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9
歌词中的修辞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转化)惨白的月弯弯(类迭)勾住过往(转化)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转化)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设问)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夸饰)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转化)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转化)菊花残满地伤(夸饰、映衬)你的笑容已泛黄(转化)花落人断肠(夸饰、映衬)我心事静静躺(转化)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转化)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暗引)花 ...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转化)惨白的月弯弯(类迭)勾住过往(转化)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转化)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设问)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夸饰)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转化)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转化)菊花残满地伤(夸饰、映衬)你的笑容已泛黄(转化)花落人断肠(夸饰、映衬)我心事静静躺(转化)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转化)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暗引)花已向晚(转品:名词做动词)飘落了灿烂(转化)凋谢的世道上(转化)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转化,析字)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设问)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转品)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1)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饰)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转化)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2)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民歌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概念,
以增强歌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如用“鲜花”来比喻爱情,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等。
2.拟人:拟人也是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将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和行为,
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用“花”来表达爱情等。
3.夸张:夸张是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达到强
调或突出歌曲主题的效果。
比如用“千山万水”来表达距离的遥远,用“海枯石烂”
来表达爱情的永恒等。
4.排比:排比是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一系列相似的句式或词语来表达歌
曲的情感或意境。
比如用一连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表达歌曲的情感,用一连串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来表达歌曲的主题等。
5.反复:反复也是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来达到强调
歌曲情感的效果。
比如用反复的“爱的呼唤”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用反复的“青藏高原”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等。
除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还有比拟、对偶、借用、对比等修辞手法也在民歌中被广泛应用,它们都为民歌的表达和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儿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一)比喻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
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
(二)拟人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三)夸张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
(四)起兴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以造成一种气氛。
(五)摹状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
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
(六)反复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
(七)设问设问,也是儿歌常用的手法。
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
#早期教育#。
@发现生活。
爱乐活母婴育儿攻略早期教育。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88fc04ed4799be36a5ab216f?from=wenku/?from=wenku。
流行歌曲中的比兴手法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用某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某种意义。
在流行歌曲中,比兴手法被广泛运用,使得歌曲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常见的比兴手法入手,分析流行歌曲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拟人比兴拟人比兴是指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质,比如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她沉醉在爱的海洋”(《红花会》),“雨季来临,雨点像钻石般坠落”(《雨季不再来》)。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抽象情感,使得歌曲更具有生动感和感染力。
二、象征比兴象征比兴是指利用某种符号来代表某种意义。
比如说“爱情像一只蝴蝶,飞来飞去不知所踪”(《蝴蝶》),“时间像一把利刃,割裂了我们的梦想”(《时间煮雨》)。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深刻的思想或情感,使得歌曲更具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三、对比比兴对比比兴是指通过对比来强调某种意义。
比如说“天空是那么的蓝,而我却是那么的孤单”(《孤单北半球》),“别让我一个人孤独,像沙漠里的风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矛盾或冲突,使得歌曲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四、夸张比兴夸张比兴是指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某种意义。
比如说“你让我心动到无法呼吸,像是被刺激到了肺部”(《心动》),“你的爱像是一场狂风暴雨,带走了我的一切”(《狂风暴雨》)。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或体验,使得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五、隐喻比兴隐喻比兴是指通过暗示来表达某种意义。
比如说“你是我的太阳,照亮了我的人生”(《太阳》),“你是我的灵魂伴侣,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灵魂伴侣》)。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深刻的情感或体验,使得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内涵。
六、双关比兴双关比兴是指利用语言的多义性来表达某种意义。
