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一年级上《日月明》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7.26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通用1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你们仔细看看,有谁认识这些汉字?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2、指名说。
(先让会认读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认识它的?曾在哪儿见过它?再说说这些汉字的特点。
然后利用把它们分成三类:左右结构:明、鲜、休、林;上下结构:尘、尖、灭、男、看;品字形:森、众)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引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
(谁愿意接受大家的检查?请三个小朋友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小朋友打分,参与评价)4、比赛读。
自选一节最喜欢的反复读,然后分组读课文、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5、读着读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一小节有一句话,有两行,第一、二两节与第三节不一样,是把一个字拆开来变成两个字,第三节是把几个相同的字组成新的汉字。
)6、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让小朋友独立猜猜并相互说说这些汉字的意思,有的可以上讲台到电脑上点击汉字,观看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来领会这些汉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汉字的意思,同时随机用课件演示汉字的意思。
9日月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日月明》教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汉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他们对汉字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汉字的象形特点和构词规律理解不深。
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同时,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通过直观的实物或图片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合作意识方面,他们正在逐步建立集体观念,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情境来理解和体验。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寓教于乐,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二、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学生能认读并正确书写“日、月、明、男、力”等生字。
(2)理解词语:理解“田力男"、“小大尖”等词组的含义,感受象形文字的特点。
(3)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流利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构造,理解象形文字的形成规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日月明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1)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深层含义,体会团结的力量。
(2)引导学生将汉字的象形特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感知①展示日月和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日月的明亮和树木的茂盛,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②教师简要描述日月和树木的特点,如日代表光明,月代表宁静,树木代表生机。
(2)课题感知①教师示范朗读课题“日月明”,强调“明"字的韵脚,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韵美。
②学生跟读,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描述“日月明”的画面。
(3)字词初识①选取“日"和“月”两个象形字,让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形状,如“日"像一个圆圆的太阳,“月”像弯弯的月亮。
②教师解释“明"字的由来,日月结合表示明亮,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024年一年级语文《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册《日月明》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日、月、明三个字,理解它们的字形、字义和读音,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日、月、明三个字的字形、字义和读音,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日、月、明三个字的字形、字义、读音和书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构成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新学的字词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黑板、录音机。
学具:田字格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日月明》儿歌,引导学生跟唱,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出示PPT,展示日、月、明三个字的字形、字义、读音,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句,让学生用新学的字词进行填空练习。
4. 随堂练习:发放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读、写日、月、明三个字。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新学的字词造句,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板书日、月、明三个字,标注字义、读音。
2. 在旁边展示例句,引导学生进行填空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日、月、明三个字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示例:太阳出来了,天空变得明亮。
(日、明)月亮挂在天空中,照亮了大地。
(月、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字是由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字组成的,进行分享。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5. 板书设计的有效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明》教案优秀8篇《日月明》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识字导入1、出示“日、月、鱼、羊、小、土、小、大、一、火、田、人、木、目”(红苹果造型)(1)生:(齐读生字)(2)指名读生字,读对的奖一个苹果生字(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那么多的生字,今天我们再来学2个生字。
2、教学生字“力”(1)课件显示象形文字,师:小朋友,你认识这个字吗?看看它像什么呀?它就像农民伯伯耕田用的犁,为什么它会变成“力”呢?(指名回答)(2)“力”组词(3)教学生字“手”(1)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猜猜这是什么字呀?课件显示象形文字(用手演示)你们看,这里的一横一横就像我们的手指,现在的手是这样写的,(出示“手”)手的用处可大了,接下来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用手来做做动作吧。
(2)做动作:伸手、拍手、拉手二、组合识字形1、教学生字“明”(1)(出示日月的图),师:图上画着什么?(2)出示日月的图和字,师:看着这个红红的太阳,你想起了哪一个生字?(日)看着这个弯弯的月亮,你又想起了哪个字?(月)(3)师:日和月也学小朋友刚才的动作手拉手,看,它们手拉手后变成了一个新的生字——明(指导读准明的后鼻音)你们猜猜,明是什么意思?(4)指名猜想明的意思2、组合生字(1)师:日和月手拉手变成了明,我们可以给它们做成一道加法算式,我要请得到“日”和“月”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做这道加法算式。
