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22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D(当dānɡ摧枯拉朽塞sài 从流飘荡屏bǐnɡ眼花缭乱)2. 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用形容中国军人的力量是使用对象错误。
)3. B(A项,宾语残缺,应改为“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的现象。
”C项,谁“连胜三局”?表意不明。
D项,缺少主语,删除“随着”。
)4. A5. B(A比喻,本体:吕伟跳水时的姿态;喻体: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B中的“犹如”表示想象;C对偶,“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
D拟人,“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对准”、“迅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6. B(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
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
认真研读本诗,诗句中“兴长”“惆怅”很明显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从“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中,写出了睹物思乡,触景生情,看到他乡景色与家乡景象相同,激起了作者思乡愁绪,心情自然有很大的变化。
)7. D(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8. D(“凄然”跟后面“使人感而悲”属于“形容词+补语”的形式,后面的“使人感而悲”是用补充说明“凄然”的,很明显要由此化开,因此,句子的节奏划分,应当为“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9.(1)至,到(2)极,甚(3)跑10.(1)夜已经很深了,山愈发显得高峻与迫近,阴森森地好像要下与人搏斗。
(2)像是行走在空山深林间,听到一两声春鸟的叫声,自然而然使人惆怅惊骇。
11. 景物:一色荷花,风自两岸,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
感受: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作者最后写沈庆的歌声的作用:渲染此地凄凉、清冷的气氛。
【参考译文】第二天,(我们)又转向北边经过小桥,沿着溪水向东行走,又向西拐了三四个弯,就到了姚贵聪先生的家门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涵养文化底蕴(22 分)1.活动会主持人为迎接此次活动,拟写了一篇演讲稿,以下是演讲稿首段,部分汉字主持人无法确定2.根据活动内容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诗文中有情曹操在《龟虽寿》中一句“①,志在千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王绩在《野望》中写下“②,徙倚欲何依”,自然地引出了几分彷徨和苦闷;《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③,路远莫致之”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花草的美景“④,⑤”来渲染轻松愉悦的心境。
(2)◎诗文中有趣。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以生花妙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⑥,⑦”记录了山川早晚景色迥乎不同的情趣。
(3)◎诗文中有志。
刘桢用“⑧,⑨”赠予堂弟,以松柏在霜雪中傲立的姿态劝勉堂弟;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⑩”之句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崇德八年级同学就新闻“用事实说话”这一话题,模拟开展了一场“斯诺专访”。
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应任务。
3.根据采访记录,在①②③处选择对应的问题。
A.对于新闻应该“用事实说话”这一观点,请问您有何看法呢?B.有人认为新闻“是经过记者筛选的事实,它与真正的事实难免有偏差”,您的《红星照耀中国》是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呢?C. 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您是如何确保自己获取“事实”的呢?4.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补全横线④处斯诺的回答。
二、阅读感悟生命意义(45 分)文学类作品阅读罗素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淡”的生活,也可以有滋有“味”。
冬天汪曾祺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
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初中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4分)请将1-5题答案依次填入下面表格内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朔.方(shu ò) 蜷.缩(qu án ) 愠.怒(w ēn ) 绽.开(zh àn ) B .呜咽.(y è) 猝.然(c ù) 惩.罚(ch éng ) 瞥.见(pi ē) C .打颤.(ch àn ) 眷.念(ju àn ) 拭.干(sh ì) 倔.强(ju é) D .挟.持(ji ā) 藩.篱(f ān ) 差.事(ch āi ) 面颊.(ji á)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顷听 嘹亮 辗转反侧 B .黯淡 诬篾 磨刀霍霍 C .酬谢 晕眩 无精打采 D .狼籍 先遣 情不自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 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世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防范措施。
C.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继承。
D.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下列关于汉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果、目、山、本”等字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可以从它们的字形联想到字义。
B .“从”是一个会意字;是两个侧立的人形;后一个跟着前一个;“从”的本义是跟随;“众”也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许多人站立着。
C .“财、贷、贱、呗”都是形声字;都用“贝”作形旁;表示它们都跟钱财有关。
D .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从字形推测出它的准确读音和意思。
5.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急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26分)1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丝不苟白手起家闲熟B C、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浩瀚D)( 2、殚精揭虑、眼花瞭乱分)如梦初醒走头无路由衷仲裁2.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D.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新春佳节 ,万家团圆 ,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B.一首首诗 ,一段段合唱 ,一幕幕短歌剧 ,在两小时之内 ,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 ,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 ,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 ,可是东边的山坡 ,涌出明亮的朝霞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 ,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 ,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 ①④⑤③②B. ②③④①⑤C. ③①④⑤②D. ③②④①⑤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 )B.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借代、夸张 )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D.她已经展开身体 ,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比喻、拟人 )6.