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主要入海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监测信息
- 格式:pdf
- 大小:122.83 KB
- 文档页数:2
[单选题]1.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
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2017年真题]A.2.0m3/sB.3.5m3/sC.5.5m3/sD.6.5m3/s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则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2+1.5+20×10%=5.5(m3/s)。
[单选题]2.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Q=5×(Z-50)1.4;A=100×(Z-50)1.0。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2017年真题]A.0.048B.0.050C.0.057D.0.06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由题意可知,枯水期设计流量Q=5m3/s,且Q=5×(Z-50)1.4A=100×(Z-50)1.0解得Z=51(m),A=100(m2)。
根据断面平均流速为u=Q/A,则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5/100=0.050。
[单选题]3.某河道控制断面BOD5、氨氮、DO执行的水质标准分别是4.0mg/L、1.0mg/L、5.0mg/L,枯水期三者的实测值分别是3.0mg/L、2.0mg/L、4.0mg/L,相应的饱和溶解氧值是8.0mg/L,则BOD5、氨氮、DO的标准指数应为()。
[2017年真题]A.1.33、2.0、2.8B.1.33、1.0、1.2C.0.75、2.0、5.5D.0.75、2.0、2.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 i,j为标准指数;C i,j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C 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
则:BOD5的标准指数=3.0/4.0=0.75氨氮的标准指数=2.0/1.0=2.0当在J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 j)小于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DO s)时,DO的标准指数:(S DO,j)=10-9DO j/DO s=10-9×4.0/5.0=2.8[单选题]4.控制断面实测氨氮浓度超标2.5倍,则其标准指数为()。
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篇一:海洋环境公报】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
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
各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夏季全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8〕8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华侨经济区管委会,东方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0日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南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琼府办〔2017〕168号),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海南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琼环水字〔2017〕30号),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消除近岸海域局部突出水环境问题。
2020年全市近岸海域考核点位优良(一、二类)比例100%,国控考核点位优良率100%(见附件1)。
入海河流全面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见附件2)。
2020年底前,根据区域容量、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等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业固定污染源总氮削减任务;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近岸海域总面积68.53%;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3%,全市湿地面积(含滨海湿地)不低于81.8952万亩,湿地面积不减少;全市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1200公顷左右。
二、重点任务(一)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1.调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全面整合优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沿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远洋深海渔业。
2018年6月份全国海上搜救情况一、6月份全国海上搜救概况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类遇险报警233次,核实遇险130起,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30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635艘次、飞机18架次;搜救遇险船舶111艘,其中88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941人,其中898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5.4%。
二、6月份全国海上险情简析6月份共发生险情130起,同比减少1起,环比增加5起,具体如下:(一)从遇险性质分析。
碰撞险情18起,占险情总数的13.9%,同比减少4起,环比减少5起;搁浅险情20起,占险情总数的15.4%,同比增加4起,环比减少4起。
(二)从遇险区域分析。
沿海海区共发生险情103起,占险情总数的79.2%,同比增加1起,环比持平;江河干流发生险情18起,占险情总数的13.9%,同比减少5起,环比增加3起;支流、湖泊、水库发生险情9起,占险情总数的6.9%,同比增加3起,环比增加2起。
(三)从死亡失踪人数分析。
险情共造成死亡、失踪43人,同比增加27人,环比增加6人。
其中海区死亡、失踪42人,同比增加35人,环比增加13人;江河干流死亡、失踪1人,同比减少7人,环比减少6人;支流、水库、湖泊无人员死亡、失踪,同环比均减少1人。
(四)从险情等级分析。
共发生重大及以上险情1起,占险情总数的0.8%,同比持平,环比增加1起;较大和一般险情129起,占险情总数的99.2%,同比减少1起,环比增加4起。
(五)从遇险船舶种类和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分析。
运输船舶遇险81艘,占遇险船舶总数的73.0%,遇险710人,获救704人,搜救成功率99.2%,同比上升0.1%,环比上升2.4%;渔船遇险28艘,占遇险船舶总数的25.2%,遇险191人,获救160人,搜救成功率83.8%,同比下降13.0%,环比下降5.2%;农用船舶遇险2艘,占遇险船舶总数的1.8%,遇险10人,全部获救,搜救成功率100%,同比上升22.2%,环比持平。
