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菜籽和菜油市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菜籽油价格调研报告菜籽油价格调研报告一、引言菜籽油是中国人饮食中常用的一种食用油,它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和价格适中等优点,在我国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菜籽油的现行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市场调查和价格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走访多个菜籽油销售渠道,了解其价格情况。
同时还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比、查阅历史价格等手段,得出菜籽油价格的变动情况。
三、调研结果据调研所得数据显示,菜籽油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以下为具体调研结果:1. 菜籽油价格水平根据调研结果,菜籽油的价格在不同销售渠道和地区有所不同。
以北京地区为例,普通品牌的菜籽油价格在每瓶1.5升约为15-18元之间。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费用和供应链的限制,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
2. 菜籽油价格趋势在近年来,菜籽油的价格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菜籽油的价格一直在慢慢攀升。
然而,受国内农作物收成和政府政策影响,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3. 品牌差异调研结果还显示,不同品牌的菜籽油在价格上存在一定差异。
知名品牌的菜籽油更受消费者信赖,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而一些小型品牌或者无品牌的菜籽油价格相对较低,但消费者对其质量存在一定的担忧。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菜籽油价格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菜籽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地区和销售渠道等。
2. 菜籽油价格持续上涨,但波动性相对较小。
3. 消费者在购买菜籽油时,除了价格外,还应关注其品牌和质量。
五、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 消费者在购买菜籽油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牌和价格,同时要注意选购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
2. 企业生产菜籽油时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3.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调控原材料价格,稳定菜籽油市场的价格水平。
六、参考资料1. 《菜籽油产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公司。
2024年菜子油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述菜子油是中国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稳定增长。
本文将对菜子油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1. 食用需求菜子油是中国人主要使用的食用油之一,其需求与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较大,且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收入逐年增加,这促使了菜子油的需求稳步增长。
2. 消费习惯与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菜子油作为传统的健康食用油,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3. 餐饮业需求随着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菜子油在餐饮业的需求也在增加。
餐厨废弃油脂回收利用的要求也促使了菜子油市场的增长。
三、市场竞争1. 市场主要参与者菜子油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大型食用油企业、跨国公司和地方小型厂商。
大型食用油企业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跨国公司则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国际化运作能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地方小型厂商则主要以低价策略争取市场。
2. 竞争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获取竞争优势:•品牌营销: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认知度和美誉度。
•优质产品:提供高质量的菜子油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竞争: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获取市场份额。
•渠道拓展: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覆盖面。
四、市场风险1. 原材料价格波动菜子油的生产与菜子籽的供应密切相关,菜子籽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菜子油的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性是菜子油市场的一个风险因素。
2. 政策风险政府对油脂行业的监管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对菜子油市场造成影响。
政策风险需要企业密切关注和及时应对。
3. 品质安全风险由于菜子油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良企业可能通过掺杂劣质油脂等手段获取利益,给消费者带来品质安全风险。
企业需要加强品质管控,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五、市场前景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菜子油市场的未来前景广阔。
