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民歌
- 格式:doc
- 大小:19.95 KB
- 文档页数:9
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陕北民歌100首老歌曲一、秋风起陕北陕北的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而陕北民歌,就像这秋天一样,饱含着浓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为大家列举100首陕北民歌中的经典老歌曲,欢迎大家一起来回味这陕北的美好岁月。
二、山歌1.《陕北山歌》2.《上黄山》3.《山歌情》4.《陕北小调》5.《陕北山歌》6.《山歌唱起来》7.《山歌唱响了》8.《山歌女郎》9.《山歌唱陕北》10.《陕北山歌唱》三、劳动歌曲11.《劳动最光荣》12.《担山岭上的姑娘》13.《我爱劳动》14.《劳动人民最光荣》15.《劳动创造幸福生活》16.《陕北黄土地》17.《闹铃声声响起来》18.《工人哪能够容易过》19.《我们永远团结在一起》20.《劳动最光荣》四、爱情歌曲21.《恋人歌》22.《在那遥远的地方》23.《爱的传说》24.《爱情哪里去》25.《爱情之歌》26.《陕北的情歌》27.《陕北儿女的爱情》28.《爱的漩涡》29.《红枣花儿开》30.《爱情之舞》五、抗战歌曲31.《中国的儿女都爱国》32.《八百壮士与日本鬼子》33.《太行遥怀》34.《敌机鸣盘旋》35.《厕所里的敌人》36.《红军到上马》37.《陕北儿女当兵》38.《战斗在陕北的红军》39.《红军来了》40.《炮弹从天降》六、革命歌曲41.《共产主义接班曲》42.《一封家书》43.《红旗飘飘》44.《悄悄挂起红旗》45.《红军爷爷》46.《我们是红军的儿女》47.《战斗英雄杨靖宇》48.《英雄赞歌》49.《红色娘子军》50.《红军小神兵》七、民生歌曲51.《西安民歌》52.《延安的民歌》53.《黄土高坡》54.《边塞风情》55.《陕北民歌》56.《壮美的黄土地》57.《乡恋》58.《黄土飞扬》59.《陕北小米香》60.《我家在陕北》八、祝福歌曲61.《祝福陕北》62.《陕北好地方》63.《祝福歌》64.《送亲人去军营》65.《祝福红军》66.《祝福黄土地》67.《陕北父亲的希望》68.《陕北的夜光》69.《祝福革命》70.《陕北的边塞风情》九、思乡歌曲71.《陕北的思乡情》72.《远方的思乡人》73.《远方的思念》74.《我思念的家乡》75.《远方的亲人呀》76.《在远方等我的人》77.《深深的思念》78.《陕北的亲人呀》79.《我思念的陕北》80.《思念的陕北》十、苦难和挣扎歌曲81.《黄土高原的苦难》82.《挣脱黑暗的铁蹄》83.《顽强的陕北人》84.《黑暗中的光芒》85.《陕北的苦难岁月》86.《陕北孩子的奋斗》87.《面对困境勇往直前》88.《铁骨铮铮的陕北儿女》89.《陕北的奋斗者》90.《苦难中的磨砺》十一、生活歌曲91.《活得潇洒自在》92.《生活是美好的》93.《旅游陕北》94.《陕北的风情》95.《欢乐陕北》96.《小镇的音乐》97.《陕北的小村庄》98.《陕北的小吃》99.《快乐的陕北人》100.《陕北的春天》以上列举的100首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深深扎根于民间生活的精华之作。
民歌名词解释1、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传唱的歌谣,或称民间歌曲,也叫民间歌谣、民谣等。
这种歌曲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它多是口头创作,无乐器伴奏,以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的宫、商、角、徵、羽为主要调式,以基本节奏型模进变化反复。
民歌来源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人民最朴素最真实的感情。
2、民歌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的共同点是:作品思想内容比较集中,艺术结构严谨,情调健康,语言质朴。
3、新民歌的代表作有《翻身道情》、《王大妈要和平》等。
4、从时间上看,民歌可分为传统民歌、当代民歌;从地域上看,可分为城市民歌、乡村民歌等;从体裁上看,可分为山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曲、创作歌曲等;从演唱形式上看,可分为独唱、对唱、联唱、合唱等。
5、民歌有一般意义和特定意义之分。
前者指大部分由人民口头创作,后者指专门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提高,经人民传唱的歌曲。
6、民歌按照音乐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歌、仪式歌、宗教歌、红色革命民歌等。
7、我国的民歌,有的像一股清澈的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有的像一阵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希望;有的像火红的太阳,鼓舞着我们前进;有的像闪光的珍珠,启迪着人们的智慧;有的像轻柔的白云,使人们心旷神怡。
通常我们说一首民歌是一个整体,不包括两句以上的分节歌;或只包括一句的短歌(有时因为时间、地区、民族的差异,习惯用法和要求也不一样)。
8、民歌不同于时政歌曲。
民歌以抒情为主,以反映现实生活、赞美劳动为主,但也有颂扬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英雄人物的。
11、民歌有歌唱劳动的歌曲,如《号子》、《拉船歌》;也有歌唱生产的歌曲,如《采茶舞曲》、《丰收山歌》等;还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歌曲,如《牛郎织女》、《孟姜女》、《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等。
12、我国有民族特点的传统民歌,往往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感情,如《茉莉花》、《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1.唱起山歌送情郎(女):太阳出来迈,花花扇儿扇。
四山黄啊,红花对牡丹。
唱个山歌嘛,一把红扇子。
送情郎啊,绣球花儿园、我拉着郎腰带,问郎几时来。
(男):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材,后天才到小妹儿家中来。
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材,后天才到小妹儿家中来。
(男):情哥回家嘛,花花扇儿扇。
忙又忙啊,红花对牡丹。
唱个山歌嘛,一把红扇子。
下山梁啊,绣球花儿园。
我拉着妹的手,问妹几时来。
(女):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扎鞋。
后天才到哥的家中来。
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扎鞋。
后天才到哥的家中来。
2.送郎送到包谷林,包谷叶叶豁死个人,只要妹妹心意好,管他豁人不豁人哦。
送郎送到河麻林,河麻叶叶更豁人,只要妹妹对我好,要豁就豁我个人。
