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7
[A\]E^LH_`_^K◇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 赵丽娟中国—中亚峰会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2000多年前张骞的凿空之旅沟通了中国与中亚的合作。
2000多年后的今天千年古都再次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的连接点。
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同中亚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悠久历史。
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对中国和中亚的发展意义深远,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
在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无疑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
中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
中国—中亚峰会将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联系了起来,让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来了一场历史的对话。
下面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对丝绸之路来一场时空之旅吧!一、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在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的情况下,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起点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达中亚、西亚和南亚,最终达到欧洲的丝绸之路。
汉代人把阳关和玉门关以28··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丝绸之路作为当时陆上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使中国的丝织品传向中亚、欧洲等地区。
这条商路同时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汉时期,也开辟了东西方海上的商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在这里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之处及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同学们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对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进行分析。
政治上,西汉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西汉时期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丝织业发达;罗马等地区对丝绸的需求旺盛。
唐朝,国运强盛,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同时东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也出现了高潮。
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迹。
唐朝,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并举,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宋代,丝绸之路以海运为主,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或者受阻。
浅析“一带一路”下西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者:平利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16期“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应对全球发展形势、维护中国和世界安全稳定及促进中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
它的提出关乎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繁荣稳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及世界各国快速发展的愿望,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性强、涉及面广的巨大发展平台。
一、“一带一路”倡议中西安的定位“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承载着历史荣耀,担负着经济复兴的重任。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以后的1000多年里,有多达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历史发展悠久。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1年就把西安列为世界历史名城之一。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扩大其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曾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形成了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丝绸之路”,而西安在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及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延续,“一带一路”承载着新的使命,形成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的区域经济开发与合作的体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西安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如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将成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贸易通道、物流枢纽及人文交流基地。
它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面临的机遇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深厚的历史渊源,让西安这座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优势。
“一带一路”的契机,为西安发展带来了种种机遇。
(一)文化旅游发展机遇千年古都之首西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丝绸之路的起点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贸易路线之一,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
而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起源于中国,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本文将介绍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古代和现代贸易中的角色。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独立发展出织造丝绸的国家之一。
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而西安则是丝绸之路的起始地,这使得西安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西安位于黄河中游与秦岭山脉之间,地理条件构成了它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
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丝绸养蚕的生长与加工,同时,黄河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通道。
这些自然资源使得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起点的理想之地。
从古代到现代,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西安的历史使得它成为了一个保存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一步推动了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大量的游客需要食宿和旅游服务,这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同时,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成为了各地企业和商家争相进驻的热门地区。
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还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与科技的发展,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西安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城市之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合作。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限于物贸,还包括旅游、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等领域。
西安市政府不断推出便利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和发展。
这些举措也进一步提升了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象征。
它连接了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汇点。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繁荣的未来。
无论是在古老的贸易时代还是现代的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将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地区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和现代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好处1、“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就有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
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汉代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记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与南海诸国就已有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海路交流或更早于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于秦汉时期。
从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抵达南洋和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
同时由于输入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被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到明朝实行海禁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
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一带一路”名词解释大全本文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高频用词进行了解释,供参阅学习,欢迎补充修正。
读懂这些名词,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未来!1、一带一路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古丝绸之路答: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3、丝绸之路经济带答: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
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