比如说“你的眼睛是我的天空,我在里面飞翔”(《天空之城》),“你的微笑是我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一天”(《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种比兴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浪漫的情感或体验,使得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温度。
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与艺术表达在音乐的世界里,歌词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歌词,艺术家们能够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而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则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段,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艺术表达中的作用。
首先,比喻是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或意象。
比如,在林忆莲的《勇气》中,她唱道:“你笑起来像朵花,我笑起来像朵云。
”这里,将笑容比喻为花朵和云彩,使得歌曲更具诗意和浪漫色彩。
通过比喻,艺术家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其次,拟人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情感和意义。
在许巍的《曾经的你》中,他唱道:“曾经的你像个孩子,幸福的笑着。
”这里,将“曾经的你”拟人化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使得歌曲更具亲切感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艺术家们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除了比喻和拟人,对比也是歌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反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照,以便更好地突出其中的差异和矛盾。
在林俊杰的《江南》中,他唱道:“我想带你回我的江南,听想念在口中嫣然。
”这里,通过对比江南和想念,使得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更加鲜明和深刻。
通过对比,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此外,排比也是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进行并列,以便更好地强调其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邓紫棋的《光年之外》中,她唱道:“我在这里,你在那里,想你的时候就看看星星。
”这里,通过排比“我在这里,你在那里”,使得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和真实。
通过排比,艺术家们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简化为简洁有力的语言,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最后,对比和反问也是歌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歌词中的修辞歌词中的修辞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罗大佑把歌词比作是“语言的花朵”,生活中吟唱歌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语文。
现在,我们就来品歌词,学修辞,看看下面这几句歌词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感恩的心》)2.“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天路》)例1把“我”比作“尘土”,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有比喻词“像”,属明喻。
把“我”比作“尘土”,说明了自己的渺小。
例2没有出现本体“青藏铁路”,直接出现喻体“巨龙”,这属于借喻。
这个比喻贴切、生动。
3.“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七里香》)4.“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
”(《大中国》)这两句歌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例3是周杰伦歌曲中的歌词,麻雀是鸟,这里却用人的动作“多嘴”来拟写,充满了生活情趣。
例4的“穿梭”用来写无生命的长城,写出了长城的蜿蜒绵长。
5.“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母亲》)6.“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例5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4个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使母亲对孩子的爱得到一步步加深。
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6同样也用了4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来表达对同桌的怀念之情,也是排比。
7.“来吧,来吧,来吧,多么逍遥,歌声悠扬,哦,深情荡漾。
”(《来吧》)8.“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那个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
”(《今儿个真高兴》)例7中的“来吧”和例8中的“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都属反复。
在歌词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修辞格,因为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表现效果。
9.“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为了谁》)10.“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浅谈歌词中的修辞歌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比喻是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或意境。
比如《童话》中的“如果你是我的唯一 / 我会让你骄傲的抬起头”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对方比作“唯一”,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渴望。
拟人是歌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赋予事物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得歌词更加生动和形象化。
比如《小幸运》中的“灰色的幽暗里 / 也许不必刻意欢喜”中的“灰色的幽暗”就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张力和表现力。
排比是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和词语,来加强修辞效果,形成烘托气氛和增加节奏感的作用。
比如《风再起时》中的“谁敢把真心说出来 / 谁敢接受这世界的嘲弄 / 有多少梦被埋没在漆黑的夜里 / 有多少人在寂寞中徘徊”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深了对人生困境的表达,使得歌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
夸张也是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大事物或情感的表达,来增加歌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比如《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中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 动听的情话都是骗人的 / 爱的海洋里成群的鲨鱼”就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伤感和无奈,使得歌词更加生动有力。
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能够丰富歌曲的表达方式,增强歌词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歌词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境,使得歌曲更加鲜活和有趣。
在写歌词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歌词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在欣赏歌词的时候,也要留意其中的修辞手法,从中体会歌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享受歌曲带来的艺术享受。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0920304116 汉语0911 黄驷楠我一直很喜欢听一些中国风的抒情歌曲。