3.(女)十指尖尖我绣了一双鞋(请发hai音)嘛!(男)做鞋(hai)做嘛子哟?(女)做双绣花鞋(hai)送给我小郎穿嘛哎嗨哟!(男)那你不如送给我嘛!(女)送来送去那就送给你嘛!(男)那我帮补一点钱噻!(女)只要人好撒要个嘛子钱么哎嗨哟!(男)那就谢谢咯!(接下来,男子唱,女子说)(男)十指尖尖我还是一个人哦!(女)找一个嘛!(男)心想找一个没得半文钱么哎嗨哟!(女)找人借上?(男)借来借去没个地方借嘛!(女)亲戚朋友撒!(男)亲戚朋友撒比我穷得多么哎嗨哟!(女)那你只有打光棍咯!(男)那不还有你嘛?4.六口茶黔江版“六口茶”(男):喝你的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爹妈那个晓得舍,妹子要挨打。
(男):喝你的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没吃那个少午舍,我把鸡蛋打。
(男):喝你的三口茶呀,问你三句话,你的那个姐姐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你的那个眼睛舍,莫要其是眨。
(男):喝你的四口茶呀,问你四句话,你的那个妹妹舍,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那多话,你的那个手儿舍,不要到处抓。
西北民歌经典100首1、黄土高坡2、青藏高原3、丝绸之路4、敦煌5、青海梦6、宁夏7、西夏王8、黄土情歌9、陕西民歌10、中国陕北民歌11、陕北民歌荟萃12、爱陕北13、云飞传奇14、歌唱陕西15、陕北女娃娃16、别处再好不是家17、我从西边来18、黄河谣19、花草树木20、长在银川21、丢22、想你容易见面难23、圪梁梁上瞭妹妹24、走出山沟沟25、妹妹想哥想断肠26、挡不住的思念27、心尖尖上的你28、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29、山丹丹花开红艳艳30、兰花花31、黄河船夫曲32、东方红33、太阳大了一把火34、赶牲灵35、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36、泪蛋蛋掉在酒杯杯里37、哥哥不是人38、这辈子就跟哥哥好39、为你跑成罗圈腿40、一壶老酒41、神仙挡不住人想人42、拉手手亲口口43、妹妹想哥想断肠44、一对对鸳鸯水上漂45、走西口46、想你容易见面难47、陕北女娃娃48、想你半夜又半夜49、梦中的兰花花50、想起情哥哥51、妹子哥哥想你52、响沙千里一壶酒53、为甚不回家54、我想你55、山那边56、信天游57、三十里铺58、横山里下来游击队59、天下黄河几十道湾60、摇三摆61、骑白马62、庄稼汉63、看妹妹64、回娘家65、对花66、想亲亲67、一壶老酒68、大红公鸡毛毛腿69、脸皮咋这么厚70、脚夫调71、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72、揽工调73、绣金匾74、会哥哥75、五哥放羊76、大红公鸡窗台卧77、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78、上去高山望平川79、阿哥的白牡丹80、东方红81、拉兵哥82、张灯结彩83、翻身道情84、在那遥远的地方、85、黄昏的炊烟86、西琳江87、嫌弃你的盖头来88、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89、达坂城的姑娘90、可爱的一朵玫瑰花91、阿拉木汗92、青春舞93、贤良94、那么久95、折牡丹96、割韭菜97、在那遥远的地方98、情哥哥99、眼泪花儿把心淹了100、荞麦花。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其深情质朴的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十大民歌,带您领略中国音乐的魅力。
第一首:《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它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歌曲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表达对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的民歌。
以其豪气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这首歌曲歌颂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展现对母爱的无限感激和敬仰的民歌。
歌曲中,歌手表达了对母亲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感动了广大听众的心灵。
第四首:《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富有革命情怀和激情澎湃的民歌。
它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歌词,歌颂了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首:《梁祝》《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被誉为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诉说了李清照与梁山伯之间的悲壮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听众。
第六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因其欢快的旋律和活泼有趣的歌词而备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引人入胜的节奏感和轻快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儿童成长历程中难忘的一部分。
第七首:《洗衣歌》《洗衣歌》是一首展现中国普通劳动者形象的民歌。
通过描绘洗衣女子辛勤工作的场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民真情实感的歌曲。
第八首:《映山红》《映山红》是一首描绘美好家园和对故乡深情厚意的民歌。
这首歌曲富有感伤和思乡情怀,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拉近了人们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民歌经典三十首民歌是一种民间音乐,因其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民歌作品,这些歌曲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民歌的生动体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民歌经典三十首。
一、《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流传广泛的中国民间歌曲,广为人知,被人们誉为“东方之花”。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国家级的演出团体都一定要演唱这首歌曲。