2012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编者按:《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是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团队倾心打造的年度分析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5年,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2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涵盖了我国六大主要粮油品种市场,详尽回顾了2012年我国小麦、玉米、稻米、大豆及豆油、菜籽及菜油、花生及花生油等粮油品种的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外行情走势,对2013年各品种的供求及行情走势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农民生产、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报告》由《粮油市场报》独家发布,2月19日刊登了《报告》上篇,今日刊登《报告》中篇,2月23日将刊发《报告》下篇。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国内供需平衡有余,库存充裕。
但是,全球粮食主产区灾害性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出口国减产,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加之全球流动性过剩,国内种粮成本逐年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国内粮价始终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
对此,国家及时采取完善收储政策、加强市场供应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既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又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
(一)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积极落实国家收储政策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严格委托收储企业资格条件,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等。
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在江苏等6个主产省先后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根据收购情况及时增加委托收储库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由于早籼稻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案未启动。
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在黑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价格情况,继续对油菜籽、大豆、玉米等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
冬、春播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于收获后在15个省(区)适时启动。
大豆、玉米临时收储先后于秋粮收获季节在东北4省(区)启动,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菜籽油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分析菜籽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具有植物源、富含油酸和维生素E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地家庭和商业厨房的欢迎。
了解菜籽油的地域分布和经济价值对于农业生产和市场营销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分布和经济角度分析菜籽油的特点和价值。
一、菜籽油的地理分布菜籽油主要由油菜籽提炼而成,所以其地理分布与油菜种植区域相关。
油菜是一种寒生作物,适应性强,因此在各大洲广泛分布。
下面是菜籽油主要产地的地理分布:1. 亚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是亚洲地区主要的菜籽油产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生产国,河南、湖北、黑龙江、河北等省份是中国的主要生产地区。
2. 欧洲:欧洲地区主要的菜籽油产地包括乌克兰、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菜籽油出口国之一,沿黑海沿岸地区的黑龙江州和敖德萨州是乌克兰的主要产区。
3. 美洲:加拿大和美国是北美地区主要的油菜籽种植区域,菜籽油也在这些地区广泛生产和消费。
阿根廷和巴西是南美洲著名的油菜籽种植国家,也是菜籽油的重要产地。
4. 大洋洲和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油菜种植在大洋洲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也有一定的油菜籽种植和菜籽油生产。
二、菜籽油的经济价值1. 农业经济价值:菜籽油作为农产品,对地方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油菜种植和菜籽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和农业增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
2. 食用油市场:菜籽油在全球食用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其营养价值高,具有低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受到健康饮食追求者的青睐。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菜籽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3. 国际贸易:菜籽油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商品之一。