总觉得与那些语词直白的流行歌曲相比,中国风的歌词即使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甚至原本就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词句的堆叠,迎合押韵的需要,那也有一种别样的感伤和韵味在里面。
所以这次就举几首比较有名的中国风歌曲来分析歌词。
1“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周杰伦《青花瓷》用比喻手法将美人比作传世的青花瓷。
写出美人内敛、清秀而高雅的气质。
正如青花瓷那般,简单的蓝白两色,第一眼并不能让人惊艳,但自有一种脱俗的气质让人难忘。
单纯之美,本就是很有格调的。
歌词中提到的美人或许是现实中的佳人,或许只是一幅美人图,“传世”二字一下子加深了时空的深邃感,让青花之美,美人之美变成永恒。
2“落款中署名悔,你伤过谁,不忍看宣纸内,晕开的泪”——周杰伦《花恋蝶》用比喻手法将宣纸上晕开的墨汁比喻成泪。
形象而贴切。
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仿佛就像这墨晕那般,眼泪滴落,点染徽墨,一片片,散开了,斑驳着。
3“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周杰伦《东风破》用比拟手法离愁与漂泊本都是无形的东西。
歌词中用“盏”和“愁”两个量词将具体的东西具体化了,让人对离愁和漂泊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认识。
冷月残星,一盏孤灯,羁旅漂泊,一壶苦酒,愁肠百转。
4“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周杰伦《东风破》“瘦”字用得好。
瘦的哪里是回忆和思念,是回忆与思念的人。
让人联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杯中酒仍暖,陌上花已开,伊人知归否?5“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周杰伦《东风破》“剥落”本指的是墙纸一类的东西,此处用墙纸的剥落代指时间的久远,让人更形象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剥落”与“染色”两个动词的运用让句子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感伤的气氛也逐渐蔓延开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竹马青梅,终成追忆。
借指在歌词中如何运用?一、引子:借指是一种修辞手法,经常被运用在歌词中,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和代表意义,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借指在歌词中的运用丰富了歌曲的表达方式,增添了歌曲的艺术性和深度。
二、提升情感表达的力度借指在歌词中的运用可以增加情感表达的力度。
例如,在歌词中将自然界的风景与作者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作者对某个人或某个场景的情感反应。
通过借指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例如,王菲的《红豆》中的歌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将红豆比喻为相思之情,增添了歌曲的浪漫色彩。
三、寓意隐喻的深层次解读借指在歌词中的运用可以带来深层次的寓意隐喻。
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和意义,歌词可以有多种解读。
例如,在林忆莲的《好朋友》中的歌词:“望着窗外总是下着雨,我一个人鸽子依然在飞。
”这句歌词借指了心情低落的人,如同窗外的雨一般,而坚持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内心的希望与自强。
四、增添歌曲的想象力和诗意借指在歌词中的运用可以增添歌曲的想象力和诗意。
通过将某个事物或场景的形象与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相结合,歌词创造出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例如,在林宥嘉的《成全》中的歌词:“半夜梦落花、流水又回家”借指了流失的时光与逝去的爱情。
这种富有诗意的歌词可以让听众产生共鸣,想象出更多的故事情节。
五、营造歌曲的情绪氛围借指在歌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
通过将某个事件或事物的形象和特点运用到歌词中,增加了歌曲所表现的情绪的现场感。
例如,在邓紫棋的《光年之外》中的歌词:“你在光年之外,想你在心上。
”通过使用“光年之外”这个借指,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使歌曲的情绪更加深沉。
总结:借指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在歌词创作中起到了丰富表达的作用。
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和意义,歌词可以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通过借指,歌曲可以提升情感表达的力度、带来深层次的寓意隐喻、增添想象力和诗意,以及营造出特定的情绪氛围。
浅谈歌词中的修辞歌词中的修辞手法是歌词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修辞手法可以让歌词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可以增加歌词的艺术表现力。
在歌词中,修辞手法有很多种,比如比喻、拟人、排比、象征、对偶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歌词更加富有想象力,更加具有感染力。
下面将对歌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歌词中经常被使用。
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出其中的一种事物的特点。
比如在《南方的孩子》一曲中,歌词“东方的早晨下着雨,南方的孩子在念书”中,“南方的孩子”用来比喻那些在南方成长的人,反映了南方人的热情和温暖。
比喻的使用可以让歌词更加富有情感,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歌词想要传达的内容。
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特征来形象化非人的事物,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在《大王受伤了》一曲中,歌词“大王受伤了,打起精神来啦”中,“大王”被拟人化了,使得歌词更加生动有趣。
拟人可以让歌词更加有趣,同时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歌词的印象。
排比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指在相邻的短语、句子或句段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短语或结构,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比如在《夜曲》一曲中,歌词“我打开电视,看着新闻,看那女孩被杀的现场”中,重复的“看着”和“新闻”构成了排比,让歌词更加有力。
排比的使用可以增强歌词的语言感染力,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词想要表达的情感。
象征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红尘客栈》一曲中,歌词“孤独的人,淡淡的然”中,“孤独的人”被用作象征,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象征的使用可以让歌词更加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可以给听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对偶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指在句子结构、词语选择等方面采取合乎对称的形式,从而增强表现力,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比如在《岁月神偷》一曲中,歌词“你望着天边的星空,看那流星剪下一颗芳心”中,“望着天边的星空”和“看那流星剪下一颗芳心”形成了对偶结构,使得歌词更加具有韵律感。
浅谈歌词中的修辞修辞是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词创作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
歌词创作者可以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将歌曲的主题深刻、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听众更加感受到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歌词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达到更生动形象的描述效果。
在歌词中,比喻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情感、状态等。