它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的浓郁的南方地区的风情。
二、《走进新时代》这是近些年来走红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充满着对新时代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它提醒我们,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期待和追求的时代。
而这首歌也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复兴之路。
三、《卡路里》《卡路里》这首歌曲是源于蒙古族传统民谣,它展现了蒙古族生活的真实面貌,歌曲的旋律特别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清新动听的一首歌曲。
四、《葫芦兄弟》《葫芦兄弟》是一首儿童民歌,广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歌曲的轻快的旋律和朗朗的歌词,成为了儿童们心中的经典之作,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五、《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一首老少皆宜的民歌,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动听,寓意也非常美好,它告诉我们,人生中无论遭受多少挫败,前方总有一片光明等待着我们。
六、《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戏曲歌曲,歌曲描绘了西汉末年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旋律非常婉转动听,引人入胜,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部分。
七、《马蜂儿》《马蜂儿》是一首源自于云南普洱的民歌,这首歌词优美动人,歌曲的旋律和歌声传递出了淳朴、自然和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央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八、《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爱情歌曲,旋律如流水般柔美动听,而且歌词也非常温馨动人。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爱情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来感知,才能把爱情的美好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
九、《小白船》《小白船》是一首非常活泼的儿童民歌,歌曲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散逗兆、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2、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冲租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指游协调舞台节奏。
5、民族器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综合性乐种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
扩展资料: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公认十首最好听的民歌
以下是公认十首最好听的民歌(排名无先后):
1.《茉莉花》:这首歌曲以深情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而闻名,常
被视为中国传统音乐代表之一。
2.《映山红》:这首歌歌颂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旋律欢快动人,常常
在庆祝活动中被广泛演唱。
3.《赛马》:这是一首非常有节奏感的歌曲,描绘了奔腾疾驰的赛马
场景,在国内外音乐舞台都备受欢迎。
4.《梁祝》:以中国传统浪漫故事为主题的这首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5.《采茶舞》:这是一首描绘采茶工人劳动场景的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6.《送别》:这首歌描述了离别时的悲伤与心痛,歌手用深情的声音
唱出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7.《马头琴花》:琴声酣畅淋漓,犹如马奔腾之声,展现了马头琴独
特的魅力。
8.《茉莉花开》:这是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和美好生活的歌曲,激昂的
旋律深深地感染着听众。
9.《稻香》:这首歌词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唱出了人们对简单幸福
生活的向往。
10.《龙的传人》:这首歌曲表达了自信和骄傲,被广泛用作体育比赛
和集体活动的助威歌曲。
以上是公认十首最好听的民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具有独特
的魅力,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喜爱。
56个民族民歌名曲大全江南小调《紫竹调》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湖南民歌《采槟榔》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赶牲灵》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内蒙古民歌《送亲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难忘今宵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歌唱祖国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山西民歌《走西口》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江西兴国山歌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河北民歌《小白菜》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甘肃民歌《下四川》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江苏民歌《无锡景》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江苏民歌《无锡景》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黄河大合唱