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3
世界现代史: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阶段特征】一、时限与含义:⒈时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今。
⒉含义: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3、总特征: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表现在:(1)经济: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2)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
(3)思文: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各时期特征:1、一战结束—20年代:⑴国际格局调整变化——欧洲中心地位动摇。
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波折——恢复、高速发展、危机(1919—1922:动荡与革命时期;1923—1929:稳定与繁荣时期;1929—1939:危机与战争时期)2、30年代:⑴国际格局稳中有变——德国崛起,冲破凡尔赛体系⑵新的矛盾产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力量间矛盾成为新的主要矛盾。
3、40年代—50年代:⑴国际格局变动——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美苏争霸)⑵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60年代—70年代:⑴社会改革向前推进——东西欧国家改革⑵经济格局新趋势——经济力量多极化、一体化5、80年代—90年代:⑴国际格局新变化——两极向多极⑵社会主义事业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⑶世界经济两大趋势进一步发展——全球化、区域化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总体特征】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尝试【阶段特征】1、政治: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和竞争的局面;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法西斯力量壮大并走向战争,美、苏、中等国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经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世界现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
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
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3、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
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二、世界现代史通史核心知识突破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2、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三者的比较“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4、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区域集团化)5、资本主义经济指导思想的变化17-18世纪,各国采取“重商主义”。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 -1939 年)(或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总特征:前期( 1917-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后期(1929-1939年)由大危机、大动荡走向战争。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政治:“一战”中,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其影响下,“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族解放运动。
但 1923 年以后,除中国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外,各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了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1929 年大危机的爆发,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应对危机,19 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两重政治发展趋势在加剧:一方面英法美等国家,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推行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德国、日本两国公开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极端独裁、恐怖的法西斯专政。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随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协约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以失败告终,国际局势相对稳定。
30 年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激化了彼此矛盾;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如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二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法美推行对德意日妥协退让、企图“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的爆发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经济:苏俄和苏联先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最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开创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运行新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世界现代史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时间】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具体特征及史实】
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时间】1945-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冷战争霸;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具体特征及史实】
国。
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人文精神都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1.希腊民主政治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精神的起源:(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基。
1.智者学派:重点是认识人(3)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实行民主改革,最和人类社会,反对迷信,强终确立民主制。
调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普罗(4)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到泰格拉,其观点是“人是万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奴隶制物的尺度”。
古代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商品希腊、经济发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罗马法罗马达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1)《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的尺度”,强调“美德即知(2)《公民法》: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到公元识”,知德合一。
前3C 中叶罗马法律的总称,适用于罗马公民。
3.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吾(3)《万民法》: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4)《民法大全》:6世纪,将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言;开创了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典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法。
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到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世纪~16世纪。
阶段特征: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
16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意大利和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造成了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政治经济文化14 16C西班牙、葡萄牙是最主要的殖14~15C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的世民国家;17C荷兰是最主要的殖民本主义萌芽;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纪国家;18C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持下,迪亚士首航好望角;达·伽意识,为资本主义制度—成为日不落帝国。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新编重要提示:(1)以下按生产标准分时期:工场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基本线索】1、经济方面:(1)从14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
(2)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2、政治方面:(1)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反封建斗争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如德意志的农民战争,更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这些革命运动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3、思想文化方面(1)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2)17-18世纪,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要求建立自己的统治,而这种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就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从理性出发,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新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各种蓝图,为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2008-1-23 10:02:00 | By: %D6%EC%D1%E0%C3%C3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19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立。
具体表现:1、经济上:(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2、政治上: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3、思想上: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动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基本特征: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
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具体表现:1、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
世界现代史(必修+选修1)分期特征 历史事件时期总体特征 阶段特征与主要线索 政 治 经 济 文 化20世纪上半期(1900年至二战结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1900—1914年 (同近代“电气时代”。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后来,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上天。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20世纪早期(1904——1912年间),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里斯朵夫》。
20世纪上半期(1906年),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1914—1918年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上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夏,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0世纪初(1915年),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9—1929年经济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潜伏着危机,苏俄(联)先后进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
政治上,整个2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
1922年底,苏联成立。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特征: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经济上:1、商品经济发展,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出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2、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志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3、西欧国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伴随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不断拓展。
(二)政治上:1、封建专制仍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反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改革,建立适合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教。
2、外交方面: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活动(海外抢劫、奴隶贸易),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3、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三)思想文化、科技上:文艺复兴运动:1、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3、促进了近代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9世纪初)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一)经济上:1、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过程,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3、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在英国的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18世纪中期开始,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二)政治上:走向民主化。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17世纪初开始,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并开始了殖民争霸战争,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和维也纳体系(三)思想文化、科技上:走向理性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