比如张学友的《吻别》,歌词中用到了“眼角的泪光像星星一样闪烁”、“你的脸让我想起童年玩的玩具”等比喻句,极大的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将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以达到更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在歌词中,拟人可以用来哀悼、诉说、表达情感等。
《青花瓷》这首歌中,邓紫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花草、鱼儿等物品拟人化,引起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3. 对比对比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展现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歌词中,对比最常用于情感描写,充分表达歌曲主题。
例如《天亮了》中的歌词:“一个人在街上走,怕一个人回家”即是通过对比街上人多,而他一个人的状态,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
4.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词语或短语并列起来,以形成节奏明快、重复感强烈的结构。
在歌词中,排比可以用来做加强修辞手法,将情感状态深化、加强。
例如《再见二丁目》中的歌词“我长长的身影,疲倦的步伐,还有笑容里的无奈和寂寞”,把不同情感状态的描述并列排在一起,使得情感受到了放大,表达的效果更加深刻。
5. 借喻借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有意识地比较,以达到记忆深刻、印象强烈的效果。
在歌词中,借喻可以用来表达对爱情的理解,或对人生的感慨。
薛之谦的《绅士》中,歌词“爱像一条狗,你是我狗粮”的文艺比喻,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修辞手法可以是歌曲传达信息、描绘情感和表达内涵的重要途径。
适度使用修辞,可以让歌曲更好地传达主题和情感,而过度的修辞虽然能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但却有可能让人感到矫揉造作,影响听众的接受。
因此,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使其优美自然,津津有味。
歌词中的修辞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罗大佑把歌词比作是“语言的花朵”,生活中吟唱歌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语文。
现在,我们就来品歌词,学修辞,看看下面这几句歌词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感恩的心》)2.“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天路》)例1把“我”比作“尘土”,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有比喻词“像”,属明喻。
把“我”比作“尘土”,说明了自己的渺小。
例2没有出现本体“青藏铁路”,直接出现喻体“巨龙”,这属于借喻。
这个比喻贴切、生动。
3.“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七里香》)4.“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
”(《大中国》)这两句歌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例3是周杰伦歌曲中的歌词,麻雀是鸟,这里却用人的动作“多嘴”来拟写,充满了生活情趣。
例4的“穿梭”用来写无生命的长城,写出了长城的蜿蜒绵长。
5.“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母亲》)6.“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例5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4个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使母亲对孩子的爱得到一步步加深。
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例6同样也用了4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来表达对同桌的怀念之情,也是排比。
7.“来吧,来吧,来吧,多么逍遥,歌声悠扬,哦,深情荡漾。
”(《来吧》)8.“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咱们那个老百姓,今儿个要高兴。
”(《今儿个真高兴》)例7中的“来吧”和例8中的“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都属反复。
在歌词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修辞格,因为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表现效果。
9.“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为了谁》)10.“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
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
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
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
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
因此,从梦中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
修辞手法也很明确,把梅花写成白衣女子是拟人,“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是对偶。
答案:“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逸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贺新郎寄李伯纪①丞相
张元幹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
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②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
他在公元1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
张元幹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幹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
②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用典”“比喻”是本词主要的表达技巧,请各举一例阐释其作用。
解析:回答该类题目,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①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
②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题干有三问,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回答时先点明用了什么修辞,再分析其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要写明为什么是拟人。
从“送”字可以看出是拟人的修辞。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
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解析:找准颔联两句,抓住“流水”“暮禽”的动作行为可作出判断。
答案:①拟人。
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以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隐嵩山时悠然自得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解析:诗题为“梅花落”,前四句写梅花灿烂一夜败落,第三联言“少妇今如此”,“如此”即是“像这梅花一样”,显然诗作是想借写花的凋落喻写征妇的幽怨。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
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
颈联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
尾联重新归到落花。
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
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
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颔联两句描写的对象分别是芳草、好云,但诗人却将其人格化,言其“有情”“碍马”“遮楼”,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样写使诗句更生动形象。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