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辽宁民歌《瞧情郎》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传统民歌《孟姜女》山西河曲山歌《眊你两回》安徽大别山山歌《慢赶牛》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辽宁海城民间小调《妈妈娘你好糊涂》内蒙呼伦贝尔盟传统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浙江西部牧童山歌《李有松》陕北民歌《兰花花》江南小调《哭七七》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山西祁太民间小调《看秧歌》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又名《道拉基》)陕北信天游《脚夫调》山西中部民间小调《交城山》河北昌黎民间小调《捡棉花》山西左权开花调《会哥哥》安徽巢县田歌《喊秧歌》黑龙江伊春森林号子《哈腰挂》江南民间小调套曲《姑苏风光》山西神池山曲《割莜麦》云南民歌《赶马调》内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皖北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间小调《凤阳花鼓》安徽民间歌舞曲《凤阳花鼓》台湾高山族民歌《丰年祭歌》黄河船夫曲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云南山歌《放马山歌》辽宁民间小调《放风筝》河北南皮民歌《放风筝》河北民歌《放风筝》齐齐哈尔民歌《反罗嗦五更》辽宁民间小调《反对花》东北民歌《翻身五更》浙江乐清山歌《对鸟》山西宁武山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台湾民谣《丢丢铜仔》内蒙古民间小调《打连成》浙江宁波民间小调《春调》大型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台湾高山族民歌《除草歌》辽宁长海民间小调《猜花》云南儿歌《猜调》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安徽金寨民间小调《八月桂花遍地开》革命军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云南民歌《阿细跳月》彝族民歌《阿诗玛》藏族歌曲《阿玛勒俄》青海撒拉族宴席曲《阿里玛》维吾尔族歌舞曲《阿拉木汗》。
中国民歌10首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生活。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歌中的十首经典作品,包括《茉莉花》、《天黑黑》、《夜深沉》、《长江之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草原之夜》、《敖包相会》、《望江南》、《两只蝴蝶》和《东方红》。
《茉莉花》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为人知。
这首歌以茉莉花作为象征,讲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茉莉花的芬芳和纯洁的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美的存在。
《天黑黑》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歌词朴实而深情。
歌曲以天黑黑作为比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歌流传广泛,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和传唱。
《夜深沉》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脍炙人口。
歌曲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夜深沉是一首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的民歌。
《长江之歌》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最有名的民歌之一。
这首歌以长江作为象征,歌颂了长江的壮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激励人心,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中国军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
歌曲以航行的船和舵手作为象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歌曲激励人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草原之夜》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深情的歌词。
这首歌描绘了草原的壮美和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充满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敖包相会》是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脍炙人口。
歌曲以敖包(一种祭祀用的土堆)作为象征,讲述了男女青年相会的故事,展现了内蒙古地区的民俗风情。
《望江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为人知。
这首歌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们感受到江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陕北民歌《兰花花》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湖南常德《打硪歌》《猜调》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哟嗨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哟嗨《李有松》李家庄有一个李有松,李有松(罗罗罗)。
封建思想老古(哦),董(哎)白天洞里,来做梦(啊)勿准女儿找老公(啊)胡子摸摸一场(哎哎)空(哦)《小河淌水》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和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叫(呀)我来么显(呀哈)来我(哇)就(哟)来了,拔根(的)芦柴花清谷(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河是(那个)莲花并蒂(那个)开(呀)鸳鸯(那个)戏水波浪翻(小小的郊儿来嗨)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小小的郎儿来)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陕北民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哈!下拉些游击队,一面面的个红旗捡畔上插,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家,你当兵来,我宣传。
