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8
13 最后一次讲演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1.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一、新课导入我们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是否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1946年,缅怀为争取和平民主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二、检查预习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李公朴、闻一多及本文背景知识。
生交流,师最后明确2.生字词卑劣诬蔑卑鄙挑拨离间蛮横赋予3.生交流演讲词一般特点三、朗读,整体感知1.看视频资料,听读,注意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2.生大声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思考:这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小组讨论一分钟。
明确:(1)揭露国民党的卑劣无耻,高度颂扬李公朴先生;(2)表达了对和平民主的坚定信心及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3)揭穿国民党的虚弱本性,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四、朗读、品味1.小组进行朗读竞赛并由学生点评。
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与敌人的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3.这篇演讲词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取得这种表达效果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明确: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1、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与汇报展示法,语言揣摩法,活动展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讲演又叫演讲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篇《最后一次讲演》。
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新格律诗派代表作家,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第二本诗集《死水》。
三、背景资料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
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
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会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
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
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读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澳门》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发出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他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卑劣..(bēiliè)屠.杀(tú)捶.击(chuí)毁.灭(huǐ)蛮横..(mánhèng)赋.予(fù)挑拨离间.(jiàn)卑鄙.(bǐ)(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使人不和睦。
卑鄙无耻:品行极端恶劣,不知道廉耻。
2.了解作者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亦字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其诗歌代表作有《忆菊》《死水》等。
3.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1、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与汇报展示法,语言揣摩法,活动展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讲演又叫演讲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篇《最后一次讲演》。
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新格律诗派代表作家,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第二本诗集《死水》。
三、背景资料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
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
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
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
其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
闻一多不怕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
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
闻一多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
这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
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
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
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
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
四、感知课文朗读文章,思考1、文章的体裁?演讲词2、文章的主要内容?3、文章的感情基调?4、生字词?2、闻一多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3、通过背景的学习,你认为闻一多先生在讲演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悲愤慷慨激昂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卑劣(liè)诬蔑(miè)卑鄙( bǐ)离间( jiàn )蛮横( hèng )赋予( yǔ)解释下列词语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演讲过程中要注意哪些?1.演讲时的姿势2.演讲时的视线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4.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5.演讲的声音和腔调……那么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那几点?五、合作探究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汇报展示1.(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2.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
3.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4.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六、课堂检测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 jiàn )卑劣( liè)蛮横(hèng )赋予(yǔ)诬蔑( miè)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七、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八、研讨探究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九、揣摩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2.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3.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1组中第一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2组中第一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3组中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文中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感情色彩截然不同,从文中找出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对人民用的是什么感情色彩的词?对敌人用的是什么感情色彩的词?说说运用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对人民对先烈:光荣、光明、宝贵的生命、正义、无限的光荣、强的很、宝贵(褒义词)对敌人:卑劣、无耻、疯狂、末日、屠杀、恐怖、偷偷摸摸、蛮横、挑拨离间(贬义词)作用:爱憎更分明,感情更强烈。
十、合作探究与汇报展示1、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
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十一、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学生即兴演讲1、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2、本学期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争创“文明”示范生活动,我们班为此召开了动员会,请你在会上发表即兴演讲,鼓励同学积极参加这一活动。
十二、归纳提升谈一谈我们学习本文的收获?(写作特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讲话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法——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话内容1860年,林肯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他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大富翁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租了一辆豪华的竞选列车,又在车后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个竞选点,他就鸣炮三十响,还命乐队奏乐。
面对道格拉斯的嚣张气焰,林肯毫无惧色,他照样买票乘车去竞选。
每到一站,他就登上朋友为他准备的马车开始演讲:“曾经有人问我拥有多少财产,我的回答就是:我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他们都是我的无价之宝。
除此之外,我还足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办公桌和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读一读。
我本人既贫穷又瘦弱,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这段话当时在听众中立即引起共鸣,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林肯的话引起共鸣的原因是注意讲演的场合和听众。
他的演讲在街头,听众是平民百姓。
他的讲话突出了两点:一是告诉听众他很穷;二是表明自己唯一依靠的是广大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