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07
第01讲—机械运动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中考物理专题考点精讲及典型真题详解:功和机械能考点1:功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是W=Fs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1 J=1N·m.注意:力不做功有以下三种情况:(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即F≠0,s =0.(2)“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即s ≠0,F =0.(3)“垂直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例1】(2021·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科技改变生活,某餐馆用智能送菜机器人(如图)替代人工送菜。
(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用时___________秒;(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___________焦。
【答案】30 1500【详解】[1]该机器人以1米/秒的速度运行30米将菜送到客人桌前,所用时间30m 30s 1m/ss t v === [2]若机器人工作时牵引力恒为50牛,完成本次送菜,牵引力做功50N 30m 1500J W Fs ==⨯=【例2】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详解】做功的两个因素,1.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小明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有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D错误,故D符合题意。
考点04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知识回顾】考点一、光的折射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但光线在每种介质内是直线传播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改变、不改变)。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示意图。
3.由上图,入射光线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交点(O),叫入射点;入射光线AO与法线NN′夹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C与法线NN′的夹角(γ)叫折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时,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考点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
3.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4.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
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考点梳理】考点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重要考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在本章属于重点内容。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的折射在中考光现象考题中属于常考内容,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考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光的折射现象判断、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几个方面。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光的折射现象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出现概率也很高;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难度一般不大;光的折射实验探究也曾出现,主要考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等知识。
历年北京中考物理考点详述和占比分析具备导向和选拔双重功能的中考是基础教育性考试,仔细分析近五年的中考物理真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试卷结构不管如何变化,考查重点仍然是力学和电学,二者分值共占了整个试卷比重的近3/4,为了分析的更为透彻,我们将力学再分为:基础力学、压力压强、浮力三个部分。
因此整个试题我将之共分为十大部分:声、光、热和能、基础力学、压力压强、浮力、电、磁、质量和密度、机械和功。
其中质量和密度包括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一部分:声学声学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低,自从06年的一个2分实验题后,2010年一个3分的多选之后,关于声学的考试内容一直不多。
虽然不多,但对于声学中的重点知识,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三要素的区别和联系。
3、声速与光速的区别。
第二部分:光学光学在中考中,每年必有,分值占比中等,每年9分到12分,分布极为有规律可循,主要出现在单选、填空、实验这三种题型中。
在光学的主要考点中,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重中之重,一般出现在单选和实验题中,比如08年的第30题。
2、作图题主要考察平面镜成像和凭借已知光路选择透镜。
3、单选题中,对自然现象中的光学原理的考察是最普遍的,哪些属于直线传播,哪些属于镜面反射和哪些属于漫反射的区别是哪些等知识点。
4、光速的考察很少,近五年只有一个填空题,但应注意一下它与声速的区别。
第三部分:热和能每年分值在14分到17分,需注意以下几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融化表,经常会给我们这两个表让我们去比较区别。
(2)机械能、内能、电能等各种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状态之间吸热放热的相互转化。
(4)最重要的是每年必有一道比热容计算的送分题,属于套公式型的,异常简单,属于比得的分数,但是千万不要计算失误,算错了就悲剧了。
第四部分:磁磁的考察在中考中,并不属于重点内容,虽然每年都有涉列,但分值不高,一般在2~4分,除了05年4分,其他都是2分,分值仅高于声学。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训练—电路故障分析(含答案解析)知识点一电路故障(若只有一处故障)实验电路图故障(有且只有一处)现象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被短接有示数无示数电流表处断路无示数无示数电压表被短接无示数有示数电压表处断路定值电阻被短接无示数有示数,且示数偏大定值电阻处断路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无示数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知识点二、判断方法1.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当电压表直接与用电器串联连入电路时,电路可以看断路。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题目中最常考到)。
2.当电压表与导线并联时,电压表被短路,其读数为零。
3.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当电流表直接与用电器并联连入电路时,可以将其看作一段导线,用电器被短路。
4.用电流表、电压表或导线来检测故障(1)电压表并联:有示数:并联部分以外通路,并联部分断路;无示数:并联部分以外断路或并联部分短路。
(2)电流表并联:有示数:并联部分以外通路,并联部分断路;无示数:并联部分以外断路或并联部分短路。
(3)导线并联:有特征的用电器(电灯、电表等)不工作:并联部分断路、并联部分以外断路、并联部分短路。
1.(2023•烟台)在电学实验中,遇到电路故障时常用电压表来检测。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用电压表先后测得ad、ac和ab两端的电压均为4.5V,则故障可能是()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这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用电压表先后测得ad、ac和ab两端的电压均为4.5V,这说明a到电源负极、b到电源正极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ab之间出现了断路现象,即灯L1断路。