板书:日+月=明(学生上来贴图)(2)认读生字卡片:鲜、尘、尖、灭、男、休、看,(重点指导尘的前鼻音,鲜和尖的三拼音)(3)这些生字宝宝没有小朋友手中的小苹果帮忙可做不成加法算式呀,你们愿意帮帮它吗?(师手举一个字,然后指名上台贴字):(4)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3、观察字形变化三、读文明字义1、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生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点评、表扬)3、去拼音读课文[看时间,有时间多用几种朗读形式]4、理解字义(1)出示“看”的卡片,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谁来做一下看的动作呢?做看的动作师:这个动作谁最喜欢做?为什么要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呢?(2)总结方法,师:你看,“看”这个字就是把手放在眼睛的上面,所以我们在想看的意思的时候只要联系前面的两个独体字的意思就能想出后面生字的意思。
一年级教案《日月明》设计教学设计优秀8篇《日月明》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激趣1、观看电影《三十六个字》(今天,徐老师带来了3个智慧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
智慧宝宝带来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动画片做为礼物送给大家)2、猜字谜太阳(智慧宝宝要考考咋们班小朋友,他们又带来了一则谜语:一个圆球,挂在空中,四季出现,雨天不见。
)3、揭题《日月明》(太阳带给我们的印象总是很温暖,它照在大地上,给大地带来了光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大家都赞美她,夸奖她,所以,太阳开始得意地说:我最明亮!,太阳的话一说出来,月亮就不同意了,知道为什么吗?皎洁的月光洒在黑夜里,让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让怕黑的孩子不再害怕,月亮同样也很明亮!大自然妈妈听了他们的一论,决定让他们一起为世界带来光明,日+月=明,日代表光明、明亮,月也表示光明、明亮,把他们放在一起就更明亮了。
请读出太阳强烈的光芒,请读出月亮温柔的月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很有意思的汉字《日月明》二、新课学习(一)、鲜1、出示鱼肉图鲜2、出示羊肉串鲜,给鲜找朋友3、鱼羊鲜(二)、尘、尖1、出示词语灰尘,认读词语(智慧宝宝为了再考考小朋友,他们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你们认识吗?)2、出示尘土图片理解小土尘3、灰尘的坏处(只因土粒小,风吹他就跑,可是灰尘里面有很多是细菌,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减少在教室里奔跑,避免扬起的灰尘跑到小朋友身体里面去,这样会影响小朋友的身体健康的!)4、出示生字尖(淘气的机器猫看到智慧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很开心,他也赶来了,说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呢!这不,他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呢1)5、找尖的东西?尖尖的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上小下大6、例举生活中尖的运用(三)灭、男1、出示三幅灭火图让学生想他们共同在做什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很多尖尖的东西,接下来的一组图片,他们也有共同点,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哦!)2、灭字中一的图片中那里体现一为灭火工具3、一火灭,一压下去火就灭(小朋友们,生活中,咋们周围要是起了小火,我们可以用一些正确的方法老灭火,可是遇到大火的时候,我们就要赶紧离开火灾现场还要拨打119求救。
9日月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日月明》教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的初始阶段,对汉字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汉字知识和阅读技能,但对于汉字的构字规律和会意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日月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逐步掌握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提升汉字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日月明》。
2.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识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学习并掌握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
(2)理解并运用会意字的构字原理进行识记和组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图片导入,引出课题①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接着,老师进一步解释:“太阳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称它为‘日’;而月亮则在夜晚为我们照亮,我们称它为‘月’。
”②随后,老师将“日"和“月”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明”,并告诉学生:“你们看,‘日’和‘月’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明’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日月明》的课题。
”(2)设疑激趣,引导探究①老师继续提问:“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明’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为什么‘日’和‘月’合在一起就表示‘明’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知道答案。
②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理解“明”字的含义。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6日月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六课时《日月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明、尘"等13 个生字,会写“木、林”等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3.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字,掌握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2. 正确书写“木、林"等5 个生字。
(二)教学难点运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理解汉字的表意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法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每人一份拼图卡片(用于“拼字游戏”)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日"和“月”两个字,引导学生思考:当“日"和“月”碰到一起,会变成什么字呢?2. 教师将两个字组合成“明”,讲解:“日”和“月"都能发光,给我们带来光明,所以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是“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认课文中的生字。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尝试自己认读。
3.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字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读音。
(三)识字教学1. 教师出示“明、尘、从、众、双、木、林、森"等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
2. 讲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如“尘”,小土为尘;“尖”,上小下大为尖等,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3. 游戏“拼字游戏”- 教师将准备好的拼图卡片发给学生,每个学生拿到一到两个部件(如“日、月、木、木"等)。
- 教师说出一个生字(如“明”“林"),学生迅速找到自己手中的部件并拼在一起,组成相应的生字。
- 最先拼出正确生字的学生获胜,给予奖励。
4. 游戏“找朋友”- 教师将生字卡片和对应的图片卡片分别发给不同的学生。
- 拿到生字卡片的学生要找到对应的图片卡片,如拿到“林"字的学生要找到有树林的图片;拿到图片卡片的学生要找到对应的生字卡片。
日明月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图文结合,借助会意字的构成特点,认识“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森”等9个生字,会写生字“木、林”。
