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式印刷生产流程示意图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40
印刷工艺流程图印刷工艺流程图印刷工艺是印刷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包括设计制版、印刷、装订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印刷工艺流程图:一、设计制版阶段设计制版是整个印刷工艺的起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和印刷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和排版。
2. 出版:将设计稿转换为印刷所需的色彩模式和分辨率。
3. 制版:使用计算机软件将设计稿转换为电子版制版文件,如PDF或AI。
4. 颜色校对:使用特殊仪器对制版文件进行色彩校对,保证输出色彩准确。
二、印刷阶段印刷是制版后的下一步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印刷材料准备:根据印刷需求准备纸张、油墨、润版液等印刷材料。
2. 印刷机调整:根据印刷要求,调整印刷机的压力、速度、墨水供给等参数。
3. 印刷:将制版文件放置在印刷机上,通过印刷机的辊筒转动和压力作用,将油墨转移到纸张上。
4. 后处理:印刷完成后,对印刷品进行加工处理,如裁切、烫金、覆膜等。
三、装订阶段装订是印刷品最后一个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折页:将印刷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折叠。
2. 裁切:将已折叠的印刷品根据尺寸要求进行裁切,使其变成最终的产品。
3. 装订:将裁切好的印刷品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装订,可以选择订线、胶装、锁线等方式。
4. 检查:对装订完成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没有错页、漏页等问题。
5. 包装:将装订好的产品进行包装,通常使用纸箱或塑料袋进行包装。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印刷工艺流程图,流程中可能还会有其他环节,具体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而定。
印刷工艺的顺利进行需要科学、准确的操作和严格的验收标准,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印刷流程一、印刷业务流程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4、前期图文设计5、客户校对修改6、客户定稿鉴字7、上机印刷8、后期加工9、成品检验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二、印刷工艺流程1、出片、打样2、拼版、晒版PS版3、上机印刷4、后期加工5、检验出厂三、后期加工工艺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印刷成本计算: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285㎜)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
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
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
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3、印刷后期: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
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
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印刷业有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业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下来,但是印刷业是低门槛、高技术的行业,想要做得出色优秀仍然要下一翻苦功夫,是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
珂罗版印刷流程珂罗版印刷是平版印刷的一种。
珂罗版是英语Collotype的音译,也有说“珂罗”可译为胶质的意思,珂罗版印刷极大多数是用于古代藏画、书法、碑拓、玺印等数量不多的复制。
其过程是将原稿尽可能原大地经照相分色成四色胶片,经过修正后,复晒在涂布感光胶层并经过研磨的玻璃印版上,经涂上彩色油墨后以宣纸复盖其上,通过手动压力机(时称落石架子,后改为电动)逐一按规线将图像转印至宣纸上。
对彩色图像需反复套色。
因宣纸较薄,故套色正确颇为不易。
它没有网点组合,故易最大可能地类似原稿。
因印品数量极少,至今即使是书画复制膺品,了弥足珍贵了。
珂罗版印刷技术是德国人阿尔贝特发明的。
关于此项技术发明的确切时间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早在1864年,有的说是1867年、1868年、1869年等等,总之,这应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
这个时期,欧洲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很快,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械也发明并投入使用。
1814年,德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铅印机;1839年,法国发明银版照相法;1841年,英国发明碘化银纸照相法;1847年,法国人发明蛋白印相法;1850年,法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石印机;1855年,法国人发明照相石印;1865年,美国制成卷筒纸轮转铅印机;1867年,平板印刷用金属板材替代了印石;1884年,德国发明加网复制出浓淡色调的印刷品;1907年,英国取得丝网印版专利;珂罗版产生在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一出现就显示出独特的、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
它的工艺大致如下:在约10毫米厚的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硅酸钠为基底,上面再涂明胶和重铬酸盐,干燥后形成感光膜。
这层干燥的薄膜产生一些细微的皱纹,用它和连续调阴图接触拷贝,在光照下,感光膜产生不同的硬化反映,最终制成印版。
珂罗版印刷技术发明后,很快传到日本,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聘请日本专家实验成功珂罗版印刷;随后文明书局亦开始珂罗版印刷。
190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实验珂罗版技术,1919年,终于成功地印出来宣纸15色套印。
柯式印刷标准
柯式印刷(Offset Printing)是一种常见的平版印刷技术,其标准通常与印刷质量、印刷效果和操作流程等相关。
这些标准和规范有助于确保印刷品质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以下是柯式印刷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标准和指南:
1. 印刷质量标准:它包括颜色准确性、图像清晰度、印刷色彩的均匀性、印刷点的清晰度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能是根据国际印刷协会的指南或国家相关印刷行业标准制定的。