咱们一搭闹革命,好喜欢。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其伴奏乐曲有:扎木聂、笛子、扬琴、京胡、 串铃等。 4、《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民歌(堆谐) 堆谐:藏族民间歌舞,主要流行在西藏的西部地区,在拉萨地区也颇为盛行,意为高地的歌舞。舞时以脚踏地作“踢踏”声,故又称“踢踏舞”。多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舞和 结尾几部分组成。慢歌段的音乐优美开朗;快歌段的音乐欢快紧凑。伴奏乐器有:扎木聂、笛子、二胡、扬琴等。 器乐曲: 《热巴舞曲》管弦乐方可杰曲 作品吸收了西藏“热巴舞”中“踢踏舞”和“圆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与插入的舞 蹈节奏形成了独特呼应。 “热巴舞”:热巴,是藏文的音译。是一门融鼓铃舞、谐(歌)、哔旺霞卓(弦子舞)、韵白、说唱、杂技、气功、短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相传为公元11世纪的西藏流 浪僧人米拉日巴所首创。热巴,也是人们对从事这种表演的民间艺人的称呼。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做各种特技表演,达到高潮时惯以舞步突然结束表演。 四、西南地区 歌曲类: 1、《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五声徵调式。 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主要由“5、3、1”三音组成,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 内常用滑音和级进。 2、《苏木地伟》是一首彝族的酒歌,五声徵调式。 歌曲情绪开朗、明快。 3、《布谷催春》侗族女声大歌,具有支声性复调音乐的特点。这首大歌以二声部为主, 羽调式,变化拍子。结构为: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拉所(尾腔) 4、《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 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创作于1953年,由范禹作词,麦丁作曲。 演唱形式:混声合唱,领唱+合唱 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 5、《赶摆路上》选自合唱组曲《云南风情》 器乐曲类: 1、《瑶族舞曲》曲:刘铁山、茅沅 运用瑶族长鼓舞的素材创作的管弦乐,复三部曲式结构 2、《彝族舞曲》琵琶演奏曲:王惠然复三部曲式结构 五、民间小调 1、《无锡景》江苏民歌独唱 清末就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 2、《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齐唱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一段体。 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 3、《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民歌独唱 4、《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独唱 5、《龙船调》湖北民歌 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歌舞曲,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径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生动画面。 6、《小放牛》河北民歌独唱 7、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对唱 六、山歌 歌曲类: 1、《打支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信天游”,改编成合唱曲,女声领唱齐唱 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 3、《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 4、《花儿与少年》(电子合成器版本)根据一首流传很广的青海民歌改编成的电声作品。 器乐曲类: 《巴蜀山歌》是大型管弦乐队组曲《炎黄风情》中的一个部分,这一组作品中包括《槐花几时开》、《黄杨扁担》、《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 (1)《槐花几时开》原是一首四川民歌,改编成管弦乐后的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 2+变奏3 (2)《太阳出来喜洋洋》原是一首四川东部的一首山歌,改编成管弦乐后的结构为:引 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尾声 七、劳动号子 1、《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歌曲采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 2、《杵歌》台湾高山族民歌 3、《船工号子》男声独唱,吸收了四川名歌中《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多段连缀的创作手法,音乐采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调式及 节拍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船工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这首歌曲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是升华了的艺术性号子。 4、《哈腰挂》(抬木号子)黑龙江民歌 5、《崔咚崔》湖北民歌领唱、齐唱 八、民族民间器乐曲: 1、《彩云追月》合唱歌曲,演唱形式:齐唱、合唱 原是由任光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1960年由彭修文重新配器。 2、《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其旋律细腻、优美、加之高胡(又称为粤胡)、笛子、二胡、阮、扬琴、琵琶等的运用,散发出广东音乐浓厚独特的韵味。 广东音乐: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乐器有高胡、 椰胡、洞箫、秦琴等。