古诗文默写( 10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2)《龟虽寿》中抒发诗人情怀 ,表明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3)《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抒发作者微妙复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名著导读( 4 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曾易名为《》.8. 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15 字)( 2 分)东方网 10 月 29日消息: 10月 29日 18时 01分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饶顺和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 24 小时轨道飞行第 3 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后 ,卫星将由24 小时周期轨道进入 48 小时周期轨道 ,远地点高度将由7 万多公里提高到 12 万多公里 ,这将改变我国航天测控最远为 8 万公里的历史 ,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标题:——————————————————————————————————.二、现代文阅读 .( 24 分)“和平”号成功坠毁中央电视台 3 月 23 日消息①莫斯科时间今天9 时 0 分 12 秒 (北京时间14 时 0分 12 秒 ), 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 A ( 宣布、宣告 ), “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 .至此 ,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②莫斯科时间8 时 44 分 04 秒( 北京时间 13 时 44 分 04 秒 ), “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 .在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的过程中 ,“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 .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 秒 ( 北京时间 1 3 时 59 分 49 秒), “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纬44.4 度、西经 150.0 度的南太平洋海域 ,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 .23 秒后 ,莫斯科时间时分秒( 北京时间时分秒 ), “和平”号的 1500 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③“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从莫斯科时间今天凌晨3时 31分 59 秒 ( 北京时间 8 时 31 分 59 秒 ) 开始 ,控制中心分别向“和平”号发出三次制动信号.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息到“和平”号 B ( 坠毁、坠落 ), 前后不到 6 个小时 .经过漫长的等待 ,“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 C ( 一生、一身 ).,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④“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⑤在太空飞行的15 年间 ,“和平”号共接纳了28 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 个国际考察组 ,共 108 名来自 12 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 多个科研计划和2. 2 万项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计划和 D ( 实验、试验 ), 人类熟练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⑥人类在“和平”号上所获得的丰厚知识财富将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的星际载人航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和平”号的 15 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 , “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9.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部分.( 填小序号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则消息的第②段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结合课文 ,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入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2.在序号处填入适当的词语 .(4 分)A 处: ________B 处: ________C 处: ________D 处: ________13经过漫长的等待 ,“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历程.课文是如何说明“和平”号“光辉的历程”的?(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性的爱抚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 .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 .树叶都打着卷 ,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 .偶尔有一阵风 ,也极微小极细弱 ,还未感觉到 ,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 ,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 .朦中 ,他被一声音惊醒 .靠的地方 ,一个年人正向里探探地望着 .他正要些什么 ,年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面 ,并无异 .他正要打盹 ,年人又探来 .③“你要点什么?”他不失机地.④“我 ,我⋯⋯”年人有些慌乱 ,支支吾吾半天 ,也没出什么来.他得事情有些蹊,就仔打量起个年人:除了身的疲和蓬乱的外 ,穿戴算整;最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 ,色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 次 ,他故意自己的气得耐心些.⑥“我 ,我是个学生 ,要参加来年高考 ,考之前 ,我想去市里范学校找个老⋯⋯”男人很机敏:“那你是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 ,不,我不是⋯⋯我父老早就去世了,母养我已很吃力了,我想 ,我想您支曲子⋯⋯”年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⑧听了年人的一番 ,男人才明白了 ,要开口 ,突然帘子一撩 ,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 ,出去 ,你号人我得多了 ,无非就是个 ,没 !”女人像珠炮一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些什么 ,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来 ,地放下:“孩子 ,坐下来 ,一曲吧 .”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 ,欣而又注地看着年人 .声响起 ,偌大的店里 ,像有一股清泉流淌 ,又似有一清幽幽吹拂 ,而低沉 , 而 ,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了 ,男人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款的抽,女人快步上前 ,一把按在抽上 ,又开始数落起来 .男人有些不耐了:“我不相信他是个子 , 至少 ,他的琴声是的 !”(11)几年后 ,一位在音上有造的老 ,在大学堂上学生起了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前 ,已去了很多家 ,但都被了出来 ,冷眼、嘲笑甚至是 ,几乎使我失了求助的勇气 .其 ,不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里的男人睡着了 ,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的邪念——一笔 ,甚至我当想 ,即使在里不成功 , 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 .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了我 ,他了我 ,更重要的是 ,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 ,映照在我的心灵深 ,着我内心的垢 ,把我从那个危的拉了回来 .”