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务会计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290.00 KB
- 文档页数:65
《财务会计》概论复习题第一章概论1.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例题1】下列各项,体现谨慎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B.固定资产采用平均所限法计提折旧C.固定资产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D.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答案】A【解析】体现的是会计核算的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即充分估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
【例题2】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B.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D.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答案】AD【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均体现了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例题3】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答案】AB【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商品售后租回从法律形式看有销售合同,但实质上风险与报酬没有转移,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看属于租出方的资产,但实质上与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到租入方,故租入方应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例题4】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可比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 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B. 因预计发生的年度亏损,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C. 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D. 因首次执行新准则,按规定对改变计量基础的会计业务作出追溯处理E. 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答案】CDE【解析】只有两种情况下改变会计政策不违背一贯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例如D选项;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C、E选项。
第一章:财务会计概论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货币计量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相关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可理解性:清晰明了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纵向科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横向可比)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融资租赁)重要性: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及时性三:财务会计要素及确认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拥有或者控制;带来经济利益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现时义务;经济利益留出企业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流出的经济利益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确认条件: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入: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可靠计量费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确认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可靠计量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确认条件: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四: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可变现净值:对外的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的期末计量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