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学16—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无答案) (1)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2016-2017学年天津市六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台一中、蓟县一中、四十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一、单选题:共32题1.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的观点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反映的是因循守旧思想,与之相反的则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故A项正确;B“兼爱”是墨家的主张,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C“克己复礼”属于儒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D项的意思是“道用薄弱的一面应对自然”,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先秦......思想”“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浪费和奢侈”反映了先秦时期墨家学派“兼爱”“尚俭”的思想,故排除与此不符的ABD三项,故选C。
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题干的意思为统治者如果不勤政爱民,上天就会降灾难,以谴告他,如果不悔改就会出现怪异,如果还不知道改,就会导致国家败亡,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D项正确;法家思想体现不出,故A项错误;“维护等级秩序”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是宋明理学时期的内容,与董仲舒思想不符,故C项错误。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文科)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解析】据材料“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仁政、以德治民的思想主张,属于儒家,故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严刑苛法,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与民做主”,学生应该可以联系儒家仁政的思想,同时,要求掌握其它各派思想主张,据此可以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2.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
下列材料能体现其思想的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略3.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 庄周B. 老聃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D【解析】据材料“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心外无物的思想,属于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主张,故D项正确;庄周属于道家,不属于心学,故A项错误;老聃也属于道家,不属于心学,故B项错误;朱熹属于理学,主张“理”是本源,也不属于心学,故C项错误。
故选D。
道家: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心外无物的思想,据此即可正确判断心学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莆田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第1~4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A. 诸子百家争鸣B. 商人地位提高C. 私田大量开垦D. 诸侯重视教育2. 中国古代某一学派“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他们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以下主张属于该学派的是A.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B.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C.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3.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 削弱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B. 弘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C. 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权D. 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4. 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这反映了唐代A. 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 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 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D. 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5. 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
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 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C.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D.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6.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其主张是A. 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B. 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C. 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D. 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7.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简历,据信息判定此人是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A. 黄宗羲B. 李贽C. 王夫之D. 顾炎武8.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考场、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材料分析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48题,48分)1.某中学历史探究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规律,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大家都强制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道B.甲—道,乙—儒,丙—法.甲—儒,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2.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
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提高个人声望4.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政治制度决定化的命运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主流化被否定和限制.冯天瑜《中华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官制度确立起。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哲学总是悬于空中的楼阁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13.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17.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C.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18.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19.右图漫画告诉我们:A.意识活动的内容由心情决定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0.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下列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种草放牧 B.行政体制改革 C.科学实验 D.“十三五”规划2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A.条件性 B.相对性 C.具体性 D.客观性23.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在网上抢“电子红包”玩转了别样的年味。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学者中,不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原因是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 ) A.辩证法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6、嵇文甫先生在评价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逍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
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
……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王阳明C.李贽D.朱熹7、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8、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9、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他推动了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潮。
他是A、李贽B、唐甄C、陆九渊D、顾炎武10、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审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俗称“阳历年”的“元旦”,在中国最早出现可能在()A.鸦片战争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建立后2.近代诗人黄遵宪在其诗《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诗中离别愁情陡增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A. 战乱导致人口流离失所B. 政治革命使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 文人仍沉溺于传统文化D. 交通近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在召集的美国主要产业领袖会议上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表明胡佛对已经到来的大危机()A.意识到政府干预危机的必要性B.坚持以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为前提C.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没有充分认识到对美国的危害性4.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因此“新政”中的各项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美国社会的()A. 基本矛盾B. 供求矛盾C. 阶级矛盾D.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5.图1是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
下面对这一时期促进图中国家经济普遍增长的因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图1)A.普遍推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世界市场逐渐扩大并日趋规范化C.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 D.纠正了三个产业发展失衡的弊端6.图2是“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2)A.美国1980~1982年的经济状况说明凯恩斯主义已完全失败B.“混合经济”使美国经济从1982年底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C.“福利国家”的建立促使美国此时经济得以逆转并快速回升D.美苏争霸进入尾声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和阻力迅速减小7.促使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终被新经济政策代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取决于当时苏俄的社会生产力水平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根本的错误C. 列强干涉使苏俄急于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D. 新经济政策基本解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8.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武威六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次学段检测试卷(本试卷共2页,大题2个,小题32个。
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2.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3.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4.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5.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1)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多(2)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4)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A.(1)(2)(3)(4)B.(1)(2)(3)C.(2)(3)(4)D.(1)(3)(4)6.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7. 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理。
“的思想家是A.墨子B.李悝C.商鞅D.王安石9.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1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形成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11.《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天津市六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的观点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2.钱穆在论及某一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
……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的角度B.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C.从万物本源的角度D.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5.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6.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7.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红楼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A.揭露社会的黑暗B.歌颂反抗精神C.推崇人文主义D.促进商业的发展8.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9.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历史(文)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苏格拉底“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
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力图重建道德价值B.关注兴趣从自然转向社会C.主张由哲学家执政D.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2.黑格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时,认为中国人也曾提出过抽象的思想,思考过纯粹的范畴。
在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中,最能印证黑格尔观点的是()A.《尚书》 B.《诗经》 C.《易经》 D.《论语》3.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知道下级人民贫苦愚弱得可怜。
但是社会本身,复杂万分。
什么事情都不是直情径行,所以照这派人的意见,还是一事不办得好。
这派人是:()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5.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他评价的应是()A.英国科学家胡克B.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C.英国科学家牛顿D.英国科学家达尔文6.亚里士多德指出“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有现代学者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作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说明()A.公民个人自由受限制 B.城邦注重保护个人自由C.民主与自由密不可分 D.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B.《社会契约论》C.《论法的精神》D.《天演论》8.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
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D.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9.“当政府侵害人民的权利时,对于人民,以及对于人民每一部分来说,起义造反就是最神圣的权利和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A.《政府论》 B.《论法的精神》C.《纯粹理性批判》 D.《社会契约论》10.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①纸草②泥板③龟甲兽骨④石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1.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人应尊重别人的感受,这体现了康德坚持()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主权在民 D人非工具12.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13.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1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 ( )A.独尊儒术建议 B.天人感应学说C.君权神授学说 D.崇尚法制主张15.某位科学家曾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这位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普朗克16.有学者提出,“假如让人随口说出三个最伟大的意大利人,伽利略和但丁必定在其中,第三个就不那么确定了”。
伽利略享有这一荣耀的依据是()A.创立经典力学 B.发起宗教改革C.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 D.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等17.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B.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C.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18.罗素指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再一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潮中,人的活动应当以其自身价值而受到重视,科学的探索因此也开始以新的惊人步伐向前迈进。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B.人文主义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诞生C.民主政治制度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D.人文主义为近代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1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应是:()A.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B.君子、侠客、英雄、隐士C.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20.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C.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21.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下列各项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D.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2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理论 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23.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
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4.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有()①刻意追求临摹事物②强调表现个性③讲究借物抒情④追求神韵意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进化论的提出C.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D.量子论的提出26.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A.以礼为本B.依法治国C.君主集权D.隆礼重法27.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D.认为“人性本善”28.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贵族政治体劁+铁犁牛拼+庄园经济B.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C.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D.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29.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这反映出他主张() A.不断地认识自我 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C.肯定美德的作用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30.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11分,第2题16分,第3题13分)31.(11分)14——18世纪,东西方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影响。
(3分)(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5分)32.(16分)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萌芽、复兴、成熟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
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这是(右图)匠人在修复挖掘出的残破雕塑……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