( 12)“是的 ,”他说 .“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14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2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 分)(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 ,男人这才明白了” ,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 ,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 要求见解深刻 ,理由充分 ,字数不超过 100 字)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 20 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 暮到江陵 , 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18.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 分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19.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4 分)(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沿溯阻绝 ()(4)属引凄异() 20,. 翻译( 4 分)⑴、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⑵、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1.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 分)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干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22.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分)————————————————————————————————————————————————————————————————————2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 分 )————————————————————————————————————————————————————————————————————四、作文( 50 分)“那一幕 ,让我 ________ ”为题目 ,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②不少于 500 字答案1-5 cccdc1. c/2.C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而句子中是要表达“舌尖上浪费”很大,与句意不符) /3.C ( A. 搭配不当 ,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 B. 用词不当 ,应将“出现”改为“呈现”;D. 两面对一面 ,应删去“能否”)/4.D/5.C (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6.岂不罹凝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心不已/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8.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9、导语第①段 ,主体是第②~⑥段 .10、时间顺序 ./11 、 9 时 0分 12秒14 时 0 分 12 秒/12 、宣布坠毁一生实验/13、概括第④~⑥段 .14.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15.(2 分 ,答对两个给满分 )(1) 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 ,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 (2) 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3)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 ,年轻人有些慌乱 ,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16 .(4 分 )(1) 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 ,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2)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 ,而且琴技高超 ,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17 .(3 分)见解深刻 1 分,理由充分 2 分.18 每至 / 晴初霜旦 ,林寒 / 涧肃 ,常有 /高猿长啸 ,嘱引 / 凄异19(1) 通缺 ,空隙 ,缺口 (2) 真 (或实在、很、甚) (3) 顺流而下( 4)连接20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春天和冬天的时候 ,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22 柴门简陋凄清 ,狐狸、兔子在房屋中自在的行走.23 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
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咆哮(páo) 歼灭(qiān) 旌旗飘扬(jīng) 一丝不苟(gǒu)B.桅杆(wéi) 澎湃(pài) 深恶痛绝(wù) 引吭高歌(háng)C.刹那(shà) 镌刻(juān) 翘首而望(qiào) 屏声敛气(pǐng)D.仲裁(zhōng) 溃退(kuì) 抑扬顿挫(chuò) 沃野平畴(chó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笼罩摧枯拉朽笔耕不啜震撼人心B.荟萃世事苍桑风华正茂色彩斑澜C.缅怀天翻地覆恢宏壮丽殚精竭虑D.由衷从容不迫眼花瞭乱震耳欲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4.古诗文默写填空。
(8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4)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guì)要塞.(sài)偌.大(nuó)不逊.(xùn)B.颁.发(bān)遗嘱.(zhǔ)飞漱.(sù)凌.空(líng)C.翘.首(qiáo)轻盈.(yíng)悄.然(qiǎo)桅.杆(wéi)D.诘.责(jié)镌.刻(juān)气氛.(fèn)督.战(duō)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B.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敌阵,令对岸的敌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窜。
C.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D.不可否认,当今许多富翁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愿意坚持,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把4G比喻成一条普通的道路,5G就是立体的高速公路②5G在时延性和连接密度这两个关键指标上也都有“跨栏式”的突破③而其峰值速率可达20bps,是4G的20倍④5G,即5th- Generation,指的是第五代移动电话通讯标准,是现有4G通讯技术的延伸⑤5G的下载速率将达到10Gbps,相当于4G的10倍⑥相较于2G/3G/4G,5G的速度更快,信道带宽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A.④①⑥⑤③②B.④⑥⑤③①②C.①⑥⑤③②④D.①④②③⑤⑥7、古诗文默写。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XXXɡ)锐不可当(dǎ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湛蓝(zhàn)摧枯拉朽(xiǔ)....D.凌空(lín)镌刻(juān)督战(dū)惮精竭虑(dān)....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的一项是()(2分).A.7月30日,当《检阅进行曲》响彻在内蒙古XXX的上空,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天鸽”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将它摔得赴汤蹈火。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愈来愈多的人利用国庆假期出游,而骑在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化的旅行现象却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少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曾经成为抢手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味。
