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6.18《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班级:姓名:●作业导航1.知道“863计划”制定的背景、影响等相关史实。
2.了解我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业的发展概况。
3.能认识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1.“863计划”的名字由来是因为()A.计划中包括863个科技项目B.有863个科学家参与了这项高科技发展计划C.计划涉及8个科技领域D.计划的提出和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2.现在“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有()A.7个B.8个C.6个D.3个3.1996年才被列入“863计划”的技术领域是()A.生物技术B.海洋高技术C.自动化技术D.信息技术4.下列属于信息时代数字化主要特征的是()A.移动通信技术B.数字家电技术C.因特网D.数字寻呼技术5.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做的事情包括()①浏览新闻②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③迅速地接收邮件④上课⑤考试⑥看病服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6.请你列举到目前为止,“863计划”所涉及的科技领域。
7.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西欧、苏联和东欧国家为抢占科技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分别提出和制定了什么计划?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863计划”实施15年各领域的专利、论文和获奖情况统计表领域专利论文获奖成果(省部级以上)生物45510278273信息18911985177自动化23012320202能源212108111新材料71212165233海洋511205合计165850061996材料2 下面是对“863计划”实施10年后各领域发展情况的介绍。
专家对计划选择的36项关键技术的评估分析表明,60%以上的技术在水平很低或几乎完全空白的基础上起步,目前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1%达到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还有25%仍然落后或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8%的成果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领域获得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历史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来表示。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ASCII码
2、电子邮件是()
A.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B.通过Web网页发布的公告信息。
C.通过网络实时交互的信息传递方式。
D.一种利用网络交换信息的非交互式服务。
3、计算机病毒是指()
A.一种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程序。
B.一种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C.一种由操作者传染给计算机的病毒。
D.一种由计算机本身产生的破坏程序。
4、广域网与局域网相比,主要有()等差别。
A. 广域网比局域网覆盖地域大
B. 广域网比局域网数据传输率低
C. 广域网比局域网投资大
D. 广域网比局域网数据传输误码率低
参考答案:1.A 2.C 3.B 4.A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863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
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
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
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
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 《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A.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B.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
C. 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
D. 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
E.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
)1 根据课本91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1.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
”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D.原子弹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3. 下边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4. 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D.钱学森5.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
这是我国空间货运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
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神舟一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东方红一号6.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③首次育成籼型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7.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②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③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疗率很高④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而发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 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为此,党和政府实施了()A.“安居工程” B.“八六三计划”C.“希望工程” D.科教兴国战略答案1—8 DBBCBDDD。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选择题1.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863”计划的实施正在助推这个梦想。
下列关于“8 63”计划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86年3月袁隆平等四位老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B.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C.“863”计划的实施,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D.“863”计划体现了“科教兴国”、“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宗旨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 )A.现代化时代 B.科技化时代 C.电气化时代 D.信息化时代3.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向党中央写信,立刻做了批示的是( )A.马克思 B.邓小平 C.毛泽东 D.周恩来4.下列科学家技术属于我国863计划的是( )①航天技术②转基因技术③计算机网络技术④激光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计算机网络已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现象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不适合我们的是( )1、浏览新闻、查询学习资料;2、沉湎与网络游戏、无谓聊天;3、用电子邮件发送学习情况;4、发骚扰信息;5、网上购物、学习、看病;6、网上传播谣言、行骗;A.146 B.235 C.246 D.135二、非选择题6.科技引领时代,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坦克图二原子弹爆炸图三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1)图一武器最早出现于那一场世界大战?它的动力装置来自于哪次科技革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次科技革命中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图二采用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为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根据图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什么计划?请举一例说明我国在实施这一计划期间,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
郑州八中校本作业(试用版)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知识探宝】1.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信中恳切地指出,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是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2.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刻作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
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到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8.1亿。
我国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急速上升为2005年初的1.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4.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变成了现实。
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迅速的电子邮件可以把信件在几秒钟之内传到千里之外,并能在屏幕上作长时间的通话;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看病……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了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史海撷英】1.下图中的四位科学家倡导的计划是()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863计划D.导弹防御体系计划2.863计划确定于()A.1983年B.1986年C.1963年D.1996年3.被列为“863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A.信息技术B.能源技术B.C.海洋高技术 D.新材料4.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八年级历史下册A.863计划B.马歇尔计划C.尤里卡计划D.“星球大战”计划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网络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B.网络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C.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D.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禁止上网6.下列成就在《863计划纲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神舟六号”发射成功7.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上网人数也急剧上升,其中80%的是()A.老年人B.青少年C.知识分子D.国家干部8.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使这种说法变成现实的最主要途径是()A.使用计算机网络B.查阅书籍C.观看电视D.电话查询【学以致用】阅读下列材料是:“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由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引出了小红与爷爷、爸爸的如下谈话(片段)。
请根据谈话片段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红:我们历史课上学过很多党的会议,每次会议的重要决策都对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爷爷:和你(小红)这么大年龄时,我正赶上新中国建立。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直到1956年党才召开了“八大”。
爸爸: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四人帮”,十年内乱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1)爷爷谈话中提到的“八大”召开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若爷爷生活在农村,他在20世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革,前两次分别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第三次重大变革的名称。
前两次重大变革在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点?(2)爸爸小时候(1960—1976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这次谈话使小红对共和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结合谈话内容和上述探究活动,概述小红的“新认识”。
2、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二:如右图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请简要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是哪位伟人?他有众多名言,请任意写出他其中的一句名言。
(3)自主天地A: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评价这位伟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丰功伟绩。
(4)自主天地B: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治建设等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你结合所学所知,至少列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6 项成就。
[参考答案]1、(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⑴钱学森⑵王淦昌⑶王大珩⑷杨嘉墀⑸陈芳允⑹袁隆平⑺邓小平
A.⑴⑵③⑷B.⑵③⑷⑹C.⑵⑷⑸⑺D.⑵③⑷⑸
2.1996年我国将哪一项高技术列入863计划的第八领域?()
A.克隆技术B.光导技术C.超导技术D.海洋高科技
3.制定“八六三计划”主要是为了发展()
A.高技术B.国防科技 C.农业D.教育
4.我国的网民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些人?()
A.科技工作者B.教师 C.公司职员D.学生
5.小刚是一个中学生,他的下列上网行为错误的是()
A.浏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B.给网友发电子邮件
C.在家里超时无节制上网D.上网做别人设计的试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86年月,中国科学院王大衍、王淦昌等四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王大珩等科学家为什么要建议发展高新技术?
⑵“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说明了什么?
三、列举题
列举被列入863计划的高科技领域:
四、思考题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
之后载人升空的第三个国家。
想一想:我们在经济上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摘高新技术的研究?由“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二、材料解析题
⑴当时,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重视高新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三、列举题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四、思考题
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哪个国家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政府直接干预下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的手段。
因此,新时期的中国即使在经济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世纪的中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加主动创造条件。
飞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中华民族实现了时代遨翔太空的梦想;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成果;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科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团结合力的象征;是新中国参加新科技革命竞争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硕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