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章-第3节-均衡价格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需求的基本原理、供给的基本原理,能应用供求定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并运用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教学重点: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应用;教学难点:需求弹性理论;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从鹦鹉也可成为经济学者说起西方俗话说:“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它所必须学的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名词。
”一、需求(demand)(一)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或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要素)的数量。
需求的两个条件:①愿意—购买欲望;②能够—购买能力;(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互补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收入预期、价格预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地域等 (三)需求函数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函数:Q=a-bP (四)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定理例外: ①吉芬物品; ②炫耀性商品; ③不规则商品; (五)需求曲线的移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如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需求减少;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需求增加。
二、供给( Supply) (一)供给(Supply)的定义供给是指厂商(可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供应Q 1 P DQQ 2P 1 P 2 Q 0 P D 0 0 Q Q 2P 0Q 1 D 2 D 1的商品(或要素)数量。
供给的两个条件:①愿意—供给欲望;案例:丰产之年的粮食供给短缺。
②能够—供给能力。
案例:非典时期的白醋的供给。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厂商的目标 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互补商品、替代商品、共生商品、无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成本)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三)供给函数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_2012年_3_月_8__日第_4_次课
价格下的交易量称为均衡数量。
在图形中,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上,该交点成为均衡点。
2、均衡价格的形成
(
(1)均衡价格的模型:
⎪
⎩
⎪
⎨
⎧
=
=
=
)
(
)
(
P
Q
Q
P
Q
Q
Q
Q
s
s
d
d
s
d。
例题:已知某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50-P,S=2P-10,那么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多少答:P=20 Q=30
(2)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或决定机制
①↓
→
→P
Q
Q
P
P
d
s
1
;
②↑
→
→P
Q
Q
P
P
d
s
2
可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不仅是均衡的,而且也是稳定的,是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在一种相对静止、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这种均衡也是一种暂时的状态,随着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会发生位移,使得旧的均衡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新的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
均衡价格既然由供给与需求决定,那么,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均衡价格也将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当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当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减少。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引起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供求其他形式的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情况,可以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具体的考察。
3、供求规律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但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需求和供给都为同方向变动。
这就是供求规律。
,
4、供求分析的基本步骤
在分析某一事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状态时,一般可以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确定事件是对需求还是对供给带来了影响。
(2)确定事件对需求或者供给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供求关系图形,确定曲线移动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三、价格控制及其影响
市场经济其实并不像理论描述的那么完美,所以有时候需要政府的调控。
可以以冰激凌市场为例。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的最低价格,因此又称为最低限价。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须品价格的上涨而规定的这些商品的最高价格。
政府的价格控制会带来市场效率的损失。
支持价格会导致生产的过剩,政府收购过剩产品会增加财政的负担。
而为了解决供给短缺,政府一般会采用配给和排队的方式。
这些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是也会滋生腐败等不良现象。
同时,过低的价格也会降低生产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产品的质量,造成资源的浪费等。
所以,限制价格一般只在特殊时期使用,比如战争时期限制粮食和医药用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