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部署等环节,通过模拟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2. 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部署等基本技能。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与沟通技巧。
4.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项目背景介绍- 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用户需求调研与分析-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2. 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 界面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3. 编码实现- 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 代码规范与编程风格- 代码复用与模块化设计- 异常处理与调试技巧4. 测试与部署-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性能测试与安全性测试- 部署策略与部署流程- 故障排除与维护5.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团队组建与分工- 沟通与协作工具- 项目进度管理与监控- 项目风险管理6.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常见软件项目案例分析- 实战项目开发与实施- 项目成果展示与答辩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共8周,每周2学时,共计16学时。
2. 实践教学:共12周,每周4学时,共计48学时。
3. 综合实践项目:共4周,每周8学时,共计32学时。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软件项目开发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技能。
4. 团队协作法:通过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答疑解惑法: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utomated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软件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全面、系统地论述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自动化的理论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测试工具的方法,通过软件测试案例让有志于软件测试领域的学生快速、便捷地掌握流行测试工具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帮助学生在走上软件测试岗位之前,提前掌握软件测试的高端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分析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的利弊出发,阐述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优势、特点、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重点讲解软件自动化测试的内涵,QTP的安装和配置,QTP基本使用方法,关键字驱动测试,数据驱动测试,QTP的高级使用,TD系统与功能简介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软件测试工具分类和选择、评估。
理解:测试自动化的内涵;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
掌握:软件测试的一些通用的测试工具;包括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的自动生成、内存自动检查分析、故障自动跟踪分析、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回收、测试的实例结果分析及相关报告模版等。
三、课程内容1.软件测试自动化的基本理论(1)软件测试基本知识概述(2)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2)测试自动化的内涵(3)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4)软件测试工具分类和选择、评估重点:测试自动化的内涵、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难点:测试自动化的实现原理2. QTP的安装和配置 重点:QTP的基本配置、创建一个空的测试项目难点:创建一个空的测试项目3.QTP基本使用方法(1) QTP基本功能的使用(2)编辑测试脚本(3)运行和调试测试脚本(4)分析测试结果 重点:QTP基本功能的使用、编辑测试脚本、运行和调试测试脚本、分析测试结果难点:编辑测试脚本、分析测试结果4. 关键字驱动测试5. 数据驱动测试6. QTP的高级使用难点:QTP的高级使用7. TD系统与功能简介8. TD的站点和项目管理重点:TD的测试管理过程9. 性能测试与Load Runner10.嵌入式软件测试工具重点:手机测试11.JMeter及其应用四、实验(上机)内容及要求1.QTP使用:使用QTP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一)课程的培养目标《软件测试技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该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一门高级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进行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平台掌握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交实验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掌握系统测试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教学重点];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软件测试模型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软件测试教学大纲生活在信息时代,软件是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而软件测试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发现程序中的错误、降低代码出错风险、保证代码质量;它是软件工程化的重要环节。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本人及课程团队,结合多年来从事软件测试研究与软件测试教学经验,从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一个完整的测试过程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工具,也涵盖了软件测试最前沿的理论技术。
授课目标1、了解软件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和经典测试方法3、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4、熟悉经典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框架的使用课程大纲第一章软件测试基础1.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2 软件测试的分类1.3 软件缺陷管理1.4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相关特性1.5 软件测试充分性与测试停止标注单元测验第二章软件测试策略2.1 软件开发过程及模型2.2 软件测试过程--单元测试2.3 软件测试过程--集成测试2.4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2.5 静态白盒测试2.6 静态黑盒测试单元测验第三章黑盒测试与测试用例设计3.1 测试用例综述3.2 等价类设计方法3.3 边界值设计方法3.4 因果图设计方法3.5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单元测验第四章白盒测试4.1 程序控制流图4.2 逻辑覆盖测试4.3 路径分析与测试4.4 数据流测试分析4.5 变异测试单元测验第五章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5.1 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5.2 测试需求5.3 测试计划5.4 测试设计及测试用例5.5 测试是执行5.6 软件缺陷分析单元测验第六章软件测试的度量6.1 软件测试度量的目的6.2 软件测试度量的方法及其应用单元测验第七章系统测试技术7.1 软件自动化测试7.2 兼容性测试7.3 WEB测试单元测试第八章软件测试工具及其应用8.1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8.2 单元测试框架-Junit8.3 功能测试工具-C++test8.4 开源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a单元测试第九章第三方测试9.1 基本概念与测试过程9.2 测试实例讲解单元测验第十章企业测试实践10.1 华为测试实践和业界技术趋势10.2 云计算业务模式下的测试挑战与转型10.3 企业软件市场的变化和技术挑战单元测验第十一章CMMI和软件测试11.1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单元测验第十二章基于搜索的软件测试12.1 遗传算法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单元测试第十三章软件测试教学与软件测试13.1 软件测试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单元测验第十四章并发软件系统测试和调试的复杂性14.1 并发软件系统测试和调试的复杂性(上)14.2 并发软件系统测试和调试的复杂性(下)单元测验预备知识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相关基础知识参考资料1.郑炜《软件测试(慕课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版2.朱少民《全程软件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版3.陈能技《软件测试技术大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版4.郑炜《现代软件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版5.郑炜《软件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版6.Ron Patton著,张小松等译《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版。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软件测试技术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测试基础,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3. 学习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应用;4. 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5. 提高问题定位和解决能力,培养严谨的测试思维。