各菜籽油产区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互通,促进了全球食用油市场的繁荣。
特别是中国、乌克兰等国,其菜籽油出口量较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 产业发展:菜籽油产业链包括油菜种植、菜籽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涉及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不同行业。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中国油菜籽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行业之一,也是我国粮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菜籽是一种富含油脂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提取植物油并用于食用、工业,同时还可以提取蛋白质用于饲料。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如下:一、发展现状1.产量增长:近年来,中国油菜籽产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总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1%。
其中,主要产区有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
2.种植结构调整:中国油菜籽种植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的小麦-油菜轮作模式正在被改变。
在东北地区,逐渐由小麦-油菜轮作向大豆种植转变;在海南、广东等南方省份,油菜籽和稻米轮作种植模式也逐渐兴起。
3.科技进步:近年来,中国油菜籽行业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了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引进新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等措施,提高了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4.面积扩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油菜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据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了3800万亩。
二、市场现状1.总体供需紧张:我国油菜籽市场整体供需状况相对紧张。
油菜籽是中国主要的粮油原料之一,主要用于榨油。
随着人们对油脂的需求不断增长,油菜籽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2.进出口贸易:中国油菜籽产量虽然较大,但由于需求量巨大,仍需要大量进口。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进口量达到了4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8%。
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3.价格波动: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油菜籽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油菜籽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扩大;而当供应充足时,油菜籽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
1.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油脂消费国之一,油菜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油脂消费量的增加,油菜籽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 目前预计今年美豆播种面积为7390万英亩,低于前期预期,而根据以往经验,后期可能会逐步上调播种面积,因此未来供需报告可能由利多转向利空 ]受产区不利气候炒作、种植面积缩减、消费旺季临近、托市政策收购、库存季节性缩减等诸多利多因素提振,豆类和油脂油料全线持续单边震荡上行,短线回调幅度较浅,而涨幅则居期市各板块各品种前列,同时成交量和持仓量双双拓展,显示多方主力逢低吸纳并积极追捧,而空方主力逢高拦截及打压较为薄弱,预计后市经过适度调整,还将挑战新高阻力。
全球大豆供需关系呈现偏多格局。
全球大豆产量将减少2200万~2300万吨至2.429亿吨,其中南美大豆产量减少1600万吨,其中巴西产量缩减至6650万吨,低于1月预估的7000万吨,且远低于去年的7532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250万吨,至4250万吨,美国减产700万吨。
究其原因,南美巴西、阿根廷产区出现干旱灾害,并持续较长时间,影响大豆播种和生长,产量堪忧。
而作为全球大豆主要供应国之一的阿根廷农户于近期宣布进行短期全国性罢工,但从目前阿根廷地区大豆收割及销售进度观察,罢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罢工依然是市场的一个炒作。
去年油脂价格较其他农产品偏低,大豆种植收益处于劣势,市场担忧今年大豆播种面积由此而缩减。
美豆种植面积增加但遭遇不利气候影响。
种植率为12年来新高,截至6月3日,美豆种植率为94%,之前一周为89%,去年同期为63%,均值为75%;美豆优良率为65%,低于2010年和2011年数据,过去5年均值为42%。
文章由永利高提供。
显示豆类质量受不利气候影响较弱。
今年美豆播种顺利,但产区气候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可能遭遇干旱灾害性气候。
根据最新供需报告,目前预计今年美豆播种面积为7390万英亩,低于前期预期,而根据以往经验,后期可能会逐步上调播种面积,因此未来供需报告可能由利多转向利空。
国内由于大豆轮库,增加市场供应。
5月24日国家临时存储东北大豆成交活跃: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5月24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东北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圆满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东北大豆300343吨,实际成交164282吨,成交率54.70%,成交均价3870元/吨。