龙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水河和泳汶河国控断面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4.24•【字号】龙政发〔2018〕34号•【施行日期】2018.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关于印发黄水河和泳汶河国控断面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烟台市属以上驻龙有关单位:《黄水河和泳汶河国控断面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龙口市人民政府2018年4月24日黄水河和泳汶河国控断面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为改善黄水河和泳汶河生态环境,确保河道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2018年,国控入海河流黄水河烟潍路桥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国控入海河流泳汶河后田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五类水标准。
二、治理思路和总体安排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河道内,根源在河道外,仅在河道内治理,治标不治本。
治理思路:按照河道内与河道外两个区域同步展开,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质不达标问题。
按照污染来源,把入河排污口划分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混合污水四类。
总体安排:在空间上,对中下游具备进入污水收集管道条件的,要全部接入污水管道;对上游没有污水收集管道的,污水经处理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方可排入河道。
在时间上,先解决影响国控监测断面水质的工业污废水、养殖污水和镇驻地排放的混合污水,后解决沿河村排放的生活污水。
三、治理措施及分工(一)河道内范围治理1.实施河道治理。
对泳汶河中下游尚未治理的河段,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按工程标准将河床底泥清运,从工程上改变河道面貌。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相关镇街区,完成时限:2018年12月2.河库渠内固体垃圾清理。
全面清理河道内及坝坡脚外、水库内及兴利水位线外、干渠内及渠道边外10米范围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物垃圾、医疗垃圾、塑料反光膜垃圾、畜禽粪便堆积、丢弃病死动物、工业废渣和废料等各类固体垃圾,保持常年清洁。
指峰乡黄沙坑村等一批水生态文明示范村,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的双赢。
2017年3月20日,水利部在该县梅水乡园村和柏水寨创意农业园成功举办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议。
2.2 以“河湖长制+”模式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上犹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整合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机制体制、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将河湖长制生态建设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河湖长制+全域旅游”的模式,围绕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涵养林建设等,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指峰国家森林公园、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阳明湖景区,省级地质公园五指峰景区等景区已脱颖而出,正在建设中的南河湖滨水旅游度假村、南河湖湿地公园和梅水河为主线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已日趋完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实施河湖长制“景美”的目标要求,全新打造了“河长制+全域旅游”模式,实现了上犹县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以“河湖长制+”模式实施生态扶贫上犹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的基础上,以“河长制+生态扶贫”的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绿色产业脱贫经济模式。
近年来,上犹县不断加强河道环境、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积极实施控源截污,对农村环卫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统筹解决农村垃圾清运、中转等问题,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地消除了生活垃圾污染源,保护了上犹江一江清水。
还对县境内水库水环境开展了整治和保护工作,对小(二)型以上水库推行人放天养的饲养模式,并结合“全国放鱼日”,积极开展了人放天养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在上犹江流域投放大量鱼苗,丰富了河湖的渔业资源,增加收入。
同时,注重河、湖、库区水土保持和山林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库区流域面积内山地开发,凡在库区发展“两茶一苗”产业,必须同时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滨湖区2018年6月水质状况2018年6月月初,滨湖区环境监测站根据监测计划要求,对全区1个国考断面(蠡桥)、4个省考断面(蠡桥、小溪港桥、鸿桥、庙港闸)、全区150条“区河长”制河道和12条黑臭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
1、国考断面水质情况*2018年6月,蠡桥断面水质为Ⅳ类水体水质,不达标。
超标污染物和定类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2、省考断面水质情况*2018年6月初,蠡桥断面水质为Ⅳ类水体水质,不达标。
超标污染物和定类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其余小溪港桥、鸿桥和庙港闸3个断面均为Ⅲ类水体水质,达标。
*备注:国考、省考断面数据依据为滨湖监测站月初手工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1项基本项目评价。
具体达标情况最终以无锡市环境保护局通报为准。
3、全区150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情况1)区“河长制”河道水质情况2018年6月,全区除标段一及标段二共计75个断面未监测外,另有7条河道因清淤或干河排查未采样,不参与达标率统计。
从监测结果分析,全区15个断面达到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7.65%。
达地表水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12.94%;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断面45个,占52.94%;达地表水Ⅴ类水质断面14个,占16.47%;劣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断面15个,占17.65%。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主要呈现有机物、氮、磷的污染。
2)区黑臭河道水质情况2018年6月,12条黑臭河道中, 4条河道因清淤或干河排查未采样,不参与达标率统计,具体见附表。
7条河道属于“非黑臭”,占87.50%;1条属于“轻度黑臭”,占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