其音乐具有活泼轻快、细腻缠绵、流畅动听的特点。 3、《小放驴》河北吹歌 乐曲通过管子(一种乐器)与丝竹乐队的呼应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农村放驴的情景和毛驴顽皮活泼的 河北吹歌:是鼓吹乐的一种,由于以管子做为主奏的乐器,流传于河北省的徐水、定县、安平、安国等地,又叫冀中管乐。吹奏的曲目大多是民歌、小调、戏曲和群众歌曲,演奏者善用唢呐、管子等模仿声乐唱腔,所以称“吹歌”。 4、《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主要乐器:二胡、 琵琶、扬琴、笛子、箫等。其音乐具有细腻婉转、清秀健朗、明快活泼的特点。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5、《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P47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 原是一首琵琶古曲,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共十段。 后由彭修文订谱版的《春江花月夜》共八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民族管弦乐队分:吹管乐器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常用西洋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来补充低音声部。 6、《老鼠娶亲》绛州鼓乐(山西) 此曲是中国打击乐的传统曲目,以老鼠迎娶新娘作为想象主题,把滑稽、机敏、胆小的老鼠与热闹、讲究的娶亲主题结合起来。(老鼠去娶亲是一个民俗故事)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锣鼓乐的一种。产生于山西的新绛县。其演奏技法丰富多变,伴有板、锣等乐器。其风格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粗犷豪放,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原创版)目录1.前言: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名曲繁多,十大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2.第一名:《茉莉花》3.第二名:《临江仙》4.第三名:《青藏高原》5.第四名:《阿里郎》6.第五名:《北京欢迎你》7.第六名:《茉莉花》8.第七名:《春天的故事》9.第八名:《在那遥远的地方》10.第九名:《牡丹江上》11.第十名:《江南好》12.结尾:中国民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音乐,还在于它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了解十大民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正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在众多中国名曲中,十大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十大民歌。
首先是《茉莉花》。
这首歌曲源于江苏地区,是中国传统民歌的经典之作。
它以茉莉花为主题,歌词优美,旋律悠扬,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是《临江仙》。
这首歌曲源于湖南地区,歌词描绘了一个江南水乡的美景。
它的旋律优美,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第三首是《青藏高原》。
这首歌曲描绘了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歌词充满了豪放和激情。
它的旋律优美,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首是《阿里郎》。
这首歌曲源于朝鲜族,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阿里郎。
它的旋律优美,充满了民族特色。
第五首是《北京欢迎你》。
这首歌曲是为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而创作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地朋友的欢迎。
第六首是《茉莉花》。
这首歌曲源于四川地区,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茉莉花为主题,歌词优美,旋律悠扬。
第七首是《春天的故事》。
这首歌曲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歌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它的旋律优美,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春天的喜爱。
第八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曲源于新疆地区,歌词描绘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它的旋律优美,充满了民族特色。
第九首是《牡丹江上》。
这首歌曲源于黑龙江地区,歌词描绘了牡丹江的美景。
它的旋律优美,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适合婚礼唱的民歌传统婚礼歌曲推荐
适合婚礼唱的民歌有哪些?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适合婚礼唱的民歌,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适合婚礼唱的民歌
推荐一
小河淌水
龙凤呈祥
婚誓
一壶老酒
我只在乎你
适合婚礼唱的民歌传统婚礼歌曲推荐
推荐二
1.采茶舞曲
2.你最珍贵
3..快乐新娘
4.你是幸福的
5.甜蜜蜜
6.最浪漫的事
7.花好月圆夜
8.月亮可以代表谁的心
推荐三
好日子
成亲
九九女儿红
毛阿敏-诺言
宋祖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汤灿-红红的日子
汤灿-幸福万年长
祖海-好运来
春雷-吉祥
阎维文-夫妻情
幸福万年长
上文为大家介绍的适合婚礼唱的民歌,你了解了吗?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山西经典民歌
传统民歌:会哥哥、夸女婿、卖高低、开花调想情哥、有了心思慢慢来
雁北民歌:观灯、苦相思、三十三颗莜麦
襄汾民歌:买菜、梦梦
河曲民歌:拜大年、挂红灯、五哥放羊、菜园小曲、三天路程两天到
晋中民歌:看秧歌、绣花灯、采棉花、送樱桃
交城民歌:交城山
忻州民歌:打酸枣
神池民歌:割莜麦
左权民歌:摘花椒
宁武民歌: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
改编民歌:剪窗花