故选:A。
2.(2023•福建)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灯突然熄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第一部分声学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三、噪音的产生和危害1.妨碍人们生活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
2.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噪音。
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
2.传递能量:粉碎“结实”,超声波清洗。
第二部分光学一、光的传播1.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最快c=3×108m/s,空气中近似看做相等。
水中和玻璃中较慢。
二、光的反射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平面镜成像1.等大、虚像。
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物体远离、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离镜面距离随着增大、减少。
3.留意对称点在作图中的利用。
四、光的折射1.空气中的角度最大。
2.垂直入射,不偏转。
5、透镜及其利用1.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流传方向不变。
过核心,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照相机,物体距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减少实像。
3.投影仪,物体距透镜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4.放大镜,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5.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视网膜上成倒立减少实像。
7.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第三部分热学1、融化(固体变液体)和凝固(液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进程。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
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变。
二、汽化(液体变气体)和液化(气体变液体)是互为可逆的进程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速度随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温度增大而增大。
沸腾需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是剧烈汽化过程。
沸点会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三、升华(固体变气体)和XXX(气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近3年广东省升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纵观近几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试卷具有相对稳定的题型、题量、结构和内容;重要的、核心的知识点几乎每年中考都要考查,考查的方式仍然是以基础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情景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变”在中等难度的题量有所增加,考查能力的力度增大,题目的灵活性增大。
具体试题特色剖析详见下文。
题型分析——题型、题量和分值基本不变试题题型题量2010年2011年2012年难易程度单项选择题7 21分21分21分易填空题7 21分21分21分易- 中作图题3-5 7分7分8分易-中实验题4-5 20分20分19分难计算题 2 13分13分13分难综合题 3 18分18分18分中二、专题版块分析——近3年各专题版块分值有些微调板块2010年2011年2012年力学34分38分34分电学31分32分39分热学12分12分9分光学9分8分 12分声学6分3分3分原子和新能源8分7分3分三、考点分析——各章节知识点及知识点出题方式章节知识点2010 2011 2012 难易程度声音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声音特性综合选易噪声控制选易声的利用综合易光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光的反射作图作图易反射种类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作图作图易球面镜光的折射选选易光的折射作图光的颜色选易看不见的光透镜凸凹透镜透镜折射作图作图作图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及规律实验填综合难眼睛及矫正填物态变化温度和温度计读数填实验读数易熔化、凝固填汽化、液化选综合综合中升华、凝华综合电路静电、电荷导体、绝缘体电路及电路图作图作图中电流及测量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电压及测量读数易串并联电压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实验实验难欧姆定律应用填选填计算填、计算难串、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选选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故障单表测电阻电路动态分析电功率电能及电能表计算读数中-难电功率与电阻计算计算计算难测量电功率实验电热电热功率综合填、综合难电路安全综合生活用电常识作图中磁现象磁现象磁场奥斯特实验内容通电螺线管选易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电动机选电磁感应现象填实验填中-难发电机信息电话电磁波填易无线电、电视几种通信原理力和运动参照物选速度公式图象填综合计算难匀速、变速填长度测量读数读数易时间测量读数力概念、三要素、示意图作图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应用综合选易-中物体平衡二力、多力平衡选易力和机械弹力、测力计重力作图易滑动摩擦力实验难摩擦应用与克服选易杠杆、平衡公式杠杆力臂或力作图作图中滑轮与滑轮组作图中轮轴、斜面浮力和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综合难压强与应用计算填易-难液体压强及压力计算综合实验难连通器大气压及应用压强与流速、升力浮力及实验实验难浮力公式及计算填实验难浮沉条件填综合难浮力测量体积、密度实验难功和机械能做功填计算中-难功的原理机械效率选计算计算难滑轮组η计算斜面η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热和能分子热运动选易内能内能改变方式填比热容计算综合综合难热机燃料热值填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填中物质宇宙及物质分子、原子选易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填填选易质量及性质选选易天平使用填中密度及性质密度、量筒实验难注:通过上表分析可得,近3年高频考点如下: ◆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及规律 ◆ 汽化、液化 ◆ 欧姆定律应用 ◆ 电功率与电阻 ◆ 电磁感应现象 ◆ 机械效率 ◆ 比热容◆ 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密度公式应用 计算 中 密度与温度 单一器材测密度 能源能源(一、二次) 填 易 核能(裂变、聚变)填 易 太阳能 填 综合 易-中 能量转化、转移 填 中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各小题考点分析选择题2010 2011 20121 质量及性质参照物分子、原子2 分子热运动惯性质量及性质3 光的折射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摩擦应用与克服4 汽化、液化光的反射和折射通电螺线管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噪声控制声音特性6 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7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应用光的颜色注:由以上分析可得,选择题的知识点涉及各个模块,每年出题并无相关规律,因此需对整个初中的知识点都应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