4、海上丝绸之路答: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海丝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答: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6、陆上丝绸之路答: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7、数字丝绸之路答: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8、丝路精神答: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的简称。
一带一路的产生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的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英文缩写是OBAOR或OBOR。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年间(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宏观背景(1)“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古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等商品。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出版的著作《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路线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背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市场,有利于我国全方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格局更趋均衡对外经贸关系中的“传统”区域不断发展,开拓“非传统”区域,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打造新型全球治理体系(3)“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背景1.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解决。
合作共赢解决问题2.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解决。
让开放的红利能惠及广大西部地区3.国内能资源供给需要保障二.“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沟通取得积极进展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设施联通不断完善一批陆海空和网络各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已经落地贸易畅通取得卓著成果资金融通和产能合作取得显著进展民心相通稳步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列车”医疗队队员为老挝民众义诊“中欧青少年儿童画展”在布鲁塞尔举行三.“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1.与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时代精神,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先导。
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中国经济网郑汉星制图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解读: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文化、宗教、知识和科技的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的路线交流内容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下面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探讨。
一、路线1. 陆路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主要由长安(今西安)出发,向西途经敦煌、喀什、哈密等地,最终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
这条路线横跨了我国、中亚和西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
2.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通过南海和印度洋,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这条海上通道将我国与世界的海洋贸易通联起来,为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二、交流内容1. 经济贸易丝绸之路的最初目的是进行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内容逐渐丰富,不仅包括了商品贸易,还有技术、工艺和农业方面的交流。
我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流向西方,而西方则向我国输入香料、珠宝、马匹等商品。
这种经济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2. 文化传播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贸易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也逐渐活跃起来。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传播和交流,带来了文化和宗教的交融。
我国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科技交流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不仅局限于商品和文化,还包括了科技和知识。
我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的医药、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科学体系。
三、意义1. 经济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的繁荣,为古代世界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商品出口得到了拓展,西方国家也获取了丰富的我国商品。
这种经济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 文化意义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得以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得到了交融和传播。
一帮一带内容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一、“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意义(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揭开了复兴古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有序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双多边经贸投资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综合战略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国立足基本国情、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要素资源禀赋条件,与时俱进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战略。
在新世纪之交,我国又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
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带动中国腹地地区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化全球贸易合作。
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保证资金融通,确保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间合作扫清交通障碍。
“一带一路”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建设引言: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
根据《愿景与行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像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1]。
“一带一路”通过联系欧亚非大陆和附近的海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在经济上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
这表明中国期待全球经济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做出贡献。
这表明中国国际政治外交上的转变,又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到现在政治的制定着,改变了西方政治霸权的格局,为亚洲国家能争取平等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国家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给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的契机。
战略分析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 1.5%。
到2013 年,中国GDP 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12.3%,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12%。
关于一带一路的相关文化常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国,主要是用来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物品。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这个古代中国和欧洲、非洲、中亚的贸易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
另外一条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
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
共计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走向: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过马六甲
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外一条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走进一带一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我问爸爸。
爸爸给我拿来世界地图,跟我说“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我们去年旅游的西安、张掖和敦煌都在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而且西安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然后爸爸给我指了从西安出发的三个走向,终点分别是欧洲、地中海、印度洋。
他还让我自己查查一路是怎么回事?我赶忙在电脑上查了起来,弄清楚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
最近,我认真的看完了《一带一路》和《新丝绸之路》记录片,对这件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带到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
记得去年,我在敦煌莫高窟参观时,有不少佛像、壁画都有浓厚的西方雕塑和绘画的特点,这也许就是当时文化融合的产物吧。
现在的“一带一路”使“卖的更远,买的更惠”成为现实,物物相通、人员往来、交流文化……使古老的丝路精神跨越了时空,演绎出新的传奇,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
我非常喜欢旅游,特别想到“一带一路”各国去看看,参观工厂农田,了解风土人情,尤其是与小朋友们交流学习,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我长大了也想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做点什么,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6-11-22 17:46:51 来源:西安市发改委网站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创西安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促进互联互通建设
(一)加快西安港建设。
启动西安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将西安港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范畴。
加快国际物流园区、进口肉类和粮食指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安铁路车站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