认识部首“日”。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三)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成为小学生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两项本领你们学会了吗?(图片出示课文首页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检查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设计意图:复习常规习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一)复习象形字导入观察字和图有什么关系?这就是第一单元学过的象形字识字法。
今天识字课上,我们将探寻汉字更多的奥秘。
(出示第四课内容)设计意图:会意字和象形字之间有着巧妙的联系,借助学过的象形识字法,引出识字方法有很多种,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借助标点停顿1.范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72页,端正自己的读书姿势,听老师读一读这首儿歌,小朋友的小眼睛随着老师读的速度移动看字,也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读。
2.跟读。
(1)第一遍跟读:老师读到像小蝌蚪一样的逗号和像小圆圈一样的句号的地方就会停下来等小朋友跟读。
(反馈读书情况)(2)第二遍跟读:读到句号的地方才会停下来等大家跟读。
(3)学生尝试自己读。
设计意图:熟悉儿歌内容,能将儿歌基本读正确、流利。
(三)分块识字,初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1.学习第一组内容。
(1)整体感知本组内容,发现会意字的特点。
出示课文内容并齐读: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仔细观察每一行前两个字和第三个字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前两个字合起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自行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习“日月明”。
白天,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夜晚,月亮给大地带来了光明。
这两个字都有带来光明的意思,它们合在一起也表示光明的意思,明的意思就是“光明”“明亮”(课件出示)小结:两个汉字合在一起组成新的字,意思也合在一起。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6日月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识字___6 日月明【教材解析】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产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朗读记忆。
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
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
后两句是五字一顿的形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树多才成林”的意境。
插图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主题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力、尖"等11个生字,会写“力、男”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3.感受识字的乐趣,产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力、尖"等11个生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会写“力、男、土、木”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了解课题,引发兴趣1.揭题。
板书:日月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9篇识字课——《日月明》。
师:认真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日"和“月”组成“明"。
师:同学们想一想,日和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设:日是太阳,在白天发光;月是月亮,在晚上发光。
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概念。
师:所以,日和月在一起,就是“明亮”的“明"。
我们的祖先把日和月组合在一起,创造了“明”这个字,多么富有智慧啊!这种造字方法叫作会意。
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4课
《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
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会意构字,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等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理解字意。
教学准备:本课会意字的组成课件,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认识完拼音娃娃,我们又和许多汉字朋友打上了交道,你还记得在识字一的第二课中,我们认识了许多象形字,今天,他们全都跑到一首儿歌里做游戏去了,想去看看吗?
二、读儿歌,感知会意字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翻到97页,去读读这首儿歌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拼拼音,把儿歌读正确,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好。
(一)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个别读,了解朗读情况,借助课件随机正音:翘舌—尘、手、众;鼻音—男;边音—林;请鼻韵母—尘、林、森;强调灭和休的音节拼读。
结合板书和动画演示,认识“力”和“手”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
(三)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儿歌。
三、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构成
(一)引导发现
师:读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师示范讲解会意字“明”、“鲜”、“尘”、“尖”的意思
师:太阳和月亮都很明亮,合在一起就更明亮了;鱼的味道很鲜美,羊的味道也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很小很小的土就是灰尘;上面小,下面大的物体就是尖尖的。
生交流,师引导总结:两个象形字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这个字的意思也是两个象形字意思的结合。
我们把这样的字叫做会意字。
(三)创立学习小组,合作理解“灭、男、休、看、从、众、林、森“等字的意思,然后交流。
(四)整体朗读儿歌,边读边想意思。
(1)听范读,了解节奏。
(2)小组对读、男女对读,师生对读,要求读流利,对正确。
(五)朗读词语,巩固识字。
师:汉字宝宝们跑到词语里去了,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课后词语:竹林、森林、明天、尘土、手心、灭火、鲜花)
(六)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次齐读儿歌,加深对会意字的理解。
四、拓展识字,猜读音,编儿歌,激发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猜一猜
师:生活中类似于以上的这些会意字还有很多很多,李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想考考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意思,该念什么?(课件出示:歪、晃、品、晶、采、艳)
(二)学生看图思考,和同桌交流。
(三)集中交流,教师试机出示读音。
(四)试编儿歌:在创编中教师随机引导,规范表达。
五、写一写,练习笔画笔顺。
(一)引导观察,讲解并范写
师:生字娃娃们都累了,回到了自己的家。
观察一下他们在家里住的位置和姿势吧!
重点提示:力字的笔顺和横折钩稍微斜一点,手字的弯钩,水字的竖勾写法和第二笔“横撇”要一笔写成。
(二)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三)展示评价。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请生总结自己的收获,随后教师简单总结。
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只要小朋友们在平日里多多观察,细细思考,你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会意字,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然后也照课文的样子编成儿歌,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要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看图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
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
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
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四)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