2012菜籽和菜油市场分析更新时间:2013-02-25 11:22:38 作者:来源:中国食用油信息网杂粕论坛2012年,国内油菜籽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国家继续提高菜籽(油)临时收储价格,以保护农民种植利益,推高了国产油菜籽价格和菜籽油生产成本;菜籽粕价格在豆粕的带动下较上一年度大幅上涨,油菜籽压榨企业利润有所好转。
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一是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施菜籽(油)临时收储政策,中储新增近150万吨的菜籽油储备,国产油菜籽价格在政策引导下多数时间表现平稳;二是多数时间菜籽油价格走势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与二者之间的价差达到五年来的高点。
菜籽油多数时间处于竞价劣势,进入国储数量同比增加,进入消费市场数量同比减少,在国内植物油市场所占份额下降。
截至2012年底,临储菜籽油数量已在260万吨以上,大量储备菜籽油,有可能给2013年菜籽(油)收储政策带来变化。
预计2013年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市场仍将是政策市。
1.2012年国内油菜籽、菜籽油供求情况分析(一)受比较效益、天气因素影响,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双双下降2012年,农业部预计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10575万亩,较上年减少445.5万亩,减幅4%,连续第三年下降;单产为242斤/亩,与上年的243.6斤/亩基本持平;总产量1252万吨,较上年减少122.6万吨,减幅9.1%。
不过,实际油菜种植面积很可能低于预期。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上报预期面积378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增幅1.89%,而实际面积325万亩,比去年减少46万亩,减幅12.4%,空虚53万亩,占比14.02%。
以此类推,最大的主产省湖北种植面积预期为1712.34万亩,除去可能空虚14.02%,实际面积1472.27万亩,比上年减少248万亩,减幅14.42%。
全国油菜籽种植实际面积相应比去年减少1700万亩,减幅近16%。
2012年国内油菜籽种植面积继续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菜油种植效益低,处于竞地劣势。
种小麦可以完全机耕机种机收,节约大量劳动力,种油菜籽则完全依靠人工操作,费时费工费力。
一个农民种15亩油菜籽需要半年的时间,收入在4500~6000元(正常年景),而外出务工,只要肯卖力气或掌握一门技术月收入在3000~4000元,半年收入18000~24000元,两相比较,农民更倾向于弃油种麦,腾时务工。
预计这将继续抑制油菜种植面积,不过因地域和传统种植习惯问题,可弃油种麦的土地已不多,预计2013年国内油菜种植面积与2012年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2012年国内油菜籽单产和质量也低于2011年。
湖北省单产减少100~150斤/亩,减幅20%~40%,含油量减少2%~3%(干基含油)。
湖南和江西与湖北相类似。
安徽和江苏质量低于上年水平,单产也有所降低。
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开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侵袭,多种病虫害流行蔓延,导致油菜籽倒伏面积很大,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果角颗粒不实,成熟期较上年推迟10~15天,油菜籽单产下降,质量低下。
出油率在33%~34%,水杂含量高。
不过,西南地区没有出现严重灾害性天气,油菜籽质量普遍较好,单产较上年持平或略有提高。
四川地区标准水杂11%的菜籽含油率普遍在38%以上,云南和贵州地区菜籽质量与上年基本一致,标准水杂11%的菜籽含油率普遍在37%左右。
(二)我国菜籽、菜油进出口情况2012年我国菜籽和菜油进口量双双大幅增加。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总计进口油菜籽293万吨,同比增加132%;总计进口菜籽油117.6万吨,同比增加113%;菜籽油总计出口0.6万吨,同比增加103%,但绝对值较低,在我国菜油消费结构中基本可忽略不计。
油菜籽和菜籽油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和2012年国家连续大幅提高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国内菜籽油生产成本远高于进口成本,大量国产菜籽油进入临时储备,导致国内菜籽油供应偏紧,进口大幅增加。
二是近两年,我国华南沿海非主产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油菜籽压榨能力快速提升,到2012年底已形成630万吨/年的油菜籽压榨产能,对进口油菜籽的需求相应增加。
影响2013年进口的因素:一是到2012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仍未放开主产区菜籽进口,如果未来政策松绑,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将相应增加。
二是到2013年四季度,我国2011年临时收储的菜籽油将到期,届时将进入流通消费市场,阶段性地影响进口菜籽油需求。
(三)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2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为156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7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1343万吨,进口量预计为220万吨。
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为148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0万吨,其中包含1280万吨国产及全部进口。
该年度油菜籽结余量为13万吨。
2012/2013年度,预计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为152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3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1220万吨,进口量为300万吨。
