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电子备课教案10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的历史、结构和书写,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旨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对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楚,对汉字的热爱程度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汉字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提高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汉字的基本结构。
3.书写美观的汉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态,发现汉字的规律。
3.实践法:动手书写,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基本结构。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汉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书写工具:准备好毛笔、墨汁、宣纸等书写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我爱你汉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汉字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汉字结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精美教案(统编版)一、教学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事迹。
课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勇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3. 教学重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七、作业设计1. 课下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赞美志愿军战士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一、备课目的与内容概述1. 备课目的本次集体备课旨在为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备课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2. 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荷花》、课文理解和赏析、学习生字词等。
二、集体备课流程1.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荷花》。
•掌握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述。
2. 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课文《荷花》•通过朗读、理解和赏析,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2)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拓展词汇量。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词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教学过程安排(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课文内容和教学材料。
•学生复习前几课内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老师首先进行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老师辅导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并展示讨论成果。
•生字词学习,老师进行逐个讲解,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3)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文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1. 教学反思•本次备课中,师生互动不够紧密,需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需要多角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教学展望•在之后的教学中,将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集体备课与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汉字的美丽和独特,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作者对汉字的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音、形、义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和词语,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汉字,提高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更加热爱汉字。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汉字文化资料:收集相关的汉字文化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汉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汉字有什么样的感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爱你汉字》。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汉字有什么样的感情?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们认为汉字有哪些美丽和独特的地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古诗十九首》、《卖油翁》、《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文的经典之作,又有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既有文学作品,又有纪实文章。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中的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的课文。
2.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课堂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大意。
对于一些文言文的句式和实词虚词的用法,进行讲解和引导。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黯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现在请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呢?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毛主席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纠音:“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
3.提出不懂的词语,结合预习在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同时结合词语特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4.学生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读通读顺,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错误。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
)6.结合搜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1.师: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句式:这句(段)话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我从中体会到毛主席(),他是一位()的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
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
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
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俪( )( )松柏()2、词语积累①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②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①大门,石砌的甬道,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宽宽的石阶,了宽阔的操场。
备课组长签字:学校教务处签字:时间2014.2主备教师修改人员课题10.10.杨氏之子杨氏之子教学内容生字、生词,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诵读,人物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过程与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法指导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⑴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⑵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能提出:⑴ 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设,摆出。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设,摆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理解其中的汉字及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汉字书写和识字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感受汉字之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视频资源等3.学具:练字簿、学生作品展示墙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内容•通过教材内容,引入常见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书写的乐趣。
3. 互动探究•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汉字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4.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汉字的书写和认读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和导入•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内容•继续学习本单元的汉字和词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 听说训练•进行听写和口头回答练习,让学生对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布置练字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汉字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通过互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汉字,帮助他们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朇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