三、课程大纲1. 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念与定义1.2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1.3 软件缺陷、错误和失效的关系1.4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2. 软件测试方法2.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2.2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常见测试方法2.3 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比较2.4 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的区别与应用3. 软件测试工具3.1 测试管理工具:TestLink、TestRail等3.2 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Appium等3.3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LoadRunner等3.4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a、JIRA等4.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4.1 软件测试计划编制4.2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4.3 缺陷管理与跟踪4.4 测试报告编写和分析5. 软件测试实践5.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测试阶段5.2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5.3 测试代码覆盖率和质量评估5.4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利用虚拟机、在线实验等方式,进行软件测试工具的实际操作;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试,培养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论文,开展学术讨论和竞赛活动,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评价;2. 课程论文: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软件测试相关论文;3.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或项目实践成果展示。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按照教学计划填写)总学时数:(按照教学计划填写)学分数:(按照教学计划填写)开课单位:(具体到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主要讲述软件测试的指导教材,其中涉及软件测试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功能(黑盒)测试、系统测试、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面向对象软件测试、Web应用软件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构件测试、极限测试和文档测试等。
本教材详细描述了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讨论了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和有关工具。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软件质量的概念1.软件质量的定义2.软件质量的属性3.软件质量的模型4.软件质量的度量第二节软件测试的概念1.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2.软件测试的原则第三节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2.软件缺陷的级别3.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4.软件缺陷的构成5.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第二章功能(黑盒)测试第一节等价类测试1.等价类的概念2.等价类测试的类型3.等价类测试的原则4.等价类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第二节边界值分析1.边界值分析的概念2.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3.边界值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第三节基于判定表的测试1.判定表的概念2.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举例第四节基于因果图的测试1.因果图的适用范围2.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3.因果图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第五节基于状态图的测试(选)1.功能图及其符号2.功能图法设计测试用例举例第六节基于场景的测试(选)1.基本流和备选流2.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举例第七节其他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1.规范(规格)导出法2.内部边界值测试法3.错误猜测法(选)4.基于接口的测试(选)5.基于故障的测试(选)6.基于风险的测试(选)7.比较测试(选)第三章系统测试第一节系统测试概念1.什么是系统测试2.系统测试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的区别3.系统测试的组织和分工4.系统测试分析5.系统测试环境第二节系统测试的方法1.功能测试2.协议一致性测试3.性能测试4.压力测试5.安全性测试6.备份测试7.健壮性测试8.兼容性测试9.易用性测试10.安装测试11.文档测试第三节系统测试的实施1.确认测试2.α测试和β测试3.验收测试4.回归测试5.系统测试问题总结、分析第四节如何做好系统测试第四章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第一节软件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软件性能2.软件性能的测试第二节软件性能测试的执行1.性能测试的过程与组织2.性能分析3.性能测试的自动化第三节软件可靠性的概念1.错误、缺陷、故障与失效2.软件可靠性定义3.软件可靠性指标第四节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执行1.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过程2.软件可靠性预测第五章Web应用软件测试第一节Web应用软件的系统测试技术1.功能测试2.性能测试3.易用性测试4.内容测试5.安全性测试第二节Web应用软件的系统安全检测与防护1.入侵检测2.漏洞扫描3.安全策略第六章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第一节软件测试的标准1.软件测试规范2.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第二节软件测试文档示例1.测试计划编写2.测试方案编写3.测试用例编写4.测试报告编写第七章软件测试实践第一节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实践1.测试的策划2.测试的设计3.测试的执行4.软件缺陷(问题)报告和软件缺陷(问题)生命周期5.测试的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
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软件测试的地位不可撼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掌握软件测试的常见方法以及主流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1. 培养软件测试理念,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相关基础概念和理论;2. 掌握JAVA开发环境下的常见测试工具,具有基本的测试用例设计与测试代码编写能力,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中的测试问题;3. 正确理解测试计划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编写测试用例文档和缺陷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表1 本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三)课程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和落实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认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工程实践活动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软件测试重要性、测试方法与技术、自动化测试和测试计划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掌握基于Java平台解决复杂工程中软件测试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测试工具,并通过适当的课后作业锻炼和检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课程目标安排实验项目,设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要求,指导实验实施,严格实验成果考核。