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14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0万吨。
该年度油菜籽供需结余量为2万吨。
2011/2012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为601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533万吨,进口量为68万吨。
该年度国内消费量预计58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为580万吨。
年度菜油结余量为20万吨。
2012/2013年度,预计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为627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为527万吨,进口量为100万吨。
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为58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预计为580万吨。
年度菜籽油供需结余量预计为46万吨。
2012年,在我国菜籽压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菜籽产量不增反降,产能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将增加对进口菜籽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剧主产区企业在与农民博弈中的劣势,成为国产菜籽价格长期坚挺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2年进口油菜籽折油和进口菜籽油数量,大于国产油菜籽产量下降数,全年国内菜籽油与豆油、棕榈油相比都处于竞价劣势,现货需求不畅,在市场的消费份额下降。
2012年年底,国内临储菜油数量达到260万吨以上,将成为影响2013年国内菜籽油价格的重要因素。
(四)国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回顾2012年国内油菜籽价格,在新菜籽上市前有价无市,保持稳定,在新菜籽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在9~10月回落到托市价后平稳运行。
利多因素:一是当年国家再次提高油菜籽的临储收购价,从上年的4600元/吨上升到5000元/吨。
二是主产区油菜籽大幅减产,推高油菜籽成本。
三是在6月初至9月上旬单边上涨近60%,带动菜粕价格上涨近25%,使得油菜籽压榨企业利润好转,收购油菜籽积极性提高。
利空因素:一是国产质量普遍不好,大部分地区油菜籽水分和杂质普遍较高,含油偏低,实际出油在三到四级菜籽之间,油厂只好降低收购标准,抑制价格。
二是部分企业通过沟通加强联合,避免恶性竞价收购。
三是9月中旬后国内豆粕价格大跌,水产养殖进入淡季,菜粕价格回落,压榨企业利润缩水,纷纷下调收购价,国内油菜籽回落至政策托市价。
2012年油菜籽收购进度普遍慢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一是气温低,菜籽收获期延迟了10天左右。
二是严重减产,农民惜售。
三是淮河以南地区小麦赤霉病比较严重,农户忙于处理小麦,无暇晾晒和销售菜籽。
四是油菜籽的收储价格延迟出台,农发行的贷款到位不够及时。
五是长江流域菜籽收割和上市期间雨水较多,油菜籽水杂含量高,企业不敢放量收购。
2012年,国内菜籽油价格集中在9800~11300元/吨之间,运行区间较2011年上移,在2~4月上旬和6~9月上旬走出两波明显的上涨行情。
主要因素:一是国际资金热炒北美干旱带来的输入性上涨,受期盘拉动和国内外植物油价格整体上涨的大环境带动;二是国家继续大幅提高菜籽(油)临时收储价格,油企挺价。
原料成本上涨推动菜籽油出厂价格上升。
在这两次大的行情中,均是政策因素和国际市场宏观因素,而不是国内菜籽油本身需求拉动或基本面好转。
因此,在9月底夏收菜籽(油)临时收储结束,长江流域失去政策支撑后,四季度国内菜籽油价格稳步回落。
2012年国内菜籽油价格运行特点:一是市场上菜籽油品质混乱,价格混乱,劣质菜油价格冲击优质菜油价格,使部分地区好油卖不出好价。
二是全年国内菜籽油在和豆油、棕榈油的价格关系中都处于竞价劣势,菜籽油现货市场需求不畅,除重庆等个别地区因消费传统能走动货以外,多数地区长期有价无市,大宗流向仍是中储,菜籽油在消费市场的份额下降。
三是震荡幅度收窄,2012年菜籽油价格在1500元/吨以内的区间波动,可以说国内菜油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四是虽然菜油消费以国内为主,但国际市场的影响作用愈来愈大。
2.2012年国际油菜籽、菜籽油市场状况2012年,全球油菜籽和菜籽油供给偏紧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变。
主要是产量增速慢于需求增速,中国进口量快速增加。
价格重心高于2011年资金先后热炒南美和北美大豆干旱减产,CBOT豆类商品价格走势是影响ICE油菜籽价格走势另一重要因素。
《油世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2013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60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6240万吨,2011/2012年度为5990万吨。
《油世界》称,2012/2013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380万吨,2011/2012年度为1450万吨。
澳大利亚270万吨,2011/2012年度为320万吨。
两国油菜籽产量下降,可出口数量减少,将推高全球油菜籽和菜籽油价格及我国进口成本。
《油世界》预计2012/2013年度欧盟油菜籽产量为1920万吨,2011/2012年度为1920万吨。
中国1180万吨,与早先的预测相一致,2011/2012年度为1180万吨。
2012/2013年度全球油菜籽加工量预计为5810万吨,2011/2012年度为5880万吨。
2012/2013年度全球油菜籽期末库存预计为500万吨,2011/2012年度为510万吨。
库消比预计为8.3%,2011/2012年度为8.2%。
由于2012年全球油菜籽种植收益继续上升,预计2013年主要出口国油菜种植面积将提高,如天气正常,预期2013年产量增速将加快。
《油世界》报告显示,2013年欧盟油菜籽播种面积可能增至651万公顷,增幅5.9%,油菜籽产量增至2050万吨,增幅7.3%。
3.2012年国内油菜籽、菜籽油政策2012年国家为保护农民菜籽种植利益,继续出台菜籽临时收储政策。
未有临储菜籽油的竞价销售。
2012年6月中旬,2012年夏收油菜籽临时收购政策出台。
中储对代收代加工的三级菜籽收购价格定为2.5元/斤,出油要求为35%,出粕为60%;四级菜籽收购价格为2.48元/斤,出油要求为34%,出粕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