2. 印刷材料标准:涉及印刷用纸的规格、厚度、表面光泽度等特性。
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所选择的印刷材料符合印刷要求。
3. 印刷设备规范:涉及柯式印刷机的性能、精度和调整要求等方面。
这些规范有助于确保印刷机的正常运行和印刷质量。
4. 环境标准:例如,印刷作业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印刷材料的存储要求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印刷质量。
这些标准通常由行业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或相关的印刷行业组织制定和推荐。
对于柯式印刷企业和专业人士而言,遵循这些标准有助于提高印刷质量、确保生产效率,并最终满足客户需求。
印刷流程一、印刷业务流程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4、前期图文设计5、客户校对修改6、客户定稿鉴字7、上机印刷8、后期加工9、成品检验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二、印刷工艺流程1、出片、打样2、拼版、晒版PS版3、上机印刷4、后期加工5、检验出厂三、后期加工工艺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印刷成本计算: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285㎜)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
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
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
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3、印刷后期: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
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
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印刷业有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业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下来,但是印刷业是低门槛、高技术的行业,想要做得出色优秀仍然要下一翻苦功夫,是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
柯式印刷生产流程1. 简介柯式印刷(或称凸版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利用金属版的凹凸差异实现图案的转印。
该印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卡片、标签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柯式印刷的生产流程。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柯式印刷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2.1 设计图案首先,需要根据需求设计印刷图案。
图案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背景等元素。
设计师需要使用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创建高质量的图案文件。
2.2 制作版材制作柯式印刷所需的版材,通常使用树脂材料。
制版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设计图案反转,然后用特殊蜡笔在金属版材上描绘出图案。
2.利用化学腐蚀剂将金属版材的非图案部分腐蚀掉,使设计部分凸起。
3.清洁金属版材并进行表面处理,确保版材的质量。
2.3 调整机器参数在进行柯式印刷之前,需要根据图案和材料的特性调整印刷机的参数。
包括印刷速度、压力、涂布剂的类型和厚度等。
3. 柯式印刷生产流程柯式印刷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版面设置、油墨调配和印刷三个步骤。
3.1 版面设置在版面设置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将版纸(通常为胶版纸)固定在印刷机的工作台上,保证版纸的平整。
2.根据设计图案的尺寸和位置,在印刷机上调整版纸的位置和角度。
3.调整印刷机的压力和速度,以适应版纸的厚度和纸张品质。
3.2 油墨调配油墨调配是柯式印刷中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输出图案的质量。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图案和颜色要求,选择适当的油墨颜色。
2.在调配室中根据配方将适量的颜料、溶剂和助剂进行调配。
3.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油墨的颜色、粘度和固化速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3.3 印刷在进行印刷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调整印刷机的墨辊和压印辊,使其紧密贴合。
调整墨辊上的油墨供给量,使其均匀涂满压印辊。
2.将调整好的版纸放在印刷机的工作台上,并调整好印刷机的位置。
3.打开印刷机的电源,将版纸送入印刷机的压印辊和墨辊之间。
通过机械传动系统运转,实现图案的转印。
车间生产流程切纸流程1、产前准备:1.1、切纸机长根据生产排期,以与车间下发的相关工程单,与上工序交接其半成品。
1.2、要求上工序流程标示卡清楚、详细且数量准确。
1.3、交接时要检查半成品是否合格,确认无质量状况。
如果发现问题与时向上级反馈,与时处理异常。
处理完毕再按程序交接合格的产品。
1.4、对于款数较多的产品,要特别重视。
交接时一定仔细翻看垫板上产品的上面50左右,看是否有混款的现象存在,如果发现混款现象要拒绝接收,等待上工序全检完毕再确认接收。
1.5、在与上工序交接的同时,要将资料袋、图纸、样品等辅助材料一并随产品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
1.6、根据生产需求与车间物料员到仓库领取所需的材料。
2、生产过程控制:2.1、开机前检查设备开关线路是否正常,油路是否畅通,如果设备异常与时反馈给车间主管或组长,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由主管或组长签字后,由电工检查最后再确定是否委外维修。
2.2、根据相关的工程单仔细核对容和样品,如果存在疑问时,一定要与时向部门主管或组长反馈,疑问得到消除后方可上机。
2.3、根据工程单要求设定机器参数,并拿不良品试切,确认尺寸后,保存机器设置。
2.4、机长试切确认无误签字后,根据《首件签样管理方法》带齐工程单、资料袋、样品或数码稿,找班组长或车间主管或组长确认,最后由生产经理做最终确认。
确认合格方可生产,如果确认不合格则重新调试,新产品切成品要工程加签,签样之前禁止批量生产。
2.5、机长在上纸时一定要翻看中间是否有混料、倒纸、印刷不良等问题存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2.6、裁切时要求纸一定要整齐,以免裁切后大小不一或切斜,影响后面生产的顺利进行。
刀口保持锋利,如果切边有毛边产生应与时更换切刀。
压力调节适当,不可过大产生压痕,过小则压纸不紧导致切纸不齐,影响生产质量。
2.7、产品品中间有夹条时,则要看清夹条原因,一般夹条上面都会注明原因。
如果未注明原因,应与时提报上级询问了解清楚,并补写清楚,切纸时应分开放置并夹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