河曲民歌:牧歌、走西口、想亲亲、送情郎、推船号子、黄河水长流、
听见哥哥一声唱、难活不过人想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晋北民歌:绣荷包、牧羊山歌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晋中民歌:死活也要跟着你
新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幸福不会从天降、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新民歌:姐姐妹妹两朵花、河边修起高灌站、山西地名歌
华艺版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晋南民歌:走绛州
左权民歌:一铺滩滩杨柳树(土地还家)、开花调
河曲民歌:挣不下银钱过不了年、打金钱、送情郎
太原民歌:五头赶车、姐妹俩
平遥民歌:夸土产
保德民歌:那是个谁
沁源民歌:梳妆台
定襄民歌:大红公鸡毛毛腿。
民间音乐·民歌编者按: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等。
中国西部是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曾经长期占据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舞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间艺术。
西部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而且其中很多是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相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西部民间艺术破坏程度较低、保存较完整,因而抢救下来的意义也就更大;但同时西部民间艺术也面临变异、衰亡甚至灭绝的命运。
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先后有甘肃环县皮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陕西西安鼓乐、青海热贡艺术等被列为国家试点保护工程。
2005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
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西部各省区相继确定了一批保护项目,有意识地对一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并加以宣传和引导,使这些优秀文化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向广大读者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民间艺术,本刊自2007年第1期开始,新设“西部民间艺术”专栏,按期分类介绍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五省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工艺美术、陶瓷等艺术瑰宝。
同时呼吁全民遵循人类民间文化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社会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淌,源远流长。
这既是国民的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共同创作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多种体裁和形式,其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我国传统的民歌主要有南方各省的山歌、盘歌、采茶歌、船夫号子等,北方有山曲、信天游、“花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更是不胜枚举。
民歌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不断得到升华。
进入现代以来,我国的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的旋律,记录和歌颂着生活,诞生了许多全新的民歌作品,也有一些新作是在原有的曲调上填了新词,反映新生活、新感受。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民歌风格独特,种类多样,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其中,尤以情歌最令人陶醉,许多著名的情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珍品,举世闻名。
还有那些经过一代代歌手千百年传承的史诗和叙事长诗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民歌不仅对群众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孕育了一代代伟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等,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从民歌中汲取了艺术精华;民歌还对其他各种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器乐、歌舞、戏剧、曲艺都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专业音乐也从中汲取了精华。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促进诗与乐合一的重要因素,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灿烂的文化艺术结晶,它将永远闪烁着熠熠光辉,永远叙说着人生、时代,永远伴随着人民大众走过一代代里程。
少数民族民歌宴席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历史悠久,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回、撒拉、土、保安等少数民族中。
西北的一些汉族群众也有唱宴席曲的习俗。
宴席曲并不一定非在宴席上唱,也在人们欢聚时唱。
宴席曲有着许多传统的曲词和曲调,演唱风格细腻、婉转、活泼、优美、哀婉凄切。
宴席曲演唱时没有任何乐器伴奏,全凭演唱者的声音、表情感染观众,既抒情,又擅于叙事。
现在流行的宴席曲曲调共50余首,是经过长期历史变革所遗存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的结晶。
回族常用的曲调有《十绣》、《青溜溜青》、《方四姬》等,都是各自独立的歌曲。
唱时人数为双数,一般为六人或八人,正规为八人,称“八大光棍”,分两排,相对而立,边歌边舞,时蹲时起,时而交换位置,手臂动作较多,头部不停地转动;土族常唱的曲调有《拉老虎》、《唐德依马》等。
