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测力计解读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745.00 KB
- 文档页数:32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3.4弹簧测力计》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学情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教学课件。
小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1.出示拉力器,并简单介绍拉力器后,请两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请学生说说怎么判断出谁的力气大,引导学生关注力气大的同学会将拉力器的弹簧拉得更长。
初中物理弹簧测力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如下所述。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测量力的大小。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其构造和正确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胡克定律并将其应用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拉力器、称重器等,引出弹簧测力计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是如何工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讲解新知识首先,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包括弹簧、刻度盘、指针等。
然后,讲解胡克定律,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定律。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放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同时,观察弹簧的伸长情况,验证胡克定律。
4. 数据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分析数据,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应用拓展讨论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运动员的拉力、检测产品质量等。
同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弹簧测力计的误差来源和如何减小误差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6. 课堂小结总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13.1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一、教材地位和作用: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a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b、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关心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b、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法和学法: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其次用到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
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所学习的力的作用效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上,指出在实际生活中能见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二种不同的状况,指出这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引入要学习的内容。
2、推进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弹力的概念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两个部分。
①弹力的概念:a、在引入新课后,通过演示实验重现上面所说的二种不同的形变,明确指出它们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用手边的一些学习用品(如直尺、橡皮、饮料瓶等)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得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概念。
b、通过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如饮料瓶被弄瘪不恢复状或通过拉直小弹簧的实验给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说课稿9《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说课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新课标中规定的20个必做实验之一。
(二)教材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内容,本课题安排了“弹力”、“弹簧测力计”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三方面内容,按照从现象→概念、规律→应用的程序编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弹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摩擦力)之一,是教学中第一次涉及的具体类型的力,为高中阶段弹力的深入研究作准备。
弹簧测力计是弹力的重要应用,是力学中基本的测量仪器;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研究起到方法上的指导。
所以说,本节课无论在知识还是方法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2、学生的知识经验弹力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有丰富的理性认识;经由过程前面的进修,学生对力的概念、感化结果及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相识,且八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窥察、分析本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进修奠定了基础。
但相比较重力、摩擦力,弹力更抽象,学生更难理解,需求本节课的深入进修。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3、会精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测力原理。
2、通过独立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进一步领悟测量类仪器使用的一般性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究生活现象中的物理道理,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在尝试探究中严谨详尽的科学立场,爱惜仪器的良好品质。
重点及确定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精确使用。
弹簧测力计在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等必须的器材。
难点及突破策略:弹力的概念的理解。
弹力是被动力,比较抽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概念,到高中阶段需求深入进修。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内容简介本章是在前一章学过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来讨论力学中常见的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以及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约机械,本章知识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基础,因此本章是中学物理基础的一章。
本节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详细类型的力——弹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说明,被动力(如弹力、静摩擦力)的概念是同学难于接受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实例说明白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本节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试验探究,利用弹力的作用效果来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从而达到会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同学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并不难学,引领同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会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受探究弹簧测力计的运用过程,进一步掌控运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立场价值观通过对弹簧测力计运用的探究,培育同学乐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育同学探究新器件的技能在试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立场重点与难点从教材形成特点、结构体系、以及同学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我确定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同学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运用”,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掌控弹簧测力计的运用方法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设计通过上述分析,本节课教学中以试验探究为基础,掌控知识为中心,培育技能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导入新课,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同学的阅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如拉〔压〕弹簧、撑杆跳、跳板跳水等实例,并通过拉动皮筋、挤压气球、拨动钢尺使同学获得形成弹力概念的感悟。
经受一系列的实例分析、动手试验,使同学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知道日常生活中常常说的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一、聚焦(2-3分钟)任务情景师:今年的学校科技节将有这样一个活动,“搬重物比赛”。
师:请看规则。
规则:(读)1. 每台起重机每次只能搬一个重物;2. 两台起重机可以同时工作。
挑战:把重物合理分组后,2分钟内搬完重物。
二、探索(一)认识弹簧测力计(12分钟)1.引入师:你打算怎样给重物分组?生:重的一组、轻的一组。
师:为什么这样分?生:搬轻的物体用的力小,搬重的物体用的力大。
师:是的,力是有大小的。
我们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给重物分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弹簧测力计。
2.观察弹簧测力计。
PPT任务:看一看: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它们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3-4分钟)3.交流:(1)师:弹簧测力计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表述,教师板贴)(2)师: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弹簧:受力时伸长,产生弹力。