争取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早日获批,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
(二)推进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立项,推动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规划与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港”总体规划、西安市灞桥区总体规划的统筹衔接,明确配套工程投资主体、开发模式及运营方式,确保年内开工建设。
打造“长安号”国际货运品牌,加大回程班列货源组织,不断加密班列开行列数并向欧洲延伸。
推进海铁、陆铁联运,开通西安(新筑)至青岛(青岛港)国际货运班列,力争实现常态化运行。
(三)加强陆空联动。
启动空港、陆港物流专线和城市快线等快速干道建设。
加强航空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三期扩建工程项目预可研工作。
推进户县机场搬迁和机场空域优化工作。
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程航班行李直挂业务。
(四)增开国际航线。
开通西安至东京、暹粒、阿拉木图、罗马等国际航线,提升西安咸阳机场“国际枢纽”地位,打通我市向西开放空中通道。
(五)推动信息丝绸之路建设。
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一般出口和直购进口试点工作,及时跟进落实国家有关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和政策。
修订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
积极推动电子口岸、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保税进口试点资质,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线下体验店布点,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
加快推进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国美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西安跨境电商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丝绸之路空间信息平台、丝绸之路北斗智慧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
(六)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建立我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库,围绕“一高地六中心”建设,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产业投资、能源资源、人文交流、生态保护、金融创新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选择和策划重大项目,争取纳入中省规划项目清单。
积极发挥我市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工作。
二、密切人文交流合作
(七)搭建人文交流平台。
依托曲江新区,组建陕西省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易中心。
继续办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节、西安韩国周等双边友好活动。
组织开展西安丝路文化国际巡展、赴土库曼斯坦“西安文化周”活动。
拍摄完成电视剧《张骞出使西域》、动画片《丝路行歌》(第一季)。
完成首部国际大型交响乐作品《新丝绸之路—行思长安》,创作完成舞剧《传丝公主》。
举办中国卡通产业论坛,建立丝绸之路媒体联盟,出版一批宣传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中外文出版物,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
推进大秦帝国影视基地、中视丝绸之路国际影视文化园建设。
(八)加强国际旅游合作。
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支持,积极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相关会议及活动。
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建设一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完善并常态化运行西安至乌鲁木齐丝绸之路旅游专列。
(九)扩大民间友好往来。
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组织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
继续推动我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关省州市建立友好关系,依托中亚东干协会及沿线各国民间社团组织,不断扩大民间友好往来。
(十)加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
积极落实《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以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和西安城墙申遗为契机,加快《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结合遗址保护,打造以“汉风古韵”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
组织实施丰镐、汉唐昆明池、西汉
渭河桥、栎阳城等大遗址考古工作,启动丰镐遗址保护规划和杨官寨遗址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未央宫考古遗址公园提升、汉长安城渭河桥遗址博物馆、阿房宫前殿遗址公园、姜寨遗址公园、杜陵遗址公园、天坛遗址公园、薛家寨汉墓遗址公园、秦庄襄王墓遗址公园、古邑栎阳城遗址公园、杨官寨遗址公园、烽火台周文化遗址公园、春秋扁鹊墓遗址公园、秦始皇焚书坑儒遗址公园、鸿门宴遗址公园、西安文物保护考古基地、数字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十一)积极发展文化保税产业。
推进文化保税园区建设,支持曲江曼蒂项目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完善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打造曼蒂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加快陕西国际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拓展文化进出口业务。
(十二)加强培训教育领域合作。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留学生教育,推进职业院校俄语课程班项目,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端人才培养与交流中心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争取建设上合组织大学中国(西安)校区,加快汉诺威国际学校建设。
三、深化经贸领域合作
(十三)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加快中俄丝路创新园建设,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欧亚创意设计园、中国进口商品促进中心(西安中心)、丝绸之路国际友好园、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国际清真产品(食品)展示交易认证中心、众天蜂蜜5000吨蜂产品综
合生产车间、丝绸之路起点新丰物流基地、西安南站铁路仓储物流货场等项目建设。
(十四)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策划设立“中亚·长安产业园”,策划举办“西安走进中亚推介系列活动”,支持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类企业“走出去”,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在境外设立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一批示范项目。
争取国家支持在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储备基地。
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丝绸之路能源装备产业园。
支持西安经开区建设丝绸之路装备制造产业园。
(十五)优化整合驻外商贸服务机构。
整合我市有关机构在外资源,联合在中亚重点国家设立驻外代表机构,为我市企业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搭建对外开放平台
(十六)积极推进自贸区申报工作。
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出口加工区A、B区二期建设,并尽快通过验收;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配合省上编制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申报进度,争取国家尽早批复。
(十七)办好丝博会。
以打造“一带一路”品牌盛会和务实合作高端平台为目标,精心做好第20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组织筹备工作,继续办好“一带一路”地方领导人对话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市长合作圆桌会等系列活动。
(十八)加快欧亚经济论坛实体化进程。
推进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丝路国际中心等项目建设。
(十九)建设丝路产品体验馆和丝路风情街。
支持建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品体验馆和丝绸之路风情街并举办系列经贸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丝路跨境业务,打造国际化O2O平台。
支持经开区建设朱宏路汉文化商贸区。
(二十)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
争取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启动4个统建馆的建设,争取土库曼斯坦设立商务代表处,全力争取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吸引涉外机构入驻。
完成韩国“多宝塔”复制品安放工作。
推进西安领事馆馆舍区、浐灞金融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
(二十一)加强环保领域合作。
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应对气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联动保护机制。
规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大气质量、防风固沙、野生动物保护、水源保护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支持浐灞生态区与瑞典于默奥市合作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项目。
五、创新金融合作方式
(二十二)积极引进各类国际性、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
积极跟踪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设立工作,争取将总部落户于西安。
积极申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
(二十三)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金融领域合作。
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协助争取国家批准西安市的企业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试点工作。
(二十四)争取开展国际租赁贸易和国际商业保险代理工作。
争取商务部支持,在国际港务区开展国际租赁贸易,兼营国际商业保理试点工作。
(二十五)建立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发展基金。
协助建立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发展基金,优先推动建立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合作资金。
(二十六)支持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
加快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推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示范区、商业金融街区建设。
研究出台我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意见。
设立黄金产业发展基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
发起设立“丝路枢纽建设基金”,成立丝路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设立新兴金融业、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集中小金融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