C.一年一度的,吸收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感动着亿万庶民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XXX师长教师,非凡的终身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萧sè( ) 无yàn( ) 分道扬biāo( )甲胄( ) 侥()幸安谧(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那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2)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3)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4)现在他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A.跃出跳跃庄严雄浑B.跳跃跃出雄浑庄严C.跃出跳跃雄浑庄严D.跳跃跃出庄严雄浑3、划出下列词语中的四处错别字,并改正。
(4分)计穷智竭晃然大悟四方八隅无与纶比不径而走刻骨铭心喋喋不休期世盗名① ② ③ ④4、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的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震耳发聩的欢呼声。
C.这家宾馆不仅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而且服务周到,常常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5、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B.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指蚂蚁不再退缩回顾。
)C.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
(文中指蚂蚁的腿脚有毛病,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D.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月考考试马上来了,愿你们月考考试考出好。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2分)(2)崔颢《黄鹤楼》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
”(2分)(3)《长歌行》以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喻光阴易逝,以诗句“ ,”劝世人要光阴,有所作为。
(2分)(4) 把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默写完整。
(4分)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汉字。
(4分)(1)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suí jìng ( ) 区。
(2)他们头发斑白,脸色sù mù( ),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
(3)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g rán wú cún( )。
(4)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中学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26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一丝不苟白手起家闲熟B、殚精揭虑如梦初醒由衷C、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浩瀚D、眼花瞭乱走头无路仲裁2。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④①⑤ C.③①④⑤② D.③②④①⑤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借代、夸张)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夸张、拟人)D。
清水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姓名总分一、基础知识(共27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3分)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ò)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谈笑有鸿儒..,鸡犬相闻。
..,往来无白丁。
B. 阡陌交通C. 乃不知有汉,无论..若有光。
..魏晋。
D. 山有小口,仿佛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5、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妥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个多么俗不可耐的话题。
B、他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自以为是。
C、他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D、黄果树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大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
6. 按要求填空。
(12分)⑴《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分)⑵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2分)⑶《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
《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4分)⑷《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2分)⑸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
(2分)二、课内外阅读(53分)(一) 芦花荡(11分)①“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
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
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
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8.“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
(2分)答:。
9.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答:。
10.“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
11.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答:。
12.第⑧段中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答:。
(二)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14分)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
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
(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
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
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3.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 ___。
(3分)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15.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4分)答:。
16.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4分)答:。
(三)桃花源记(节选) (13分)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8.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9.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四)陋室铭(10分)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五)春望(5分)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分)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请以“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