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450.62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气流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多;从海洋吹来的气流因为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①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比较少,且比较集中;②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年均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
良性的: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专题14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概括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纬度越低,一般降水多,气温高;纬度越高,一般降水少,气温低。
3.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
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
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气温下降约6℃。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中,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分析】(1)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右侧表示气温,左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
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A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B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反映的是我国东部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甲、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A.甲地气温高,乙地空气湿润B.甲地可以眺望大海,乙地可以观赏日出C.甲地可以观雪景,乙地适宜阳光浴D.甲地气温低,乙地有海风【分析】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
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以下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方式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层: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的成分和密度会影响到温度、压力、风等的分布。
3. 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洋、陆地、山脉和城市等,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海洋能够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到气候的湿度和温度。
4.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并阻止其逃逸到外层空间。
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分布会影响到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5. 大气环流:大气中的气流和环流系统(如南北极的极地环流、赤道的副热带高压带等)会影响到热量和湿度的分布。
这些环流系统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6.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会影响到气候。
例如,接近赤道的地区气候一般较热,而高海拔地区气候一般较冷。
7. 地球自转和倾斜:地球自转和倾斜使得地球的日照角度和季节变化。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
以上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并形成复杂的气候系统。
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气候变化和气候模式的预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领域。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形成多样的温度带;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高气压,东部和南部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
相反夏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
由于大陆来的风带来干燥气流,海洋来的风带来湿润空气,所以我国的降水多发生在偏南风盛行的夏半年5-9月。
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
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冬干夏雨。
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形成四类干湿地区;: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海洋为小,所以当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大陆又比海洋容易降温。
因此,大陆温差比海洋大,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大陆性。
我国大陆性气候表现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最长的漠河位于53°N以北,属寒温带,最南的南沙群岛位于3°N,属赤道气候,而且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众多,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地区四季常冬,南海诸岛终年皆夏,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其余绝大部分四季分明。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
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赤道地区)
3、随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太阳辐射逐渐变弱。
4、(1)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的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的一年,产生四季变化现象。
5、(1)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3)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4)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6、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
8、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9、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的直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10、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11、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天,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12、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下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3)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感知能力;(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增强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3)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候系统及其复杂性;(2)气候变化的规律及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气候案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作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和变化规律;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5. 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候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项目研究:让学生选取一个气候问题,如全球变暖、干旱等,进行项目研究,深入了解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3. 参观气象站:安排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气象观测设备,增进对气候科学的认识。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1.纬度位置:地球上的不同纬度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2.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不同。
海洋调节气候的能力较强,使得沿海地区气候较为稳定;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使得内陆地区气候变化较大。
3.地形地势: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势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导致气候差异;高原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较为温暖。
4.洋流:洋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它们可以携带热量和湿度,影响全球气候分布。
例如,北大西洋洋流使得欧洲西部气候较为温和。
5.大气环流: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
这些大气环流带来了热量和水汽的传输,影响气候分布。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工业排放、燃烧化石燃料、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些活动改变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7.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基本能量来源,它的强度和变化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的强度受到地球运动、太阳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8.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9.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它们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10.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因素对气候产生短期影响,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影响大气成分和气候状况。
以上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地球上的气候多样性。
习题及方法:1.习题: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即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答案: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决定气候的基本格局,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我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问题的解决观点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气候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有: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等。
纬度位置影响如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极地地区寒冷干燥。
海陆位置影响如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降水较少,形成大陆性气候,而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西部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是季风性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形影响如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属于同一纬度地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
这些教师可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习掌握;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学生学习这一节的难点,是关键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1、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例举身边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饮食、住房、穿衣、运动项目等;
▼对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影响最大;
▼气候灾害:高温、暴雨(洪涝)、寒潮、暴风雪、干旱(旱灾)。
3、组织活动让学生调查研究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易理解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学生能主动自觉认识大气环境问题,规范人类活动,保护大气环境,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基础主干落实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填图绘图】·填图:根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写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质疑判断(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的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度砍伐森林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
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①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②砍伐森林,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图解知识影响气候的因素立德树人—人地协调全球气候变暖名师点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主题探究主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探究情境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材料一图甲示意欧洲同纬度地带5个城市的气温差异;图乙示意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
结合甲、乙图,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概念地图综合思维探究式问题链1.(入门探究—知识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2.(能力探究—原因分析)(1)图甲中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大陆性增强。
(2)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景观明显不同,山脉西侧的A地为茂密的森林,东侧的B地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什么?答:其原因是山脉对海洋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山脉的东西两侧降水产生差异,A位于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3.(高阶探究—学以致用)材料二为什么我国四大避暑胜地夏季气温低?答:北戴河临海,夏季凉爽;鸡公山、莫干山、庐山三地海拔高,夏季气温低。
【解题指南】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3.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下列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山东的学生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B. 聊城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
C. 东北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冬无夏
D.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2. 南半球海洋上的最低气温出现在()
A. 1月
B. 7月
C.8月
D.2月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D. 纬度因素 C. 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4. 暑假期间,贝贝和家人到江西井冈山度假,当他到达山顶(海拔1597米)时,不由赞叹:“这里真凉快啊!长沙可热多了!”你认为该现象主要由哪种因素所致?()
A. 纬度高低
B. 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5. 人们之所以对低碳经济如此看重,是因为它能够对我们对生活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下列对于低碳经济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继续增加,会使全球气温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片沿海的低地和岛屿。
B. 全球气温升高使寒冷地区温度达到20℃以上
C. 全球气温升高能够减少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D. 即使低碳经济能够顺利发展,也不能缓解全球气温升高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越来越小,面对食物短缺,北极熊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同类相残。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C.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长
D.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7. 测得某地山脚的海拔是280米,气温为24℃,山顶海拔是1280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则山顶的气温是()
A. 15℃
B. 30℃
C. 18℃
D.20℃
读某大洲局部地区图,回答8——9题。
8. 对该区域大陆两侧同纬度的A、B两地的地理
要素进行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 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高
B. A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比B地小
C. A地的植被覆盖状况比B地小
D. A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B地大
9.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第17次缔约会议在南非班德召开。
会议的主题
仍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平均海拔4.5米,今年来该国因环境变化正计划举国搬迁。
为此,图瓦卢人说:“地球上60亿人都因该向我们说抱歉。
”读图及甲乙气候资料图完成
10——11题。
10.迫使图瓦卢计划搬迁的原因是()A. 全球降水增多,海水上涨 B. 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食物匮乏
C.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
D. 板块运动,陆地下陷
11. 关于班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西半球
B.气候特点如甲图所示
C.气候特点如乙图所示
D.会议召开时昼短夜长
12.读下图,若当地盛行风向为西风,则A、B、C、D四地中降水量较少的是()
A. A
B. B
C. C
D. D
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海陆分布⑤地表起伏⑥人类活动
⑦ 动物活动
A. ①⑦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4.山东省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 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小贝从天津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A. 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 河流差异的结果
C. 地形差异的结果
D. 纬度差异的结果
16.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花果飘香,气候宜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17. 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A. 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18.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1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半岛上的男人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 石油资源
B. 气候特点
C.审美情趣
D. 种族冲突
(3)“地形雨”形成示意图中的C、D二点,降水多的是________点,为山地的______坡。
此图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因素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