土族群众称宴席曲为“道拉”,在宴席过程中酬唱对答,互表情怀,一唱到底,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土语唱的;撒拉族常唱的曲调有《阿里玛》、《莫奈何》等。
宴席曲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严谨,变化较多。
有四句的,也有五、六句的。
有的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上反复,有的几乎每句都要反复后半句。
宴席曲反映的内容很广泛,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宴席场面的,也有表达对生活的不满和控诉的。
家曲土族的一种民歌形式。
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乐都和甘肃天祝等地。
家曲亦称宴席曲,是土族人民在接待宾客或举行婚礼时唱的一种歌曲。
大都一问一答,短小精悍,生动活泼。
家曲的曲调很多,流行的有《兴阿隆列》、《召因格来》、《拉因阿来未》、《阿松召阿来》、《依刀拉牙》、《巴扬九叶》、《卡拉卡其孟》等,大多为三拍,欢快活泼,优美动听。
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歌等。
赞歌,顾名思义,就是称赞之歌,土族人民招待宾客时,宾主之间常常以歌互相称赞。
它常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尽善其辞,旋律都很柔和动听。
问答歌也叫对歌,一问一答,有来有往。
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生产劳动、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等。
歌词的文学性很强,含蓄生动,曲调多变,悠扬动听,如《合尼》、《恰然》、《辛木斯里》、《选择》等。
听问答歌,能学到许多知识,了解到许多风土人情。
婚礼歌是在婚礼时唱的,歌词和曲调都是固定的。
随着婚礼的进行,在不同的程序和场合要唱不同的歌。
临夏“花儿”“花儿”是由男女对唱时彼此的称呼转化而来的一种山歌。
各地的“花儿”尽管名称相同,但不同地区的“花儿”,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如在甘肃就可分作临夏“花儿”、洮岷“花儿”、陇中“花儿”三大类。
临夏“花儿”的流传地域很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东乡、广河、和政、永靖等县为中心,几乎传遍甘肃全省,它与青海“花儿”、宁夏“花儿”属于同一体系,相互交融,连成一体。
临夏“花儿”是回、汉、土、撒拉、保安、东乡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在藏族和裕固族中也很流行。
尽管这些民族大多有自己的语言,演唱“花儿”时却大都使用汉语。
临夏“花儿”的词是优美独特的民间格律诗。
其基本结构有两种格式:一种为齐头齐尾式,一首两段,每段两句,共四句。
每句字数大体一致。
上句(一、三句)末顿为一个字或三个字。
下句(二、四句)末顿为两个字,单双交错,奇偶对峙,具有独特的节奏美。
另一种为折断腰式,在齐头齐尾式的上下句间,加上一个半截句(三至五字)即成,是用半句式的主词取代演唱时的衬词而形成的格式。
“花儿”的曲调叫“令”。
甘肃流行有40多种不同的令。
临夏“花儿”的曲调大致可分为长调子与短调子,或大调子与小调子两类。
演唱女声多为真声,男声则有“尖音”(假嗓)、“苍音”(真嗓)的区别。
长调子高亢、悠长,起伏大,多大跳,常用尖音演唱,或尖、苍结合;短调子短小、紧凑、拖腔少,较为平和,多用苍音演唱。
临夏“花儿”的曲调以五声(或四声)徵调式为最多,羽调式和宫调式次之。
曲调多为上下句式的乐段结构。
由于广泛而大量地运用衬词,或者重复部分歌词,使曲调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具体形态各不相同。
哈利东乡族民歌。
是一种古老的迎婚调。
东乡族的古老风俗中,举行婚礼时,新娘来到男家以后,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要一起唱哈利,以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唱哈利时,要由宾客中的一人领头呼“哈利”,其余的宾客,主要是青少年应声和之,并按一定的节拍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如骑马的姿态,左右横行转圈,有时还随着呼声前进或后退。
哈利的唱词由宾客或民间艺人们即兴编唱,内容大多是恭贺新禧、祝贺新娘新郎婚后幸福等。
哈利的音乐优美动听,歌词风趣,带有比兴,曲调亦欢快活泼。
关于哈利的起源,东乡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条蟒蛇危害人民,一位勇敢的东乡族妇女,一脚穿白鞋,一脚穿花鞋,提着瓶药酒,带了几个人挺身前往蟒蛇洞穴。
走到洞前,她对跟着来的人说:“我喊‘哈利啊宏纳’,你们就前进。
我喊‘折回啊宏纳’,你们就隐蔽。
”说完,这位女子勇敢地走进蟒洞。
蟒王问她干什么来了,她说找女婿来了。
蟒王说那就和我结婚吧。
她说可以,但要先喝酒。
蟒王便喝了她带去的药酒,醉倒了。
此时,她高喊:“哈利啊宏纳!”众人一齐向前。
蟒王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她又忙喊“折回啊宏纳!”。
等到蟒王完全醉了,众人一拥而上,将它杀死。
后来,这名女子被当地人推选为土司,她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
为了纪念她,后人们就在结婚时唱起了优美的哈利。
裕固族民歌裕固族居住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有东部与西部之分,二者语言不同,民歌的风格特色亦有区别。
东部民歌以肃南县康乐区为代表,西部民歌以肃南县明花区和大和区为代表。
按裕固族的传统习惯,用诗歌作唱词的民歌,东部叫“顿”,西部叫“耶尔”;用虚词、数字及无诗歌韵律的语言作唱词的则没有专用的名称。
前者包括历史歌、牧歌、割草歌、织褐子歌、捻线歌、情歌、婚礼歌、酒歌等,后者有奶幼畜歌、垛草歌、擀毡歌、学步歌、催眠歌等。
历史歌歌词长,曲调短,反复演唱,音乐具有宣叙性;婚礼歌,西部有戴头面歌、告别歌、待客歌等,东部有新娘上马对唱的歌、待客时唱的歌、回娘家途中唱的歌;牧歌,西部叫“华勒安耶尔”,曲调平和、柔美,东部牧歌与蒙古族牧歌近似,曲调跌宕起伏,高亢而辽阔;奶幼畜歌是牧人为使母畜尽快开始哺育幼畜而唱给母畜听的歌,词曲不太固定,常有即兴吟唱的特点,音乐深情柔和、质朴动人;擀毡歌是裕固人用羊毛擀毡时齐唱的劳动歌曲,以数字为歌词,以歌声统一动作,曲调短小,节奏鲜明,带有劳动号子的特点,在演唱中常作即兴发挥。
裕固族民歌中的“耶尔”和“顿”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悠扬,表现了游牧生活的特色。
其他民歌大多节奏规整,结构均衡。
裕固族西部民歌保持的古代回鹘人的音乐特点较多,东部民歌的风格与甘肃、青海蒙古族民歌相近,具有较为粗犷、奔放的气质。
这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结果。
(本刊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