在课程考核环节,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考题设置应完全覆盖课程目标,考题设计应充分体现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查,考题的难度和深度应能够体现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
总之,本课程的教学通过在理论讲授、课后作业、课内实验、课程考核等环节充分贯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理念和要求,实现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第1单元软件测试基本概念(2学时)1.教学内容(1)软件测试的必要性。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A. 课程背景B. 课程目的C. 课程范围二、软件测试基础A. 软件测试概述1. 软件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B. 软件测试过程1. 测试计划和策略2. 测试设计和执行3. 缺陷管理和跟踪三、需求分析和测试设计A. 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2.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和验证B. 测试设计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2. 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3. 决策表和判定表测试技术四、静态测试技术A. 静态测试概述1. 静态测试的定义和目标2. 静态测试的方法和技术B. 代码审查1. 代码审查的原则和流程2. 代码审查的常用工具和技巧C. 配置项审查1. 配置项审查的重要性和目的2. 配置项审查的步骤和评估五、黑盒测试技术A. 黑盒测试概述1. 黑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黑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等价类划分法1. 等价类划分法的原理和应用2. 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边界值分析法1. 边界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思想2. 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六、白盒测试技术A. 白盒测试概述1. 白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白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语句覆盖1. 语句覆盖的原理和应用2. 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判定覆盖1. 判定覆盖的原理和思想2. 判定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七、性能测试技术A. 性能测试概述1. 性能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性能测试的目标和策略B. 负载测试1. 负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2. 负载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压力测试1. 压力测试的原理和应用2. 压力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八、自动化测试技术A. 自动化测试概述1.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和挑战2. 自动化测试的原则和策略B. Selenium工具介绍1. Selenium的原理和应用2. Selenium的常用命令和方法C. 自动化测试实践1. 自动化测试的步骤和流程2. 自动化测试的脚本设计和执行九、软件测试管理A.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1.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 软件测试项目的计划和控制B. 缺陷管理1. 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和步骤2. 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案例分析十、测试工具A. 测试工具概述1. 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2. 测试工具的应用和效益B. JUnit介绍1. JUnit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JUnit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十一、测试策略与案例分析A. 测试策略1. 测试策略的定义和制定2. 测试策略的评估和优化B. 案例分析1. 软件测试的典型案例和实践2. 软件测试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十二、总结与展望A. 课程总结B. 软件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语:本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和素养。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软件测试英文名称:Software Testing课程编号:2413231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6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型:任选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书:1.赵斌。
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2。
贺平。
软件测试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朱少民。
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古乐,史九林. 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陆璐王柏勇. 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曲朝阳.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
赵瑞莲. 软件测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佟伟光. 软件测试技术.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采用案例教学,并让学生了解工程项目中软件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程。
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作业成绩,每次实验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期末再给定实验总评。
本课程有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中期测验以及一次期末考试,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中期测验 20%课后作业 10%实验报告10%期末总评60%五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理论4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原则与工作流程二、教学重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三、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四、讲授要求多媒体授课,案例讲解五、讲授要点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原则;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模型;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测试人员的能力要求和职业前景等。
《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软件体系结构
英文名称:Software Architecture
课程编号:23151913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选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72 总学分: 3.5 实验学时: 18 实验学分:0.5
执笔人:尹剑飞
制定时间: 2012年3月修订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开设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和重构方法,培养产品特征分析、模式设计、原型构建的能力。
实验性质主要为设计型软件构造,需要通过UML等设计语言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分析、产品特征映射、设计重构等,以达到设计与开发较大型软件的目的。
实验课按指定的上机题目,要求学生提交调试好的程序和运行结果,记入平时成绩。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实验在学校微机房完成,需要保证实验课时每人一台微机。
所需软件Win2000 XP,Linux, Visual Studio, UML等。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
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 罗剑锋.Boost程序库完全开发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 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冯冲,人民邮电出版社
[3] 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余雪丽,科学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内容的确完整性、实验设计的清晰程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果及分析的正确性、和实验态度。
六、大纲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