、形态特征:中、大型;标准咀嚼式口器;单眼2-3个;触角线状或角状;前胸发达,前翅覆翅;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雌虫产卵器发达;雄虫多有鸣器。
3、生物学:两性卵生;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4、主要科Ⅰ、螽斯亚目1、螽斯科2、蟋蟀科Ⅱ、蝼蛄亚目3、蝼蛄科Ⅲ、蝗亚目4、蝗科三)、同翅目4、主要科Ⅰ、蝉亚目1、蝉科2、叶蝉科3、蜡蝉科4、飞虱科Ⅱ、木虱亚目5、木虱科Ⅲ、粉虱亚目6、粉虱科Ⅳ、蚜亚目7、蚜科Ⅴ、蚧亚目8、绵蚧科9、蚧科10、盾蚧科六)、鳞翅目1、分类概况全世界已知约140,000多种,中国已知约8000种。
可分为3亚目:翅轭亚目、翅缰亚目、锤角亚目20总科、135科。
或2亚目:锤角亚目、异角亚目或5亚目:轭翅亚目、毛顶亚目、外孔亚目、单孔亚目、双孔亚目2、形态特征小到大型,体翅表面上有鳞片;触角多样,线状、梳状、棒状、羽毛状;口器虹吸式;翅脉完整,13-14条,有一大的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