受力大,伸长长,受力小,伸长短。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具有弹性,受力时会产生弹力”来工作的。
小组讨论时指导1-2个小组:拉一拉,问:拉力大小变化时,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二:生:弹簧把弹簧测力计的上下连接起来。
师:对的。
(边演示边引导)当我用力拉的时候,弹簧会发生什么变化?师:受力时,会伸长,产生弹力。
再往下拉呢?受力大时呢?受力小时呢?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具有弹性,受力时会产生弹力”来工作的。
指针:指示力的大小。
怎么看?看哪条刻度板(重点):标明力的刻度值。
师:怎么读?(教师拉请学生读)生:1或1牛师:预设1:单位呢?那牛是什么意思?:力的单位是牛顿。
师:(再拉一个)这样怎么读一小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大能测多少呢?我们看哪个刻度可以知道呢?5N的(1大格1N,1小格0.1N)。
1N的(1大格0.1N,1小格0.01N)挂钩:挂被测量的物体。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5分钟)1.感受力的大小师:牛顿是一个新的单位,1牛的力有多大?2牛的力有多大?5牛呢?让我们拉一拉弹簧测力计,感受一下吧。
《弹簧测力计》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围绕“力的测量”展开研究。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重要工具。
先是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示以及如何读数;再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先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感受力的大小,在测量前估测物体的轻重,培养学生的单位量感,发展估测能力,逐渐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建立起“牛”大小的概念。
在体验后,进一步探索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认识到“弹力是因为弹簧被拉伸而产生的”。
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刻,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弹力”的概念,把对橡皮筋和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力拓展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来解释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
科学探究目标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和科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规范地操作弹簧测力计,准确读数。
【教学准备】学生:圆筒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记录单、橡皮筋、硬纸板、回形针、标准物(钩码)。
教师:学生器材一套、弹簧测力计刻度版的纸板模型。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提问: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那么这个比赛的裁判是谁呢?(出示两个拉力器)学生活动:能通过观察拉力器受力时弹簧的变化,判断出力气大的同学可以将弹簧拉得更长。
教师活动: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要知道力的大小,需要用到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由力量大小的比赛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力的大小,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引出弹簧测力计。
7.3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弹力弹簧测力计》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弹力是学生在学习力的概念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
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力现象的实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的道理。
(2)通过对弹力有关事例的解释,体现物理就在身边,以及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认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本节课采用下面的设计突出重点:在认识弹力的环节采用的设计是观察物体“受力形变、撤去力恢复原状”的特性→利用橡皮筋这种特性发射玩具→利用塑料尺这种特性压扁气球→分析共同点建立弹力感念→感受弹力、举出弹力例子、解释弹力现象。
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建立对弹力的初步认识。
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实验说明弹簧受到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特性→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巩固对弹簧测力计的认识→通过合作学习,巩固认识后合作学习联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认识弹力。
弹力的概念建立比较抽象,本节课采用下面的方式突破难点:在弹力概念建立过程时通过使用弹弓发射玩具和使用塑料尺压扁气球,发现橡皮筋和塑料尺的形变特性,着重分析哪个物体发生形变,哪个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哪个物体产生了力。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特点:确定出本课的难点是弹力的概念,本课的重点是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这节课我们采用实验探究与自主看书、老师引导学生的方法从而实现该节课的内容:上次课我们结束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的学习,我们今天进入的十三章的学习力和机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弹簧弹簧测力计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a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b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其构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a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验设计、动手能力b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b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究新器件的能力。
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弹力的概念与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两个部分来进行。
每一部分教学都是遵从这样的流程来设计的:一、弹力的概念:提倡学生在体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主要目的。
让学生探究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引入到概念教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探究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进行深入研究:物品发生形变时,人的手有什么感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桌面上提供的物品——弹簧,气球,橡皮筋,橡皮泥运用各种方法让它们发生形变。
同时体会什么时候才会有这种感觉?物体发生形变时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同时把研究结果填入下表。
、在小组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汇总在全班讨论。
教学案例与分析: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材分析:教材依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弹性、塑性、弹性形变、弹力等概念。
教学中可以多举些例子,如拉橡皮筋、拍皮球等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同时可以指出,生活中的支持力、压力、拉力等实质也是弹力。
本节重点和难点是“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头发拉断时的拉力,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适当引导,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案例:播放预先已经录制好的有关弹力的体育运动及娱乐活动的录像。
师:生活中,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有些物体被挤压后,形状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一旦撤销挤压的力,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有些物体却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请同学们举例。
生:橡皮筋、弹簧能恢复原状,橡皮泥不能。
撑杆跳高的竿和垫能,水果跟面包不能。
……………………………………师:弹簧、橡皮筋、垫等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
像橡皮泥,面包等变形后不能自动复原的特性叫塑性。
生:有些弹簧用大力气拉过后也不能恢复原状?师:很好,这是因为弹簧的弹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具有弹性的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师:你们拉弹簧的时候,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了吗?(学生拉桌上的弹簧)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师:这种力叫弹力,日常生活中的支持力,压力,绳的拉力都属于弹力师:弹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是由物体弹性形变产生的师:对,我们把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量叫做伸长量,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用力拉弹簧,观察一下它的伸长有什么变化?生:弹簧爱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师: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的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上的弹簧测力计,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甲:弹簧,指针.生乙:外壳,刻度。
生丙:吊环,挂钩师: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器材,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测量器材?生: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师:上述器材在使用前首先应注意什么?为什么?生甲:观察量程,如果被测值超过量程会损坏仪器生乙:认清分度值,否则会给读数带来不便生丙:对电流表,电压表还应观察指针是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