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组成结构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笔记本结构
1.笔记本电脑结构:笔记本电脑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主要包括显示屏和主机两个部分,主机上又包含了键盘、指点杆、触摸板、电池、光驱、软驱以及各种接口。
2.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分为铝镁合金外壳、钛合金外壳、ABS工程塑料外壳、聚碳酸酯外壳和碳纤维外壳。
3.笔记本电脑的接口:可以分为无线接口和有线接口两大类。
有线接口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USB接口、电源接口、PS/2接口、VGA接口、网卡接口、并口与串口、IEEE 1394接口和PCMCIA接口等。
USB接口
电源接口
PS/2接口VGA接口
网卡接口并口与串口
IEEE 1394
PCMCIA接口
4.笔记本电脑常用的电池主要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燃料电池。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5.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主板、CPU、芯片组、内存、显卡、声卡、硬盘和光驱等。
记本电脑的芯片组主要有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
笔记本电脑的芯片组主要有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
6.笔记本电脑的内存:有SDRAM、DDR内存和DDR2内存三类。
但是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还是DDR内存和DDR2内存。
7.笔记本电脑光驱:大致可分为CD-ROM光驱、DVD光驱、COMBO光驱和DVD刻录机等。
8主板上的各种插槽/插座:是连接各种部件的纽带,主要有CPU插槽、内存插槽、PCI 插槽和PCI-Express插槽。
9.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接口类型:还可以分为PATA接口、IDE接口和SATA接口。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并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2. 掌握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连接和操作电脑硬件设备;4. 具备基本的电脑使用技能,如开机、关机、输入文字等。
二、教学准备:1. 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2. 环境整洁、安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答后,引出本课的新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呈现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每个电脑组成部分,一边呈现一边解释,让学生听、看、思考。
3. 知识探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组成部分,讨论并描述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然后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操作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连接和使用电脑硬件设备,让学生跟随操作。
强调正确连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小组,给每组一台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让他们自己进行连接和操作。
教师全程指导,并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要求他们总结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思考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困惑。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使用电脑进行简单操作练习,如打字、绘图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脑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培养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学习提升。
笔记本电脑基础知识点教案一、概述笔记本电脑,简称本本或笔记本,是一种便携式的个人电脑。
与台式电脑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的特点,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本教案将介绍笔记本电脑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笔记本电脑。
二、硬件部分1. 外观结构笔记本电脑通常由显示屏、键盘、主机和电池组成。
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键盘用于输入信息,主机包含处理器、内存和硬盘等重要组件,而电池则提供电源支持。
2. 处理器处理器是笔记本电脑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任务。
常见的处理器品牌包括Intel和AMD,处理器的型号和频率决定了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3. 内存内存是电脑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它的大小决定了电脑可以同时运行的程序数量和运行速度。
4. 硬盘硬盘是用于存储电脑中的数据和文件的设备。
它的容量决定了电脑可以存储的文件数量和大小。
5. 显示屏显示屏用于展示电脑中的图像和文字。
常见的显示屏技术包括液晶显示屏和LED显示屏,分辨率决定了显示效果的清晰度。
6. 键盘和触控板键盘用于输入信息,触控板用于控制光标。
键盘布局和按键触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7. 电池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提供无线使用的能力。
不同的电池技术和容量决定了电脑的续航时间。
三、软件部分1. 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通常预装有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或Linux。
操作系统提供电脑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管理、多任务处理和硬件驱动等。
2.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软件工具。
常见的应用程序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形设计软件和网页浏览器等。
3. 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用于使硬件设备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正常通信的软件。
当新设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时,可能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四、基本操作1. 开机和关机按下电源按钮可开机,使用操作系统的关机按钮可关机。
在关机前应保存所有文件,以免数据丢失。
2. 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工具,用于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2.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
教学重点:1.主要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2.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的区别。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2.对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进行分类和区分。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样本。
2.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资料。
3.PPT或者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引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硬件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
3.教师简要解释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部分,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和显示器等。
Step 2:分组讨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言,将自己小组的答案告诉全班。
Step 3:展示实物样本和图片资料(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样本。
2.教师讲解每个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
3.教师使用PPT或白板向学生展示各种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资料,并解释其作用和特点。
Step 4:讲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20分钟)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Step 5:分类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20分钟)1.教师解释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如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
2.教师通过PPT或白板绘制一个分类图,并讲解每一类设备的特点和用途。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各种计算机硬件按照分类归纳整理。
Step 6:总结与复习(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分类。
2.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自己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堂延伸:1.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各个硬件组件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和发展趋势。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结
构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结构
一、外壳: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
用。
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
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
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二、液晶屏(lcd):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等。
三、处理器: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
和台
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
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四、散热系统: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
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
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五、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
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六、硬盘:
1、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由于两者的制作工艺技术参数不同,首先,2.5硬盘只是使用一个或两个磁盘进行工作,而3.5的硬盘最多可以装配五个进行工作;另外,由于3.5硬盘的磁盘直径较大,则可以相对提供较大的存储容量;如果只是进行区域密度存储容量比较的话,2.5硬盘的表现也相当令人满意。
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
2、厚度: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有个台式机硬盘没有的参数,就是厚度,标准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有9.5,12.5,17.5mm三种厚度。
9.5mm的硬盘是为超轻超薄
机型设计的,12.5mm的硬盘主要用于厚度较大光软互换和全内置机型,至于17.5mm的硬盘是以前单碟容量较小时的产物,现在已经基本没有机型采用了。
3、转数: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最快的是5400转2m cache,支持dma100(主流型号只有4200转512k cache,支持dma66),但其速度和现在台式机最慢的5400转512k cache硬盘比较起来也相差甚远,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已经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
4、接口类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一般采用3种形式和主板相连: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或者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决于厂家的设计。
七、电池:
与台式电脑不同,电池不仅是笔记本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使用的方便性。
对笔记本电脑来说,轻和薄的要求使得对电池
的要求也非同一般。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与重量、显示尺寸、背光等因素相比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使用时间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除了电池自身的容量和质量之外,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管理能力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
目前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支持acpi电源管理特性,主板的控制芯片组也可以通过控制内存的时钟,将内存设置于低电状态来减少能耗。
intel speedstep技术通过降低处理器速度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另外一个和电池相关的是电源适配器,最好具有当电池充满后就自动停止充电而仅向主机供电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电池过分充电,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
同时,一些高端笔记本电脑在电路设计时大量采用低功率的电子元件,其耗电量相对会降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